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Ising模型元胞自动机(Q2R)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晓寒 王宗笠 +2 位作者 马显光 宁旭 陈仕国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0,共4页
用元胞自动机Q2R规则来模拟微正则系综的临界行为,同时考虑到二维Ising模型[2]的同步演化.计算结果表明,此数值仿真能够显示二维晶格在孤立条件下的自发磁化.可以为三维Ising模型的仿真计算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临界相变 ISING模型 元胞自动机 q2r
下载PDF
二维微正则Ising模型临界相变的Q2R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立奇 王宗笠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5-118,共4页
利用元胞自动机Q2R/WQ2R方法研究了二维微正则Ising模型的临界相变,计算结果表明此数值仿真能够显示二维晶格在孤立条件下的自发磁化,并且观察到了相变临界现象,得到了临界能量.文中确立的方法可以为三维Ising模型的仿真计算打下基础.
关键词 ISING模型 元胞自动机模拟 q2r/Wq2r方法 临界能量 平均磁化强度
下载PDF
“2R4Q”组织活力激发模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伊双清 《科技视界》 2012年第29期113-114,共2页
本文通过对不同组织的结构性分析,探究导致组织活力和效率差异的根本。并由此提出"2R4Q"组织活力激发模型,试图以模型化的手段抽象出组织活力激发过程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 组织规则 组织活力 成员素质 2R4Q
下载PDF
贵州R_2H_3Q_3漏失层绳索取芯钻进技术
4
作者 邓昌文 赵洪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6年第6期165-166,共2页
通过对贵州煤田地质钻探工程中钻孔漏失的分析,介绍广泛存在、难以治理的R2H2Q3漏失层的特点,总结绳索取芯钻进该漏失层时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R2H2Q3漏失层 特点 绳索取芯 技术措施 贵州煤田
下载PDF
基于Q2(R1)理念的药品质量分析方法验证新概念 被引量:1
5
作者 沈秋月 张真庆 《抗感染药学》 2016年第3期496-499,共4页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检测用途。新的方法验证对各个验证参数同时进行评估,引入了总误差概念,给将来的任何一个单个测试结果落在一定置信区间的可接受标准之内提供证据并核实,使得验证后的方法更具可信度。概括和...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检测用途。新的方法验证对各个验证参数同时进行评估,引入了总误差概念,给将来的任何一个单个测试结果落在一定置信区间的可接受标准之内提供证据并核实,使得验证后的方法更具可信度。概括和介绍了新的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实验设计、优点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大家了解这种分析方法验证的新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R1) 药品质量 方法验证 新概念
下载PDF
Q345R+00Cr17Ni14Mo2复合钢板焊接
6
作者 葛亮亮 姜永建 王金成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12年第A01期22-24,共3页
以水解塔制造为例,对Q345R+00Cr17Ni14Mo2复合钢板的焊接性能和焊接难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焊接过程中关键工序的工艺和参数,制定了合理的热处理工艺,保证了水解塔的制造质量。
关键词 水解塔 Q345R+00Cr17Ni14Mo2 复合钢板 焊接
下载PDF
Method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Hydralazine Hydrochloride: Spectrophotometric Analysis in Pure and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7
作者 Laila Abdullah Alshatti 《American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CAS 2024年第7期219-228,共10页
The new method proposed is based on the formation of hydralazine-Bromophenol blue ion pair simply and without further extraction or heating. The ion pair was prepared in the presence of pH 3 citrate buffer forming a y... The new method proposed is based on the formation of hydralazine-Bromophenol blue ion pair simply and without further extraction or heating. The ion pair was prepared in the presence of pH 3 citrate buffer forming a yellow-colored chromogen. A new maximum UV-visible band formed at 416 nm. The color was stable for more than 10 hours and obeyed Beer’s Law over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10 - 50 µg/mL. The calculated molar absorptivity and Sandell’s sensitivity were 1.01 × 104 L∙mol−1∙cm−1 and 0.0514 µg/mL, respectively. The elements of method validation stipula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Q2 (R1)] were applied for hydralazine hydrochloride assay in pure and pharmaceutical tablet formulation. The average recoveries of the pure solution and the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 were 98.94% and 99.50%,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compared by F-tes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ethod can be precise and repeatable for both pure and pharmaceutical solutions. The method was found to be accurate, reproducible, and cost-effective, and validated for the assay of hydralazine in terms of the routine quality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rophotometry Validation Hydralazine Hydrochlorid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Q2 (R1)
下载PDF
化学原料药元素杂质控制策略探索与思考
