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对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患者在3、6及12mo内的预后.记录每例患者入院第1天的MELD及Child-Turcotte-Pugh(...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对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患者在3、6及12mo内的预后.记录每例患者入院第1天的MELD及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应用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CTP评估患者生存时间的准确性.依据ROC曲线的截断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应用非参数秩相关即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MELD与CTP评分的相关性.结果:3、6及12mo内分别死亡23、39、85例,MELD评分与CTP评分均显著相关(r=0.76,0.69,0.71,均P<0.01).3、6及12mo内MELD与CTP对住院患者预后预测的AUC分别为0.886和0.775(P<0.01)、0.892和0.876(P>0.05)、0.873和0.866(P>0.05).生存分析表明2评分系统均可有效预测3、6及12mo内患者可能的生存率和死亡率(P<0.01).结论:MELD模型可预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12mo内的生存率,3mo内MELD模型优于CTP评分,但6mo及12mo内MELD模型和CTP评分相比没有明显优势.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从2014-09/2016-09收治的12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从2014-09/2016-09收治的12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3、6和12 mo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转阴率、ChildPugh评分、肝功能、甲状腺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3、6及12 mo后,观察组HBV 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e Ag转阴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mo后,观察组Child-Pug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T3、T4、FT3、FT4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总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均略低于对照组;两组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能够改善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对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患者在3、6及12mo内的预后.记录每例患者入院第1天的MELD及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应用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CTP评估患者生存时间的准确性.依据ROC曲线的截断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应用非参数秩相关即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MELD与CTP评分的相关性.结果:3、6及12mo内分别死亡23、39、85例,MELD评分与CTP评分均显著相关(r=0.76,0.69,0.71,均P<0.01).3、6及12mo内MELD与CTP对住院患者预后预测的AUC分别为0.886和0.775(P<0.01)、0.892和0.876(P>0.05)、0.873和0.866(P>0.05).生存分析表明2评分系统均可有效预测3、6及12mo内患者可能的生存率和死亡率(P<0.01).结论:MELD模型可预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12mo内的生存率,3mo内MELD模型优于CTP评分,但6mo及12mo内MELD模型和CTP评分相比没有明显优势.
文摘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从2014-09/2016-09收治的12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3、6和12 mo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转阴率、ChildPugh评分、肝功能、甲状腺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3、6及12 mo后,观察组HBV 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e Ag转阴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mo后,观察组Child-Pug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T3、T4、FT3、FT4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总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均略低于对照组;两组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能够改善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