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ablishment of 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 A Suicide Gene System and Analysis of Its Activity
1
作者 张万广 何丽 +11 位作者 苏化庆 史学梅 张波 吴思思 梅丽 Katirai Foad 徐永健 张珍祥 赵建平 熊维宁 甄国华 张惠兰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4年第3期337-342,共6页
Summary: Alveolar epithelial type II (AT II) cells are essential for lung development and remodeling, as they are precursors for type I cells and also produce other non-repair cells (fibroblasts). Progenitor ceil... Summary: Alveolar epithelial type II (AT II) cells are essential for lung development and remodeling, as they are precursors for type I cells and also produce other non-repair cells (fibroblasts). Progenitor ceils are believed to possess capability of multi-potent transdifferentiation,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iche, suggesting the importance of establishment of a lung progenitor cell niche model. We hypothesized that pulmonary 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 A (SPA) suicide gene system would cause AT II cell to kill itself through apoptosis and leave its niche. In vitro, the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vectors-SPA-thymidine kinase (rAAV-SPA-TK)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o get targeted apoptotic AT II cells. The apoptosis of AT II cells was detected by using MT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loned SPA gene promoter had specific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in SPA high expression cells, and SPA high expression cells (H441) transfected with TK gene had higher sensitivity to ganciclovir (GCV) than SPA low expression cells (A549). In vivo, increased apoptosis of AT II cells induced by GCV in rAAV-SPA-TK system was observed by TUNEL. Finally, the successful packaging and application of rAAV-SPA-TK system provide experimental basis to get specific lung progenitor cell (AT II) niche in vitro and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monary 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 A alveolar epithelial type II cells suicide gene system NICHE
下载PDF
Change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Surfactant Protein A, and Phospholipids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被引量:7
2
作者 JING-CAI XING WEI-HONG CHEN +3 位作者 WEN-HUI HAN MEI-FENG GUO STEFFENI REHN JOACHIM BRUCH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4-129,共6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lterations of biomarker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CWP). Methods The type and number of cells, and the level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lterations of biomarker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CWP). Methods The type and number of cells, and the level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 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 phospholipids and fibronectin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were assayed in 14 health active coal miners, 21 coal miners without CWP and 13 miners with CWP of 0/1 to 1/1. Results Compared to active coal miners without CWP (8,23μg/mL), TNF-α concentration was gradually decreased when dust exposure was stopped (5.90 μg/mL). Elevated surfactant protein A (SP-A) level and phosphatidylglycerol (PG) to phosphatidylinositol (PI) ratio were found in miners actively exposed to coal dust (6528 μg/mL for SP-A and 10. for PG/P1), and both parameters decreased when CWP progressed from CWP (0/1) (3419μg/mL for SP-A and 5.9 for PG/PI) to CWP (1/1) (1654 μg/mL for SP-A and 5.5 for PG/PI). Conclusion Biomarkers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can be used to screen coal miners at high risk of developing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EUMOCONIOSIS TNF-ALPHA pulmonary 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 A PHOSPHOLIPIDS
下载PDF
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CCL-2、IL-6、TGF-β_(1)、SP-A变化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3
