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Q—Tc间期比较
1
作者 刘桂琴 修文福 《承德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195-196,共2页
对6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与30例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正常对照组),依据Baztt’s公式计算Q—Tc间期。其中,室性过早搏动(VPB)组48例和室性心动过速组(VT)12例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结果VPB组Q—Tc延长者为14.55%,VT组Q—Tc... 对6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与30例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正常对照组),依据Baztt’s公式计算Q—Tc间期。其中,室性过早搏动(VPB)组48例和室性心动过速组(VT)12例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结果VPB组Q—Tc延长者为14.55%,VT组Q—Tc延长者为25%,显示对照组与室性心律失常组(观察组)均有一定例数的Q—Tc延长,但未见直接引起室速,可能与Q—Tc轻度延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c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静息时或运动后Q—Tc延长诊断冠心病价值的探讨
2
作者 徐水泉 王德凤 +1 位作者 吴辉 史云峰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1994年第2期82-85,共4页
用自行设计的踏车多指标心血管功能评价系统(E系统),对正常人,冠心病患者、心肌梗塞患者三组进行踏车运动前后Q—Tc变化及运动前后心血管功能评定。对静息时或运动后Q—Tc延长诊断冠心病价值及运动前后心血管功能变化规律的敏感性、特... 用自行设计的踏车多指标心血管功能评价系统(E系统),对正常人,冠心病患者、心肌梗塞患者三组进行踏车运动前后Q—Tc变化及运动前后心血管功能评定。对静息时或运动后Q—Tc延长诊断冠心病价值及运动前后心血管功能变化规律的敏感性、特殊性分别进行对照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车运动试验 q—tc延长 q—tc缩短 心血管功能
下载PDF
冠心病Q—Tc间期延长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何淑芬 李少波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6年第6期419-420,共2页
近年来,对冠心病Q—Tc间期延长的意义,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时Q—Tc间期的意义,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对140例冠心病患者的Q—Tc间期变化进行分析,以探讨冠心病患者Q—Tc变化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q—tc间期 临床意义 冠心病患者 严重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塞 心源性休克 q一T间期 急性期 延长组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Q—Tc延长69例
4
作者 罗庆一 安丰双 +1 位作者 王可富 刘忠忍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1年第1期12-15,共4页
床意义尚有争论,作者通过对69例AMI病人Q—Te的测量与分析,以求进一步探讨Q—Tc测量的合适导联及其延长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q—tc 心电图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与Q—Tc间期延长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5
作者 翟风华 常玉珍 李建华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6年第4期216-216,共1页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AMI后伴Q—Tc间期延长者更宜发生心律失常。本文总结了我院62例AMI病人的心电图表现,旨在探讨AMI与Q—Tc间期延长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关键词 q—tc间期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塞 延长者 前壁 心梗面积 易损期 AMI病人 心电图表现 平均值
下载PDF
14例急性心肌梗塞Q—TC间期分析
6
作者 黄宝晨 《承德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150-152,共3页
本文对1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梗塞部位和非梗塞部位相关导联的心电图Q—Tc间期(k值),进行测量统计,并讨论了Q—Tc间期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梗塞部位Q—Tc≤0.48s时,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心电描记术 q-tc间期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克山病患者与健康人Q—Tc间期对比分析
7
作者 王春田 《承德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162-164,共3页
对100名克山病患者与125名病区健康人的Q—Tc间期加以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二者间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并对Q—Tc与心律失常、心肌受累、预后和其应用价值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克山病 心电描记术 q—tc间期
下载PDF
新生儿低血钙与Q—Tc间期的观察(附57例报告)
8
作者 王薇 刘淑清 +2 位作者 梁玉华 马学路 刘瑞霞 《天津医药》 CAS 1992年第10期594-596,共3页
本文对57例新生儿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及血钙测定。结果表明:当心电图Q-Tc间期>0.45秒时有87%的病例血钙<1.88mmol/L,血钙值与Q-Tc间期呈负相关。新生儿低血钙与胎龄、体重有关,早产儿、低体重儿血钙平均值1.73mmol/L,足月儿血钙平... 本文对57例新生儿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及血钙测定。结果表明:当心电图Q-Tc间期>0.45秒时有87%的病例血钙<1.88mmol/L,血钙值与Q-Tc间期呈负相关。新生儿低血钙与胎龄、体重有关,早产儿、低体重儿血钙平均值1.73mmol/L,足月儿血钙平均值1.95mmol/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原发疾病的新生儿合并低血钙的发生率为63%,其中重症疾患的早产儿并发低血钙的发生率比足月儿高。提示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尤其伴有重症疾患的应早制做心电图检查,有利于发现低血钙并进行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q-tc间期 低钙血症
