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山市成年居民骨密度CT定量研究
1
作者 吴伟智 方挺松 +2 位作者 梁振华 祝翠玲 周静仪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2期213-220,共8页
目的:研究佛山地区成年人椎体骨密度(BMD)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探讨本地区不同年龄段BMD均值及各年龄段骨质疏松症(OP)的发病率。方法:对佛山市中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的1 065例(男性648例,女性417例)健康成年人体检者使用定量CT(Q... 目的:研究佛山地区成年人椎体骨密度(BMD)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探讨本地区不同年龄段BMD均值及各年龄段骨质疏松症(OP)的发病率。方法:对佛山市中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的1 065例(男性648例,女性417例)健康成年人体检者使用定量CT(QCT)行椎体BMD检测,按年龄段进行分组;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BMD值进行检验,采用χ2检验和相关分析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OP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20~29岁、30~39岁、40~49岁及60~69岁、70~79岁不同性别间的B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BMD在青中年时期高于男性。在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男性组及30~39、40~49岁、50~59岁、60~69岁女性组中,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的B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OP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与OP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r男=0.517,r女=0.636)。结论:佛山市健康成年人QCT测量的椎体BMD与性别、年龄相关,在20~29岁达到峰值,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从40~49岁开始,OP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相关性
下载PDF
重庆北部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致自发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骨密度QCT值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江才明 郑波 +3 位作者 刁桂敏 陈维 赵田镜 钟雨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7期1278-1283,共6页
目的探讨QCT在诊断老年人自发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并统计分析男女不同年龄段的最佳诊断阈值。方法对本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正常人群和存在自发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统计出骨密度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按统计数... 目的探讨QCT在诊断老年人自发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并统计分析男女不同年龄段的最佳诊断阈值。方法对本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正常人群和存在自发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统计出骨密度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按统计数据分别绘制ROC曲线,按照约登(youden)指数原则计算男女各年龄段的最佳诊断切点。结果重庆北部地区老年男女性骨密度的QCT测量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其中男性各年龄组的骨密度均大于女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本地区老年男性和女性腰椎自发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在60~69岁、70~79岁、80以上的各年龄段检测的QCT值都比同年龄段无骨折的正常老年男女性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庆北部地区男女性各个年龄段的腰椎自发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腰椎骨密度QCT最佳诊断界值:男性60~69岁、70~79岁、80以上分别为109.750mg/cm^3(95%CI:73.19,120.05)、72.983 mg/cm^3(95%CI:71.041,118.082)、76.867mg/cm^3(95%CI:76.312,82.733);女性60~69岁、70~79岁、80以上分别为78.017mg/cm^3(95%CI:65.283,95.545)、49.900mg/cm^3(95%CI:43.138,75.900)、40.633mg/cm^3(95%CI:31.382,65.931)。结论 QCT对于老年人腰椎自发性压缩性骨折的测量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对诊断和预防老年人腰椎压缩型骨折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骨密度 腰椎压缩性骨折 诊断阈值 重庆北部地区
下载PDF
无锡地区正常人群QCT法测定腰椎骨密度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心涛 齐效君 +2 位作者 冒玉祥 黄洪波 朱海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776-778,共3页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腰椎骨密度变化特点。方法采用QCT法测量626例正常人腰椎骨密度值,按5岁一个年龄组分性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女腰椎骨密度峰值均在26-30岁年龄组。男性峰值为133.42±12.69mg/cm^3,女性峰值为136.88±10....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腰椎骨密度变化特点。方法采用QCT法测量626例正常人腰椎骨密度值,按5岁一个年龄组分性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女腰椎骨密度峰值均在26-30岁年龄组。男性峰值为133.42±12.69mg/cm^3,女性峰值为136.88±10.69mg/cm^3;50岁之前骨密度值女性高于同年龄组男性,而50岁之后女性低于男性。结论掌握了无锡地区正常人各年龄组腰椎骨密度正常数据及变化特征,为无锡地区腰椎骨密度正常值的建立和骨质疏松研究积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OP) 定量CT(qct) 骨密度
