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营养风险评估下的营养支持对胸腔积液穿刺引流术后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徐敬端 高鹏飞 +1 位作者 赵盼盼 陈婷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668-1670,1793,共4页
目的:探究胸腔积液穿刺引流术后患者应用基于营养风险评估下的营养支持措施的干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营养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80例胸腔积液穿刺引流术后患者,依据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究胸腔积液穿刺引流术后患者应用基于营养风险评估下的营养支持措施的干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营养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80例胸腔积液穿刺引流术后患者,依据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增加基于营养风险评估下的营养支持。4 w后,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肺功能:第1s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ion per minute,MVV)、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术后观察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TRF、ALB、Hb、VC、FEV1、FVC、CD3^(+)、MVV、CD4^(+)、PA、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营养风险评估下的营养支持对胸腔积液穿刺引流术后患者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态,促进肺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评估 营养支持 胸腔积液穿刺引流术
下载PDF
胸腔置管引流术与胸腔穿刺抽液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对比
2
作者 王芳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8期48-50,共3页
目的:对比胸腔置管引流术与胸腔穿刺抽液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襄阳市南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胸腔穿刺抽液术)与试验组(胸腔置管引流... 目的:对比胸腔置管引流术与胸腔穿刺抽液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襄阳市南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胸腔穿刺抽液术)与试验组(胸腔置管引流术),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炎性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积液量改善及胸膜粘连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试验组完成单次操作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胸闷气促缓解时间、胸腔积液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结束时胸腔积液深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出院后3、6个月,试验组积液量少于对照组,胸膜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胸腔置管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优于胸腔穿刺抽液术,有利于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症状改善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与积液量,改善胸膜粘连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置管引流术 胸腔穿刺抽液术 结核性胸腔积液
下载PDF
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替代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各种病因所致中或大量胸腔积液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大龙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与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相对比,探讨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中或大量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 100例病例筛选自本院收治的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纳入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病例经过随机排序后,分为对照组... 目的 与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相对比,探讨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中或大量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 100例病例筛选自本院收治的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纳入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病例经过随机排序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研究组实施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对比2种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 组间治疗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更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胸水吸收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后3个月胸膜厚度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各种病因所致中或大量胸腔积液能够取到更为明显的临床疗效,且患者发生气胸、胸腔感染、胸膜反应等并发症的概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大量胸腔积液 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 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 并发症 胸膜厚度
下载PDF
微管引流灌注绿脓杆菌制剂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顾洪兵 朱亚芳 +5 位作者 姚卫东 宋诸臣 陆俊国 谭清和 吉志固 李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23-824,共2页
目的评价微管引流灌注绿脓杆菌制剂联合顺铂治疗中等量或大量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50例中等量或大量恶性胸腔积液行微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积液引净后注入绿脓杆菌制剂5ml和顺铂80mg。结果CR18例(36%),PR21例(42%),有效率78%(39/... 目的评价微管引流灌注绿脓杆菌制剂联合顺铂治疗中等量或大量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50例中等量或大量恶性胸腔积液行微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积液引净后注入绿脓杆菌制剂5ml和顺铂80mg。结果CR18例(36%),PR21例(42%),有效率78%(39/50),中位生存期248d;引流量(1500~6000ml)。结论微管引流灌注绿脓杆菌制剂联合顺铂治疗中等量或大量恶性胸腔积液疗效佳,且安全、方便、易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穿刺术 引流 绿脓杆菌制剂 顺铂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剑明 梁锦松 饶新辉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奇偶顺序进行分组,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胸腔穿刺术治疗,研...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奇偶顺序进行分组,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胸腔穿刺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术治疗,对2组患者总引流量、操作时间、一次操作成功率、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引流期间并发症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2组患者在总引流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一次操作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积液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引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积液治疗中实施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一次操作成功率,而且减少操作时间、积液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引流术 胸腔穿刺术 作用
下载PDF
套管针穿刺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鲍德胜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831-1834,共4页
目的:评估套管针穿刺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行套管针穿刺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行传统反复胸腔... 目的:评估套管针穿刺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行套管针穿刺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行传统反复胸腔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各治疗指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为(5.24±1.67)d,胸膜增厚(4.93±2.52)mm,较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总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胸引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12h、24h与36h的NRS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相比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6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4.12%,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套管针穿刺胸膜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可加快患者恢复,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针穿刺 胸膜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积液