作者 刘聪瑞 朱江伟 +1 位作者 陈欢欢 李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MPP)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2(CCL-2)、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水平变化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100例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入院且经检测诊断...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MPP)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2(CCL-2)、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水平变化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100例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入院且经检测诊断为MPP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MMP组),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分为轻症组(62例)、重症组(38例)。选择同期来院健康体检的儿童患者为参照对象(健康组,100例)。采集两组儿童静脉血样,检测并比较MPP组与健康组儿童血清CCL-2、IL-6、TGF-β_(1)、SP-A水平,并分析其与MPP严重程度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单独检测和四者联合检测对MMP严重程度诊断的效能。结果MPP组患儿血清中CCL-2、IL-6、TGF-β_(1)、SP-A水平较健康组升高,且MPP患儿重症组中的水平较轻症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CL-2、IL-6、TGF-β_(1)、SP-A与儿童MPP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四者联合检测诊断儿童MPP的AUC为0.940,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CCL-2、IL-6、TGF-β_(1)、SP-A水平在MPP患儿血清中升高,并与MPP严重程度相关,四者联合检测更有利于对MPP严重程度进行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儿童 趋化因子配体2 白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
下载PDF
呼吸机依赖患者痰液中SP-A与动脉血氧合指数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邓扬嘉 吴倩 +2 位作者 魏裕红 杜磊 付莲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572-2573,2576,共3页
目的测定呼吸机依赖患者痰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的表达,研究SP-A与氧合指数及动脉血氧分压水平的变化。方法将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呼吸机依赖组(A组)和顺利脱机组(B组),收集患者上呼吸机不同阶段上机当天及上机后2、7d的痰... 目的测定呼吸机依赖患者痰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的表达,研究SP-A与氧合指数及动脉血氧分压水平的变化。方法将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呼吸机依赖组(A组)和顺利脱机组(B组),收集患者上呼吸机不同阶段上机当天及上机后2、7d的痰液标本,应用ELISA检测两组患者痰液上清液中SP-A水平和相应时段的动脉氧分压。结果上机当天A组SP-A水平、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低于B组(P<0.05);A组上机2d痰液中SP-A水平低于上机当天,上机7d低于上机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上机2d氧合指数及氧分压高于上机当天(P<0.05),上机后7d氧合指数、氧分压与上机后2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痰液中SP-A水平可早期判断呼吸机依赖或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可提供新的治疗途径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 血气分析 呼吸机依赖
下载PDF
COPD患者血浆SP-A、SP-D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关键 罗倩 +3 位作者 李敬萍 许西琳 高岩 张中宏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206-209,共4页
为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D(SP-A、SP-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SP-A、SP-D在COPD炎性机制中的作用。纳入COPD患者48例(COPD组)及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采集外周静脉... 为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D(SP-A、SP-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SP-A、SP-D在COPD炎性机制中的作用。纳入COPD患者48例(COPD组)及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采集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SP-A、SP-D的浓度。行肺功能检测,收集吸烟指数、年龄及其他临床资料。对COPD组血浆中SP-A、SP-D的浓度与肺功能、吸烟指数及其它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组血浆中SP-A、SP-D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SP-D的水平分别与FEV1%预计值呈显著负相关(RA=-0.308,P=0.004;RD=-0.535,P<0.01)。由此可知,SP-A、SP-D在COPD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升高提示在COPD炎性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表面活性相关蛋白A 肺表面活性相关蛋白D
下载PDF
新生儿肺出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SP-A及TNF-α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7
6
作者 蔡栩栩 毛健 +1 位作者 辛颖 韩玉昆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近年研究发现急性肺损伤(ALI)是致新生儿肺出血的重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参与了ALI的损伤过程,但有关两者在肺出血新生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及关系鲜有报道。该研究旨在探... 目的近年研究发现急性肺损伤(ALI)是致新生儿肺出血的重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参与了ALI的损伤过程,但有关两者在肺出血新生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及关系鲜有报道。该研究旨在探讨SPA和TNFα在新生儿肺出血发生中的作用,两者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斑点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对照组(n=15),肺出血存活组急性期(n=14)、恢复期(n=14)和肺出血死亡组(n=6)新生儿BALF中SPA,TNFα和血清TNFα水平。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新生儿肺出血急性期BALF中SPA含量(38.50±7.62,29.43±6.57)较对照组(44.88±7.48)显著降低(P=0.024,P=0),且死亡组SPA明显低于存活组急性期(P=0.015),存活组肺出血恢复期SPA水平(45.16±7.25)明显升高,接近对照组(P>0.05);而肺出血存活组和死亡组BALF中TNFα含量(208.54±64.69ng/L,319.16±46.79ng/L)较对照组(96.40±37.82ng/L)显著增加(P=0.011,P=0),死亡组比存活组急性期增加更明显(P=0),且BALF中TNFα的变化较血清中更明显,存活组恢复期BALF中TNFα水平(112.06±35.22ng/L)明显下降,接近对照组(P>0.05);肺出血患儿BALF中SPA水平的下降与TNFα的增高呈负相关(r=0.635,P=0.003)。结论SPA和TNFα参与了新生儿肺出血的肺损伤过程,为从SPA及细胞因子角度进一步认识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为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防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 肿瘤坏死因子Α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肺出血 新生儿
下载PDF
SP-A在急性肠损伤大鼠大肠和肺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郑继生 李志军 +4 位作者 沈延飞 董雷 李敏静 丁志山 蔡宛如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8期1741-1744,I0010,I0011,共6页