下载PDF
口腔CT基于液体体模测量颌骨密度的QCT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晓朝 伏全海 +1 位作者 孙智勇 康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6-640,共5页
总结并分析了现有用于评估颌骨密度的四种最常用的方法及不足,提出了用于口腔锥束CT的基于K2HPO4液体体模的定量CT方法,并说明了具体的测量方法.同时对K2HPO4液体体模进行了均匀性与线性度测试、稳定性测试以及与固体体模的对照测试.测... 总结并分析了现有用于评估颌骨密度的四种最常用的方法及不足,提出了用于口腔锥束CT的基于K2HPO4液体体模的定量CT方法,并说明了具体的测量方法.同时对K2HPO4液体体模进行了均匀性与线性度测试、稳定性测试以及与固体体模的对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口腔锥束CT下基于K2HPO4液体体模的骨密度测量结果与常规CT下基于固体体模的测量结果等效.同时液体体模制作成本低,配置方便灵活,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锥束CT 定量CT方法 颌骨密度 K2HPO4液体体模 Ca5OH(PO)4固体体模
下载PDF
用于QCT的新型脊椎骨矿密度体模的研制 被引量:2
5
作者 阳宇春 王昆 +1 位作者 范杰 康晓斌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3-147,共5页
为改进QCT在检测脊椎骨矿密度中与体模标准样品的比较精度,研制新型的QCT五标样体模。采用聚乙烯塑料同适量的碳酸钙及氧化镁混合,并用数控塑料造粒机加工成软组织的辐射等效颗粒材料(称软组织材料)。接着用颗粒材料同适量的羟磷酸钙混... 为改进QCT在检测脊椎骨矿密度中与体模标准样品的比较精度,研制新型的QCT五标样体模。采用聚乙烯塑料同适量的碳酸钙及氧化镁混合,并用数控塑料造粒机加工成软组织的辐射等效颗粒材料(称软组织材料)。接着用颗粒材料同适量的羟磷酸钙混合,然后用数控塑料注射机加工成骨组织的辐射等效材料(称骨材料)。将骨材料机械加工成含5种羟磷酸钙密度的骨标准样品(称骨标样),将骨标准样品嵌入软组织材料块中,加工成五标样新型体模。通过对CP体模进行性能测试,并与国内外体模作对比,结果表明:新型体模的5个骨标样的羟磷酸钙密度分别为0,50,100,150,200 mg/cm^3,各骨标样的羟磷酸钙密度与相应的CT数呈线性相关,其相关系数r≥0.999 96,用于QCT检测脊椎骨矿密度测量有利于提高线性拟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标样骨密度体模 qct骨矿密度测定方法 脊椎骨 羟磷酸钙
下载PDF
髋部定量CT(QCT)骨质疏松防治管理临床应用:2015 ISCD共识——部分Ⅰ摘录 被引量:3
6
作者 毛一凡 王玲 +1 位作者 史晓林 程晓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81-983,共3页
国际临床骨密度测量学会(ISCD)发布了髋部定量CT(QCT)临床应用的最新共识。ISCD致力于汇总归纳定量CT的临床应用证据并在2015年ISCD指南修订会议上发布共识指南报告,讨论并一致通过了关于支持医学应用的证据、依据和矛盾,以及未来研究... 国际临床骨密度测量学会(ISCD)发布了髋部定量CT(QCT)临床应用的最新共识。ISCD致力于汇总归纳定量CT的临床应用证据并在2015年ISCD指南修订会议上发布共识指南报告,讨论并一致通过了关于支持医学应用的证据、依据和矛盾,以及未来研究建议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共识 股骨近段 定量CT(qct)
下载PDF
两种QCT体模的分析比较及相互换算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康晓斌 干茂 鄢铃 《中国测试》 CAS 2011年第5期41-43,共3页
研究在QCT骨密度测量中使用的羟磷灰石(Ca5OH(PO4)3)固体体模和磷酸氢二钾(K2HPO4)液体体模的相互换算。根据这两种体模的X线辐射特性,利用CT值的定义及辐射计量常用数据,推导了这两种体模骨密度测量值的相互换算的公式,给出了在CT机上... 研究在QCT骨密度测量中使用的羟磷灰石(Ca5OH(PO4)3)固体体模和磷酸氢二钾(K2HPO4)液体体模的相互换算。根据这两种体模的X线辐射特性,利用CT值的定义及辐射计量常用数据,推导了这两种体模骨密度测量值的相互换算的公式,给出了在CT机上常用的60~100keV X线能量范围内的相互换算数据,为两种体模在骨密度测量中进行相互比较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t体模 骨矿含量 骨矿密度 骨矿浓度 线性减弱系数 质量减弱系数
下载PDF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QCT骨密度测定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费玉明 徐文姬 +1 位作者 吴忠华 李岳兴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86-487,50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骨质疏松症(OP)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选择老年COPD患者110例与5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血气及肺功能检测分析。结果 COPD组胸椎(T12)腰椎(L1-2)BMD明显低于老年对照... 目的探讨老年人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骨质疏松症(OP)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选择老年COPD患者110例与5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血气及肺功能检测分析。结果 COPD组胸椎(T12)腰椎(L1-2)BMD明显低于老年对照组(P<0.05);骨吸收指标尿羟脯氨酸与肌酐比值(HOP/Cr),尿钙与肌酐比值(Ca/Cr),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COPD患者表现为骨吸收亢进和骨密度降低,其骨质疏松的发生可能与缺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密度 对照组 肌酐比值 COPD患者 骨吸收 qct 相关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胸椎
下载PDF
QCT骨矿密度测定校验体模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6
9
作者 鄢清 鄢铃 +2 位作者 杨定焯 单汉兵 鄢中付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由四标样固体校验体模、质量保证体模和骨密度分析软件构成HK-2000 QCT骨矿密度测定校验体模系统。为CT机应用增加了新的功能,为骨质疏松症的检查诊断、预防治疗和药物疗效的观察提供了新的准确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qct 骨矿密度 固体校验体模
下载PDF
