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AMD:一种GitHub pull-request协作机制自动设计方法
1
作者 郑阳 郑丽伟 牟永敏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6,28,共9页
社会协作编码的开放性使得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可以汇聚集体智慧。pull-request作为GitHub中开发人员贡献代码的主要方式,若开发人员之间不能有效地沟通协作,整个开发过程就会变得迟缓低效。因此为了提高协作效率,将pull开发模型下开发人... 社会协作编码的开放性使得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可以汇聚集体智慧。pull-request作为GitHub中开发人员贡献代码的主要方式,若开发人员之间不能有效地沟通协作,整个开发过程就会变得迟缓低效。因此为了提高协作效率,将pull开发模型下开发人员之间的协作过程建模为一种Agent协作模型。结合实际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各个角色具有的相关特征,基于自动机制设计方法计算得到满足优化目标的协作机制,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促进开发人员协作,提高开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tHub pull-request 自动机制设计
下载PDF
TensorFlow开源软件社区中贡献修订的实证研究
2
作者 李志星 余跃 +2 位作者 王涛 蔡孟栾 王怀民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056-4068,共13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开源社区的开放协同,大量的开发者通过提交PR(pull-request)为AI开源软件做贡献.然而,外部贡献者所提交的PR质量参差不齐,开源项目管理团队需要对PR进行代码审查,并要求贡献者根...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开源社区的开放协同,大量的开发者通过提交PR(pull-request)为AI开源软件做贡献.然而,外部贡献者所提交的PR质量参差不齐,开源项目管理团队需要对PR进行代码审查,并要求贡献者根据审查意见对PR进行修订. PR的修订过程对AI开源软件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该过程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实证研究很有必要.首先,从TensorFlow开源软件社区中收集一组PR的修订历史,通过对PR的代码提交信息以及审查评论进行定性分析,归纳总结PR修订类型的分类体系.其次,根据此分类体系人工标注一组修订数据集,并基于此数据集定量分析不同修订类型的频率分布、次序分布以及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ensorFlow开源社区中的PR存在3大类共11种不同类型的修订,其中完善类修订出现的频率最高;此外,相比于其他类修订和完善类修订,修正类修订更常发生在PR的早期更新中;与结构相关的修订更有可能与其他类型的修订同现或邻现,配置修订以及变基修订有较大概率会接连出现.实证研究结果可帮助AI开源实践者和研究者更好地理解PR的修订过程,特别是有助于引导PR的审查和修订行为、提高开源群体协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开源软件 代码贡献 代码审查 代码修订
下载PDF
群智贡献标记行为研究
3
作者 李志星 李光杰 +3 位作者 唐艺 张翔 何焱 王涛 《智能安全》 2023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基于群智的开源协同模式已成为软件创新的重要模式,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开始积极参与开源贡献.为有效支持开源项目管理团队对海量群智贡献的审查工作,开源协同平台设计了种类多样的工具与机制,标签是其中一种典型的任务跟踪与管理工具.为... 基于群智的开源协同模式已成为软件创新的重要模式,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开始积极参与开源贡献.为有效支持开源项目管理团队对海量群智贡献的审查工作,开源协同平台设计了种类多样的工具与机制,标签是其中一种典型的任务跟踪与管理工具.为了更好地理解标签在群体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基于GitHub平台中代码合并请求(Pull-request,PR)的标记数据展开了实证研究,重点从标记时间、标签数量、标记执行者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标签在开发者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大部分标记时间与PR时间相同,平均每个PR带有6个以上的标记,每个标签被35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智贡献 代码合并请求 贡献标记 贡献管理
下载PDF
大粒度Pull Request描述自动生成 被引量:1
4
作者 邝砾 施如意 +2 位作者 赵雷浩 张欢 高洪皓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97-1611,共15页
在GitHub平台中,许多项目贡献者在提交Pull Request(PR)时往往会忽略提交PR描述,这使得提交的PR容易被评审者忽略或者拒绝.因此,自动生成PR描述以帮助项目贡献者提高PR通过率是很有必要的.然而,现有PR描述生成方法的表现会受到PR粒度影... 在GitHub平台中,许多项目贡献者在提交Pull Request(PR)时往往会忽略提交PR描述,这使得提交的PR容易被评审者忽略或者拒绝.因此,自动生成PR描述以帮助项目贡献者提高PR通过率是很有必要的.然而,现有PR描述生成方法的表现会受到PR粒度影响,无法有效为大粒度的PR生成描述.因此,该工作专注于大粒度PR描述的自动生成.首先对PR中的文本信息进行预处理,将文本中的单词作为辅助节点构建词-句异质图,以建立PR语句间的联系;随后对异质图进行特征提取,并将提取后的特征输入至图神经网络进行图表示学习,通过节点间的消息传递,使句子节点学习到更丰富的内容信息;最后,选择带有关键信息的句子组成PR描述.此外,针对PR数据集缺少人工标注的真实标签而无法进行监督学习的问题,使用强化学习指导PR描述的生成,以最小化获得奖励的负期望为目标训练模型,该过程与标签无关,并且直接提升了生成结果的表现.在真实的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大粒度PR描述生成方法在F1值和可读性上优于现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l Request描述 异质图神经网络 强化学习 非结构性文档 摘要生成
下载PDF
Rev Rec: A two-layer reviewer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in pull-based development model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程 张迅晖 +5 位作者 曾令斌 范强 王涛 余跃 尹刚 王怀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129-1143,共15页