目的:通过动态观测急性肠损伤(Acute intestinal injury,AII)肺和大肠等组织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 A,SP-A)含量的变化,寻找其表达的规律及各组织的相关性。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 目的:通过动态观测急性肠损伤(Acute intestinal injury,AII)肺和大肠等组织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 A,SP-A)含量的变化,寻找其表达的规律及各组织的相关性。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normal saline group,NS组)、急性肠损伤12h组(AII12h组)、急性肠损伤24h组(AII24h组)、急性肠损伤36h组(AII36h组)、急性肠损伤48h组(AII48h组)。采用结肠内注入醋酸(Ace-tic acid)法制备AII大鼠模型,NS组注入等量NS,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注入醋酸后12、24、36、48 h及注入NS后48 h采集标本,空白对照组亦于48 h后采集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大鼠BALF及各种组织中SP-A的含量。结果:①各组大鼠BALF中SP-A的含量明显高于肺、大肠、皮肤、肝组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肺组织SP-A含量其次,与其他组织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肠组织中无SP-A表达。②NS组、空白对照组BALF、肺、大肠、肝中SP-A的含量较AII36h组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③AII时间延长,AII各组BALF、肺组织、大肠组织中SP-A的含量下降,至AII36h时含量降至最低;随后有回升趋势。④大肠组织与BALF、肺、皮肤、肝组织中SP-A含量的相关性比较,相关系数r分别为0.292,0.378,0.137,0.518。结论:①大鼠SP-A的合成与分泌具有一定特异性;②BALF、肺、大肠、肝组织中SP-A含量的变化与AII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③大鼠大肠组织中SP-A表达的变化与肝、肺组织中SP-A表达的变化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损伤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A 大肠
下载PDF
胸部开放伤海水浸泡致ALI犬体内SP-A、B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毅 段蕴铀 +5 位作者 胡晓红 冯华松 韩志海 张新红 芮萌 王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致急性肺损伤(ALI)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B(SP-A、SP-B)的表达变化及机制。方法16只健康犬锐器致开放性气胸后随机均分为实验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8只。S组胸腔内灌注海水(35mg/kg)制备ALI动物模型,C组不... 目的探讨胸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致急性肺损伤(ALI)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B(SP-A、SP-B)的表达变化及机制。方法16只健康犬锐器致开放性气胸后随机均分为实验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8只。S组胸腔内灌注海水(35mg/kg)制备ALI动物模型,C组不注入海水。所有犬持续观察6h。采用ELISA法检测灌注前(0h)及灌注后2、4、6h的TNF-α、IL-8,肺组织及血清中SP-A、SP-B含量的变化。于灌注后6h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SP-A、SP-B的含量。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留取肺组织块匀浆测定SP-A、SP-B含量,并行肺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P-B在肺内的表达情况。结果S组海水灌注后4、6h时BALF及血清中IL-8、TNF-α均显著高于C组(P<0.05)。S组BALF及肺组织匀浆中SP-A、SP-B含量明显减低,血清中SP-A(灌注后4、6h)、SP-B(灌注后6h)含量增加(P<0.05),但C组SP-A、SP-B的改变不明显。S组肺内SP-B阳性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数量较C组明显减少,SP-B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胸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致ALI时肺内SP-A、SP-B含量减少,可能是通过肺毛细血管渗漏增多及全身、局部炎症反应增强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海水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A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B
下载PDF
KL-6、SP-A 及SP-D对儿童间质性肺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段效军 张喜 +3 位作者 安照辉 孟燕妮 李林瑞 陈艳萍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5-8,1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Krebs von den Lungen-6,KL-6)、肺表面活性物质-A(Surfactant protein A,SP-A)及肺表面活性物质-D(Surfactant protein D,SP-D)对儿童间质性肺疾病(Inter_(s)titial lung disease,ILD)早期诊断及预后... 【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Krebs von den Lungen-6,KL-6)、肺表面活性物质-A(Surfactant protein A,SP-A)及肺表面活性物质-D(Surfactant protein D,SP-D)对儿童间质性肺疾病(Inter_(s)titial lung disease,ILD)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7月本院呼吸内科诊治的ILD患儿35例(ILD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诊治感染性肺炎患儿40例(肺炎组)以及4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KL-6、SP-A、SP-D水平,并分析其对儿童ILD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ILD组血清KL-6、SP-A、SP-D水平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P<0.01)。ILD患儿血清KL-6水平与最大肺活量(VC_(max))、与一秒率(FEV1/FVC)呈正相关(r_(s)=0.339,P<0.05),SP-A水平与25%最大呼气流量(MEF25)呈负相关(r_(s)=-0.252,P<0.05);SP-D水平与VC_(max)呈负相关(r_(s)=-0.214,P<0.05);肺间质病变评分与KL-6、SP-A、SP-D呈正相关(r_(s)=0.542、0.618、0.515,P<0.01)。KL-6、SP-A、SP-D三者联合诊断ILD的AUC为0.89、敏感性为83.6%、特异性为97.2%、约登指数为0.81,联合检测对ILD的诊断价值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KL-6、SP-A、SP-D为ILD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KL-6、SP-A、SP-D可作为儿童ILD早期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指标,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ILD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间质性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A/血液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D/血液 诊断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SP-A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瑜 黄中伟 沈雁波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2497-2498,F0003,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发病中的意义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健康SD大鼠100只随机分成两组:假手术组(SO组)和模型组(ANP组)。成功制模后,各组分别在6、12、24、36、48 h采用...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发病中的意义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健康SD大鼠100只随机分成两组:假手术组(SO组)和模型组(ANP组)。成功制模后,各组分别在6、12、24、36、48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SP-A的浓度。同时进行肺湿/干质量比値(W/D)测定,观察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ANP组血清SP-A浓度从6 h开始明显上升,36 h达到高峰,48 h仍强烈表达,数值仍高于SO组(P<0.01)。ANP组BALF中SP-A浓度较SO组相同时间点明显下降(P<0.01)。随着胰腺损伤的逐渐加重,肺损伤程度也逐渐加重。结论血清SP-A浓度的增高及BALF中SP-A浓度减少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A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下载PDF
