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QCM-D的天然多糖材料的蛋白吸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奕 曾戎 +2 位作者 周长忍 何柱国 梁志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7-290,共4页
采用QCM-D和AFM等技术研究比较了海藻酸钙和壳聚糖两种天然多糖材料经旋转成膜后的表面形貌、亲疏水性、水合过程及蛋白吸附和解吸行为。结果发现,海藻酸钙相比壳聚糖具有更好的亲水性,在生理环境中的水合过程达到平衡较快,且水合程度较... 采用QCM-D和AFM等技术研究比较了海藻酸钙和壳聚糖两种天然多糖材料经旋转成膜后的表面形貌、亲疏水性、水合过程及蛋白吸附和解吸行为。结果发现,海藻酸钙相比壳聚糖具有更好的亲水性,在生理环境中的水合过程达到平衡较快,且水合程度较高,这也影响材料的蛋白吸附性能。白蛋白吸附和洗脱实验表明,水合程度较高的海藻酸钙初始吸附蛋白量较少,但海藻酸钙吸附的蛋白量在PBS洗脱后反而较大。而蛋白层|ΔD/ΔF|值在洗脱后减小,表明残留的蛋白层发生一定程度的构象变化,结构相对致密,其粘弹性变小。用3种动力学模型拟合蛋白吸附动力学过程发现Langmuir模型拟合度较高,且壳聚糖薄膜的蛋白吸附过程比海藻酸钙具有更小的速率常数k,达到吸附平衡较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吸附 qcm-d 天然多糖材料 吸附动力学 水合平衡
下载PDF
QCM-D研究BSA在不同改性PVDF超滤膜表面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磊 黄松 +3 位作者 黄丹曦 王旭东 吕永涛 贾世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83,共6页
为进一步探究经不同改性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和聚乙二醇PEG)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表面对牛血清蛋白(BSA)的动态吸附行为,用旋转涂覆法将膜固定在晶片表面,采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研究不同改性膜... 为进一步探究经不同改性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和聚乙二醇PEG)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表面对牛血清蛋白(BSA)的动态吸附行为,用旋转涂覆法将膜固定在晶片表面,采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研究不同改性膜表面上的蛋白质吸附行为以及吸附层的黏弹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SA的吸附行为不仅与膜表面的亲水性有关,还受其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不同亲水性条件下PVDF/PEG膜表面吸附量较少且不易清洗;对于PVDF/PVP和PVDF/PVA膜,随着亲水角减小,|-ΔD/Δf|值变化显著,吸附层的构象也发生明显的变化.不同添加剂所含的特殊官能团(—OH、—O—和—CON—)不仅能够降低膜表面污染物的吸附量,还能够影响吸附层的结构,易于清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微天平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牛血清蛋白 亲水性添加剂 官能团
下载PDF
基于QCM-D的材料表面白蛋白吸附层随时间构象变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奕 焦延鹏 +1 位作者 周长忍 薛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9-764,共6页
探讨生物材料表面白蛋白的吸附行为和构象变化。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原子力显微镜和接触角等技术研究了聚乳酸、壳聚糖和空晶片等3种材料表面的亲疏水性及其表面的白蛋白吸附层粘弹性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这3种材料表面与... 探讨生物材料表面白蛋白的吸附行为和构象变化。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原子力显微镜和接触角等技术研究了聚乳酸、壳聚糖和空晶片等3种材料表面的亲疏水性及其表面的白蛋白吸附层粘弹性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这3种材料表面与水长时间接触后,疏水性顺序是:聚乳酸>空晶片>壳聚糖。长时间的白蛋白吸附实验显示,当吸附层质量达到平衡后,表征白蛋白粘弹性的|ΔD/ΔF|值随时间越来越大,并且在不同表面上的变化速率也不同。结果表明:白蛋白分子在材料表面发生与时间相关的构象铺展而造成蛋白层粘弹性随时间增大。并且疏水性越强的材料表面白蛋白吸附层的粘弹性变化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蛋白吸附 石英晶体微天平 吸附层粘弹性 亲疏水性
下载PDF
QCM-D研究蛋白质与多糖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林园 黄庆荣 苏朝晖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509,共5页
应用具有耗散因子功能的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检测了多糖多层膜的构筑过程以及蛋白质在多层膜上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层层组装的方法,可以实现多糖卡拉胶多层膜的构筑,并且随着卡拉胶电荷密度的增加,其组装量减少。研究了牛... 应用具有耗散因子功能的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检测了多糖多层膜的构筑过程以及蛋白质在多层膜上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层层组装的方法,可以实现多糖卡拉胶多层膜的构筑,并且随着卡拉胶电荷密度的增加,其组装量减少。研究了牛体血清蛋白(BSA)在卡拉胶上的吸附行为。结果发现,BSA的吸附行为强烈地依赖于卡拉胶的电荷密度和基体的粗糙度。通过QCM-D实时监测了BSA在卡拉胶上的动力学吸附曲线,同时根据ΔD值推测了BSA在不同的基底表面上所形成的结构及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 蛋白质 多糖
下载PDF
基于QCM-D技术的合成高分子对蛋白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奕 曾戎 周长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6-78,82,共4页
