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silico investig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of the TRPM8 ion channel with the pungent flavor of Chinese herbs 被引量:1
1
作者 Yuxin Zhang Xing Wang +5 位作者 Shifeng Wang Qiao Zhang Sha Peng Xi Li Yanling Zhang Yanjiang Qiao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2016年第4期248-255,共8页
Objective:Explicating the property and 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n the perspectives of modern science deepens the insight into the property of TCM,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new drug discovery and cl... Objective:Explicating the property and 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n the perspectives of modern science deepens the insight into the property of TCM,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new drug discovery and clinical therapy.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8(TRPM8)and pungent flavor using three-dimensional pharmacophores based on virtual screening methods.Methods:Firstly,an inhouse database was established to identify the relate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s expressing an action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Then,several therapeutic targets,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 reductase(HMG-CoAR),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Niemann-Pick C1-Like 1(NPC1L1)and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receptor(PAFR),were selected to screen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s,and the common virtual screening hits with various hit scores providing data to reveal the correlation among TRPM8 and therapeutic targets.Results:According to the screening results,TRPM8 agonists were able to identify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pungent herbs and TRPM8,which shares the common virtual screening hits with the therapeutic targets,was considered to be related to the action of pungent taste.Conclusion:The novel ideas and methods in this study are beneficial to unveil the scientif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 TCM property and its 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ve flavors pungent flavor TRPM8 PHARMACOPHOR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的中药辛味辨识方法研究
2
作者 李文妍 梁浩 +3 位作者 程虹 赵紫薇 王慧 王耘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39-1945,共7页
