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测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键 王成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0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探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测心肌梗死(MI)患者QTd变化。方法 MI患者217例及健康对照100例,用广东中山博爱医电厂SR-1000A心电自动分析仪采集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分类编号并存入计算机,专人在显示器上程序回放并任意放大心电波形到... 目的 探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测心肌梗死(MI)患者QTd变化。方法 MI患者217例及健康对照100例,用广东中山博爱医电厂SR-1000A心电自动分析仪采集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分类编号并存入计算机,专人在显示器上程序回放并任意放大心电波形到清晰观察,使达到增益1mV=20mm~40mm,纸速50mm/s-100mm/s。人工干预下测量QTmax、QTmin,按Bazett公式校正QTcmax及 QTcmin,计算QTd(QTmax-QTmin)及QTcd(QTcmax-QTcmin)。微机统计结果。结果MI组QTd与QTcd分别为52.5±19.7ms、59.9±21.9ms,对照组QTd与QTcd分别为31.9±11.6ms、36.1±13.2ms,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MI时QTd与QTcd显著增大,动态观察能估测其发生定性心律失常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qt期间离散度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下载PDF
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4小时心电稳定性的干预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瑞杰 胡大一 +5 位作者 杨新春 郭成军 商丽华 贾三庆 李田昌 郭晋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1期26-28,共3页
为探讨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 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 2 4h心电稳定性的影响 ,对发病≤ 6h并接受P PTCA治疗的 2 2例AMI患者 (P PTCA组 )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 ,持续观察其 2 4hQT间期值 (QT)和室性心律失常等心电指标变... 为探讨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 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 2 4h心电稳定性的影响 ,对发病≤ 6h并接受P PTCA治疗的 2 2例AMI患者 (P PTCA组 )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 ,持续观察其 2 4hQT间期值 (QT)和室性心律失常等心电指标变化 ,并与 15例梗死相关动脉 (IRA)未通患者 (对照组 )作对比。结果 :①P PTCA组的QT 2 4h内逐渐延长 ,其最小值 (术前 1h ,34 6± 16ms)与最大值 (术后第 2 3小时 ,391± 16ms)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与对照组的变化趋势类同。②P PTCA术前的心率校正QT(QTc)为 388± 15ms ,于术后开始迅速显著延长 ,至第 2小时达高值 (42 8± 17ms)后轻度缩短 ,然后又有逐渐延长趋势 ;对照组的QTc变化趋势与QT基本相同。③室性异位激动于P PTCA第 1小时 (5 31± 480次 )较术前 (185± 12 0次 )即迅速增加 ,主要见于术后的 3h内 ;对照组的室性异位激动在 2 4h内散在出现。提示AMI患者于P PTCA早期心电不稳定性增加 ,此为IRA开通和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强力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qt期间 心律失常 P-PTCA 心电图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振刚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7期941-94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180例AMI患者心电图的QTd,对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AMI伴室性心律失常组QTd为(88.6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180例AMI患者心电图的QTd,对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AMI伴室性心律失常组QTd为(88.64±25.46)ms,较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58.28±11.46)ms明显延长(P〈0.01)。结论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QTd增大有关,Q-Td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一项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qt期间离散度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