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超声联合PICCO技术对采用液体复苏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影响
1
作者 周天天 孙尊鹏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0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究重症超声联合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ulse indicates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技术对采用液体复苏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市江宁医院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重症超声联合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ulse indicates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技术对采用液体复苏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市江宁医院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予以予以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联合PICCO技术进行监测技术;观察组在液体复苏过程中予以重症超声联合PICCO技术。对比两组液体总入量、血气指标、心脏超声指标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液体总入量、乳酸、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对照组,且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且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2,P<0.05)。结论对于采用液体复苏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重症超声联合PICCO监测技术有助于提高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并提高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超声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液体复苏 感染性休克 液体总入量、血气指标、心脏超声指标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黄丹 王学东 段钰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5期81-84,共4页
目的研究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在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8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流监测方... 目的研究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在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8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流监测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研究组患者放置PICCO导管,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调节呼吸机参数并补液;对照组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根据中心静脉压指标对患者补液。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前24小时和治疗后48小时心率、中心静脉压、体动脉平均压、氧合指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48小时上述指标差异及呼吸机应用时间、入住ICU时间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8小时心率、中心静脉压、体动脉平均压均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8小时心率、中心静脉压、体动脉平均压与治疗前24小时比较均降低,氧合指数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呼吸机应用时间、入住ICU时间、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ICCO可直观反馈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临床可根据其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加强对患者的补液治疗,有利于患者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中心静脉置管 机械通气
下载PDF
肺超声动态监测在重症休克患者容量复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建伟 赵炳朕 王林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2期2536-2539,共4页
目的探讨肺超声动态监测在重症休克患者容量复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5例重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容量复苏等治疗,接受动态肺超声检查及脉搏指数连续心排出量监测技术(PiCCO)监测... 目的探讨肺超声动态监测在重症休克患者容量复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5例重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容量复苏等治疗,接受动态肺超声检查及脉搏指数连续心排出量监测技术(PiCCO)监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肺超声B线数量等指标的差异,以及肺超声B线数量与PiCCO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在存活组患者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ICU的第1天、第3天及第5天、第7天,存活组患者的B线数量均明显少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活组患者的B线数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第1天,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B线数量与EVLWI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肺超声B线数量与EVLWI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肺超声动态监测在重症休克患者容量复苏评估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超声 重症休克 容量复苏 脉搏指数 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
下载PDF
超声联合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在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4
作者 鄢忠平 胡建斌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313-131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在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iCCO监测技术实施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联合Pi...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在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iCCO监测技术实施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联合PiCCO监测技术实施液体复苏。比较两组生理指标、病情改善情况、复苏液体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并发症发生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及复苏液体量均低于或少于对照组,而中心静脉压及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超声联合PiCCO监测技术指导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的液体复苏,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生理指标,缓解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液体复苏 超声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 监测技术 治疗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PiCCO指导重症腹腔感染患者液体复苏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吕文 王进 +4 位作者 蒋熙攘 史菲 许士海 单爱军 姚奇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4-559,共6页
目的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在严重腹腔感染(sIAI)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前后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sIAI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在严重腹腔感染(sIAI)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前后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sIA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使用PiCCO指导液体复苏将患者分为PiCCO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主要诊断、生命体征、休克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乳酸(Lac)、血肌酐(SCr)、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合指数、中心静脉压(CVP)、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是否行机械通气。