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fiberoptic bronchsco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during sequential weaning of invasive-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被引量:17
1
作者 Rong-rong Song Yan-ping Qiu +1 位作者 Yong-ju Chen Yong Ji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S 2012年第1期29-34,共6页
BACKGROUND:Early withdrawal of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 followed by noninvasive MV(NIMV) is a new strategy for changing modes of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 BACKGROUND:Early withdrawal of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 followed by noninvasive MV(NIMV) is a new strategy for changing modes of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Using 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PIC window) as the switch point for transferring from invasive to noninvasive MV,the time for early extubation can be more accurately judged,and therapy efficacy can be improved.This study aimed to prospectively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fiberoptic bronchscopy(FOB) in patients with AECOPD during sequential weaning of invasive-noninvasive MV.METHODS:Since July 2006 to January 2011,106 AECOPD patients with ARF were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medication and IMV after hospitalization.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is used(group A,n=54) or not(group B,n=52) during sequential weaning from invasive to noninvasive MV.In group A,for sputum suction and 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a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was put into the airway from the outside of an endotracheal tube,which was accompanied with uninterrupted use of a ventilator.After achieving PIC window,patients of both groups changed to NIMV mode,and weaned from ventilation.The following listed indices were used to compare between the groups after treatment:1) the occurrence time of PIC,the duration of MV,the length of ICU stay,the success rate of weaning from MV for the first time,the rate of reventilatJon and the occurrence rat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2) the convenience and safety of FOB manipulation.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using Student's f test and the Chi-square test.RESULTS:The occurrence time of PIC was(5.01 ±1.49) d,(5.87±1.87) d in groups A and B,respectively(P<0.05);the duration of MV was(6.98±1.84) d,(8.69±2.41) d in groups A and B,respectively(P<0.01);the length of ICU stay was(9.25±1.84) d,(11.10±2.63) d in groups A and B,respectively(P<0.01);the success rate of weaning for the first time was 96.30%,76.92%in groups A and B,respectively(P<0.01);the rate of reventilation was 5.56%,19.23%in groups A and B,respectively(P<0.05);and the occurrence rate of VAP was 3.70%,23.07%in groups A and B,respectively(P<0.01).Moreover,it was easy and safe to manipulate FOB,and no side effect was observed.CONCLUSIONS:The application of FOB in patients with AECOPD during sequential weaning of invasive-noninvasive MV is effective in ICU.It can decrease the duration of MV and the length of ICU stay,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from weaning MV for the first time,reduce the rate of reventilation and the occurrence rate of VAP.In addition,such a method is convenient and safe in patients of this k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equential weaning of invasive-noninvasive ventilation Fiberoptic bronchscopy Bronchoalveolar lavage 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 Side effect Success rate
下载PDF
Respiratory failure in th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recipient 被引量:3
2
作者 Patrick M Wieruszewski Svetlana Herasevich +1 位作者 Ognjen Gajic Hemang Yadav 《World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8年第5期62-72,共11页
The number of patients receiv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 is rapidly rising worldwide. Despite substantial improvements in peri-transplant car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resulting in respiratory fa... The number of patients receiv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 is rapidly rising worldwide. Despite substantial improvements in peri-transplant car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resulting in respiratory failure remain a major contributor to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post-transplant period, and represent a major barrier to the overall success of HSCT.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clude pneumonia due to bacteria, viruses, and fungi, and most commonly occur during neutropenia in the early post-transplant period. Non-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clude idiopathic pneumonia syndrome, periengraftmen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 pulmonary veno-occlusive disease, delayed pulmonary toxicity syndrome, 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 and 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 These complications have distinct clinical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occur at differing times following transplant, and contribute to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piratory failur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TEM CELL TRANSPLANT IMMUNOCOMPROMISED host
下载PDF
青少年百草枯中毒后肺移植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孟凡杰 张岩 +5 位作者 蔡宏飞 孟凡宇 王瑞 崔有斌 陈静瑜 李洋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目的总结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后移植时机以及相关处理措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百草枯中毒行双肺移植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该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诊治经过。结果1例17岁青少年在摄入25%百草枯20~30 mL后... 目的总结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后移植时机以及相关处理措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百草枯中毒行双肺移植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该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诊治经过。结果1例17岁青少年在摄入25%百草枯20~30 mL后出现恶心、呕吐、咳嗽伴全身乏力入院。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氧饱和情况无改善,肺部纤维化持续进展,遂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行序贯双侧肺移植。经术后康复治疗,并积极防治并发症,患者于术后50 d出院。结论百草枯中毒后的移植时机可选择在肝肾功能开始恢复时,围手术期主动、有针对性地预防潜在致病性细菌感染,以及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肺移植受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百草枯中毒 肺纤维化 呼吸衰竭 体外膜肺氧合 感染 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 支气管狭窄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重症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脱机后的应用
