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葛根与粉葛、葛根藤的表面性状和显微观察
1
作者 欧阳美子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1期90-93,共4页
研究了如何快速鉴定药食同源中药葛根与粉葛、葛根藤的表面性状及其显微差异和操作方法。选择药食同源代表中药葛根作为建立新鉴别方法的研究对象,通过体视显微镜和数码显微镜观察中药饮片表面的微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借助数码显微成像... 研究了如何快速鉴定药食同源中药葛根与粉葛、葛根藤的表面性状及其显微差异和操作方法。选择药食同源代表中药葛根作为建立新鉴别方法的研究对象,通过体视显微镜和数码显微镜观察中药饮片表面的微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借助数码显微成像技术和图片拼接技术获取清晰完整鉴别特征图像,与传统鉴别技术、物理化学分析技术相佐证,进而拟定快速鉴别中药的方法。研究发现,中药葛根与粉葛在外观形态上,表面性状和横切面特征为主要鉴别点;显微特征上,淀粉粒和晶纤维为主要鉴别点。葛根与葛根藤均来源于植物野葛,但入药部位不同,表面性状有细微颜色差异,且所含有效成分不同,具有鉴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 葛根 粉葛 葛根藤 数码显微成像
下载PDF
野葛藤地上部分葛根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玲 全沁果 +3 位作者 沈艳欣 何福林 邵金华 闫旭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5-239,共5页
以野葛藤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其葛根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影响得率的主要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通过响应面设计,对野葛藤中的葛根素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氧化还原剂和金属离子对野葛藤中的葛根素... 以野葛藤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其葛根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影响得率的主要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通过响应面设计,对野葛藤中的葛根素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氧化还原剂和金属离子对野葛藤中的葛根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葛藤中的葛根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79℃,提取时间为87 min,料液比为1∶14 g/m L;葛根素得率为2.2515%。葛根素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剂H_2O_2不影响葛根素稳定性,而还原剂Na_2SO_3导致葛根素吸光度值变化;在金属离子中,Na^+、K^+两种离子不影响葛根素的稳定性,而Cu^(2+)会改变葛根素吸光度值,对葛根素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因此,葛根素在生产、贮存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与还原剂和Cu^(2+)离子存在的环境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葛藤 葛根素 提取优化 稳定性
下载PDF
野葛块根及藤茎采收年限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德立 孙滢 张兴翠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8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确定野葛块根和藤茎的最佳采收年限,为野葛的野生资源保护和规范化种植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的野葛块根及藤茎葛根素含量。结果一年生块根和藤茎葛根素含量均最低,分别为1.82%和1.25%;而五年生葛根和二年以... 目的确定野葛块根和藤茎的最佳采收年限,为野葛的野生资源保护和规范化种植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的野葛块根及藤茎葛根素含量。结果一年生块根和藤茎葛根素含量均最低,分别为1.82%和1.25%;而五年生葛根和二年以上藤茎含量最高,分别为7.86%和3.02%。结论采收五年生的野葛块根入药和二年生以上藤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葛 葛根素 藤茎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葛藤纤维的形态和化学组成及其与产地和生长时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旭 杨志玲 +2 位作者 甘光标 傅君晓 刘瑜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6-22,共7页
