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角洲QDQ2钻孔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1
作者 陈嘉诺 孙高远 +5 位作者 温永祥 李思琦 王鑫宇 刘凯 蒋仁 周效华 《华东地质》 CAS 2024年第4期466-477,共12页
文章以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地区QDQ2钻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探讨晚更新世以来长江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及其对古环境的指示。QDQ2钻孔沉积物主要由粉砂和黏土组成,总体粒径偏细。用加速器质谱(AMS)14C方法测得埋深约11... 文章以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地区QDQ2钻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探讨晚更新世以来长江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及其对古环境的指示。QDQ2钻孔沉积物主要由粉砂和黏土组成,总体粒径偏细。用加速器质谱(AMS)14C方法测得埋深约117 m、86 m和40 m处的沉积物年龄分别为40057 cal yr B.P.、36105 cal yr B.P.和10112 cal yr B.P.。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他钻孔的岩性、粒度特征以及测年数据,将QDQ2钻孔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上更新统(128.2~50.56 m)和全新统(50.56~0 m)。上更新统按沉积物粒度特征进一步划分为3段:下段(128.2~108.85 m)以粉砂为主,分选性良好,粒度频率曲线多为单峰式;中段(108.85~73.45 m)以粗砂为主,粒度频率曲线整体为双峰式或多峰式;上段(73.45~50.56 m)以粉砂为主,呈现以单峰式或双峰式为主的频率曲线。全新统(50.56~0 m)以粉砂为主,砂级含量较少。基于沉积特征分析,认为该地区晚更新世以来至少发生过两次明显的海平面波动:晚更新世中期(108.85~73.45 m)的第一次海退,随后快速海侵;晚更新世晚期(末次冰盛期)(52.56~50.56 m)发生区域海退至最低海平面,全新世的海侵至中期达最高海平面。在近现代滩涂围垦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研究区逐渐发展至现今的地貌。该研究为恢复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粒度分析 沉积环境 海平面 晚更新世 qdq2钻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