63例QCT腰椎骨骨密度测量与DTX-200双能X前臂骨骨密度测量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鸿兵 郭美灵 +3 位作者 何旭颖 王超 张继 宋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对比同一组检测者,使用DTX-200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前臂骨骨密度(bone mineraldensity,BMD)与QCT测量腰椎骨骨密度的测定结果,发现不同设备,不同部位骨密度测量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选取志愿者63例(男性19例,女性43例),分别用DTX-... 目的对比同一组检测者,使用DTX-200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前臂骨骨密度(bone mineraldensity,BMD)与QCT测量腰椎骨骨密度的测定结果,发现不同设备,不同部位骨密度测量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选取志愿者63例(男性19例,女性43例),分别用DTX-200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前臂骨BMD值和T值(n=63),再用QCT测量腰椎骨的BMD值和T值(n=63)。分别以QCT测量腰椎骨T值、DTX-200双能X线测量前臂骨T值,进行骨质疏松症诊断(诊断标准1994年WHO制定,T值≥-1.0SD为骨量正常,-2.5SD<T值<-1.0SD为骨量减低,T值≤-2.5SD为骨质疏松)。用SPSS13.0软件对DTX-200和QCT测量的BMD值和T值,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两组骨质疏松诊断结果分别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两种设备的检测结果BMD均与年龄呈负相关性,相同年龄段QCT测得的BMD较DTX-200测得的BMD要低,40岁以后更为明显,DTX-200与QCT测量的BMD值的相关系数=0.554(P<0.01),二者骨质疏松症总体诊断符合率为52.4%。结论 DTX-200双能X线测量前臂骨BMD值与QCT测量腰椎骨BMD值密切相关,目前直接使用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对QCT与DTX-200的测量结果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是否合适有待进一步探讨,不同的检测设备,不同的检查部位应有不同的诊断标准或换算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qct) 腰椎骨 前臂骨 双能X线(DTX-200) 骨密度
下载PDF
应用QCT软件测出本地区各年龄组的骨密度的正常值及临床应用
11
作者 邓安杰 李和平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28期253-254,共2页
目的:应用QCT软件测出本地区各年龄组的骨密度的正常值;根据正常值重新制定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参数。方法:搜集自CT开诊半年后共计4年时间内的相关资料;把骨密度正常的人群分为13个年龄组,每组100人,共1300人;分别测定其L3,L4的骨密度... 目的:应用QCT软件测出本地区各年龄组的骨密度的正常值;根据正常值重新制定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参数。方法:搜集自CT开诊半年后共计4年时间内的相关资料;把骨密度正常的人群分为13个年龄组,每组100人,共1300人;分别测定其L3,L4的骨密度值;采用统计学的均数加权法求出各年龄组的正常值。结果:列出各年龄组的骨密度的正常值。结论:依据正常值重新制定出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参数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t 骨密度正常值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参数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定量CT法骨密度测量值及血清BALP、IGF1、25(OH)D3水平检测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惠倪 夏晶晶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1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定量CT法骨密度测量值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胰岛素样生成因子1(IGF1)、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表达意义。方法选取6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单纯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定量CT法骨密度测量值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胰岛素样生成因子1(IGF1)、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表达意义。方法选取6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单纯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骨密度、BALP、IGF1、25(OH)D3,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价值,并分析骨密度与BALP、IGF1、25(OH)D3的关系。结果观察组骨密度、IGF1、25(OH)D3较对照组低,BALP较对照组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骨密度、BALP、IGF1、25(OH)D3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分析,得到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预测概率P。根据预测值和真实值绘制ROC曲线,AUC为0.893(95%CI:0.823~0.942),当Log(P)>2.15时,预测敏感度为71.67%,特异度为96.67%。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定量CT法测量骨密度与BALP、IGF1、25(OH)D3显著相关,且检测骨密度、BALP、IGF1、25(OH)D3,可早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有助于临床早期采取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定量CT法 骨密度 BALP IGF1 25(OH)D3
下载PDF
有无体模定量CT测定健康成人椎体骨密度的对照研究
13
作者 朱丽 杜霞 +5 位作者 黄震 李彦 陆舜钦 付强 何维明 焦俊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8期164-166,共3页