下载PDF
运动试验结果与Q-Tc、J-Tc离散度的关系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姜晓霞 龙文军 王子迎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了解Q-Tcd、J-Tcd对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判断的价值。方法:对25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及30例阴性者运动前后心电图的Q-Tcd、J-Tc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动前两组Q-Tcd、J-Tcd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后2min阳性组与阴... 目的:了解Q-Tcd、J-Tcd对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判断的价值。方法:对25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及30例阴性者运动前后心电图的Q-Tcd、J-Tc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动前两组Q-Tcd、J-Tcd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后2min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Q-Tcd、J-T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板运动试验中Q-Tcd、J-Tcd增大,可作为判断运动试验结果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c 离散度 J—tc离散度 平板运动试验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Q-Tcd和J-Tcd的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清江 谢海宝 +1 位作者 罗毅 陈建平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及其亚组的Q-TC和J-TC离散度(Q-Tcd和J-Tcd)。方法:测量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60例无冠心病老年人心电图的R-R、Q-T、QRS和J-T(J-T=Q-T-QRS)间期,根据测量结果计算Q-Tcd和J-Tcd。结果:老年冠...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及其亚组的Q-TC和J-TC离散度(Q-Tcd和J-Tcd)。方法:测量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60例无冠心病老年人心电图的R-R、Q-T、QRS和J-T(J-T=Q-T-QRS)间期,根据测量结果计算Q-Tcd和J-Tcd。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平均Q-Tcd和J-Tcd均显著大于年龄相仿的无冠心病老年人(P<0.001)。老年冠心病亚组中A组的平均Q-Tcd和J-Tcd显著小于B组(P<0.02)和C组(P<0.005、P<0.01)。结论:本组结果提示Q-Tcd、J-Tcd可预示冠心病严重程度,作为预测冠心病预后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 患者 q-tcD 老年人 心电图 观察 qRS 严重程度 冠心痛 预后
下载PDF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Q-Tc间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华美 蔡菁 袁志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9期57-61,共5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心电图Q-Tc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肝硬化组)的临床资料。比较肝硬化组和30例慢性乙肝患者(对照组)一般资料。分析心电图Q-Tc间期的变化;分析Child-Pugh评分、...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心电图Q-Tc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肝硬化组)的临床资料。比较肝硬化组和30例慢性乙肝患者(对照组)一般资料。分析心电图Q-Tc间期的变化;分析Child-Pugh评分、分级与肝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钠、血清钙、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低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谷草转氨酶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的心率高于对照组,Q-Tc间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c间期与Child-Pugh评分(r=0.38,P<0.01)呈正相关,而与血清白蛋白(r=-0.31,P=0.006)、血红蛋白(r=-0.29,P=0.010)呈负相关;Child-Pugh评分是影响肝硬化患者心电图Q-Tc间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Q-Tc延长,且和Child-Pugh评分相关。检测Q-Tc间期变化,对了解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硬化 心电图 q-tc间期 CHILD-PUGH评分
下载PDF
急性低氧对家兔Q-Tc和J-Tc间期的影响
12
作者 赵善民 何显教 +4 位作者 黄丽娟 晋玲 王彩冰 梁祚仁 黄永毅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10期1854-1855,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急性低氧对家兔心室肌细胞去极和复极的影响。方法 :采用两组家兔人工吸入 12 .5 %和8.5 %低氧气体 ,模拟海拔 4 0 0 0 m和 6 5 0 0 m高原急性低氧。于急性低氧前和急性低氧后 5、10、15、2 0 m in,各时间记录心电图 ...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急性低氧对家兔心室肌细胞去极和复极的影响。方法 :采用两组家兔人工吸入 12 .5 %和8.5 %低氧气体 ,模拟海拔 4 0 0 0 m和 6 5 0 0 m高原急性低氧。于急性低氧前和急性低氧后 5、10、15、2 0 m in,各时间记录心电图 ,测算 Q- Tc和 J- Tc间期。结果 :急性低氧两组 Q- Tc间期均延长。J- Tc间期 12 .5 %低氧组延长 ,8.5 %低氧组缩短。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氧 心血管功能 心电图 q-tc间期 J-tc间期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Q-Tc、Q-Tr和△Q-Tc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
