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ral hepatitis prevalence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and latent tuberculosis 被引量:7
1
作者 Hesam Ahmadi Nooredinvand David W Connell +7 位作者 Mahmoud Asgheddi Mohammed Abdullah Marie O'Donoghue Louise Campbell Melissa I Wickremasinghe Ajit Lalvani Onn Min Kon Shahid A Kh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29期8920-8926,共7页
AIM: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B virus(HBV) and hepatitis C virus(HCV) infection and association with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 in patients undergoing anti-tuberculosis(TB) therapy.METHODS: Four hund... AIM: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B virus(HBV) and hepatitis C virus(HCV) infection and association with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 in patients undergoing anti-tuberculosis(TB) therapy.METHODS: Four hundred and twenty nine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B- either active disease or latent infection- who were due to commence antiTB therapy between September 2008 and May 2011 were included. These patients were prospectively tested for serological markers of HBV, HCV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infections-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 Ag),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 hepatitis B e antigen, Ig G and Ig M antibody to HBc Ag(anti-HBc), HCV Ig G antibody and HIV antibod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Western blot assay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chniques. Patients were reviewed at least monthly during the TB treatment initiation phase. Liver function tests were measured prior to commencement of antiTB therapy and 2-4 wk later. Liver function tests were also performed at any time the patient had significant nausea, vomiting, rash, or felt non-specifically unwell. Fisher's exact test was used to measure significance in comparisons of proportions between groups. A P value of less than 0.05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RESULTS: Of the 429 patients, 270(62.9%) had active TB disease and 159(37.1%) had latent TB infection. 61(14.2%) patients had isolated anti-HBc positivity, 11(2.6%) were also HBs Ag positive and 7(1.6%) were HCV-antibody positive. 16/270 patients with active TB disease compared to 2/159 patients with latent TB infection had markers of chronic viral hepatitis(HBs Ag or HCV antibody positive; P = 0.023). Similarly the proportion of HBs Ag positiv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active vs latent TB infection group(10/43 vs 1/29, P = 0.04).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HBV or HCV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estimated United Kingdom prevalence of 0.3% for each. We found no association between DILI and presence of serological markers of HBV or HCV. Three(5.3%) patients with serological markers of HBV or HCV infection had DILI compared to 25(9.5%) patients without; P = 0.04.CONCLUSION: Viral hepatitis screen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B patients. DILI risk was not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HBV/HC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EMIOLOGY hepatitis b hepatitis C tuberculosis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血清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合并肺结核患者预防抗痨治疗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唐新华 唐慧京 +1 位作者 黄成军 李观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在抗痨治疗过程中应用恩替卡韦预防治疗血清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合并肺结核(PTB)患者对预防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血清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的HBV携带者合... 目的探讨在抗痨治疗过程中应用恩替卡韦预防治疗血清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合并肺结核(PTB)患者对预防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血清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的HBV携带者合并PTB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接受标准的抗痨治疗,观察组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进行预防性抗HBV治疗,均持续治疗6个月。采用PCR-荧光免疫探针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结果在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DILI累计发生率分别为12.5%、16.7%和1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1%、45.8%和54.2%(P<0.05);在治疗3个月,8例观察组发生DILI患者血清ALT、AST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67.7±8.5)U/L、(57.1±4.7)U/L和(1.1±0.2)lg IU/mL,均显著低于22例对照组【分别为(104.5±13.9)U/L、(96.9±15.3)U/L和(6.6±1.4)lg IU/mL,P<0.0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肝区不适、胃肠道症状、血清肌酸激酶升高、药疹和中止抗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1%(P<0.05);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均获得治愈(100.0%),而在对照组治愈41例(85.4%,P<0.05),其中7例患者在延长疗程后才获得PTB的治愈。