目的 对照定量CT(QCT)评价无体模MSCT骨密度软件测定椎体骨密度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行胸部CT体检者,其中包含T12-L2椎体的成人167例,采集扫描数据后均同时用QCT和无体模MSCT骨密度测量软件处理,对比两种方法... 目的 对照定量CT(QCT)评价无体模MSCT骨密度软件测定椎体骨密度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行胸部CT体检者,其中包含T12-L2椎体的成人167例,采集扫描数据后均同时用QCT和无体模MSCT骨密度测量软件处理,对比两种方法测量的T12、L1、L2椎体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评价无体模MSCT骨密度测量软件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QCT测量的椎体骨密度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差值稳定,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种方法测量的数据相比,无体模MSCT与QCT测量的椎体骨密度存在相关性(P<0.05),且为正相关(r>0);3.年龄和两种方法测量的椎体骨密度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且为负向的相关性(r<0);4.体型偏瘦、皮下脂肪少者不能使用无体模MSCT骨密度软件测量。结论 无体模MSCT骨密度软件对诊断骨质疏松具有应用价值,相对QCT,无体模MSCT骨密度测量软件假阳率可能性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qct 骨密度 椎体
下载PDF
未成年人大型囊性成釉细胞瘤序列法治疗临床研究
14
作者 彭笑 张晨晨 +5 位作者 韩瑞 王栋 刘畅 杜悦 高廷益 张凯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6-242,共7页
目的:分析序列法治疗未成年人大型囊性经典型成釉细胞瘤(AM)的临床疗效及应用特点。方法:纳入未成年大型囊性经典型AM患者16例,采用序列法进行治疗,术后定期复诊并拍摄CBCT,应用Mimics 21.0计算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囊腔体积及骨质变... 目的:分析序列法治疗未成年人大型囊性经典型成釉细胞瘤(AM)的临床疗效及应用特点。方法:纳入未成年大型囊性经典型AM患者16例,采用序列法进行治疗,术后定期复诊并拍摄CBCT,应用Mimics 21.0计算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囊腔体积及骨质变化情况。应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后随访2~12年,16例患者中13例经开窗+首次内镜辅助下刮治后无复发,3例开窗+首次内镜辅助下刮治后复发,其中2例行二次刮治后随访至今无复发,1例首次刮治后复发遂行截骨修复治疗。所有患者,开窗术后9个月内囊腔体积不断减小,术后3、6、9个月囊腔平均减小率分别为25.34%、43.27%、49.85%(P<0.05);骨质生长情况良好开窗术后6~9个月囊腔体积变化不显著。开窗术后0~3、3~6、6~9个月的囊腔减小速率分别为5.23±1.58、4.21±1.34、1.85±0.72(cm3/月)。开窗术后3、6、9个月的骨密度较前不断提高(P<0.05)。结论:序列法能对未成年大型囊性经典型AM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开窗治疗能明显减小囊腔,配合后期刮治可有效清除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型AM 序列法 囊腔减小速率 囊腔减小率 骨密度
下载PDF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骨密度异常的研究
15
作者 王丽梅 刘丽娜 李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5-1248,共4页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肾脏内科常见疾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干预,治疗期间常伴有不同程度骨代谢异常,出现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异常变化。在众多的骨代谢指标中以骨密度水平降低最为常见,骨密度的降低会导致CKD患...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肾脏内科常见疾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干预,治疗期间常伴有不同程度骨代谢异常,出现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异常变化。在众多的骨代谢指标中以骨密度水平降低最为常见,骨密度的降低会导致CKD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甚至发生骨折的风险。CKD患者出现骨折后会增加治疗难度、治疗费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因此对CKD患者治疗期间进行骨密度监测,判断骨折发生风险,对于CKD疾病的治疗进程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对CKD患者治疗期间骨密度变化情况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降低CKD患者治疗期间的骨密度异常发生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骨代谢异常 骨密度 发生原因 检测方法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the femoral neck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and without vertebral fractures using quantitative multi-slice CT 被引量:2
16
作者 Sheng-yong WU Hui-hui JIA +4 位作者 Didier HANS Jing LAN Li-ying WANG Jing-xue LI Yue-zeng CAI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7期499-504,共6页
Objective: To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volumetric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vQCT) with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and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for hip bone m... Objective: To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volumetric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vQCT) with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and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for hip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measurements,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echniques in discriminating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related vertebral fractures from those without. Methods: Ninety