SP-A测定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可刚 李艳 周广菊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9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SP-A含量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我院出生的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统一测定SP-A,按胎龄分组,计算各组SP-A含量,计算每组NRDS发生率;将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作为观察组,未发生的作为对照组,比较SP-A含量差异;... 目的探讨SP-A含量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我院出生的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统一测定SP-A,按胎龄分组,计算各组SP-A含量,计算每组NRDS发生率;将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作为观察组,未发生的作为对照组,比较SP-A含量差异;计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SP-A含量95%医学参考值。结果 98例早产儿有32例发生了NRDS,两组SP-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推断早产儿发生NRDS SP-A含量医学参考值为11.68 ng/m L。结论 SP-A含量增加,NRDS发生率降低;胎龄增大,SP-A含量增大;发生与未发生NRDS的患儿的SP-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推断早产儿发生RDS医学参考值为11.68 ng/m L,为以后临床工作中快速测定该值,预测发生NRDS,并进行早期应用PS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蛋白A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医学参考值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血浆SP-A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陈云端 郑玉权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0期7223-7226,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血浆表面活性蛋白A(SP-A)浓度与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ISS评分≥16分)分为ARDS组(8例)和非ARDS组(48例),另以10例轻伤对照组。采用半随机对照实验...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血浆表面活性蛋白A(SP-A)浓度与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ISS评分≥16分)分为ARDS组(8例)和非ARDS组(48例),另以10例轻伤对照组。采用半随机对照实验。分别于伤后第1、2、3、7天空腹采集外周血。采用Sandwich ELISA技术测定外周血血浆SP-A浓度。结果:非ARDS组血浆SP-A浓度伤后第2、3天稍高于对照组,而ARDS组血浆SP-A浓度伤后第3、7天均明显高于非ARDS组;非ARDS组SP-A浓度先升高后降低,到第7天基本降至对照组水平;ARDS组SP-A浓度持续升高。伤后第1、2天血浆SP-A浓度与ISS评分无明显的相关性,而第3、7天呈明显正相关。SP-A浓度与PaO2/FiO2在各时相点均呈明显负相关。SP-A浓度与ARDS发生率在伤后第1、2天无明显的相关性,而第3、7天呈明显正相关。结论:严重创伤后,外周血血浆SP-A浓度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SP-A浓度与创伤性ARDS发生率呈明显正相关。严重创伤早期动态监测血浆SP-A浓度,对预测ARDS的发生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血液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A/血液 人类
下载PDF
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中SP-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明燕虹 袁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5-148,共4页
旨在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的表达及意义。收集RVVC患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患者(VVC)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阴道分泌物各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各组中S... 旨在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的表达及意义。收集RVVC患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患者(VVC)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阴道分泌物各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各组中SP-A蛋白的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中SP-A的基因表达情况。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中SP-A蛋白的含量发现,VVC组的S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VVC组的SP-A高于对照组及VVC组(P<0.05)。RT-PCR检测结果发现,VVC组的SP-A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RVVC组的SP-A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VVC组(P<0.05)。SP-A可能是RVVC患者抗假丝酵母菌的重要物质,其性质或数量的改变可能在RVVC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巴什拜羊、盘羊杂交羊重组SP-A蛋白对体外培养MO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宁 魏春燕 +1 位作者 王晨豫 孙延鸣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5-648,共4页
