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咖啡因对无创高频辅助通气治疗早产ARDS患儿脑神经发育的影响
1
作者 杨仁智 蔡枚龄 +2 位作者 李明芳 杨路 曹创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咖啡因对无创高频辅助通气治疗早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脑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接受无创高频辅助通气治疗的早产ARDS患儿,按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咖啡因对无创高频辅助通气治疗早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脑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接受无创高频辅助通气治疗的早产A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研究组给予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长、住院时间,治疗48 h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48 h后的动脉血氧分压差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值、吸入氧浓度差值、智力发展指数差值、精神运动发育指数差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β-内啡肽(β-E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长、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差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值、吸入氧浓度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智力发展指数差值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β-EP差值和GSH-Px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咖啡因用于无创高频辅助通气治疗的早产ARDS患儿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改善神经发育,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脑神经 肺表面活性物质 咖啡因 无创高频辅助通气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高丽娟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8期75-77,共3页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PS治疗,研究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P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P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使用呼吸机时间、吸氧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8%,低于对照组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PS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效果较好,能够对BPD进行有效预防,可改善患儿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布地奈德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给药对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廖智行 饶红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内给药对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33例)与对照组(30例)。实验组给予布地奈德联...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内给药对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33例)与对照组(30例)。实验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PS气管内给药治疗,对照组给予PS气管内给药治疗。比较两组测肺功能时体重、纠正胎龄40周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纠正胎龄40周的达峰时间比(TPTEF/TE)(27.35±5.91)%、达峰容积比(VPTEF/VE)(27.71±5.90)%高于对照组的(24.26±5.53)%、(24.49±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测肺功能时体重、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达到峰流速时间(TPTEF)、达到呼气峰流速时所呼出气体容积(VPT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呼吸机使用总时间、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颅内出血(IVH)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糖、动脉导管未闭(PDA)、气胸、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败血症、视网膜病变(ROP)、脑室周围软化(PVL)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进行布地奈德联合PS气管内给药的方式进行干预,可有效缩短早产儿撤机时间,改善潮气呼吸功能,降低IVH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极低出生体重 布地奈德 肺表面活性物质 气管内给药 早产儿 潮气呼吸肺功能
下载PDF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6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小燕 王慧琴 +4 位作者 张彬 陆天慧 马红星 程龙慧 闫国秀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应用疗效及对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并确诊为RDS、胎龄在25~32周的RDS早产儿82例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应用疗效及对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并确诊为RDS、胎龄在25~32周的RDS早产儿8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LISA技术,36例)和B组[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46例]。A组采用LISA技术完成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方法,B组采用INSURE技术完成PS给药。结果用氧总时间A组(30.67±15.03)h,B组(39.06±18.17)h;住院总时间A组(41.67±15.78)h,B组(49.60±17.09)h;辅助通气总时间A组(21.76±10.16)h,B组(28.89±13.22)h,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儿2次PS发生率、PS反流发生率和72 h机械通气治疗率分别为0.00%(0/36)、2.78%(1/36)和5.56%(2/36),显著低于B组的15.22%(7/46)、17.39%(8/46)和21.74%(10/46)。A组病儿气胸、有血液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分别为2.78%(1/36)、27.78%(10/36)和27.78%(10/36),显著低于B组的19.57%(9/46)、50.00%(23/46),52.17%(24/46)。结论采用LISA技术治疗早产儿RDS可有效缓解病儿呼吸情况,保证PS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婴儿 早产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 肺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技术
下载PDF
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无创高频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谢雪霞 刘启洁 田洁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4期818-821,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无创高频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2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资料,根据药物剂量的不同分为高剂量组(n=62)、低剂量组(n=59),分别给予100...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无创高频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2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资料,根据药物剂量的不同分为高剂量组(n=62)、低剂量组(n=59),分别给予100 mg/kg、70 mg/kg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无创高频通气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上机时间、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肺氧合功能[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氧分压的比率(a/APO_(2))、氧合指数(OI)]以及并发症。