13
作者 赖世忠 许坤范 +1 位作者 刘伊丽 陆亚非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39-142,共4页
78例病人接受冠脉造影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探讨Q-Tc、Q-Tr和△Q-Tc预测冠脉病变的准确性。Q-Tc与Q-Tr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76,83,81%与69,88,89,77%,与ST段降低的相比无明显差别,提示其诊断价值相似。... 78例病人接受冠脉造影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探讨Q-Tc、Q-Tr和△Q-Tc预测冠脉病变的准确性。Q-Tc与Q-Tr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76,83,81%与69,88,89,77%,与ST段降低的相比无明显差别,提示其诊断价值相似。与心血管造影资料对照,上述指标能反映冠脉病变的程度。△Q-Tc的敏感度低(58%)而特异性高(94%),其诊断准确性(73%)与其他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故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平板运动试验 血管造影
下载PDF
心肌灌注显像剂^(99)Tc^m-Q_3的制备方法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14
作者 李云春 谭天秩 +2 位作者 范成中 匡安仁 梁正路 《同位素》 CAS 1999年第3期135-139,共5页
采用正交实验筛选法制备99 Tcm  Q3 (99 Tcm  N, N亚乙基二(乙酰丙酮亚胺)二[三(3甲氧基1丙基)膦]);家兔注射99 Tcm  Q3 后定时采血,绘制血药时间放射性曲线并分析其体内药代动... 采用正交实验筛选法制备99 Tcm  Q3 (99 Tcm  N, N亚乙基二(乙酰丙酮亚胺)二[三(3甲氧基1丙基)膦]);家兔注射99 Tcm  Q3 后定时采血,绘制血药时间放射性曲线并分析其体内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制备99 Tcm  Q3 的最佳配方为 K O H 溶液(1 m ol/ L,溶于 50% 乙醇)30 μ L、 Sn Cl2·2 H2 O 溶液(2 g/ L,溶于无水乙醇)20 μ L、 N, N′亚乙基二(乙酰丙酮亚胺)20 m g 和三(2甲氧基1丙基)膦5 m g。这些因素对标记物放化纯度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1),且各因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99 Tcm  Q3 兔血清除动力学符合一次静脉给药的二室药代动力学模型,并且99 Tcm  Q3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7.13±0.4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灌注显像剂 制备方法 药代动力学 锝99-q3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c间期延长的意义
15
作者 王峥嵘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A06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Q-Tc间期的延长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将7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与56例无急性心肌梗塞的冠心病(CHD)患者作对照分析,并根据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是否发生室速、室颤或心脏猝死, 将其分为严重心律失常... 目的探讨Q-Tc间期的延长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将7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与56例无急性心肌梗塞的冠心病(CHD)患者作对照分析,并根据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是否发生室速、室颤或心脏猝死, 将其分为严重心律失常组和无严重心律失常组,观察Q-Tc间期。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组的Q-Tc值为0.47±0.04s,无心肌梗塞的冠心病组的Q-Tc值为0.42±0.03s,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严重心律失常组的Q-Tc间期和无严重心律失常组的Q-Tc间期分别为0.49±0.03s及0.46±0.04s,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合并Q-Tc间期延长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q-tc间期 预后 老年人
下载PDF
Q-Tc间期延长评估急性心肌梗死预后
16
作者 郝建华 朱继先 张国华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 观察Q Tc间期的延长值 ,评估急性心肌梗塞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患者的预后。方法 将 6 5例AMI患者与 4 6例无心肌梗死的冠心病 (Coronaryheartdisease ,CHD)患者作对照分析 ,并根据AMI患者是否发生室速、室颤或心... 目的 观察Q Tc间期的延长值 ,评估急性心肌梗塞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患者的预后。方法 将 6 5例AMI患者与 4 6例无心肌梗死的冠心病 (Coronaryheartdisease ,CHD)患者作对照分析 ,并根据AMI患者是否发生室速、室颤或心脏猝死 ,将其分成严重心律失常组及无严重心律失常组 ,观察Q Tc间期。