为研究巴什拜羊和盘羊杂交羊的重组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rSP-A)对体外培养的绵羊肺炎支原体(MO)增殖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10μg/mL、20μg/mL和40μg/mL)巴什拜羊和盘羊杂交羊的rSP-A添加于MO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平板... 为研究巴什拜羊和盘羊杂交羊的重组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rSP-A)对体外培养的绵羊肺炎支原体(MO)增殖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10μg/mL、20μg/mL和40μg/mL)巴什拜羊和盘羊杂交羊的rSP-A添加于MO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平板菌落计数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对MO增殖的影响。平板菌落计数结果显示,巴什拜羊的3个rSP-A浓度组菌落数分别比对照组减少了8.35%(p>0.05)、23.04%(p<0.05)和40.03%(p<0.01);盘羊杂交羊的3个rSP-A浓度组菌落数分别比对照组减少了6.73%(p>0.05)、21.74%(p<0.05)和37.11%(p<0.01)。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添加rSP-A培养4h后MO16SrRNA基因拷贝数降至最低,巴什拜羊3个rSP-A浓度组16SrRNA基因拷贝数比对照组下降了72.15%(p<0.05)、78.81%(p<0.01)、81.48%(p<0.01);盘羊杂交羊的3个rSP-A浓度组的MO16SrRNA基因拷贝数比对照组下降了26.26%(p>0.05)、76.62%(p<0.01)、80.83%(p<0.01)。研究表明,巴什拜羊和盘羊杂交羊的rSP-A对体外培养的MO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品种羊SP-A蛋白在抗MO感染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盘羊杂交羊易感MO的分子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什拜羊 盘羊杂交羊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 绵羊肺炎支原体 平板菌落计数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肺泡灌洗液SF、SP-A、SP-D变化及其对治疗效果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15
作者 梁丹丹 纵书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11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泡灌洗液铁蛋白(SF)、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变化及其对治疗效果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小儿难治性MPP 119例,根据治疗5 d后临... 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泡灌洗液铁蛋白(SF)、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变化及其对治疗效果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小儿难治性MPP 119例,根据治疗5 d后临床效果将其分为有效组(95例)和无效组(24例)两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治疗前和治疗3 d后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分析治疗3 d后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与小儿难治性MPP治疗效果相关性,探讨小儿难治性MPP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治疗3 d后肺泡灌洗液SF、SP-A、SP-D及三者联合对小儿难治性MPP治疗效果预测价值。结果治疗3 d后,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有效组低于无效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3 d后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与小儿难治性MPP治疗效果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均是小儿难治性MPP治疗效果影响因素(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3 d后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三者联合对小儿难治性MPP治疗效果预测价值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小儿难治性MPP经治疗后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均较治疗前降低,三者联合检测对治疗效果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 儿童 肺泡灌洗液 铁蛋白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
下载PDF
肺炎患儿血清s TREM-1、s CD163、SP-A、LP(a)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鲁新 仝冰云 姜宁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可溶性CD163(sCD163)、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脂蛋白a(LP(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炎患儿120例(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小儿60例作为...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可溶性CD163(sCD163)、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脂蛋白a(LP(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炎患儿120例(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小儿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清s TREM-1、sCD163、SP-A、LP(a)水平,并根据患儿病情、感染病原体情况进行分层分析。结果病例组患儿的血清s TREM-1、sCD163、SP-A、L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重症组肺炎患儿的血清s TREM-1、sCD163、SP-A、LP(a)水平均显著普通组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细菌感染组肺炎患儿的血清s TREM-1、sCD163、LP(a)水平均显著非细菌感染组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细菌感染组肺炎患儿血清SP-A水平与非细菌感染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肺炎患儿的血清s TREM-1、sCD163、SP-A、LP(a)水平与CPIS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 05)。结论在不同病情的肺炎患儿中血清s TREM-1、sCD163、SP-A、LP(a)水平具有差异性,血清s TREM-1、sCD163、LP(a)在不同病原体感染的患儿中水平具有差异,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于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可溶性CD163 肺表面活性蛋白A 脂蛋白A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肺损伤和血清SP-A、白细胞介素-10浓度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章利财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5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肺损伤和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pulmonary surfactant associated protein A,SP-A)、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IL-10)浓度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四川省自贡...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肺损伤和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pulmonary surfactant associated protein A,SP-A)、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IL-10)浓度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氟比洛芬酯预处理组(氟比洛芬酯组,n=60)和0.9%氯化钠溶液预处理组(对照组,n=60)。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肺损伤指标、血清SP-A、IL-10浓度、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结果T1、T2、T3、T4时氟比洛芬酯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氟比洛芬酯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氟比洛芬酯组患者的呼吸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氟比洛芬酯组患者的血清SP-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0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比洛芬酯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较0.9%氯化钠溶液预处理后心脏瓣膜置换术更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肺损伤,降低患者的血清SP-A浓度,提升患者的血清IL-10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预处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肺损伤 sp-a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miR-21、SP-A、SP-D在肺纤维化患者血清及MRC-5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8