采用AFM(原子力显微镜)和QCM-D(带损耗测量的石英晶体微天平)等技术研究了聚乳酸、聚碳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种合成高分子材料经旋转成膜后的表面形貌、亲疏水性、水合过程及蛋白吸附行为。结果发现,薄膜的疏水性越强,蛋白吸附量越... 采用AFM(原子力显微镜)和QCM-D(带损耗测量的石英晶体微天平)等技术研究了聚乳酸、聚碳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种合成高分子材料经旋转成膜后的表面形貌、亲疏水性、水合过程及蛋白吸附行为。结果发现,薄膜的疏水性越强,蛋白吸附量越多,蛋白层的粘弹性越小;且吸附在材料表面的蛋白分为可逆吸附和不可逆吸附两部分,可逆部分可被PBS(磷酸盐缓冲溶液)洗脱,而不可逆吸附蛋白由于在疏水力作用下构象发生变化,变得致密无法脱附,粘弹性比发生可逆吸附的蛋白更小。用Langmuir吸附速率方程可较好地拟合薄膜的蛋白吸附动力学曲线,发现薄膜疏水性越强,白蛋白吸附速率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微天平 合成高分子 亲疏水性 蛋白吸附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薄膜制备与酶解过程的QCM-D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苏荣欣 陈眯眯 +3 位作者 黄仁亮 齐崴 王梦凡 何志敏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是基于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对其电极表面质量变化进行测量的仪器,已被证明是一种高灵敏的在线表界面过程分析工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木质纤维素薄膜制备及应用QCM-D研究其酶解过程的分析进展,分别从薄膜制备... 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是基于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对其电极表面质量变化进行测量的仪器,已被证明是一种高灵敏的在线表界面过程分析工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木质纤维素薄膜制备及应用QCM-D研究其酶解过程的分析进展,分别从薄膜制备、纤维素酶吸附(纤维素、木质素、混合底物)、酶解历程分析、动力学建模等4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上述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纤维素酶与木质纤维素的相互作用规律,为设计新型复配酶制剂、深刻理解纤维素酶解机制提供基础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纤维素酶 石英晶体微天平 吸附 水解
下载PDF
测量微细胶粘物沉积的新技术——QCM-D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嘉翔 《中华纸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0-86,共7页
介绍了日本造纸工业公司开发的应用QCM-D技术测量微细胶粘物沉积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应用QCM-D仪器测定滤液中沉积物的共振频率变化(Δf)和能量消耗变化(ΔD)用来计算沉积物的重量,测定时间短,在工厂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 微细胶粘物测量 qcmd技术 共振频率变化 能量消耗变化
下载PDF
QCM-D技术在不同润湿性表面蛋白吸附研究中的应用
8
作者 魏建华 封兴华 +2 位作者 张浚睿 刘宝林 Masao Yoshinari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396-398,共3页
目的:利用石英晶体微平衡-分散(QCM-D)技术研究白蛋白在高度亲水和高度疏水表面的吸附情况。方法:利用等离子聚合技术在8片圆形石英传感器上形成六甲基二硅氧烷薄膜聚合体薄膜,将4片上述试样采用低温氧等离子体轰击80 s,这两种表面分别... 目的:利用石英晶体微平衡-分散(QCM-D)技术研究白蛋白在高度亲水和高度疏水表面的吸附情况。方法:利用等离子聚合技术在8片圆形石英传感器上形成六甲基二硅氧烷薄膜聚合体薄膜,将4片上述试样采用低温氧等离子体轰击80 s,这两种表面分别代表高度疏水及高度亲水表面。将处理后的两种传感器装入QCM-D检测仪,将400 mg/L的牛血白蛋白溶液引入传感检测室,观察共振频率和离散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计算出蛋白的吸附量。结果:白蛋白在两种表面的吸附主要在早期10 s中完成,此后吸附变慢,在30 min左右达到吸附-离散平衡,30 min时白蛋白在高度疏水表面的平均吸附量为294.6 ng/cm2,而在高度亲水表面平均吸附量为235.1 g/cm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QCM-D可以用来精确测定蛋白质在石英传感器表面的吸附,高度疏水性表面对白蛋白有较高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 蛋白吸附 表面润湿性 qcmd技术
下载PDF
QCM-D研究淀粉和油酸钠与磁铁矿的吸附机理 被引量:3
9
作者 谢冬冬 侯英 +4 位作者 黄贵臣 陶东平 韩呈 王晓丽 靳达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14-1520,共7页
为了研究淀粉和油酸钠在磁铁矿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对浮选的影响,分别加入不同pH的淀粉溶液和油酸钠溶液,应用具有耗散因子功能的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研究淀粉和油酸钠在磁铁矿表面的吸附特性,同时进行浮选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 为了研究淀粉和油酸钠在磁铁矿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对浮选的影响,分别加入不同pH的淀粉溶液和油酸钠溶液,应用具有耗散因子功能的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研究淀粉和油酸钠在磁铁矿表面的吸附特性,同时进行浮选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淀粉溶液pH的增加,淀粉对磁铁矿的吸附作用逐渐减弱,经过不同pH淀粉溶液作用后,强碱性油酸钠溶液中的RCOO^-和(RCOO)2^2-的作用方式不同;酸性淀粉溶液会大量吸附在磁铁矿表面,油酸钠溶液中的RCOO^-和(RCOO)2^2-大量陷入淀粉层中形成物理吸附,导致磁铁矿表面疏水;弱酸性和弱碱性淀粉溶液轻微吸附在磁铁矿表面,阻碍油酸钠溶液中的RCOO-和(RCOO)2^2-吸附在磁铁矿表面,导致磁铁矿表面亲水;强碱性淀粉溶液不会吸附在磁铁矿表面,油酸钠溶液中的RCOO^-和(RCOO)2^2-在磁铁矿表面形成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导致磁铁矿表面亲水。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弱酸性和弱碱性淀粉溶液作用后,在强碱性油酸钠浮选体系中可以实现磁铁矿的高效反浮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吸附 淀粉 油酸钠 qcm-d
下载PDF
利用QCM-D研究ZDDP在不锈钢表面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3