目的:基于中药拉曼光谱的检测分析,测得拉曼光谱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并建立辛味辨识模型。方法:132种辛味中药及156种非辛味中药经样品前处理后,利用SEED 3000拉曼光谱仪分析,得到每味中药的拉曼谱图,并以1 cm^(-1)为单位量化;对量化后的... 目的:基于中药拉曼光谱的检测分析,测得拉曼光谱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并建立辛味辨识模型。方法:132种辛味中药及156种非辛味中药经样品前处理后,利用SEED 3000拉曼光谱仪分析,得到每味中药的拉曼谱图,并以1 cm^(-1)为单位量化;对量化后的拉曼数据进行基于随机森林(RF)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的特征选择,筛选出与辛味密切相关的特征拉曼位移及其峰强,然后基于RF、K近邻(KNN)、梯度提升算法(GBM)、朴素贝叶斯(GNB)、自适应提升算法(AdaBoost)5种分类算法建立辨识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相较于非辛味中药,辛味中药在2 500~3 000 cm^(-1)范围内呈现出高强度的拉曼散射;基于RF算法和XGBoost算法筛选重要性排序在前100的拉曼位移数据为特征,在所有模型中GBM算法所建立的分类模型表现出最佳效能,曲线下面积(AUC)为0.978,准确率为0.943,精确度为0.970。结论:中药拉曼谱图与辛味药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辛味药性整体量化表征,结合GBM算法可以进行高效、准确地对药性进行辨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 拉曼光谱 辛味 特征筛选 随机森林 辨识模型
下载PDF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法分析20种辛香型香辛料香气活性成分
3
作者 曹博雅 蒲丹丹 +3 位作者 郑瑞仪 孟瑞馨 孙宝国 张玉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21-132,共12页
为研究辛香型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推进其加工和应用标准化进程,本实验利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分离提取香辛料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对20种辛香型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基于嗅闻分析,在香辛料... 为研究辛香型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推进其加工和应用标准化进程,本实验利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分离提取香辛料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对20种辛香型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基于嗅闻分析,在香辛料样品中共嗅闻到203种香气活性化合物(香气稀释因子≥9),主要由醇类、含硫类化合物、烯烃类、酯类、酮类、醛类、酚类、酸类组成,不同种类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含量存在差异。进一步进行主成分分析,所有样品可以很好地划分为3组。大蒜、大葱、小葱、洋葱的香气活性成分以含硫类化合物为主,其余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以烯烃类、醇类、酚类、酮类为主。含硫类香气活性成分在大蒜中检出含量最高,为3 484 777.68μg/kg,在大蒜中检出多种具有葱属植物风味特征的二硫醚、三硫醚等含硫类化合物;烯烃类香气活性成分在姜中检出含量最高,为72 847 224.14μg/kg,检出姜的主要香气成分α-姜烯、β-倍半水芹烯等;醇类香气活性成分和酮类香气活性成分在野薄荷中检出含量较高,分别为284 886.09μg/kg和196 167.66μg/kg,检出野薄荷的特征香气成分薄荷醇、香芹酮;醛类香气活性成分在木姜子中检出含量较高,为469 242.68μg/kg,检出木姜子的主要香气成分柠檬醛、香茅醛等。本研究解析了辛香型香料的关键香气成分,为其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香型香辛料 溶剂辅助蒸发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 香气活性成分
下载PDF
基于《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的辛味毒性中药炮制辅料的药味规律研究
4
作者 罗春梅 李蒙蒙 金锐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3期586-591,共6页
目的用“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辛味毒性中药炮制辅料的药味规律,为中药炮制理论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版《中国药典》辛味毒性中药,通过药智网和蒲标网检索各省市历代炮制规范中所采用的辅料,对... 目的用“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辛味毒性中药炮制辅料的药味规律,为中药炮制理论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版《中国药典》辛味毒性中药,通过药智网和蒲标网检索各省市历代炮制规范中所采用的辅料,对辅料的五味属性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进行分析验证。结果从“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角度看,辛味药补肝、酸味药泻肝;甘味药补脾、辛味药泻脾。由于补泻关系相反的两种药味具有相互制约的能力,故辛味毒性中药可用甘味、酸味辅料来炮制。2020年版《中国药典》辛味毒性中药共有48种,21种辛味毒性中药采用辅料炮制,炮制辅料总共53种,其中14种辛味的毒性中药炮制辅料药味以甘味、酸味为主(出现频次最高),包括附子、半夏、艾叶、吴茱萸等,与“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相符。结论从“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角度看,辛味毒性中药可采用甘味、酸味辅料进行炮制,可为中药炮制理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液经法图 五味 辛味毒性中药 炮制 解毒