下载PDF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中的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曲建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6期220-221,共2页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使用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结合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2011年5月-2015年4月我院的76例胸腔积液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接受预见性护理,对两组的引流...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使用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结合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2011年5月-2015年4月我院的76例胸腔积液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接受预见性护理,对两组的引流时间、并发症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引流时间比对照组短,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引流量比对照组少,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对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好,结合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胸腔穿刺置管引流 胸腔积液
下载PDF
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1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53例胸腔积液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科收取的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共10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穿刺引流术,观察组采用深静脉导管胸腔... 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53例胸腔积液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科收取的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共10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穿刺引流术,观察组采用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比两组胸腔积液改善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1%(P<0.05)。结论在胸腔积液治疗中,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可缩短积液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少,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胸腔穿刺 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
下载PDF
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老年胸腔积液穿刺引流术后肺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郭领 宋玉霞 王敏敏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60-62,67,共4页
目的研究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老年胸腔积液行穿刺引流术后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间于我院就诊的老年胸腔积液行穿刺引流术后患者13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研究组(68... 目的研究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老年胸腔积液行穿刺引流术后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间于我院就诊的老年胸腔积液行穿刺引流术后患者13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研究组(6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呼吸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增加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观察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肺功能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方面的改变。结果研究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82.35%vs 71.06%,P<0.05)。干预后研究组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潮气量(Tidal volume,TV)、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及屏气时间(Breath-hold time,BH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35%vs 17.93%,P<0.05)。结论 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应用于老年胸腔积液行穿刺引流术后的患者中,可通过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来提高其肺功能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可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back健康教育 呼吸功能训练 老年胸腔积液行穿刺引流术 肺功能康复
下载PDF
C型套管针辅助胸腔置管与胸腔穿刺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对比研究
10
作者 郭新宁 金普乐 +3 位作者 刘一婷 李进军 曹永军 贺欣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8期1598-1600,共3页
目的采用C型套管针辅助胸腔内置入细胃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并与胸腔穿刺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方法对比,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4)采用C型套管针辅助胸腔内置入细胃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目的采用C型套管针辅助胸腔内置入细胃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并与胸腔穿刺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方法对比,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4)采用C型套管针辅助胸腔内置入细胃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对照组(n=34)采用常规胸穿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7.0%vs 73.5%(P<0.01);试验组各种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试验组胸水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7.6±4.9)天vs(19.2±7.2)天,住院时间(13.2±6.4)天vs(23.6±4.8)天(P<0.05,<0.01)。结论与常规胸穿术比较,C型套管针辅助胸腔内置入细胃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方法更加简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结核 套管针 引流术 穿刺术
下载PDF
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150例疗效分析与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群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患者的疗效。方法择取300例患者,其中150例患者为研究组,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其余150例为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反复胸腔穿刺引流胸腔积液,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引流效果、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患者的疗效。方法择取300例患者,其中150例患者为研究组,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其余150例为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反复胸腔穿刺引流胸腔积液,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引流效果、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引流效果、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结论胸腔闭式引流的方法,操作性强,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且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积液 胸腔穿刺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闭氏引流管引流与常规穿刺引流对小儿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艳芳 刘永京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332-1335,共4页
目的比较闭氏引流管引流与常规穿刺引流对小儿胸腔积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北省民政总医院儿科2014年8月-2018年3月治疗的肺部感染所致胸腔积液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胸腔闭氏引... 目的比较闭氏引流管引流与常规穿刺引流对小儿胸腔积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北省民政总医院儿科2014年8月-2018年3月治疗的肺部感染所致胸腔积液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胸腔闭氏引流管胸腔积液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穿刺引流技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免疫功能以及炎性因子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8.33%)升高,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气促改善时间、胸腔积液消退时间、堵管率和皮下气肿率均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D3+、CD4+、CD8+水平、IgA、IgM、IgG、CD4+/CD8+比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患儿血清CD3+、CD4+、CD8+水平、IgA、IgM、IgG、CD4+/CD8+比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炎性因子TNF-α、IL-6、IL-8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患儿炎性因子TNF-α、IL-6、IL-8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堵管率和皮下气肿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氏引流管引流可改善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堵管率以及皮下气肿率,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胸腔积液 闭氏引流管 穿刺引流 堵管率 皮下气肿率
下载PDF