结论应用恩替卡韦可有效降低血清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的HBV携带者合并PTB患者在抗痨治疗过程中DILI发生率,保证抗痨治疗的顺利进行,而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肺结核 恩替卡韦 抗痨治疗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联合复方益肝灵片对肺结核合并HBV携带患者免疫功能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万丽红 张静 +1 位作者 陈爽 赵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8期1938-1942,共5页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酯联合复方益肝灵片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患者免疫功能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秦皇岛市第二医院就诊的180例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酯联合复方益肝灵片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患者免疫功能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秦皇岛市第二医院就诊的180例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2HRZE/4HR常规化疗,同时采用葡醛内酯等进行常规保肝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胶囊和复方益肝灵片。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在治疗期间连续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末时的病灶吸收和痰菌转阴比例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末时的HBV病毒载量、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CD8^(+)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和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氮)水平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及程度和肾功能损害发生率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末,研究组患者病灶吸收、痰菌转阴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HBV载量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患者的HBV载量较治疗前上升,研究组患者治疗6个月末的HBV载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6个月末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患者治疗6个月末的ALT、AST、总胆红素、肌酐、尿素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和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肝功能损害程度分布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的治疗中,在常规抗结核化疗和保肝治疗基础上采用替诺福韦酯联合复方益肝灵片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提升化疗效果、有效降低HBV载量、调节免疫平衡、保护肝肾功能、减少化疗导致的药物性器官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肝炎病毒 乙型 替诺福韦酯 复方益肝灵片 免疫功能 肝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 药物副反应
下载PDF
不同病情CHB伴肺结核患者抗病毒联合抗结核治疗中肝损伤情况观察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田家发 桂启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377-384,共8页
背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伴结核病患者确诊后需及时进行抗病毒、抗结核治疗,但由于疗程较长,应用药物较多,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肝损伤,影响治疗结局.本文对治疗中肝损伤进行研究探讨,为临床防治肝损伤提供参考.目的探讨... 背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伴结核病患者确诊后需及时进行抗病毒、抗结核治疗,但由于疗程较长,应用药物较多,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肝损伤,影响治疗结局.本文对治疗中肝损伤进行研究探讨,为临床防治肝损伤提供参考.目的探讨不同病情CHB伴肺结核患者抗病毒+抗结核治疗中肝损伤情况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预防肝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12/2022-12我院收治的200例CHB伴肺结核患者,均给予抗病毒联合抗结核治疗,统计患者抗结核治疗完成情况与肝损伤发生情况.比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与阴性、不同肝组织炎症坏死分级和纤维化程度患者治疗前后肝生化变化及肝损伤发生情况,应用Spearman分析肝组织炎症坏死分级和纤维化程度与肝生化异常项目数关系.结果(1)200例CHB伴肺结核患者抗病毒+抗结核治疗中共发生肝损伤97例,总发生率为48.50%(97/200),69例经过更改抗结核药物和护肝处理完成标准疗程治疗,28例经更改抗结核药物和护肝处理后肝生化仍无好转,暂停抗结核治疗,导致肺结核治疗失败;(2)肝生化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电泳γ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A/G)、白蛋白、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异常程度分布以轻中度为主;(3)治疗后HBsAg阳性患者ALT、AST、电泳γ球蛋白、TBIL高于阴性患者,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A/G、白蛋白低于阴性患者(P<0.05);治疗后随着肝组织炎症坏死分级和纤维化分级程度递增,ALT、AST、电泳γ球蛋白、TBIL逐渐升高,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A/G、白蛋白逐渐降低(P<0.05);(4)HBsAg阳性患者肺结核治疗失败率、肝损伤总发生率高于阴性患者(P<0.05);肝组织炎症坏死分级和纤维化分级程度越高,肺结核治疗失败率、肝损伤总发生率越高(P<0.05);(5)肝组织炎症坏死分级、纤维化程度与肝生化异常项目数呈正相关(r=0.458、0.604,P<0.001).结论HBsAg阳性、肝组织炎症坏死分级及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高的CHB伴肺结核患者肝生化异常程度严重、肝损伤总发生率高、肺结核治疗失败率高,因此,在CHB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对上述人群加强肝功能检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一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肺结核 抗病毒 抗结核 肝损伤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临床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奎 冉仁玉 +2 位作者 江自成 杨才勇 朱凤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606-607,共2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预防性治疗HBV携带者合并肺结核(PTB)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TDH)的作用。方法171例HBV携带者合并PTB患者接受2HRZE/4HR方案抗结核治疗,57例B组患者同时接受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口服,54例C组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预防性治疗HBV携带者合并肺结核(PTB)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TDH)的作用。