10
作者 官婷婷 张东恒 +1 位作者 孔令杰 连玉双 《润滑油》 CAS 2013年第3期55-60,共6页
利用耗散型石英单晶微天平(QCM-D)研究了ZDDP在不锈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发现,ZDDP分子中的烷基结构对其吸附行为有重要影响,含芳基结构的ZDDP在不锈钢表面吸附力强,吸附量大,而且形成的吸附膜比较致密,刚性强;而含多种烷基结构的ZDD... 利用耗散型石英单晶微天平(QCM-D)研究了ZDDP在不锈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发现,ZDDP分子中的烷基结构对其吸附行为有重要影响,含芳基结构的ZDDP在不锈钢表面吸附力强,吸附量大,而且形成的吸附膜比较致密,刚性强;而含多种烷基结构的ZDDP在不锈钢表面形成的吸附膜结构松散,表现出明显黏弹性能;清净剂的存在会影响ZDDP的吸附行为,硫化烷基酚钙吸附膜会屏蔽ZDDP在不锈钢表面的吸附,而合成磺酸钙能与ZDDP形成稳定共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md ZddP 表面吸附
下载PDF
PVDF/TiO_2-g-PSSA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抗污染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磊 张全 +2 位作者 李陈 王旭东 孔梦晓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80,共7页
为了降低质子交换膜的膜污染,将亲水性纳米二氧化钛(TiO_2)颗粒掺杂到臭氧引发接枝得到的PVDF(聚偏氟乙烯)-g-PSSS(聚对苯乙烯磺酸钠)均聚物中,使用溶剂挥发法制得复合改性质子交换膜[PVDF/TiO_2-g-PSSA(聚对苯乙烯磺酸钠)].考察了不同T... 为了降低质子交换膜的膜污染,将亲水性纳米二氧化钛(TiO_2)颗粒掺杂到臭氧引发接枝得到的PVDF(聚偏氟乙烯)-g-PSSS(聚对苯乙烯磺酸钠)均聚物中,使用溶剂挥发法制得复合改性质子交换膜[PVDF/TiO_2-g-PSSA(聚对苯乙烯磺酸钠)].考察了不同TiO_2添加量复合改性膜的主要性能参数,获得最优掺杂比.通过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研究TiO_2复合改性质子交换膜及Nafion 117的膜污染行为及膜抗污染性能.将优化后的改性膜应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考察膜对系统长期运行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1%TiO_2复合改性膜的质子交换性能良好,亲水性大大改善,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抗污染性强;对应的MFC运行6个月后,内阻增加12.4%,功率密度减小19.2%.Nafion膜表面更易形成较厚且致密的BSA吸附层,相应的MFC运行6个月后,内阻增加了21.5%,功率密度则降低了33.3%,证明自制改性膜更有利于微生物燃料电池长期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qcm-d 亲水性 二氧化钛 膜污染
下载PDF
纳米SiO_2杂化PVDF-g-PSSA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磊 孔梦晓 +2 位作者 李陈 王旭东 张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2-547,共6页
实验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聚偏氟乙烯(PVDF)分子链上接枝对苯乙烯磺酸钠(SSS)的同时掺杂二氧化硅(SiO_2)颗粒,进而得到复合离子交换膜(PVDF/xSiO_2-g-PSSA).通过傅里叶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耗散型石英... 实验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聚偏氟乙烯(PVDF)分子链上接枝对苯乙烯磺酸钠(SSS)的同时掺杂二氧化硅(SiO_2)颗粒,进而得到复合离子交换膜(PVDF/xSiO_2-g-PSSA).通过傅里叶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分析了膜的化学组成、结晶形态和抗污染性,并考察不同SiO_2添加量对膜的亲水性和电导率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iO_2使膜的亲水性能显著提高,电导率略微下降.通过QCM-D测试发现,亲水性材料SiO_2的加入,使膜表面污染物的吸附量下降,抗污染性增强,有利于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膜 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 亲水性 二氧化硅 抗污染性能
下载PDF
SGO/PVDF-g-PSSA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抗污染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脆脆 王磊 +2 位作者 李陈 王旭东 许岐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9-156,共8页
为更好的提高PVDF-g-PSSA质子交换膜的性能,将磺化氧化石墨烯(SGO)与PVDF-g-PSSA共聚物混合制得SGO/PVDF-g-PSSA复合质子交换膜.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X射线测定仪(XRD)证实了GO的成功磺化.对复合膜进行... 为更好的提高PVDF-g-PSSA质子交换膜的性能,将磺化氧化石墨烯(SGO)与PVDF-g-PSSA共聚物混合制得SGO/PVDF-g-PSSA复合质子交换膜.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X射线测定仪(XRD)证实了GO的成功磺化.对复合膜进行SEM表征并考察了复合膜的主要性能,得到了最佳SGO掺加量.使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研究了复合膜的抗污染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SGO添加量为1.0%时,复合膜的含水率达到44.34%,质子传导率为0.085S/cm,综合性能达到最佳.QCM-D实验表明,在纯水和50mmol/LPBS条件下,复合膜表面的BSA吸附量均最低,且|ΔD/ΔF|最大,说明吸附层较为疏松,复合膜具有较好的抗污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O PVdF-g-PSSA复合质子交换膜 质子传导率 qcm-d 膜污染
下载PDF
基于MFC的PVDF -g- PSSA质子交换膜污染机理解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陈 王磊 +2 位作者 李脆脆 王旭东 张全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5,共8页