Code review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to reduce code defects and improve software quality. In social coding communities like GitHub, as everyone can submit Pull-Requests, code review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than eve... Code review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to reduce code defects and improve software quality. In social coding communities like GitHub, as everyone can submit Pull-Requests, code review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than ever before, and the process is quite time-consuming. Therefore, finding and recommending proper reviewers for the emerging Pull-Requests becomes a vital task. However, most of the current studies mainly focus on recommending reviewers by checking whether they will participate or not without differentiating the participation types.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two-layer reviewer recommendation model to recommend reviewers for Pull-Requests (PRs) in GitHub projects from the technical and managerial perspectives. For the first layer, we recommend suitable developers to review the target PRs based on a hybrid recommendation method. For the second layer, after getting the recommendation results from the first layer, we specify whether the target developer will technically or managerially participate in the reviewing process. We conducted experiments on two popular projects in GitHub, and tested the approach using PRs created between February 2016 and February 2017.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rst layer of our recommendation model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previous work, and the second layer can effectively differentiate the types of particip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l-request code reviewer recommendation GitHub open source community
下载PDF
移动数据库中数据访问的自适应PUSH+PULL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胡虚怀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27-30,57,共5页
在移动计算机环境中,数据广播只适应于时具有公共访问兴趣的热点数据的访问,而传统的联机请求方式则可以访问任何服务器数据。因此,为了使移动数据库支持一般性的数据应用,提出了一种将数据广播方式(称作“推”,即PUSH)和传统联机请求方... 在移动计算机环境中,数据广播只适应于时具有公共访问兴趣的热点数据的访问,而传统的联机请求方式则可以访问任何服务器数据。因此,为了使移动数据库支持一般性的数据应用,提出了一种将数据广播方式(称作“推”,即PUSH)和传统联机请求方式(称作“拉”,即PULL)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数据访问算法:自适应PUSH+PULL算法。与单纯的PUSH方式、PULL方式和简单的PUSH+PULL方式相比,这种算法具有更大的应用空间,使移动用户不仅能及时获得所需数据,而且仍然能够充分发挥无线通信网络所固有的数据广播能力,从而提高了移动数据库系统的可伸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数据库 数据广播 联机请求 自适应推+拉算法
下载PDF
基于时间和影响力因子的Github Pull Request评审人推荐 被引量:5
7
作者 卢松 杨达 +1 位作者 胡军 张潇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6年第12期155-161,共7页
开源社区github提供了pull request的机制让开发者可以把自己的代码集成到github的开源项目中从而为项目做出贡献.Pull request的代码评审是github这类分布式软件开发社区维护开源项目代码质量的非常重要的方式.为一个新到来的pull requ... 开源社区github提供了pull request的机制让开发者可以把自己的代码集成到github的开源项目中从而为项目做出贡献.Pull request的代码评审是github这类分布式软件开发社区维护开源项目代码质量的非常重要的方式.为一个新到来的pull request指派合适的代码评审人可以有效减少pull request从提交到开始审核的延迟.目前github是由项目核心成员人工来完成评审人的指派,为了减少这种人力损耗,我们提出代码评审人的推荐系统,该系统基于信息检索的方法,并考虑了评审人的影响力因子以及评审的时间衰减的因素,对新到来的pull request,自动推荐最相关的评审人.我们的方法对top 1的准确度达到了68%,对top 10的召回率达到了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L REQUEST 代码评审 信息检索 时间因子 影响力因子
下载PDF
基于GitHub的高校图书馆开源项目开发制约因素分析
8
作者 陈萍 程逸凡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第30期75-80,共6页
文章针对高校图书馆在开源项目开发中遇到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挖掘的关联规则,找出GitHub上影响Pull Request被拒绝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发现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开发人员提交的Pull Request尽量避免被拒绝的方... 文章针对高校图书馆在开源项目开发中遇到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挖掘的关联规则,找出GitHub上影响Pull Request被拒绝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发现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开发人员提交的Pull Request尽量避免被拒绝的方法,从而为高校图书馆进行开源项目研发提供技术助力,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数字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Pull Request GitHub 高校图书馆 关联规则
下载PDF
HFC网络中P2P文件共享系统的按需广播算法
9
作者 王蕾 潘梁 倪宏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19,共4页