方法171例HBV携带者合并PTB患者接受2HRZE/4HR方案抗结核治疗,57例B组患者同时接受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口服,54例C组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结果在治疗早期,C组患者ATDH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或B组(P<0.05),但在治疗3个月时,由于临床干预,3组ATDH发生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在治疗6 m末,C组血清HBV DNA、ALT和TBIL水平分别为(2.4±0.8)copies/ml、(35.2±5.8)U/L和(13.0±4.2)μmol/L,与A组[分别为(5.4±0.9)copies/ml、(65.4±9.0)U/L和(32.4±7.6)μmol/L]或B组[分别为(4.9±1.1)copies/ml、(50.6±8.0)U/L和(25.5±8.0)μmol/L]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HBV携带者合并PTB患者在抗结核开始时,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抑制HBV DNA复制,防止HBV再激活,降低ATDH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携带者 肺结核 恩替卡韦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
下载PDF
抗结核组合药对HBVM阳性肺结核病人肝功能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斯沧 陈红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观察抗结核组合药对HBVM阳性肺结核病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比较HBVM阳性和阴性肺结核病人组合药治疗前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HBVM阳性病人肝损率比阴性者明显增高 (P <0 .0 1) ;其中“模式Ⅰ”与“模式Ⅱ”病人肝损率差... 目的 观察抗结核组合药对HBVM阳性肺结核病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比较HBVM阳性和阴性肺结核病人组合药治疗前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HBVM阳性病人肝损率比阴性者明显增高 (P <0 .0 1) ;其中“模式Ⅰ”与“模式Ⅱ”病人肝损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而“模式Ⅰ +Ⅱ”病人肝损率比“模式Ⅲ”高 (P <0 .0 5)。结论 组合药致肝功能损害 ,HBVM阳性病人比阴性多见 ,尤以“模式Ⅰ、Ⅱ”病人更易发生 ,可能与用药前肝脏病理损害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药物治疗 肝功能 组合药
下载PDF
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化疗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同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7-9,共3页
探讨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化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78例肺结核患者HBV-M、观察执结核化疗中肝功能变化与HBV-M的关系。结果:178例肺结核患者中HBV-M阳性... 探讨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化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78例肺结核患者HBV-M、观察执结核化疗中肝功能变化与HBV-M的关系。结果:178例肺结核患者中HBV-M阳性92例(51.7%)、阴性86例(48.3%)、化疗期间肝功能异常分别为34.8%和9.4%(P<0.001)。单阳祖、双阳组和三阳组肝功能异常分别为23.1%,44.4%和57.7%,三阳组显著高于单阳组和双阳组(P<0.05)、结论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可用含INH、RFP和P2A方案,但应并用保肝药。HBSAg(+)、HBeAg(+)、HBCAb(+)模式最好不用P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HbV-M 抗结核化疗 肝功能 治疗
下载PDF
初治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贺毅 李榜龙 李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3年1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18例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抗结核治疗是否诱发药物性... 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3年1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18例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抗结核治疗是否诱发药物性肝损伤分为肝损伤组(51例)和无肝损伤组(267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肝损伤组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性疾病、其他病毒性肝病史、未服用保肝药物、营养不良、抗结核治疗方案含吡嗪酰胺的患者占比分别为49.02%、41.18%、7.84%、68.63%、39.22%、78.43%,均高于无肝损伤组的34.46%、27.34%、0.00%、49.81%、20.60%、26.59%;血清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水平低于无肝损伤组;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及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病毒载量高于无肝损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分泌性疾病、其他病毒性肝病史、未服用保肝药物、营养不良、抗结核治疗方案含吡嗪酰胺、血清PA水平低、血清ChE水平低、血清GGT水平高是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82、2.125、2.683、3.364、1.758、1.885、2.408、2.901,P<0.05)。结论内分泌性疾病、其他病毒性肝病史、未服用保肝药物、营养不良、抗结核治疗方案含吡嗪酰胺、血清PA水平低、血清ChE水平低、血清GGT水平高是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给予高危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或干预,预防或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 初治 药物性肝损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莫炳东 唐彩霞 +2 位作者 张鹏 蒋忠胜 黄力毅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4期2872-2875,共4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结核治疗后是否发生肝功能损害将患者分为肝损组与非肝损组。比较肝损组和非肝损组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结核治疗后是否发生肝功能损害将患者分为肝损组与非肝损组。比较肝损组和非肝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7例(35.34%)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肝损组痰涂片阳性、HBeAg阳性、治疗前HBV-DNA载量≥1.0×10^(3)IU/mL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肝损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痰涂片阳性、HBV-DNA载量≥1.0×10^(3)IU/mL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肝功能损害,其中痰涂片阳性和高HBV-DNA载量的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抗结核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肝功能损害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单铵S治疗HBV标志物阳性合并结核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建杰 宗明海 孔荣顺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2期59-60,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单铵S治疗HBV标志物(M)阳性合并结核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HBV M阳性合并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安慰组30例单纯给予抗结核药物;对照组28例给予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C、肌苷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给予复方甘草...