4
作者 康欢 曾期龙 刘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8期18-22,共5页
目的:探究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在重症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脱机后的应用。方法:拟选取2022年9月—2023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立医院)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究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在重症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脱机后的应用。方法:拟选取2022年9月—2023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立医院)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满足脱机标准,对照组脱机后予以常规氧疗,观察组脱机后给予HFNC。比较两组脱机成功率及成功脱机24、48、96 h及1周后的再插管率,以及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观察脱机后12、24 h的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并统计两组氧疗24 h内低血氧症发生率和氧疗1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脱机后12、24 h的PaO_(2)、SaO_(2)均高于对照组,脱机后24 h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脱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成功脱机24 h后再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功脱机48、96 h及1周后的再插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氧疗24 h内低血氧症发生率和氧疗1周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FNC可有效改善重症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脱机后的血气指标,有效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减轻肺部炎症,改善呼吸功能,提高脱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插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量湿化氧疗 重症肺部感染 呼吸衰竭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
5
作者 林义进 朱坤寿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福建省肿瘤医院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食管癌的1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均实施食管癌三野根治术治疗,统计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福建省肿瘤医院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食管癌的1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均实施食管癌三野根治术治疗,统计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178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三野根治术后17例(9.55%)发生急性呼吸衰竭,161例(90.45%)未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年龄、吸烟史、TNM分期、合并糖尿病、手术方式、术后二次开胸、合并肺部感染、血浆白蛋白、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1.414,P=0.044)、存在吸烟史(OR=1.441,P=0.026)、TNM分期Ⅱ~Ⅲ期(OR=1.645,P<0.001)、合并糖尿病(OR=1.671,P<0.001)、术后二次开胸(OR=1.384,P=0.021)、合并肺部感染(OR=1.841,P<0.001)、血浆白蛋白>25 g/L(OR=1.376,P=0.005)、中重度疼痛(OR=1.541,P<0.001)为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率较高,为改善其预后效果需要在围术期加强对可控因素的管理,尽可能减少对治疗及预后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急性呼吸衰竭 危险因素 疼痛 TNM分期 肺部感染
下载PDF
零缺陷护理对肺纤维化合并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观察
6
作者 巫美云 陈晓萍 +1 位作者 林霖琴 张孝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1期122-125,共4页
目的分析零缺陷护理对肺纤维化合并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的肺纤维化合并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0)和试验... 目的分析零缺陷护理对肺纤维化合并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的肺纤维化合并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0)和试验组(零缺陷护理,n=30);比较两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血气指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生活质量(呼吸困难症状、活动受限程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FEV_(1)、FVC、PEF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aO_(2)、SaO_(2)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纤维化合并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零缺陷护理可同步改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提升生活质量及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肺部感染 呼吸衰竭 肺功能 血气指标
下载PDF
人性化优质护理联合肺康复训练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血气分析及APACHEⅡ评分的影响
7
作者 梁静 陈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8期163-165,169,共4页
目的探讨人性化优质护理联合肺康复训练对重症监护室(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ICU收治的84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 目的探讨人性化优质护理联合肺康复训练对重症监护室(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ICU收治的84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人性化优质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肺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优质护理联合肺康复训练能改善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气分析及健康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人性化优质护理 肺康复训练 血气分析 并发症
下载PDF
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联合炎性反应因子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樊斌 李庆贺 +1 位作者 李伟 张家耀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并发肺部感染(P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SAP患者作为SAP组。根据SAP患者是否发生PI,分为PI组(40例)...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并发肺部感染(P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SAP患者作为SAP组。根据SAP患者是否发生PI,分为PI组(40例)和非PI组(40例)。根据临床PI评分将观察对象分为轻、中、重度组,并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实验检测血清ChE、CRP和IL-6水平。比较各组受试者肺通气功能指标(机械通气时间(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P并发PI的危险因素。ROC评估血清ChE、CRP和IL-6对SAP并发PI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血清ChE水平显著降低,CRP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ChE水平在不同PI评分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而CRP、IL-6水平呈相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组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非PI组,PI组血清ChE水平显著低于非PI组(P<0.05)。PI组机械通气时间较非PI组均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和IL-6升高以及低血清ChE与SAP合并PI预后不良独立相关(P<0.05),其AUC为0.807;大于血清ChE、CRP和IL-6单独检测的AUC值(分别为0.716、0.749和0.7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对SAP并发PI发生预测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67.5%。结论:SAP并发PI患者血清ChE水平降低、CRP和IL-6水平升高是影响SAP并发P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项联合对SAP并发PI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肺部感染 胆碱酯酶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呼吸衰竭
下载PDF
1例食管癌化疗后肺真菌感染致脓气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9
作者 李琳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2期189-193,共5页
本文总结1例食管癌化疗后肺真菌感染致脓气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早期识别病情变化,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在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落实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氧疗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集束化干预措施。通过开展精细化的治疗和护... 本文总结1例食管癌化疗后肺真菌感染致脓气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早期识别病情变化,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在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落实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氧疗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集束化干预措施。通过开展精细化的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真菌感染 脓气胸 呼吸衰竭 引流 多学科协作
下载PDF