下载PDF
温里药之辛味作用内涵探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冯秀芝 吴继雷 任艳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6期133-136,共4页
中药五味之辛味与温里药的主要功效具有最为密切的关系,辛味具有行、散的作用特点,与温里药温热之性相合,共同发挥着温里散寒、温助阳气、温经止痛等作用。根据中药药性理论,结合历代本草学专著对相关内容的记载,以及现代中药药理学研... 中药五味之辛味与温里药的主要功效具有最为密切的关系,辛味具有行、散的作用特点,与温里药温热之性相合,共同发挥着温里散寒、温助阳气、温经止痛等作用。根据中药药性理论,结合历代本草学专著对相关内容的记载,以及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结果和中医临床实践,探析辛味之于温里药的作用内涵主要表现在温里散寒、活血化瘀、温中行气、温经止痛、温助阳气及行助药势等方面。温里药之辛味具有特定的物质基础,与之相关的药理作用则主要表现为抗溃疡、调节胃肠运动、抗腹泻、抗炎、镇痛、增强机体产热、扩张血管、强心、增加心输出量、促进糖脂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抗血栓形成、改善心肌缺血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里药 辛味 作用内涵 中药药性
下载PDF
关于中医辛润法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殿华 迟华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169-172,共4页
探讨辛润源流,剖析辛味药物,指出辛味药在整体上不具备润养功效,不应与能散、能行相提并论。若把辛润理解为个别药物的润养作用,有失辛润之旨,更无法选药组方应用于临床。因此,当把辛润立之为法,即辛润法。燥证的发病机制,是外... 探讨辛润源流,剖析辛味药物,指出辛味药在整体上不具备润养功效,不应与能散、能行相提并论。若把辛润理解为个别药物的润养作用,有失辛润之旨,更无法选药组方应用于临床。因此,当把辛润立之为法,即辛润法。燥证的发病机制,是外燥邪气、痰饮瘀血、气郁邪阻而致津血运行输布障碍,形体失却濡养。辛润机制,赖其辛味行散之功,宣肺祛邪,散饮化瘀,行气除滞,疏通腠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润法 辛味药 治法
下载PDF
温病初起治疗用药之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晓丽 宋振华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5-76,共2页
对温病初起的治疗用药从传统用药、应用苦寒药及清热解毒药配伍辛凉解表药、辛温解表药等几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温病初起除可应用辛凉解表药以外 ,还可应用辛温解表等温性药物 。
关键词 温病 治疗用药 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下载PDF
重庆美食文化与翻译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闵西鸿 张建英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3-15,共3页
重庆在努力打造国际"美食之都"的过程中,重庆美食文化的发展传播至关重要。借助交际翻译理论探究重庆美食文化的译介,提出重庆美食从交际角度出发,注重呼唤功能,兼顾信息功能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重庆 美食文化 火锅文化 翻译策略 麻辣
下载PDF
微辣型风味榨菜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敏 贺云川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4-126,共3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微辣型风味榨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鉴定出6类20种化合物。20种化合物中含烃类9种,醚类3种,酸类1种,酯类3种,酚类1种,含硫化合物3种。研究表明:异硫氰酸烯丙酯是榨菜的特征性香气物质...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微辣型风味榨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鉴定出6类20种化合物。20种化合物中含烃类9种,醚类3种,酸类1种,酯类3种,酚类1种,含硫化合物3种。研究表明:异硫氰酸烯丙酯是榨菜的特征性香气物质,榨菜本身的挥发性成分和香料的挥发性成分共同作用形成微辣型风味榨菜特有的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辣型风味榨菜 挥发性风味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三味辛凉归肺经中药对肺阴虚模型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慧 吕圭源 +3 位作者 陈素红 苏洁 牟秀华 黄敏聪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第5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薄荷、菊花、前胡三味辛凉归肺经中药水提取物对肺阴虚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灌服甲状腺片7d,烟熏20min/d,连续8d,造肺阴虚小鼠模型。