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单铵S治疗HBV标志物(M)阳性合并结核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HBV M阳性合并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安慰组30例单纯给予抗结核药物;对照组28例给予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C、肌苷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给予复方甘草酸单铵S 16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滴,每日1次,疗程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安慰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是87.5%和96.9%、53.5%和85.6%、20.0%和53.3%,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安慰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单铵S能降低HBV M阳性合并结核病治疗过程中肝损害的发生率,疗效优于门冬氨酸钾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乙型肝炎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下载PDF
PA、ChE、GGT联合诊断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秋萍 吴海丰 +1 位作者 黄远江 周贵忠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9期1445-1448,1452,共5页
目的探究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γ-谷氨酰转移酶(GGT)联合诊断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价值。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155例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根据治疗后是否发... 目的探究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γ-谷氨酰转移酶(GGT)联合诊断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价值。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155例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根据治疗后是否发生DILI分为观察组(n=109)、对照组(n=46),比较两组血清PA、ChE、GGT水平、HBV-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分析血清PA、ChE、GGT因子与HBV-DNA载量、ALT、AST、DILI的关系,评价血清PA、ChE、GGT对DILI诊断及其程度的鉴别价值。结果两组间及不同DILI程度间血清PA、ChE、GG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ChE、GGT水平与ALT、AST、HBV-DNA载量、DILI具有相关性(P<0.05);血清PA、ChE、GGT联合检测对DILI的诊断及其程度的鉴别价值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发生DILI时PA、ChE、GGT水平明显异常变化,且与病情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DILI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白蛋白 胆碱酯酶 Γ-谷氨酰转移酶 肺结核 乙肝病毒 药物性肝损伤
下载PDF
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对抗痨治疗肺结核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潘越峻 张春兰 +1 位作者 范慧敏 卢峰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功能的变化,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79例HBV M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根据HBV DNA大于或小于1×105copies/ml分为A、B组,与23例HBV M阴性肺结核患...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功能的变化,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79例HBV M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根据HBV DNA大于或小于1×105copies/ml分为A、B组,与23例HBV M阴性肺结核患者比较在接受抗结核治疗时药物性肝炎和重型肝炎发生的情况。结果A组和B组肝功能异常出现和复常时间,及肝损害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HBV M阴性组肝功能异常出现时间早而复常时间较长,且肝损害程度明显重于阴性组(P<0.05);A组和B组药物性肝炎和重型肝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对于HBV M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在化疗期间一定要密切监测肝功能情况,病毒载量指标不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最直接原因,而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邓国防 孙丽珍 +2 位作者 雷建平 吴于青 叶虹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损伤发生情况,及拉米夫定使用的疗程和疗效。方法将江西省胸科医院治疗前肝功能正常的初治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14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损伤发生情况,及拉米夫定使用的疗程和疗效。方法将江西省胸科医院治疗前肝功能正常的初治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14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73例(失访4例,69例获得随访)和对照组69例(失访6例,63例获得随访)。对照组抗结核治疗至满疗程后停药,拉米夫定治疗组在使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至18个月后停药,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定期检测肝功能,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期肝损伤率、总肝损伤率、死亡率、HBV-DNA阴转率、结核病治愈率及失败率进行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7。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4周内肝损伤率、总肝损伤率、死亡率分别为4.3%(3/69)、20.3%(14/69)、0.0%(0/69),均低于对照组[19.0%(12/63)、49.2%(31/63)、7.9%(5/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064,P=0.007;X2=15.176,P=0.0001;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3)。抗结核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HBVDNA阴转率E24.6%(17/69)、21.7%(15/69)]均高于对照组[3.2%(2/63)、3.2%(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311,P=0.0005;X2=10.115,P=0.001)。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结核病治愈率(89.9%,62/69)高于对照组(73.0%,4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7,P=0.012);治疗失败率(4.3%,3/69)低于对照组(17.5%,11/63),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5.972,P=0.015)。结论应用拉米夫定可降低慢性HBV携带者眼用抗结核药物所导致的肝损伤,使用18个月后停用相对安全,可为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N 药物疗法 肝炎 乙型 带病原状态 拉米夫定 抗结核药 药物疗法 联合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经验 被引量:10