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肺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10
作者 陈志刚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2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肺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利津县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5例老年重症肺...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肺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利津县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5例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与试验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病毒、抗感染及呼吸机等综合治疗措施,而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指标、肺功能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及CPIS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降钙素原(PCT)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通气量(MMV)、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肺总量(TLC)和功能残气量(FRC)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呼吸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气道阻力(RAW)、呼吸做功量(WOB)较治疗前降低,肺动态顺应性(Cdyn)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RAW、WOB指标低于对照组,Cdyn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P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PI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能改善肺功能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及CPIS评分,并降低血清炎症指标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电子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术 呼吸衰竭 肺功能 炎症指标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下载PDF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急救治疗效果分析
11
作者 卓秀玲 吴发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8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救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4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岁),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35例)和吸氧组(35例)。2组患者均立即...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救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4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岁),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35例)和吸氧组(35例)。2组患者均立即实施急救,同时吸氧组立即实施面罩吸氧治疗,无创通气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预后。结果无创通气组治疗后血气指标、心率均优于吸氧组,无创通气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为(52.16±7.24)%,高于吸氧组的(48.25±6.38)%(P<0.05)。无创通气组治疗后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amino terminal 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为(1682.36±308.74)ng/L,低于吸氧组的(2056.71±294.63)ng/L(P<0.05),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血清肌钙蛋白I(troponin I,cTNI)低于吸氧组(P<0.05)。无创通气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D-dimer,D-D)、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等炎症指标低于吸氧组(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及时实施无创呼吸机呼吸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促进心功能恢复,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力衰竭 并发症 急救效果 呼吸支持
下载PDF
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CPIS评分、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探讨
12
作者 谢艳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0期13-16,共4页
目的探究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66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肺泡灌洗治... 目的探究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66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肺泡灌洗治疗,观察组采取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PIS评分、血气指标、血清炎性指标、肺功能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体温、白细胞计数、气管分泌物、氧合情况、X线胸片、肺部浸润影的进展情况和气管吸取物培养评分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体温、白细胞计数、气管分泌物、氧合情况、X线胸片、肺部浸润影的进展情况和气管吸取物培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15.85±2.72)ng/L、肿瘤坏死因子-α(63.76±5.61)ng/L、超敏C反应蛋白(32.86±3.93)mg/L均低于对照组的(22.73±3.31)ng/L、(85.59±7.23)ng/L、(50.25±6.70)mg/L(P<0.05)。两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流量峰值、用力肺活量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1.82±0.24)L、呼气流量峰值(3.37±0.28)L/s、用力肺活量(1.98±0.35)L均高于对照组的(1.45±0.26)L、(2.84±0.21)L/s、(1.58±0.29)L(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4%(P<0.05)。结论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能够提高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CPIS评分及血清炎性指标水平,有助于肺功能早日恢复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吸痰 肺泡灌洗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血清炎性指标
下载PDF
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汪聪 王敏焱 +1 位作者 李超 程范易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8期1187-1189,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诊疗和预防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36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诊疗和预防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36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机械通气治疗后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分为A组(感染组159例)、B组(未感染组209例),分析患者患有肺部感染的概率,及引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59例患者存在肺部感染,占比43.21%,其痰液或分泌物培养共分离出178株病原菌。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65岁、居住地为农村、具有长期吸烟行为且机体患有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者、切开气管、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5 d、存在侵入性操作、吸痰较为频繁是出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基础疾病、吸烟等多种因素影响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增加肺部感染发生风险,临床诊疗应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心肌酶谱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
14
作者 文振昌 叶建敏 +2 位作者 吴杨宗 邹清平 钟永强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7-139,共3页
[背景]探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心肌酶谱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病例报告]选择自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39例... [背景]探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心肌酶谱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病例报告]选择自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39例和无肺部感染组81例.分析肺部感染组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和病原菌耐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心肌酶谱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分析肺部感染组患者心肌酶谱指标与炎性因子相关性.结果显示,肺部感染组39例患者痰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5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株(20.0%),革兰阴性菌36株(72.0%),真菌4株(8.0%);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盐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感染组心肌酶谱指标CK、LDH、CKMB与炎性因子PCT、CRP均呈正相关(P<0.05).[讨论]老年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清CK、LDH、CKMB、PCT、CRP水平均呈高表达,可作为疾病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呼吸衰竭 肺部感染 心肌酶谱 炎性因子 病原菌分布