subjects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the BMD values of the lumbar spine and/or the femoral neck by DXA. Groups 1 and 2 consisted of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BMD changes 〈-2SD, with and without radiographically confirmed vertebral fracture (n= 11 and 33, respectively). Group 3 comprised normal controls with BMD changes 〉-ISD (n-46). Post-MSCT (GE, LightSpeed16) scan reconstructed images of the abdominal-pelvic region, 1.25 mm thick per slice, were processed by OsteoCAD software to calculate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volumetric BMD values of trabecular bone (TRAB), cortical bone (CORT), and integral bone (INTGL) of the left femoral neck, femoral neck axis length (NAL), and minimum cross-section area (mCSA). DXA BMD measurements of the lumbar spine (AP-SPINE) and the left femoral neck (NECK) also were performed for each subject. Results: The values of all seven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subjects of Groups 1 and 2 than in normal postmenopausal women (P〈0.05, respectively). Comparing Groups 1 and 2, 3D-TRAB and 3D-INTGL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vertebral fracture(s) [(109.8±9.61) and (243.3±33.0) mg/cm^3, respectively] than in those without [(148.9±7.47) and (285.4±17.8) mg/cm^3, respectively] (P〈0.05, respectively),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evident in AP-SPINE or NECK BMD. Conclusion: the femoral neck-derived volumetric BMD parameters using vQCT appeared better than the DXA-derived ones in discriminating osteoporotic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vertebral fractures from those without, vQCT might be useful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 status on changes in bone mass in the femoral ne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POROSIS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Volumetric qct Hip fracture Postmenopausal women
原文传递
运用定量CT对老年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体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代永亮 赵圆 +2 位作者 刘文亚 王海涛 马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17-1321,共5页
目的运用定量CT研究老年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差异,探讨骨密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使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 目的运用定量CT研究老年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差异,探讨骨密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使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测定两组人群腰椎相同部位骨密度,比较分析两组间、组内骨密度值。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骨密度值较对照组低,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所占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组中椎间盘邻近上下两椎体间骨密度有差异(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结论骨密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影响,突出的椎间盘邻近两椎体骨密度存在某种特殊差异可能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一种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定量CT
下载PDF
老年女性腰椎骨密度与年龄及椎旁体质成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代永亮 赵圆 +3 位作者 刘文亚 杨文 马华 赵建卿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7-601,64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腰椎椎体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与年龄及同层面椎旁腰大肌、竖脊肌、腹部脂肪、血管钙化情况的关系。方法收集体检中心行腰椎检查的老年女性90名,采用定量CT( quantitative CT ,QCT)及后处理软件测量... 目的:探讨不同腰椎椎体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与年龄及同层面椎旁腰大肌、竖脊肌、腹部脂肪、血管钙化情况的关系。方法收集体检中心行腰椎检查的老年女性90名,采用定量CT( quantitative CT ,QCT)及后处理软件测量L2-L4椎体骨密度及三椎体同层面椎旁体质成分。统计学处理应用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结果①3组椎体BMD均与年龄均呈负相关(P<0.05),L2BMD、L3 BMD均与双侧腰大肌、竖脊肌密度成正相关(r=0.233~0.301, P均<0.05)。而L4 BMD显示与双侧竖脊肌密度及腹部脂肪面积有良好的相关性,均呈正相关。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除年龄外,肌肉是影响BMD的重要因素。年龄是唯一全部进入3组腰椎BMD回归方程,并呈负相关,是影响腰椎BMD的重要因素。结论老年女性的腰椎骨密度与椎旁腰大肌、竖脊肌密度,腹部脂肪面积及年龄密切相关,除年龄外椎旁肌肉密度对骨密度影响最大。 QCT扫描更加直观、精确显示椎骨与椎旁体质成分情况,可作为测量诊断骨质疏松、体质成分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体质成分