14
作者 韦贞伟 刘燕芬 +7 位作者 林艳荣 覃亚勤 雷任国 鲁文清 姜春华 李芬 谢周华 程万里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36-537,共2页
目的探讨有效抗HBV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109例接受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抗病... 目的探讨有效抗HBV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109例接受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另101例未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肝损伤和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以及抗结核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清HBV DNA的变化情况。结果抗病毒组肝损伤和终止抗结核发生率分别为2.8%和2.8%,均显著低于未抗病毒组的57.4%和36.6%(P<0.01);抗病毒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LT和AST分别为(33.1±6.5)U/L和(27.2±5.2)U/L,血清HBV DNA为(7.0±0.9)lgcopies/ml,治疗后血清ALT和AST无明显变化,血清HBV DNA阴转为(2.6±1.0)lgcopies/ml,而未抗病毒组患者血清ALT和AST略有上升,血清HBV DNA无变化。结论在HBV DNA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中,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降低血清病毒载量,减少抗痨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率,使抗结核治疗方案能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慢性乙型肝炎 药物性肝损伤 抗结核治疗
下载PDF
初治肺结核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静虹 吴于青 +1 位作者 廖永美 刘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3837-3842,共6页
背景我国既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又是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大国,结核病合并乙肝很常见。从理论上来说,对于肺结核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抗HBV治疗或优化抗结核方案均可能减少肝损伤的发生。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 背景我国既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又是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大国,结核病合并乙肝很常见。从理论上来说,对于肺结核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抗HBV治疗或优化抗结核方案均可能减少肝损伤的发生。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及肝损伤后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江西省胸科医院、南丰县人民医院、都昌县第二人民医院、共青城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30例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记为肝损伤组),并根据性别、年龄、来源按1∶1匹配同期于四家医院完成抗结核治疗且未出现肝损伤的230例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作为对照(记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将肝损伤组患者分为死亡亚组和好转亚组,分析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出现肝损伤后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受教育水平、酗酒史、乙肝e抗原(HBeAg)、HBV-DNA水平、预防性抗HBV治疗情况、抗结核治疗方案、预防性护肝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抗HBV治疗〔OR=1.88,95%CI(1.55,3.04)〕、抗结核治疗方案〔OR=5.16,95%CI(1.90,14.02)〕是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230例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中好转214例,死亡16例。两亚组患者合并感染情况、肝损伤发生时血清白蛋白水平、预防性抗HBV治疗情况、从出现消化道症状到停结核药物的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抗HBV治疗〔OR=1.61,95%CI(1.13,2.28)〕、从出现消化道症状到停结核药物的间隔时间〔OR=3.07,95%CI(1.45,6.49)〕是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出现肝损伤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预防性抗HBV治疗、抗结核治疗方案是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影响因素,而预防性抗HBV治疗、从出现消化道症状到停结核药物的间隔时间是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出现肝损伤后死亡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结核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抗结核药 影响因素分析 预后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与发生药物性肝炎关系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许光辉 陈志宇 +3 位作者 甄志斌 蒙是升 汤志强 黄广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22期4-6,共3页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与发生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分析的研究方法,以2009年10月1日-2012年2月1日期间就诊的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87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暴露组,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随访在抗结核...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与发生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分析的研究方法,以2009年10月1日-2012年2月1日期间就诊的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87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暴露组,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随访在抗结核治疗中的药物性肝炎发生的情况。对照组的选择采用内对照,随机1:1配对的原则。结果:合并慢性乙肝的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为30.8%,高于对照组的10.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336,P<0.05)。相对危险度为2.9(字2=10.28),95%置信区间是(1.51,5.55)。