为了节省在HFC(Hybrid Fiber Cable)网络中进行P2P(Peerto Peer)文件共享的带宽资源,提高带宽利用率,提出了一种数据广播系统与P2P系统混合的网络拓扑结构,利用广播空闲信道对文件资源索引进行广播。在此拓扑结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按需... 为了节省在HFC(Hybrid Fiber Cable)网络中进行P2P(Peerto Peer)文件共享的带宽资源,提高带宽利用率,提出了一种数据广播系统与P2P系统混合的网络拓扑结构,利用广播空闲信道对文件资源索引进行广播。在此拓扑结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按需广播PRLS(Preemptive Request-Length-Serial)算法,提高广播调度的效率。仿真实验表明,在用户平均等待时间和冷、热门索引的数据长度平衡两个指标上,PRLS算法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需广播 点对点 网络拓扑结构 PRLS算法
下载PDF
预应力抗拔锚杆在体育馆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峰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6年第6期52-55,共4页
某体育馆工程地下室有严格的抗浮要求,管桩基础抗拔力承担不了地下水浮力与大斜柱的拉力,在传递拉力的大斜柱下部承台部位,设计了预应力抗拔锚杆。整个工程共设计160根,长度14.5cm~30cm,使工程达到抗浮要求。
关键词 体育馆工程 基坑抗浮 预应力抗拔锚杆 应用
下载PDF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Analyzing Code Reviews in Pull-Based Development Model 被引量:2
11
作者 Zhi-Xing Li Yue Yu +2 位作者 Gang Yin Tao Wang Huai-Min Wang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6期1060-1075,共16页
Code reviews in pull-based model are open to community users on GitHub. Various participants are taking part in the review discussions and the review topics are not only about the improvement of code contributions but... Code reviews in pull-based model are open to community users on GitHub. Various participants are taking part in the review discussions and the review topics are not only about the improvement of code contributions but also about project evolu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view topics in pull-based model would be useful to better organize the code review process and optimize review tasks such as reviewer recommendation and pull-request prioritization. In this paper, we first conduct a qualitative study on three popular open-source software projects hosted on GitHub and construct a fine-grained two-level taxonomy covering four level-1 categories (code correctness, pull- request decision-mak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d social interaction) and 11 level-2 subcategories (e.g., defect detecting, reviewer assigning, contribution encouraging). Second, we conduct preliminary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a large set of review comments that were labeled by TSHC (a two-stage hybrid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which is able to automatically classify review comments by combining rule-based and machine-learning techniques. 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study, we explore the typical review patterns. We find that the three projects present similar comments distribution on each subeategory. Pull-requests submitted by inexperienced contributors tend to contain potential issues even though they have passed the tests. Furthermore, external contributors are more likely to break project conventions in their early contrib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l-request code review review comment
原文传递
Detecting Duplicate Contributions in Pull-Based Model CombiningTextual and Change Similarities
12
作者 Zhi-Xing Li Yue Yu +3 位作者 Tao Wang Gang Yin Xin-Jun Mao Huai-Min Wang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21年第1期191-206,共16页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OSS developers who do not work physically in the same location have always been the challenging issues.The pull-based development model,as the state-of-art collaborative developm...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OSS developers who do not work physically in the same location have always been the challenging issues.The pull-based development model,as the state-of-art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mechanism,provides high openness and transparency to improve the visibility of contributors'work.However,duplicate contributions may still be submitted by more than one contributors to solve the same problem due to the parallel and uncoordinated nature of this model.If not detected in time,duplicate pull-requests can cause contributors and reviewers to waste time and energy on redundant work.