结果:高剂量组住院时间(10.3±2.3d)、上机时间(81.7±14.3h)低于低剂量组(13.9±2.2d、125.2±17.9h),临床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81.4%)(均P<0.05),pH水平两组无差异(P>0.05),a/APO_(2)、OI水平高剂量组变化优于低剂量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8.1%)与低剂量组(13.6%)无差异(P>0.05)。结论:100 mg/kg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无创高频通气治疗临床疗效提高,可更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相关指标以及肺氧合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无创高频通气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Th1/Th2细胞因子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小兰 谢美玲 +2 位作者 廖晓兰 刘李 刘燕茹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2期146-149,154,共5页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好发于早产儿,发病主要与Th1/Th2细胞因子失衡有关,以Th1型细胞因子占优势地位,但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参与RDS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所以明确RDS的发病机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降低早产RDS患儿病死率的...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好发于早产儿,发病主要与Th1/Th2细胞因子失衡有关,以Th1型细胞因子占优势地位,但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参与RDS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所以明确RDS的发病机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降低早产RDS患儿病死率的关键。故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着重阐述Th1/Th2细胞因子在早产RDS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婴儿 早产 TH1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TH2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4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综述
下载PDF
常规干预联合民族医外治疗法治疗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7
作者 龙荔玲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8期35-38,共4页
本文总结常规干预联合民族医外治疗法治疗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护理、体位管理、抚触联合点穴疗法、中药泡浴、五行音乐疗法、喂养调护。
关键词 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民族医外治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8
作者 孙丽 陈佳伟 +1 位作者 张洪荣 戴小燕 《中外医疗》 2023年第8期151-154,182,共5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咖啡因二者联合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出生时间分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20年12月出生...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咖啡因二者联合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出生时间分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20年12月出生,41例)与观察组(2021年1月—2022年6月出生,42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单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组治疗方案为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咖啡因,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治疗效果、临床指标、血气指标及炎症指标。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6,P<0.05)。治疗后,观察组早产儿pH、PaO_(2)、BE均高于对照组,PaCO_(2)、FiO_(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治疗后炎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咖啡因二者联合方案,能够改善血气指标,消除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咖啡因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下载PDF
LISA技术与气管插管内PS治疗NRDS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影响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杨晓宇 王雪芹 +2 位作者 王卫国 杨培源 唐军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12期66-70,共5页
目的 分析微创表面活性物质运用(LISA)技术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对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开封市儿童医院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早产儿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采... 目的 分析微创表面活性物质运用(LISA)技术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对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开封市儿童医院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早产儿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内PS治疗,观察组给予LISA技术PS治疗。比较两组的二维颅脑超声检查结果、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颅脑MRI检查各向异性分数(FA)值、神经发育评估指标异常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脑横径、额叶厚度高于对照组,脑室旁白质回声增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MFV)水平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内囊后肢、丘脑、尾状核、枕叶的FA值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校正胎龄40周的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异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ISA技术PS治疗较气管插管内PS治疗能够改善脑血流速度,改善脑神经组织微结构变化,防治脑损伤,保护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 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 神经系统
下载PDF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李晓琳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24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平邑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平邑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PS治疗,观察组采用BiPAP联合PS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及氧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iPAP联合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显著改善血气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SP-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翟亮 吴红敏 +2 位作者 魏克伦 赵诗萌 姜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肺表面活性蛋白的基因表达特点已成为RDS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尚无有关报道。该文旨在探讨中国早产儿SP-A基因型的表达特点,以及SP-A等位基因与RDS风险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肺表面活性蛋白的基因表达特点已成为RDS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尚无有关报道。该文旨在探讨中国早产儿SP-A基因型的表达特点,以及SP-A等位基因与RDS风险的相关性,从基因水平探讨RDS发病机制,以便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选择已确诊RDS的早产儿为实验组,因早产寄养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取抗凝静脉血2mL,采用SSCP方法检测SP-A基因6A2、6A3、1A0、1A1。结果SP-A1等位基因6A2、6A3的分布频率在RDS组分别为0.50、0.056,在对照组分别为0.214、0.107;SP-A2等位基因1A0、1A1的分布频率在RDS组分别为0.722、0.667,在对照组分别为0.679、0.821。两组比较SP-A1等位基因6A2在RDS组有过表达现象(P<0.05),而6A3有低表达倾向(P>0.05);而SP-A2等位基因1A0、1A1的分布频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胎龄<32周的早产儿SP-A等位基因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在>32周的早产儿,SP-A1等位基因6A2在RDS组有过表达现象(分布频率0.56,0.15,P<0.05)。男婴等位基因6A2在RDS组有过表达倾向(P>0.05)。结论在该组正常早产儿人群中SP-A1等位基因6A2、6A3均为低频率分布,SP-A2等位基因1A0与1A1均为高频率分布,1A0、1A1的高表达为该组早产儿基因分布的特点;在RDS患儿中,SP-A1等位基因6A2有高表达,提示6A2可能为RDS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蛋白 呼吸窘迫综合征 基因多态性 新生儿
