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2-2014年普若岗日冰川和流域湖泊面积变化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拉巴 格桑卓玛 +3 位作者 拉巴卓玛 尤学一 普布次仁 德吉央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0-776,共7页
基于1992-2014年Landsat TM、HJ-1A/1B卫星数据和气象资料,采用卫星影像人工数字化方法计算了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普若岗日冰川和冰川流域的湖泊面积,探讨了冰川所在区域的气象因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普若岗日冰川面积总体呈退缩趋势,近... 基于1992-2014年Landsat TM、HJ-1A/1B卫星数据和气象资料,采用卫星影像人工数字化方法计算了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普若岗日冰川和冰川流域的湖泊面积,探讨了冰川所在区域的气象因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普若岗日冰川面积总体呈退缩趋势,近23 a内退缩了15.29 km2;其中,2005-2008年冰川面积有所增加,之后又进入退缩状态;将计算结果与中国冰川目录比较发现,冰川面积也处于减少趋势(21.29 km2)。近23 a位于冰川西南部的两个湖泊面积呈较显著增加趋势,以面积较小的龙尾湖湖泊面积增加尤为显著,湖泊面积增加了19.12 km2,面积较大的令戈湖湖泊面积增加了17.79 km2;位于冰川南部气象站在1992-2013年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降水量呈增大趋势,区域蒸发量减小,这些可能是造成研究区冰川面积退缩和湖泊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可以作为青藏高原腹地羌塘自然保护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有利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若岗日冰川 湖泊 藏北 面积变化
下载PDF
西藏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生态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洋 安瑞志 巴桑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58,共8页
探究色-普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生态位特征,为该地区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以及高寒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和2016年8月在建设区设置22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并运用生态位宽度、生... 探究色-普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生态位特征,为该地区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以及高寒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和2016年8月在建设区设置22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并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生态响应速率等方法测定优势种的生态位量度。结果表明:调查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27种,隶属于3门5纲11目18科35属,种类组成为硅藻-绿藻-蓝藻型,优势种5种,分别为嗜盐舟形藻(Navicula halophila)、丝藻属一种(Ulothrix sp.)、柔弱双菱藻具脉变种(Surirella tenera var.nervosa)、泉生菱形藻(Nitzschia fonticola)和细小桥弯藻(Cymbella pusilla);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值变化范围为[0.264,1.152],泉生菱形藻(Nitzschia fonticola)生态位宽度最大,为1.152,嗜盐舟形藻(Navicula halophila)生态位宽度最小,为0.264;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重叠值(O)分布范围为[0.013, 0.981],物种间对资源利用或生态适应能力的相似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性,优势种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种间竞争弱,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细小桥弯藻的相对资源占有量(?O)的变化幅度最大,为4.135,嗜盐舟形藻的?O变化幅度最小,为0.288,丝藻属一种发展趋势最强(R=1.283),嗜盐舟形藻的衰退趋势最强(R=-0.916)。浮游植物优势种呈发展或衰退趋势是种间竞争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态位 色林错 普若岗日冰川
下载PDF
普若岗日冰原及其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 被引量:50
3
作者 蒲健辰 姚檀栋 +2 位作者 王宁练 丁良福 张其花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7-92,共6页
普若岗日是藏北高原最大的由数个冰帽型冰川组合成的大冰原 .冰川覆盖面积 42 2 5 8km2 ,冰储量为 5 2 5 15 3km3 .冰川雪线海拔 5 6 2 0~ 5 86 0m .冰原呈辐射状向周围微切割的宽浅山谷溢出 5 0多条长短不等的冰舌 ,最大的可伸至山... 普若岗日是藏北高原最大的由数个冰帽型冰川组合成的大冰原 .冰川覆盖面积 42 2 5 8km2 ,冰储量为 5 2 5 15 3km3 .冰川雪线海拔 5 6 2 0~ 5 86 0m .冰原呈辐射状向周围微切割的宽浅山谷溢出 5 0多条长短不等的冰舌 ,最大的可伸至山麓地带 ,形成宽尾状冰舌 .在一些下伸较低的冰舌段 ,形成有许多冰塔林 ,以雄伟壮观的连座冰塔林和雏形冰塔林为主 .在东南部一些冰舌段雏形冰塔林的上部 ,分布着奇特的新月型雪冰丘和链状排列有序的雪冰丘 .小冰期以来 ,普若岗日的冰川呈退缩趋势 .环绕冰舌分布的冰碛序列 ,在北部和东南部普遍可区分出 3道 .对比研究认为 ,分别属于小冰期 3次寒冷期冰进的遗迹 .而西部小冰期冰川作用的范围较小 .按小冰期最盛时的规模量测当时的冰川面积 ,和现在相比该时段内冰川面积减少了 2 4 2 0km2 ,当时冰川面积比现在大 5 7% .由此引起的冰川资源的减少为 3 6 5 83km3 ,相当于 36 5 83× 10 8m3 的水量 .在普若岗日西侧 ,小冰期后期至 2 0世纪 70年代 ,冰川退缩了 2 0m ;70年代至 90年代末 ,冰川退缩了 40~ 5 0m ;平均 1 5~ 1 9m·a-1;1999年 9月至2 0 0 0年 10月 ,退缩 4~ 5m .明显反映出逐渐加剧的变化趋势 .和其它地区相比较 ,普若岗日冰原变化比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分布特征 小冰期 普若岗日冰原 冰川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