两组患者在转氨酶水平、重度肝炎发病率和需要调整用药的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是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之一,这类患者在密切监测下仍可以耐受标准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乙肝病毒 药物性肝炎 队列研究 发病率 相对危险度 病因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单胺辅助治疗初治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翁丽珍 朱玉芳 +3 位作者 陈淑琴 李学玲 毛雅云 刘坦业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单胺(美能)辅助治疗初治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初治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在有效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美能;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单胺(美能)辅助治疗初治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初治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在有效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美能;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结果治疗2个月时,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为46.7%(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率、明显改善率分别为40%和56.7%,对照组为26.7%和46.7%,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少。结论美能在初治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能有效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药物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复方甘草酸单胺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者肝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凌云涛 陶臻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99-401,共3页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损害的影响。方法将接受治疗的50例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和50例乙肝病毒阴性肺结核患者纳入研究,分别设为阳性组和阴性组,2组患者均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药物性肝...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损害的影响。方法将接受治疗的50例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和50例乙肝病毒阴性肺结核患者纳入研究,分别设为阳性组和阴性组,2组患者均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肝损伤发生时间、肝损伤恢复时间、肝功能指标、痰菌转阴率、病灶总吸收率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阳性组患者的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且阳性组肝损伤发生时间早于阴性组(P<0.05),其肝损伤恢复时间晚于阴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明显增高,且阳性组肝功能指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和病灶总吸收率均不及阴性组(P<0.05)。2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阳性组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易出现药物性肝损伤,且乙肝病毒感染还会对肺结核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故临床上在治疗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时应适当加用保肝药物,并严密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 乙肝病毒感染 药物性肝损伤
下载PDF
2HRZE/4HR与3HESO/9HEO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对比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志文 商义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中分别应用2HRZE/4HR与3HESO/9HEO化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肝功能影响。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中选取84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2例,B组42例。A... 目的:探讨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中分别应用2HRZE/4HR与3HESO/9HEO化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肝功能影响。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中选取84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2例,B组42例。A组患者给予3HESO/9HEO化疗方案治疗,疗程12个月;B组患者给予2HRZE/4HR化疗方案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B组的80.95%(P<0.05);A组肺结核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后各指标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低于B组的19.05%(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应用3HESO/9HEO化疗方案治疗,效果更为确切,且对肝功能损伤较小,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慢性乙型肝炎 化疗方案 治疗效果 肝损伤
下载PDF
一线抗结核药物致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陶磊 陈庆 祝建峰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16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一线抗结核药物所致肺结核伴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42例,将44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103 copies/m L的乙肝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 目的探讨一线抗结核药物所致肺结核伴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42例,将44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103 copies/m L的乙肝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作为A组,56例HBV-DNA <103copies/m L的HBsAg阳性患者作为B组,42例HBsAg阴性患者作为C组。3组患者均执行2HRZS(E)/4HR结核治疗方案,观察用药期间药物性肝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肝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5.45%和33.93%,明显高于C组的9.52%(P <0.05),A组和B组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A组和B组均明显高于C组(P <0.05),而A组ALT水平明显高于B组(P <0.05)。结论肺结核合并HBV-DNA阳性患者临床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概率较高,临床需密切监测其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合理使用保肝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线抗结核药物 药物性肝损伤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肝功能监测 药学服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