8
作者 王威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3期44-46,共3页
元素杂质影响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在2022年4月发布了《Q3D(R2):元素杂质指导原则》最终版。本文参考Q3D(R2)分析了化学原料药中元素杂质,识别出各种潜在来源的可能元素杂质,对生产角度各环节元素杂质的... 元素杂质影响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在2022年4月发布了《Q3D(R2):元素杂质指导原则》最终版。本文参考Q3D(R2)分析了化学原料药中元素杂质,识别出各种潜在来源的可能元素杂质,对生产角度各环节元素杂质的控制策略进行讨论,为后续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和上市变更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D(R2) 化学原料药 元素杂质 控制策略
下载PDF
ICP-MS法检测甘露醇中元素杂质的残留量 被引量:2
9
作者 郭雅娟 王彩媚 +1 位作者 胡淑君 陈英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4-810,共7页
目的:依据ICH Q3D(R2)元素杂质指导原则,建立ICP-MS法检测甘露醇中1类元素杂质[砷(As)、镉(Cd)、汞(Hg)和铅(Pb)]、2A类元素杂质[钴(Co)、镍(Ni)和钒(V)]的残留量。方法:采用ICP-MS法,以氦气为载气,选取HMI-8等离子体模式,采样深度10.0 ... 目的:依据ICH Q3D(R2)元素杂质指导原则,建立ICP-MS法检测甘露醇中1类元素杂质[砷(As)、镉(Cd)、汞(Hg)和铅(Pb)]、2A类元素杂质[钴(Co)、镍(Ni)和钒(V)]的残留量。方法:采用ICP-MS法,以氦气为载气,选取HMI-8等离子体模式,采样深度10.0 mm,射频功率1600 W,载气流量0.8 L·min^(-1),雾化气流量0.8 L·min^(-1),辅助气流量0.8 L·min^(-1),等离子气流量15.0 L·min^(-1),蠕动泵转速0.10 r·min^(-1),雾化室温度2.0℃;分析方法为内标法。结果:各元素杂质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加样回收率在90.0%~110.0%,回收率RSD均低于5.0%;精密度RSD均低于7.0%;73批样品中7种元素杂质含量均低于ICH Q3D(R2)元素杂质指导原则中1类、2A类元素杂质的注射用每日允许暴露量(PDE)。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准确度良好,能够很好地控制甘露醇中的1类和2A类元素杂质;市售甘露醇中1类和2A类元素杂质残留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ICH Q3D(R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元素杂质
原文传递
IDH2/R140Q突变体的天然产物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姣 杨杰 +1 位作者 诸章睿 曹鹏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7年第6期477-482,共6页
近期研究发现,IDH2突变体R140Q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治疗白血病等相关疾病的有效靶点,别构调节抑制剂能有效抑制IDH2/R140Q的活性。因此,为了寻找IDH2/R140Q的新型别构调节抑制剂,该研究基于分子对接方法利用Schrodinger 201... 近期研究发现,IDH2突变体R140Q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治疗白血病等相关疾病的有效靶点,别构调节抑制剂能有效抑制IDH2/R140Q的活性。因此,为了寻找IDH2/R140Q的新型别构调节抑制剂,该研究基于分子对接方法利用Schrodinger 2015-3软件(Glide模块)的逐级筛选模式对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数据库(约1.5万个分子)进行虚拟筛选。用AGI-6780与IDH2/R140Q结合的晶体结构(PDB ID:4JA8)定义活性位点。然后利用Amber 14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抑制剂与靶点结合的稳定性。经过3轮筛选,发现5个具有潜在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衍生物,从结构上可归为生物碱类、多酚类和皂苷类。结合模式分析发现,抑制剂与IDH2/R140Q主要以氢键作用和疏水作用相结合,其中形成氢键作用的关键氨基酸为Gln316和Asp312,形成疏水作用的氨基酸主要有Val315、Ile319和Val297等。经过80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与初始结构相比,分子动力学模拟之后的抑制剂与靶蛋白的结合模式几乎没变,说明筛选得到的抑制剂可与靶蛋白稳定结合。计算机辅助虚拟筛选为寻找活性好、毒副作用低的IDH2/R140Q天然产物或其衍生物抑制剂提供了参考,精确度依次提高的多级虚拟筛选模式可以提高筛选的准确率,有效减少假阳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H2/R140Q突变体 抑制剂 天然产物 虚拟筛选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原文传递
欧洲凤尾蕨中C14蕨素类成分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健 彭财英 +3 位作者 潘玲玲 陈圣加 刘建群 舒积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5-931,共7页
目的研究欧洲凤尾蕨Pteris cretica中蕨素类化学成分。方法结合蕨素UV特征吸收及MSn裂解规律,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C18半制备柱等多种柱色谱进行蕨素类成分目标分离纯化,并应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 目的研究欧洲凤尾蕨Pteris cretica中蕨素类化学成分。方法结合蕨素UV特征吸收及MSn裂解规律,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C18半制备柱等多种柱色谱进行蕨素类成分目标分离纯化,并应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欧洲凤尾蕨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C14蕨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3S)-蕨素T(1)、(2S,3S)-蕨素C 3-O-β-D-葡萄糖苷(2)、(2R,3S)-蕨素C 3-O-β-D-葡萄糖苷(3)、(2S)-蕨素B 14-O-β-葡萄糖苷(4)、6-(1,2-二羟乙基)-2,5,7-三甲基-1-茚-1(5)、(2R,3S)-蕨素C(6)、(2S,3S)-蕨素C(7)、(2S)-蕨素P(8)、(2R,3S)-蕨素S(9)、(2S,3S)-蕨素S(10)、(2R,3S)-蕨素Q(11)、(2S,3S)-蕨素Q(12)、(2S,3S)-蕨素C 14-O-β-D-葡萄糖苷(13)、(2R,3S)-蕨素C 14-O-β-D-葡萄糖苷(14)、(2S,3S)-蕨素S 14-O-β-D-葡萄糖苷(15)、脱氢蕨素B(16)、(2R,3S)-蕨素Q 3-O-β-D-葡萄糖苷(17)、(2S,3S)-蕨素Q3-O-β-D-葡萄糖苷(18)、(2S,3S)-蕨素T14-O-β-D-葡萄糖苷(19)。结论化合物2~5、10、11、14~19为首次从欧洲凤尾蕨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凤尾蕨 蕨素 14碳 (2S 3S)-蕨素C 3-O-β-D-葡萄糖苷 (2R 3S)-蕨素C 3-O-β-D-葡萄糖苷 (2R 3S)-蕨素Q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