下载PDF
基于定量CT对绝经后无症状冠心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与冠脉钙化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圆 邢艳 +2 位作者 刘文亚 杨文 李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068-1072,共5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绝经后老年冠心病患者腰椎骨密度改变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对112例绝经后无症状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腰椎骨密度(BMD)的定量CT(QCT)测定,同时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并通过填写调查表了解患者的一... 目的探讨无症状绝经后老年冠心病患者腰椎骨密度改变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对112例绝经后无症状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腰椎骨密度(BMD)的定量CT(QCT)测定,同时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并通过填写调查表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及其他影响冠状动脉钙化的因素。将所有患者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采用方差分析法比较三组的临床数据及骨密度,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多元相关分析有关因素与CS之间的关系。结果骨质疏松组较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的年龄增大,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绝经年限在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比较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MD、冠脉总钙化积分值(TCS)三组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而血磷(P)、高密度脂蛋白(HDL)骨质疏松组虽然较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减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年龄、HDL、腰椎BMD、甘油三脂(TG)对TCS有影响且P<0.05,其中年龄、TG是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HDL、腰椎BMD是其保护因素,多元相关分析得出腰椎BMD与TCS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绝经后无症状老年冠心病患者骨量异常者较正常者有较高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性,且低骨量或骨质疏松可能会和传统的危险因素一样用来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骨密度 冠状动脉钙化 硬化
下载PDF
骨质疏松老年妇女股骨近端16层螺旋CT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胜勇 祁吉 +2 位作者 王斌 温连庆 李景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0期885-889,共5页
目的:通过16层螺旋CT中vQCT技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无骨折老年妇女股骨近端进行多个容积性BMD指标的测量,比较两组妇女股骨近端小梁骨、皮质骨和整体骨容积性BMD的差异,评价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对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影响程度.方法:将2... 目的:通过16层螺旋CT中vQCT技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无骨折老年妇女股骨近端进行多个容积性BMD指标的测量,比较两组妇女股骨近端小梁骨、皮质骨和整体骨容积性BMD的差异,评价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对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影响程度.方法:将2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病人归为第一组,年龄与第一组匹配的无脊椎骨折的30例骨质疏松老年妇女归为第二组.应用GE公司LightSpeed 16型螺旋CT对56例病人股骨近端行容积扫描,行薄层重建图像,层厚1.25mm,在3D-VR影像中沿左股骨颈长轴方向确定数个与之相垂直的平面作为固定的解剖学标记,选取左侧股骨近端整体骨、股骨颈及粗隆间测量兴趣体积(VOI),经Sun ADW4.0计算机工作站直方图(histogram)功能测量左侧股骨颈3D小梁骨BMD(N-TRAB)、3D整体骨BMD(N-INTGL),左侧粗隆间3D小梁骨BMD(T-TRAB)、3D整体骨BMD(T-INTGL),左侧股骨近端 3D小梁骨BMD(FEM-TRAB)、3D皮质骨BMD(FEM-CORT)和3D整体骨BMD(FEM-INTGL)值.所有病人双能X线吸收仪(GE-Lunar公司DPX型)测量指标为左侧股骨颈(NECK)及粗隆间BMD(TROCH).比较两组老年妇女间9项BMD指标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结果:两组老年妇女间股骨近端容积性BMD数值除FEM-CORT一项指标外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调节年龄和体型因素后仍然在差异,第一组老年妇女比第二组容积性BMD值下降程度为14%~18%,且vQCT技术中股骨近端容积性BMD的测量精度较高;两组间DXA指标中BMD值的差异在调节年龄和体型因素后无统计学意义:在TTRAB指标中第一组老年妇女比第二组的BMD值下降幅度达17.7%,高于N-TRAB中BMD值的下降度14.3%.结论:首次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股骨近端vQCT测量,证实此项技术比DXA更全面地反应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比无骨折老年妇女股骨近端骨密度的下降状况,且不受体型大小和骨形态变化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容积性qct 双能X线吸收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