主要研究结局指标为28 d全因死亡,其他结局指标还包括救治期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新增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72 h休克指数降幅、72 h氧合指数增幅、72 h Lac降幅、血液透析使用率、血液透析时间、恢复排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和ICU住院费用,以及治疗过程监测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结局指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IAI患者28 d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理、生化及炎症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iCCO组收缩压明显升高〔mmHg(1 mmHg≈0.133 kPa):91.9±5.9比80.9±4.7〕,而APACHEⅡ、Lac、hs-CRP、CVP、28 d病死率、ARDS发生率、新增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使用率和使用时间、血液透析时间、ICU住院时间、ICU住院费用均明显降低〔APACHEⅡ评分(分):18.5±3.2比20.1±3.2,Lac(mmol/L):4.0±1.5比4.7±1.3,hs-CRP(mg/L):230.2±26.0比251.9±39.4,CVP(cmH_(2)O,1 cmH_(2)O≈0.098 kPa):4.8±1.0比5.1±1.0,28 d病死率:20.0%(22/110)比33.1%(40/121),ARDS发生率:21.8%(24/110)比41.3%(50/121),新增机械通气率:18.2%(20/110)比31.4%(38/121),机械通气时间(h):38.7±6.9比52.2±12.9,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32.7%(36/110)比61.2%(74/121),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h):19.8±6.3比26.9±7.9,血液透析时间(h):28.0±8.6比41.6±11.3,ICU住院时间(d):7.9±2.0比11.8±3.6,ICU住院费用(万元):10.9±2.5比14.6±2.3,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休克指数、Lac、PCT、APACHEⅡ评分可能是影响sIA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年龄:相对危险度(RR)为1.114,95%可信区间(95%CI)为1.002~1.613,P=0.000;休克指数:RR=1.051,95%CI为1.033~9.287,P=0.002;Lac:RR=1.043,95%CI为1.012~1.116,P=0.000;PCT:RR=1.261,95%CI为1.114~1.383,P=0.000;APACHEⅡ评分:RR=1.316,95%CI为1.218~1.451,P=0.000〕;而PiCCO可能是预后的保护因素〔RR(95%CI)为0.506(0.277~0.924),P=0.026〕;但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PCT、APACHEⅡ是影响sIA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CT:RR=1.002,95%CI为1.000~1.212,P=0.038;APACHEⅡ评分:RR=1.383,95%CI为1.221~1.463,P=0.000),PiCCO并非是sIAI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RR(95%CI)为0.677(0.351~1.288),P=0.237〕。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在平均动脉压(MAP)、尿量、休克指数、氧合指数、剩余碱、Lac等呼吸循环生理生化指标的改善方面,应用PiCCO与时间效应存在交互作用,提示PiCCO组患者的相应指标改善更快。结论在sIAI患者中,PiCCO监测下的液体复苏,能更快地改善呼吸循环指标,减少重症干预,缩短ICU住院时间,提高救治效率,但并未见与病死率呈现独立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 腹腔感染 液体复苏 预后
下载PDF
PICCO技术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陈丽映 余惠 +3 位作者 朱飘飘 祝芳芳 秦金莲 李孝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13期1842-1845,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测方法将其分为PICCO监测组15例与常规监测组1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测方法将其分为PICCO监测组15例与常规监测组1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常规监测组在生命体征监测、尿量的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PICCO监测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ICCO技术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统计两组患者的第1、2个24 h晶体、胶体、总输液量、尿量,伤后24、48、72 h乳酸值、剩余碱,统计两组患者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情况。结果PICCO监测组伤后第1个24 h胶体[(3392.86±1186.12)ml比(4850.00±1498.97)ml]及第1个24 h总输液量[(8498.15±3278.31)ml比(12340±3500.97)ml]均明显少于常规监测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伤后第2个24 h总输液量、第1个24 h尿量、第2个24 h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O监测组伤后24 h的乳酸值[(5.01±1.61)mmol/L比(6.66±1.82)mmol/L]、剩余碱值[(0.81±5.45)mmol/L比(-3.69±3.05)mmol/L]均较常规监测组低(均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患者乳酸值、剩余碱值相近(均P>0.05);两组患者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常规监测方法指导液体复苏可使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辅以PICCO技术进行监测,有效避免过度液体复苏造成的肺水肿,有利于提高生命体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烧伤 休克期 液体复苏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O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蒋争艳 杨小凤 +1 位作者 卢云丽 黄莉丽 《全科护理》 2018年第28期3460-3462,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95例PICCO动脉导管置留的重症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PICCO监测技术及其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PICCO监...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95例PICCO动脉导管置留的重症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PICCO监测技术及其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PICCO监测技术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病人家属护理满意度,采用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病人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堵管、血栓和感染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前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SF-36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O动脉导管置留病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病人依从性与满意度,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病人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临床护理路径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指导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研究
8
作者 唐燕平 李善敬 苏忠东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指导脓毒症休克(SS)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8例SS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在P...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指导脓毒症休克(SS)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8例SS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在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复苏液体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血清生化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每搏量(SI)、中心静脉压(CVP)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复苏液体总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于对照组,治疗后内皮素-1(ET-1)、白介素-10(IL-10)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可增强SS治疗效果,纠正机体血流动力学异常,减轻炎症反应,且有助于减少液体复苏并发症,加快病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液体复苏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分析技术对休克抢救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陆国平 闫钢风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224-227,共4页
休克是组织有效灌注不足或血流分布异常而导致的全身组织低灌注和脏器功能障碍。心输出量和组织灌注压是影响组织器官灌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休克诊断、治疗及评估过程中,及时了解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于休克的救治极为关键。脉搏轮廓温... 休克是组织有效灌注不足或血流分布异常而导致的全身组织低灌注和脏器功能障碍。心输出量和组织灌注压是影响组织器官灌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休克诊断、治疗及评估过程中,及时了解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于休克的救治极为关键。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分析法采用经肺热稀释技术和动脉波型曲线下面积分析技术,进行心输出量、后负荷及容量评估,是一项微创、低危、便捷、精确、连续监测心输出量技术,可为临床危重患儿提供一系列精确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分析技术 休克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