使用聚合物本体接枝改性,将对苯乙烯磺酸钠(SSS)接枝到臭氧预活化的聚偏氟乙烯(PVDF)主链上,制备了PVDF-g-PSSA质子交换膜。利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与石英芯片覆膜技术解析了模拟污染物牛血清蛋白(BSA)与海藻酸钠(SA)以及胞外... 使用聚合物本体接枝改性,将对苯乙烯磺酸钠(SSS)接枝到臭氧预活化的聚偏氟乙烯(PVDF)主链上,制备了PVDF-g-PSSA质子交换膜。利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与石英芯片覆膜技术解析了模拟污染物牛血清蛋白(BSA)与海藻酸钠(SA)以及胞外聚合物(EPSs)在膜表面的吸附作用机理.研究了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连续运行6个月后膜面污染层和阳极室微生物EPSs的主要成分及膜污染对系统产电性能的影响.QCM-D结果表明,随着接枝率升高,对应膜表面BSA和SA的吸附量减小,而BSA的吸附量远大于SA的吸附量,说明BSA是引起质子交换膜污染的优势污染物;当PVDF/SSS质量比为1∶5时,制得PVDF-g-PSSA膜的质子传导率为0.046 S/cm,膜的物化性能和抗污染性能最优;膜污染导致MFC的产电电压和最大功率密度显著降低;膜面污染层EPSs中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远高于阳极室污泥EPSs,说明膜面污染层EPSs中的蛋白质在膜污染形成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PVdF-g-PSSA 质子传导率 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 优势污染物
下载PDF
SiO_2-SO_3H杂化PVDF-g-PSSA膜的制备及抗污染研究
15
作者 李广远 王磊 +3 位作者 李陈 王旭东 李脆脆 许岐斌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42,共5页
为改善PVDF-g-PSSA膜性能,探索应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廉价高效,耐污染的质子交换膜。将磺化纳米Si O_2和Si O_2-SO_3H与PVDF-g-PSSS颗粒共混成膜,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主要性能及抗污染机制。结果表明,当Si O_2-SO_3H添加质量分... 为改善PVDF-g-PSSA膜性能,探索应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廉价高效,耐污染的质子交换膜。将磺化纳米Si O_2和Si O_2-SO_3H与PVDF-g-PSSS颗粒共混成膜,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主要性能及抗污染机制。结果表明,当Si O_2-SO_3H添加质量分数达5%时,改性膜的含水率(41.02%)、离子交换容量(3.18 mmol/g)、质子传导率(54.1 m S/cm)达到最优。在超纯水和50 m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该膜较未改性前膜表面的蛋白质吸附量降低,吸附层更为疏松,有更低的负ζ电位,抗污染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SiO2-SO3H PVdF-g-PSSA qcm-d 膜污染
下载PDF
掺杂SGO@SiO_2的PVDF-g-PSSA共混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16
作者 许岐斌 王磊 +3 位作者 李陈 王旭东 李脆脆 耿雅甜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63,共10页
为了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PEM)的综合性能,实验中使用正硅酸乙酯通过原位水解的方式将SiO_2穿插到磺化氧化石墨烯(SGO)上,再与自制PVDF-g-PSSA均聚物共混制备了新型共混质子交换膜。使用傅里叶漫反射光谱仪(FTIR)、透射电镜(... 为了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PEM)的综合性能,实验中使用正硅酸乙酯通过原位水解的方式将SiO_2穿插到磺化氧化石墨烯(SGO)上,再与自制PVDF-g-PSSA均聚物共混制备了新型共混质子交换膜。使用傅里叶漫反射光谱仪(FTIR)、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对杂化颗粒进行表征,确定了SGO@SiO_2已成功制备.考察了不同SGO@SiO_2颗粒添加百分比对共混膜的物化性能和抗污染性能的影响,得出当SGO@SiO_2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共混质子交换膜的亲水接触角降低了22%、含水率提高了40%、溶胀率提高28%、断裂强度提高到37.3 MPa、IEC达到2.2 mmol/g、质子传导率提高到0.069 S/cm,QCM-D结果表明,共混膜的抗污染能力最强,即共混膜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主要原因是加入SGO@SiO_2杂化颗粒的共混膜的性能同时受到了SiO_2和SGO的影响.SGO中—SO_3H的引入提高了共混膜的质子传导能力,亲水性的—SO_3H增加了膜的含水率,同时SGO较高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分散无机颗粒之间的团聚.而SiO_2的引入能够提高共混膜的保湿性,抑制膜的溶胀,增强共混膜的机械强度和抗污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SGO@SiO2 PVdFgPSSA qcmd
下载PDF
Effect of Air Plasma Processing on the Adsorption Behaviour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on Spin-Coated PMMA Surfaces 被引量:2
17
作者 Chaozong Liu Brian J. Meenan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8年第3期204-214,共11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e adsorption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onto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processed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surfaces by a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with Dissipation mon... This paper reports the adsorption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onto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processed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surfaces by a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with Dissipation