对来源于浙江省不同产地及生长时间不同的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藤纤维的形态指标和化学组成进行了测定,并对地理因素和生长时间与葛藤纤维的形态指标和化学组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葛藤纤维的平均... 对来源于浙江省不同产地及生长时间不同的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藤纤维的形态指标和化学组成进行了测定,并对地理因素和生长时间与葛藤纤维的形态指标和化学组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葛藤纤维的平均长度和平均宽度分别为3.25mm和13.66μm,平均长宽比为237.98,不同产地间葛藤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产地葛藤纤维的水分、灰分、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1%氢氧化钠抽出物、有机溶剂抽出物、酸不溶木素、综纤维素及多戊糖含量分别为12.09%~13.53%、4.72%~5.40%、5.74%~6.13%、7.74%~10.74%、30.96%~33.26%、4.23%~4.56%、18.76%~21.40%、65.16%~69.20%和22.69%~24.01%,其中仅冷水抽出物含量在不同产地间差异不显著。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葛藤纤维的长度、宽度及长宽比逐渐增加,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水分和灰分含量逐渐降低,各种抽出物和酸不溶木素及综纤维素含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葛藤纤维的形态指标与经度和纬度的相关性较小,但海拔与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分别有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除1%氢氧化钠抽出物与纬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外,葛藤纤维各化学组成与经度、纬度及海拔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葛藤纤维的长度、宽度和长宽比与葛藤的生长时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葛藤的生长时间与水分和灰分含量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的负相关性,与多戊糖含量呈不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各种抽出物含量及酸不溶木素和综纤维素含量与葛藤的生长时间分别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时间适宜的葛藤纤维可开发成为优质造纸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藤 纤维形态 纤维化学组成 地理因素 生长时间
下载PDF
野葛扦插生根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晓玲 吕寻 +3 位作者 胡勐鸿 樊嵘 孙曼 王美琴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9-174,共6页
以野葛藤蔓为材料,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生根粉浓度、处理时间、插穗年龄和插穗节间下保留长度,对生根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葛藤蔓不同年龄插穗生根性状差异显著,0.5年生藤蔓插穗生根率最高,达到91.77%,1.5年生插穗的平均生根数... 以野葛藤蔓为材料,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生根粉浓度、处理时间、插穗年龄和插穗节间下保留长度,对生根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葛藤蔓不同年龄插穗生根性状差异显著,0.5年生藤蔓插穗生根率最高,达到91.77%,1.5年生插穗的平均生根数量、根系平均长最大。低浓度的生根粉有促进插穗生根作用,随着生根粉浓度的增大、处理时间的延长,野葛藤蔓插穗的生根性状呈下降趋势,以1.0×10-4 g/cm3生根粉处理1.5年生野葛藤蔓插穗的生根率、平均生根数、根系平均长等生根性状最好,分别为87.07%、9.28条/株、(3.94±1.28)cm/株。野葛藤蔓插穗主要为皮部生根型,节间处最容易生根,根大多着生在藤蔓插穗背面和节间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葛 藤蔓扦插 激素 影响因素 多重比较
下载PDF
岩溶地区石山灌草丛草地演替及其培育和利用 被引量:7
6
作者 蒋建生 邹知明 彭丽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09-114,共6页
在阐述了石山灌草丛草地的涵义与特征及分析了石山灌草丛草地的形成与植被演替、石山的传统利用方式及其评价的基础上,针对石山基况低劣和现有植被改良方式速度慢、易退化及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下的现状,并在石山建植灌草丛草地成功... 在阐述了石山灌草丛草地的涵义与特征及分析了石山灌草丛草地的形成与植被演替、石山的传统利用方式及其评价的基础上,针对石山基况低劣和现有植被改良方式速度慢、易退化及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下的现状,并在石山建植灌草丛草地成功实践的基础上,认为石山生态修复和开发利用应遵循其植被系统的自然演替规律,借助进展演替的动力,建造能体现石山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生产条件的人工生态系统;其关键是要选择适合于石山贫瘠生境,能迅速生长、繁殖的豆科灌木和豆科藤本植物。据此,提出了在石山封育、补播和建植豆科饲用灌木、豆科饲用藤本植物和天然草本植物的新方式,选育出适合广西石山灌草丛草地培育利用的豆科饲用灌木和豆科藤本植物:饲用金合欢Acacia sinuata、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葛藤Pueraria lobata,并就发展岩溶地区草业科技和教育提出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山 灌草丛草地 培育利用 豆科饲用灌木 豆科饲用藤本植物 饲用金合欢 大翼豆 葛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