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n approach combining textual and change similarities to automatically detect duplicate contributions in pull-based model at submission time.For a new-arriving contribution,we first compute textual similarity and change similarity between it and other existing contributions.And then our method returns a list of candidate duplicate contributions that are most similar with the new contribution in terms of the combined textual and change similarity.The evaluation shows that 83.4%of the duplicates can be found in average when we use the combined textual and change similarity compared to 54.8%using only textual similarity and 78.2%using only change simila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l-request Duplicate detection textual similarity change similarity
原文传递
泮托拉唑与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高云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年第9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与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应用泮托拉唑与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联...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与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应用泮托拉唑与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对照组为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与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白眉蛇毒血凝酶 消化性溃疡 出血
原文传递
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泰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17期62-63,共2页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组)和时熙组(西咪替丁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组)各63例,治疗周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组)和时熙组(西咪替丁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组)各63例,治疗周期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治愈21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7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克拉霉素 消化性溃疡
原文传递
泮托拉唑联合醋氨己酸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科 李正安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14期68-69,共2页
目的:评价泮托拉唑联合醋氨己酸锌治疗消化性溃疡,对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消化性溃疡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活动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先给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1周后试验组给予泮托拉唑40mg、... 目的:评价泮托拉唑联合醋氨己酸锌治疗消化性溃疡,对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消化性溃疡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活动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先给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1周后试验组给予泮托拉唑40mg、1次/d,醋氨己酸锌300mg、3;k/d;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40mg、1;k/d继续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程4周,胃溃疡疗程6周后观察内镜下溃疡愈合率、Hp转阴率、愈合S2期的获得率。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病例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试验组溃疡愈合S2期获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用醋氨己酸锌治疗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方案,醋氨己酸锌在提高溃疡愈合质量上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联合醋氨己酸锌 治疗 消化性溃疡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郑建军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年第6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给予口服泮托拉唑4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2次/d,疗程7d.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铋钾22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2次/d,疗程7d.一个...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给予口服泮托拉唑4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2次/d,疗程7d.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铋钾22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2次/d,疗程7d.一个疗程后观察溃疡愈合、Hp根除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根除率(78.9%),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9%)低于对照组(13.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可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首选方案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 消化性溃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