monitoring (QCM-D) technique. The purpose i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BD processing on the nature and scale of BSA adsorption on PMMA surface in vitro. It was observed that DBD processing improves the surface wettability of PMMA film, a fact attributable to the changes in surface chemistry and topography. Exposure of the PMMA to Phosphate Buffed Saline (PBS) solution in the QCM-D system resulted in surface adsorption which reaches an equilibrium after about 30 minutes for pristine PMMA, and 90 minutes for processed PMMA surface. Subsequent injection of BSA in PBS indicated that the protein is immediately adsorbed onto the PMMA surface. It was revealed that adsorption behaviour of BSA on pristine PMMA differs from that on processed PMMA surface. A slower adsorption kinetics was observed for pristine PMMA surface, whilst a quick adsorption kinetics for processed PMMA. Moreover, the dissipation shift of protein adsorption suggested that BSA forms a more rigid structure on pristine PMMA surface that on processed surface.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changes in wettability and attendant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urface texture of the PMMA surface ma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BSA adsorp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vitro test protein adsorption surface modification POLYMETHYLMETHACRYLATE qcm-d
下载PDF
Effects of Adsorption of Albumin and Gamma-Globulin on th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a Diamond-Like Carbon Film
18
作者 武冰洁 ZHANG Tengfei +2 位作者 DENG Qiaoyuan 冷永祥 HUANG Na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9年第5期1103-1108,共6页
The effects of surface adsorption of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and human gamma-globulin(HGG) on th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a DLC film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with dissipation(QCM-D),... The effects of surface adsorption of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and human gamma-globulin(HGG) on th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a DLC film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with dissipation(QCM-D), a ball-on-disk reciprocating tribometer, and a three-electrode electrochemical cel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ear depth in the BSA solu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GG solution. In the HGG solution, the HGG-adsorbed layer could act as a lubricating layer and protect the DLC film from wear. The wear volume of DLC film in BSA and HGG mixture solu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ingle HGG solution. This may be because the BSA molecules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HGG adsorbed layer during sli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mond like carbon(dLC)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with dissipation(qcm-d) Adsorbed layer Wear
下载PDF
Interaction between Heparin and Fibronectin: Using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with Dissipation, Immunochemistry and 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19