灌胃给予薄荷、菊花、前胡水提物,连续给药15d。试验期间,观察小鼠的一般行为学、体重、测... 目的:观察薄荷、菊花、前胡三味辛凉归肺经中药水提取物对肺阴虚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灌服甲状腺片7d,烟熏20min/d,连续8d,造肺阴虚小鼠模型。灌胃给予薄荷、菊花、前胡水提物,连续给药15d。试验期间,观察小鼠的一般行为学、体重、测量肛温、面温、抓力、自主活动。结果:薄荷、菊花、前胡水提物均可提高肺阴虚小鼠的抓力、活动次数,降低肛温;薄荷、前胡水提物降低肺阴虚小鼠面温;薄荷水提物能提高肺阴虚小鼠的体重。结论:薄荷、菊花、前胡同为辛、凉归肺经中药,可显著改善肺阴虚证之形体消瘦、面红、体倦乏力等,这为探讨"辛凉归肺经"中药的共同作用规律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凉 肺阴虚 薄荷 菊花 前胡
下载PDF
辛温浸沐外治法在寒哮急性发作期的应用
11
作者 廖荣鑫 吴仕九 《甘肃中医》 2003年第8期1-2,共2页
寒哮为风寒束表,痰阻肺窍,肺失宣降所致之急性发作性疾病,应用辛温浸沐之外治法治之,可使药物通过皮肤、孔窍、腧穴直接吸收输布全身,并且通过药物的温热刺激改善全身血液和淋巴循环,以急则治其标,而使肺气通,血脉畅,喘促平息,咳痰爽利。
关键词 寒哮 发作期/中医疗法 外治法 辛温浸沐
下载PDF
论“辣”在中国的文化积淀
12
作者 马健鹰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6年第1期1-4,17,共5页
中国人有着悠久的食辣历程,古代文人和厨师们对辣味从各自角度进行过分析,而对辣的认识则来自于哲学的思考,这种思考对包括医学在内的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辛辣 味觉 哲学 医学 五行 饮食文化
下载PDF
辣椒、花椒等辛辣香辛料对肉制品风味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海帆 郭梦嫣 +5 位作者 王玉洁 彭利娟 廖鄂 王海滨 邹爱军 王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89-395,共7页
香辛料作为一种天然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感官特性和理化特性有显著改善作用,如调味增香、抑制微生物生长等,已广泛应用于食品特别是肉制品加工领域。在众多的香辛料中,辣椒、花椒等辛辣香辛料因能够赋予肉制品独特的麻辣风味并能去除异... 香辛料作为一种天然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感官特性和理化特性有显著改善作用,如调味增香、抑制微生物生长等,已广泛应用于食品特别是肉制品加工领域。在众多的香辛料中,辣椒、花椒等辛辣香辛料因能够赋予肉制品独特的麻辣风味并能去除异味,一直是肉制品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基料,尤其是在饮食风味以麻辣为主的川渝地区,辣椒、花椒等辛辣香辛料更是在其饮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文综述了辛辣香辛料的风味成分以及辛辣香辛料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对其风味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对比了几种主流辣味检测方法的优劣,以期为辛辣香辛料在肉制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辣香辛料 辣椒 花椒 肉制品 风味物质
下载PDF
辛味药药性理论及归经应用 被引量:55
14
作者 孙坤坤 王加锋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458-461,共4页
辛味作为五味之一,其药物作用及主治病证多样,辛能散、能行、能通、能温、能升、能润、能化。通过查阅文献,归纳出辛味药不仅归于经典所说的肺经,大部分辛味中药还归于肝经、脾胃经,亦有归入心经、肾经。在脏腑经络的基础上,探究辛味药... 辛味作为五味之一,其药物作用及主治病证多样,辛能散、能行、能通、能温、能升、能润、能化。通过查阅文献,归纳出辛味药不仅归于经典所说的肺经,大部分辛味中药还归于肝经、脾胃经,亦有归入心经、肾经。在脏腑经络的基础上,探究辛味药于脏腑归经的应用。辛味药入肺经可散表邪、行气行水行血、化痰饮、通鼻窍;辛味药入脾胃经可助脾胃之气左升右降,辛化脾胃湿浊及助脾胃祛除阴寒,恢复脾胃正常功能;辛味药入肝经则可条达肝气、疏肝解郁;辛味药入心经可开心窍、行心血;辛味药入肾经可润肾,苦燥能助肾行津液。辛味药无论入何脏腑,都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 辛味 散表邪 散结润燥 行气利水 祛寒温经 解郁活血 脏腑经络学说
下载PDF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释义 被引量:19
15
作者 金光亮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2期39-41,共3页