下载PDF
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抢救中无创呼吸机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张洁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6期91-93,共3页
目的探究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究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治疗干预后,研究组FEV1/FVC、FEV1%pred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抢救 临床疗效 肺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序贯通气转换标准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6
作者 秦惠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6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序贯通气转换标准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11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 目的:分析不同序贯通气转换标准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11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对照组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W)为转换标准,观察组以PICW联合自主呼吸试验(SBT)为转换标准。比较两组血气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插管率。结果:通气转换时、通气治疗结束时,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转换时、通气治疗结束时,两组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观察组再插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PICW联合SBT转换标准用于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恢复血气指标水平,改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再插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肺部感染控制窗 自主呼吸试验 有创机械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模式下肺表面活性物质最佳使用时间选择及对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转归影响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艳江 徐建梅 师麟尧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模式下肺表面活性物质最佳使用时间选择及对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转归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山西省儿童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96例,分为出生2 h内给药...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模式下肺表面活性物质最佳使用时间选择及对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转归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山西省儿童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96例,分为出生2 h内给药者的早期组(n=50)和出生2~12 h给药者的晚期组(n=46)。2组均采用HFOV模式下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分别于治疗前(T_(0))及治疗后1 h(T_(1))、12 h(T_(2))、24 h(T_(3))记录2组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a/A)、pH值和氧合指数(OI=PaO_(2)/FiO_(2)),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死亡率。结果随着治疗后时间的不断增加,2组PaO_(2)、a/A、SaO_(2)、pH值随之升高,Pa-CO_(2)、OI随之降低,且早期组升高和降低的幅度均大于晚期组;早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22.00%,低于晚期组的41.30%(P<0.05);早期组患儿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晚期组(P<0.05),住院费用少于晚期组(P<0.05);2组患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模式下肺表面活性物质在出生2h内给药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通气、用氧以及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重度呼吸衰竭 并发症 死亡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18
作者 张莹莹 刘斌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2期3787-3790,共4页
目的:研究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微生物分布、病原学诊断及对临床诊疗策略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位患者同时行mNGS检测与传统培养。通过对入选患者... 目的:研究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微生物分布、病原学诊断及对临床诊疗策略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位患者同时行mNGS检测与传统培养。通过对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传统病原学检测结果及mNGS检测结果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1)89例样本中,mNGS检测的阳性率为93.26%,传统微生物检测的阳性率为69.66%,两者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同时行mNGS与传统病原学培养(真菌+细菌培养)患者81例,mNGS检测阳性率为86.52%,传统病原学培养检测阳性率64.04%,两者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同时行mNGS与PCR检测共64例,PCR阳性为48.44%,mNGS阳性率为90.63%,经检验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mNGS与传统病原学检测灵敏度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5)发展为重症肺炎的患者感染类型中单纯感染、混合感染较未发展为重症肺炎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6)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有48例,重症组24例,非重症组20例。两组的好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结论:mNGS在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诊断效能较传统方法高,对临床诊疗指导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呼吸衰竭 肺部感染
下载PDF
气道管理小组干预对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涵 张大维 +1 位作者 程思思 郭晓勤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探讨气道管理小组干预对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目的探讨气道管理小组干预对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给予常规干预)和观察组(n=43,气道管理小组干预),对比2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VAP、下肢静脉栓塞、肺部感染)、再插管率、气道湿化满意度,对比干预前后2组患者血气指标[酸碱度(pH)、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结果观察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2.809、2.597、2.716、3.354,P=0.006、0.011、0.008、0.001)。观察组干预7 d后pH值、PaO_(2)、SaO_(2)高于对照组(t=2.055、2.538、3.128,P=0.043、0.013、0.002),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t=3.268,P=0.002)。观察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再插管率低于对照组(χ^(2)=4.440、7.242、4.914,P=0.035、0.007、0.027),气道湿化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5.108,P=0.024)。结论气道管理小组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患者病程,提高气道湿化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管理小组干预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老年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营养状况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郝玉花 张晓青 +1 位作者 姜斌 徐鹿鹿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营养状况,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70例(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营养状况,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70例(观察组),以及同期单纯肺部感染老年患者5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评分用于筛查营养不良;检测血清PCT、IL-17水平,并利用ROC曲线评价PCT、IL-17以评估老年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结果 70例老年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0株(24.10%),革兰氏阴性菌62株(74.70%),真菌1株(1.20%)。两组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MNA-SF评分、营养不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CT、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老年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病死率14.29%(10/70),死亡患者血清PCT、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患者(P<0.05);血清PCT、IL-17联合评估老年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AUC大于PCT单独评估的AUC(P <0.05),与IL-17单独评估的AU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老年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血清PCT、IL-17水平明显上调,联合检测血清PCT、IL-17对其预后评估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肺部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 营养状况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