作者 李贵才 WANG Caiping +2 位作者 杨苹 ZHOU Jie ZHU Pingchua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5年第5期1074-1084,共11页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heparin and fibronectin was studied by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with dissipation(QCM-D),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eparin and fibronectin was evaluated using immunochemistry and isothe...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heparin and fibronectin was studied by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with dissipation(QCM-D),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eparin and fibronectin was evaluated using immunochemistry and 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ITC) measure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competitive adsorption between heparin and fibronectin, and the preadsorption of fibronectin could prevent subsequent heparin adsorption to some extent, and the adsorbed Hep/Fn complex on the surface was in a rigid form. The bioactivity of heparin and fibronectin could be affected by the bulk concentration of each, and both heparin and fibronectin in Hep/Fn complex formed under p H 4 condition displayed larger bioactivity than that formed under p H 7 condition. Moreover, the fibronectin showed more exposed cell-binding sites at the p H value lower than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The results of ITC further suggest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eparin and fibronectin under p H 4 was stronger than under p H 7, and the complex was also more stable. The study brings forth the detailed interaction between heparin and fibronectin, which will be helpful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two biomolecules. The results may be potentially use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generation of cardiovascular bio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RIN FIBRONECTIN qcm-d IMMUNOCHEMISTRY 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下载PDF
Structural rearrangements of polymeric insulin-loaded nanoparticles interacting with surface-supported model lipid membranes
20
作者 Rickard Frost Christian Grandfils +2 位作者 Bernardino Cerda Bengt Kasemo Sofia Svedhem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and Nanobiotechnology》 2011年第2期180-192,共13页
The design and screening of nanoparticles for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nanodrugs) belong to an emerging research area, where surface based analytical techniques are promising tools. This study reports on the interact... The design and screening of nanoparticles for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nanodrugs) belong to an emerging research area, where surface based analytical techniques are promising tools. This study reports on the interaction of electrostatically assembled nanoparticles, developed for non-invasive administration of human insulin, with cell membrane mimics.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nanoparticles and differently charged surface-supported model membranes were studied in real-time with the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with dissipation monitoring (QCM-D) technique, in some experiments combined with optical reflectometry.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we conclude that structural rearrangements of the nanoparticles occur upon adsorption to negatively charged lipid membranes. The degree of nanoparticle deformation will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induced release of the protein drug load. The presented results provide an example of how a surface-based experimental platform can be used for evaluation of nanosized drug carr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article human insulin drug delivery SUPPORTEd lipid bilayer qcm-d REFLECTOMETRY dLS ZETA potentia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