诠释"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的意义,提出"肾苦燥"是《黄帝内经》所论肾的病理特点之一,即:肾气不足、不能化气,使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而致燥;"辛以润之"即通过辛温之药助肾气化,以输布津液的治法。东汉张仲... 诠释"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的意义,提出"肾苦燥"是《黄帝内经》所论肾的病理特点之一,即:肾气不足、不能化气,使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而致燥;"辛以润之"即通过辛温之药助肾气化,以输布津液的治法。东汉张仲景对五苓散、肾气丸及栝蒌瞿麦丸诸方的应用,宋金时期的许叔微、成无己等对"肾苦燥"病机及"辛以润之"机理的讨论,清代尤怡将"燥"的病机分为"阴枯"与"阴凝"两类的认识等,分别从临床和理论方面支持上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苦燥 辛以润之 《黄帝内经》
下载PDF
论小儿太阳病伤寒表实证之脉证并治
16
作者 张军 王华楠 向红 《河南中医》 2005年第12期10-11,共2页
执小儿为“纯阳之体,所患热病最多”而滥用辛凉解表和清热解毒于儿科临床,是目前中医儿科界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分析了小儿太阳伤寒表证脉、证并治特点,提出小儿太阳伤寒表实证(外感风寒表证)当及时使用辛温解表法之... 执小儿为“纯阳之体,所患热病最多”而滥用辛凉解表和清热解毒于儿科临床,是目前中医儿科界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分析了小儿太阳伤寒表证脉、证并治特点,提出小儿太阳伤寒表实证(外感风寒表证)当及时使用辛温解表法之麻黄汤、葛根汤类,以获“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阳之体” 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太阳伤寒表实证 小儿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98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姜婕 申德昂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半夏泻心汤 辛开苦降 和胃消痞
下载PDF
羚角钩藤汤化裁治疗脑出血急性期24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梅运伟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脑出血 清肝熄风通腑 辛凉开窍 羚角钩藤汤
下载PDF
《伤寒论》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析疑
19
作者 宋子云 林巍巍 《河南中医》 2004年第6期1-2,共2页
《伤寒论》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条文 ,属古文倒句笔法 ,“脉微弱”非本方证之脉。实则本条所论 ,为太阳温病或阳明病而兼太阳表证未罢者之症状 ,仲景虑麻、桂之温燥不宜于此证之热多 ,故变小其制以散邪 ,佐以石膏清内热 ,兼能监制麻、桂之... 《伤寒论》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条文 ,属古文倒句笔法 ,“脉微弱”非本方证之脉。实则本条所论 ,为太阳温病或阳明病而兼太阳表证未罢者之症状 ,仲景虑麻、桂之温燥不宜于此证之热多 ,故变小其制以散邪 ,佐以石膏清内热 ,兼能监制麻、桂之温 ,以成辛凉解表之剂。既能驱怫郁之热 ,又能救内伤之津 ,开后世辛凉解表法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无阳 脉微弱 温热病 辛凉解表
下载PDF
基于药性特征的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作用规律性认识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23
20
作者 陈军 刘培 +4 位作者 蒋秋冬 姚映芷 张会 姚俊宏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305-4312,共8页
应用透皮促渗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是解决外用制剂吸收难题的最常用方法之一。中药挥发油是一大类性质优良的PE,品种总数达到300余种,而目前有作为PE报道的中药挥发油仅为34种,近90%的中药挥发油从未作为PE应用,研究开发潜力巨... 应用透皮促渗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是解决外用制剂吸收难题的最常用方法之一。中药挥发油是一大类性质优良的PE,品种总数达到300余种,而目前有作为PE报道的中药挥发油仅为34种,近90%的中药挥发油从未作为PE应用,研究开发潜力巨大。但是目前其研究主要是遵循化学促渗剂的研究思路,通过透皮促渗效果和药效学评价来进行筛选,效率不高。中药挥发油是中药辛味的主要物质基础,药性理论有"辛能开腠理"的认识,文献研究发现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效果与药性特征显著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作用存在药性特征规律"的观点,并提出了基于系统研究和数据挖掘阐明药性特征规律,从不同类型中药挥发油中选择和发现高效低毒的透皮促渗剂的研究思路;提出了应用脂质体人工皮肤膜技术结合评价指标优选,实现高通量评价中药挥发油PE促渗效果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为中药挥发油PE的研究、传统中药药性理论与现代PE研究的结合提供了新的策略与方法。此外,还提出了微乳型制剂研究可能是中药挥发油PE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中药药性 透皮促渗剂 辛味 微乳 脂质体人工皮肤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