作者 李智 陈俊伊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8期1143-1145,1149,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21)、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SP-D)在肺纤维化患者血清及MRC-5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肺纤维化患者30例(肺纤维化组),另收集在本院...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21)、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SP-D)在肺纤维化患者血清及MRC-5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肺纤维化患者30例(肺纤维化组),另收集在本院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检测两组血清中miR-21、SP-A、SP-D表达水平并比较。将MRC-5细胞分为空载病毒对照组(转染无意义miRNA慢病毒载体)、miR-21过表达组(转染miR-21模拟物载体)和miR-21沉默组(转染抑制剂慢病毒载体),检测各组MRC-5细胞中miR-21、SP-A、SP-D 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结果】肺纤维化组血清中miR-21及SP-A、SP-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miR-21过表达组SP-A和SP-D水平显著高于空载病毒对照组(P<0.05);miR-21沉默组SP-A和SP-D水平显著低于空载病毒对照组(P<0.05)。【结论】miR-21、SP-A和SP-D可作为肺纤维化的生物标志物,且可通过沉默miR-21来抑制SP-A和SP-D的表达,从而抑制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微RNAs/血液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A/血液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D/血液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重症肺炎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D、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少锋 李丹青 +2 位作者 杜凡 魏志强 王海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114-1117,1123,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D(SP-D)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食管癌术后重症肺炎(SP)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257例,根据手术治疗后是否发生SP将患...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D(SP-D)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食管癌术后重症肺炎(SP)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257例,根据手术治疗后是否发生SP将患者分为SP组(124例)和对照组(133例)。比较两组血清SP-D、HMGB1和NLR水平。记录SP组患者28 d内预后情况,根据28 d内生存情况将SP组患者分为生存组(104例)和病死组(2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术后SP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SP-D及HMGB1对食管癌术后SP患者28 d内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SP组血清SP-D及HMGB1和NLR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死组NLR、SP-D及HMGB1水平高于生存组(均P<0.05)。NLR、SP-D及HMGB1是食管癌术后SP患者病死的影响因素(均P<0.05)。NLR、SP-D及HMGB1预测食管癌术后SP患者28 d内病死风险的AUC分别为0.744、0.763、0.715,而三者联合检测的AUC更高(均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SP患者NLR、SP-D及HMGB1水平升高,且与患者预后有关,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升对患者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重症肺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D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预后
下载PDF
LISA技术治疗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
20
作者 赵明明 刘玉娟 +1 位作者 李忠良 刘小娜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下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下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 careunit,NICU)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5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SA组(28例)和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组(30例)。LISA组采用LISA技术,在nCPAP下,气管内置入微管并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INSURE组采用INSURE技术,拔管后给予nCPAP辅助通气。观察并比较两组病儿给药过程、给药前后呼吸机参数、动脉血气、用氧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LISA组病儿72 h内机械通气率低于INSUR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比46.7%,P=0.043);LISA组病儿住院期间无创正压通气时间(404.50 h比483.50 h,P=0.033)及总用氧时间(520.00 h比612.50 h,P=0.040)低于INSURE组;LISA组给药1 h后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pressureof O_(2),PaO_(2))变化高于INSURE组[(54.29±5.69)mmHg比(52.87±3.27)mmHg,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ISA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5.0%比53.3%,P=0.028)及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28.6%比56.7%,P=0.031)低于INSURE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RDS治疗中,LISA技术在减少72 h内机械通气率、住院期间用氧时间、近期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超低出生体质量儿RDS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 婴儿 超低出生体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