下载PDF
不同剂量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冶 洪淑君 +3 位作者 张艳丽 陈爱斌 潘家华 陈名武 《临床肺科杂志》 2015年第7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三种剂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研究对象共93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40-70 mg/kg,31例)、中...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三种剂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研究对象共93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40-70 mg/kg,31例)、中剂量组(70-100 mg/kg,31例)和大剂量组(100-140 mg/kg,31例),比较三组患儿用药前后血气分析(p H,Pa O2,Pa CO2)的变化情况,记录三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Apgar评分、羊水情况、有无胎膜早破、需重复用药例数、需机械通气例数、需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转归、并发症及平均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患儿比较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Apgar评分、羊水情况、有无胎膜早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首次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6 h后p H值及Pa O2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a CO2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之间p H值、Pa O2及Pa 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之间比较治疗效果(需重复用药例数、需机械通气例数、需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之间比较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比较患儿的平均住院费用减少,与小剂量组比较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减少。结论三种剂量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均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但中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比较可有效降低患儿的平均住院费用,与小剂量组比较可有效减少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肺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早期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玉红 蔡桂花 +2 位作者 林丰列 张淑珠 罗学虹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转归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将104例早产儿分为PS治疗组和对照组,详述病情评估,用药方法,比较两组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存活率以及并发呼吸机相关...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转归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将104例早产儿分为PS治疗组和对照组,详述病情评估,用药方法,比较两组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存活率以及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颅内出血、肺出血、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呼吸暂停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死亡率及NRDS发生率明显下降,治疗组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天数缩短,存活率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合并肺气漏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替代治疗RDS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时间及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减少病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剂 早产儿 并发症
下载PDF
国产与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温春玲 马建荣 王璟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2期816-819,共4页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10月出生的RPD早产儿107例分为3组。A组(42例)患儿应用国产PS和机...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10月出生的RPD早产儿107例分为3组。A组(42例)患儿应用国产PS和机械通气治疗,B组(37例)患儿应用进口PS和机械通气治疗,C组(28例)患儿单纯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①应用国产或进口PS均可迅速改善RDS患儿临床症状(P<0.05)。②三组患儿血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用药后1~24 h,A、B组机械通气参数PIP值明显低于C组(P<0.05)。④用药后2~6 h,A组机械通气参数FiO2明显低于C组。⑤应用PS后2~6 h,A、B组胸片显示,肺部病变明显好转。⑥三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结局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A、B组重复用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与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RDS同样安全有效,操作时应用进口PS更加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傅晓燕 唐晋清 乔晓红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72-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制剂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胎龄≤32周,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36例分两组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观察组18例出生后2 h内气管内滴入固尔苏,对照组18例未应用固尔苏。结果观察组发生新...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制剂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胎龄≤32周,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36例分两组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观察组18例出生后2 h内气管内滴入固尔苏,对照组18例未应用固尔苏。结果观察组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出生后6 h血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产儿生后应尽早预防性应用固尔苏,可显著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减少呼吸机的应用,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固尔苏 预防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骆娟 蒋虹 +3 位作者 李茂军 梁小明 邹福兰 陈昌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疗效。方法95例胎龄为28~34周早产儿,均给予保暖、通畅呼吸道、吸氧、呼吸机辅助呼吸、控制感染...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疗效。方法95例胎龄为28~34周早产儿,均给予保暖、通畅呼吸道、吸氧、呼吸机辅助呼吸、控制感染、防治出血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照家长对PS的使用意见分为两组。观察治疗组45例,出现典型临床表现确诊为NRDS后使用PS,若未出现典型临床表现,则不使用PS;预防使用组50例,全部在出生后30分钟内,无论有无NRDS的临床表现均使用PS。比较两组患儿NRDS发生率、胸部X射线、辅助呼吸时间、并发症率和病死率。结果预防使用组的NRDS发生率(38.00%)明显低于观察治疗组(75.56%),确诊病例较观察治疗组的胸片分级低,辅助呼吸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观察确诊后才使用PS相比,早期预防使用PS能够减少NRDS的发生率,降低胸片分级,缩短辅助呼吸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预防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转运中稳定呼吸道作用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杰 宁岑 +6 位作者 秦安志 林志波 易乐春 吴婕翎 叶秀桢 向建文 陈运彬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89-1491,共3页