结果 AMI组与CHD组的Q Tc间期分别为 0 .4 4± 0 .0 4s与 0 .4 2± 0 .0 3s,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Q Tc≥ 0 .4 4s的发生率分别为6 0 % (39/ 6 5 )与 30 % ,(14 / 4 6 ) ,两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严重心律失常组及无严重心律失常组的Q Tc间期分别为 0 .4 6± 0 .0 5s与 0 .4 3± 0 .0 4s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Q Tc≥ 0 .4 4s的发生率分别为 84 % (16 / 19)与 36 % (17/4 6 ) ,两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AMI患者Q Tc明显延长时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q-tc间期 预后 AMI 心电图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时的Q-Tc离散度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林 倪一新 +4 位作者 杜修海 王旭 张明旭 陈莉 杜淑兰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3-5,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前后校正 Q- T离散度 (Q- Tcd)变化对评定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 :比较 50例正常人及 6 0例冠心病患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前后的 Q- Tc离散度变化。结果 :冠心病组运动前后及运动后各时点 Q- Tcd...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前后校正 Q- T离散度 (Q- Tcd)变化对评定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 :比较 50例正常人及 6 0例冠心病患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前后的 Q- Tc离散度变化。结果 :冠心病组运动前后及运动后各时点 Q- Tcd较正常组明显增大 (<0 .0 1) ;冠心病组运动后 2、 4、 6分钟 Q- Tcd较运动前增大 (P<0 .0 5)。结论 :运动后 Q- Tcd的变化可作为运动试验评定心肌缺血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q-tcD 冠心病患者 运动后 运动前 心肌缺血 q-T离散度 正常人 变化 阳性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Q-Tc等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松 巫少荣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82-284,291,共4页
目的:探讨在运动试验中,Q-Tc、Q-Tr和Q-Tcd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与51例非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和运动后即刻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c、Q-Tr和Q-Tcd 变化,及其预测冠心病的准确性。结果:Q-Tc... 目的:探讨在运动试验中,Q-Tc、Q-Tr和Q-Tcd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与51例非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和运动后即刻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c、Q-Tr和Q-Tcd 变化,及其预测冠心病的准确性。结果:Q-Tc、Q-T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76%、83%、81%与69%、88%、89%、77%,与ST段降低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其诊断价值相似;与心血管照影资料对照,上述指标能反映冠脉病变程度:Q-Tcd的敏感度低(58%),而特异性高(94%),其诊断准确性(73%) 与其他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故亦有应用价值。结论:运动中Q-Tc,Q-Tr,Q-Tcd与ST段下移标准对冠心病诊断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 诊断价值 体表12导联心电图 经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诊断 冠心病患者 冠脉病变程度 应用价值 诊断准确率 阳性预测值 ST段降低 心血管照影 诊断准确性 ST段下移 q-tc tcd 特异性 运动后 敏感性 敏感度 相比
下载PDF
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与Q-Tc间期延长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学秀 陈朴 程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9-100,共2页
观察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期间出现的Q-Tc间期延长过程。认为Q-Tc间期时限延长的出现可作为判断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中普鲁卡因血药浓度的参考指标;加大普鲁卡因剂量从而增加血药浓度,其心脏毒性必然相应增加。
关键词 普鲁卡因 全身麻醉 q-tc间期
下载PDF
老年陈旧性心肌梗塞运动试验后Q-Tc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国龙 庄汉屏 +3 位作者 何劲 李兢 陈干仁 曹小元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评价运动试验后QTc离散度(QTcd)在老年陈旧性心肌梗塞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心梗组)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测及临床随访平均2412±7... 目的:评价运动试验后QTc离散度(QTcd)在老年陈旧性心肌梗塞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心梗组)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测及临床随访平均2412±77月;并以3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结果:心梗组运动试验前为QTcd(4021±1521)ms,运动试验后为(5937±2017)ms(P<0.01);对照组QTcd运动试验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QTcd运动试验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运动试验后心梗组QTc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运动试验后心梗组QTcd>50ms异常者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室壁瘤、心功能级别Ⅲ级和Lown氏室性心律失常等级Ⅲ级以上的发生率均显著性高于QTcd<50ms正常组。随访期间心梗组中,QTcd异常者发生心脏性猝死5例,而正常者未发生心脏性猝死。结论:运动试验后QTcd是预测陈旧性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 心肌梗塞 qT离散度 老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