冠脉搭桥术中留置左侧胸腔引流管经验总结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甜甜 王维铁 +3 位作者 孙玉荣 王凯 孔祥荣 霍明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中左侧胸膜破裂患者留置胸腔引流管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1 月~ 2017 年 7 月收治的体外循环下 CABG患者,选取肋膈角处留置橡胶引流管患者 42 例作为橡...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中左侧胸膜破裂患者留置胸腔引流管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1 月~ 2017 年 7 月收治的体外循环下 CABG患者,选取肋膈角处留置橡胶引流管患者 42 例作为橡胶管组,肋膈角处留置硅胶引流管患者 41 例作为硅胶管组,左侧胸膜破裂单纯胸膜缝合患者 78 例作为未置管组。比较 3 组术中及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全部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3 组患者在术后最低血氧分压、气管插管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上差异显著( P<0.001);三组在胸片检查超过 5 次、胸腔积液彩超检查、胸腔穿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及左胸疼痛的发生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橡胶管组在胸片检查超过 5 次发生率和引流管口疼痛VAS 上优于硅胶管组(均 P<0.05);术后二氧化碳分压、胸腔引流液总量、皮下气肿、伤口愈合不良、肺不张并发症发生率 3 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均 P>0.05)。结论冠脉搭桥术中左侧胸膜破裂后留置橡胶引流管较为安全,能有效减少术后左侧胸腔积液发生率,减少患者疼痛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引流管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胸腔积液 胸腔穿刺
下载PDF
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中预见性护理对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洁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中预见性护理对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都给予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中预见性护理对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都给予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与62.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8.145,P=0.008);观察组引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13.8%,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251,P<0.024)。结论: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穿刺置管引流 结核性胸腔积液 预见性护理 并发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腹腔引流导管在中量以上胸腔积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年根 刘晓龙 +3 位作者 刘娜 胡松 张梅香 张小花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26期3480-3481,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引流导管在中量以上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60例,积液量均在中等以上。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传统胸腔穿刺组,B组:中心静脉导管组,C组:腹腔引流导管组... 目的探讨腹腔引流导管在中量以上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60例,积液量均在中等以上。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传统胸腔穿刺组,B组:中心静脉导管组,C组:腹腔引流导管组。对比观察各组患者的耐受性、舒适性、安全性、有效性、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C组1例患者出现气胸和呼吸困难,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患者胸腔内积液平均(5.5±3.5)d引流干净;B组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胸腔积液平均(6.2±4.3)d引流干净;A组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胸腔积液平均(10.7±3.9)d引流干净。C组患者的适应性强于A组与B组。结论腹腔引流导管在中量以上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腹腔引流导管 胸腔穿刺 中心静脉导管 应用对比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佩花 吴多省 《医学综述》 2012年第20期3487-3488,共2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东方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8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胸腔穿...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东方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8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胸腔穿刺抽液。记录两组患者退热、胸闷气促缓解时间;记录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吸收时间。结果观察组退热、胸闷气促缓解、胸腔积液吸收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能够缩短退热、胸闷气促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促进胸腔积液吸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穿刺抽液术
下载PDF
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晚期肺癌胸腔积液的护理要点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金雅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1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究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晚期肺癌胸腔积液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肺癌胸腔积液患者。并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前予以心理护理,并告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 目的:探究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晚期肺癌胸腔积液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肺癌胸腔积液患者。并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前予以心理护理,并告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在手术过程中配合较好,且患者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选用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穿刺置管 引流 肺癌晚期 胸腔积液
下载PDF
胸腔积液引流与常规胸穿抽液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超斌 郑纯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8期64-66,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胸腔积液引流手术与常规胸穿抽液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胸穿抽液治疗,研究组行胸腔积液引流手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 目的对比观察胸腔积液引流手术与常规胸穿抽液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胸穿抽液治疗,研究组行胸腔积液引流手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例并发症,对照组12例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胸穿抽液,胸腔积液引流手术治疗胸腔积液,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引流手术 常规胸穿抽液 胸腔积液 胸膜反应 胸腔穿刺 疗效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继锁 吕丽 +4 位作者 李延玲 吴新五 高先满 冯秀琪 左文述 《肿瘤防治杂志》 2002年第4期403-404,共2页
目的 :探讨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 :我们选择了 32例乳腺癌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患者 ,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或闭式引流及胸腔内给予化疗药和 /或生物反应调节剂 ,结合全身治疗和对症处理。结果 :经过 1~ 3次治疗 ,胸腔积液均完全消... 目的 :探讨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 :我们选择了 32例乳腺癌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患者 ,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或闭式引流及胸腔内给予化疗药和 /或生物反应调节剂 ,结合全身治疗和对症处理。结果 :经过 1~ 3次治疗 ,胸腔积液均完全消失 ,有效率达 10 0 %。结论 :本组采用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办法 ,选择有效的化疗方案 ,配合对症治疗 ,使有效率达 10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术后 胸腔积液 综合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引流并羟基喜树碱联合IL-2序贯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邢海莉 王丽稳 乔三福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35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引流合并羟基喜树碱(HCPT)与白介素-2(IL-2)序贯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承德县医院接收的9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5例。在双腔中心静... 目的:探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引流合并羟基喜树碱(HCPT)与白介素-2(IL-2)序贯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承德县医院接收的9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5例。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引流基础上,对照组予以IL-2序贯注射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HCPT治疗,对比两组的凋亡调控因子、血清肿瘤标志物、总有效率、肺功能与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胸水中Bcl-2、Survivin水平低于对照组,Ba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_(1)/FVC%)水平、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引流合并HCPT与IL-2序贯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可有效改善凋亡调控因子、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并提高患者肺功能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穿刺引流 羟基喜树碱 白介素-2 恶性胸腔积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