目的:探讨转运前在基层医院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转运过程中气道的稳定作用。方法:34例高危早产儿(实验组)转运前气管内滴注PS,与34例须转运但未使用PS的早产儿(对照组)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途中出现... 目的:探讨转运前在基层医院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转运过程中气道的稳定作用。方法:34例高危早产儿(实验组)转运前气管内滴注PS,与34例须转运但未使用PS的早产儿(对照组)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途中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的例数显著降低,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显著增加;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转运前在基层医院使用PS,可稳定早产儿气道,保证转运质量,改善早产儿临床症状,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转运
下载PDF
早期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胡云海 蒋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14期1500-1502,1505,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2组,每组48例,研究组予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对照组予以单纯机械通气。分... 目的探究早期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2组,每组48例,研究组予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对照组予以单纯机械通气。分析2组症状改善、动脉血气变化、X线胸片检查、并发症、住院时间和费用等。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和X线检查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4 h、8 h、24 h相关动脉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2组血气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患儿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机械通气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艳红 梁桂娟 +4 位作者 贾美云 李远征 康珈宁 张会敏 闫安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联合不同时间点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注入技术(L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RDS早产儿5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早期LISA组(n... 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联合不同时间点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注入技术(L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RDS早产儿5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早期LISA组(n=30)及补救性LISA组(n=28)。早期LISA组给予DuoPAP辅助呼吸,将胃管置入气管内,PS缓慢经胃管注入,注入时由DuoPAP辅助呼吸,注入完毕后拔出胃管,继续DuoPAP辅助呼吸;补救性LISA组患儿给予DuoPAP辅助呼吸,若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将胃管置入气管内,补救性将PS缓慢经胃管注入,注入完毕后拔出胃管,继续DuoPAP辅助呼吸,比较两组患儿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记录气胸、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颅内出血(ICH)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机械通气需求比例、无创通气时间、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气胸、BPD及ICH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救性LISA组住院费用低于早期LI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补救性LISA技术可有效缓解呼吸窘迫,降低住院费用,且未增加气漏、BPD、颅内出血发生率,未延长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技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下载PDF
InSurE 技术在早产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琳 韦秋芬 +1 位作者 姚丽平 潘新年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3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在早产儿呼吸支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胎龄≤32周有呼吸困难且需要呼吸支持的早产儿临床资料,依据呼吸支...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在早产儿呼吸支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胎龄≤32周有呼吸困难且需要呼吸支持的早产儿临床资料,依据呼吸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InSurE组与机械通气(M V )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1 h、24 h动脉血气改善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漏、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脑室周‐脑室内出血(PIVH)、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等疾病的发生情况,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①共75例纳入研究,其中33例为 InSurE组,42例为 M V组。②组内治疗前后氧合通气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1 h动脉氧分压均比治疗前高[InSurE组为(63.15±6.09)mmHg比(49.54±6.9)mmHg ,MV组为(66.21±7.31)mmHg比(51.29±7.0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 h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均比治疗前低,InSurE组为(46.06±5.05)mmHg 比(52.03±5.17)mmHg ,MV 组为(43.69±7.84)mmHg比(52.57 ± 6.39)mmHg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③组间氧合通气情况比较:InSurE组与M V组治疗后1 h、24h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④组间疾病发生情况比较:In‐SurE组患儿VAP、中度以上BPD和PIVH的发生率分别为0%(0/33)、24.2%(8/33)、24.2%(8/33),均低于MV组[分别为11.9%(5/42)、47.6%(20/42)、52.4%(22/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⑤InSurE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3~13) d、34(30~39) d和44(37~52)d ,短于M V组[分别为13(8~20) d、42(34~49) d和50(42~6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 InSurE技术在早产儿呼吸支持应用中并发症少、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婴儿 早产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