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化瘀汤辅助常规疗法治疗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对QT校正离散度的影响
1
作者 刘宇 刘振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27-30,37,共5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辅助常规疗法治疗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伴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的疗效及对QT校正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3年3月收治的94例MI伴A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辅助常规疗法治疗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伴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的疗效及对QT校正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3年3月收治的94例MI伴A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7)、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瘀汤辅助常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心功能指标(心排血量、左心室收缩末内径、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QT间期离散度[QT离散度(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DPH氧化酶(NOX)、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74%,45/4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0%,36/47)(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心排血量、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舒张末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QTcd、QTd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NOX、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38%(3/47),与对照组的12.77%(6/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活血化瘀汤辅助常规疗法治疗MI伴AF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炎症、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心功能、QT离散度改善,并能保障安全,利于预后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汤 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 心功能 qt校正离散度 氧化应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校正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赵慧艳 张福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836-1838,共3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疗效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将78例U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38例)和非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QTcd、心肌缺血、左室射血分数...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疗效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将78例U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38例)和非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QTcd、心肌缺血、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T段下移幅度、T波倒置幅度、LVEF、LVEDD均比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ST段下移幅度、T波倒置幅度、LVEF、LVED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治疗组QTc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美他嗪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和左心室功能,降低UAP患者的QTcd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且耐受性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校正qt离散 曲美他嗪
下载PDF
稳心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校正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晓召 白希玲 谢力民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8期573-574,共2页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校正QT离散度(QT cd)的影响,为中药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2h以内住院患者59例,试验组31例、对照组28例。试验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校正QT离散度(QT cd)的影响,为中药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2h以内住院患者59例,试验组31例、对照组28例。试验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稳心颗粒5g/次,每日3次,连用14d。应用床边12导心电图机分析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QTc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QT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QTcd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QTcd,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稳心颗粒 校正qt离散
下载PDF
冠心舒通胶囊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病人校正QT离散度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利宏 曹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5期522-52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冠心舒通胶囊(GSC)治疗对不稳定心绞痛病人校正QT离散度(c QTd)的影响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入选164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UAP)病人,UAP病人被随机分成两组,R1组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舒通胶囊;R2组未加... 目的探讨应用冠心舒通胶囊(GSC)治疗对不稳定心绞痛病人校正QT离散度(c QTd)的影响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入选164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UAP)病人,UAP病人被随机分成两组,R1组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舒通胶囊;R2组未加用冠心舒通胶囊;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第30天测12导联体表心电图c QTd值,记录入院24 h内及治疗后第30天心律紊乱(VA)的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校正QT间期离散度、室性心律失常。结果 1UAP病人治疗前c QT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c QTd显著下降(65.95 ms±11.82 ms vs,45.47 ms±11.20 ms P=0.000)。2治疗前UAP病人组间c QTd比较无差异,治疗30 d后两组c QTd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R1组下降得更明显(P<0.01)。治疗前后UAP病人组间Lown≥2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可以明显减小UAP病人心电图c Q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冠心舒通胶囊 校正qt间期离散
下载PDF
校正QT间期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婷 寇锋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373-1375,共3页
目的探讨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及心率变异性(HRV)对急性心肌梗死介人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介人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介人治疗1年... 目的探讨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及心率变异性(HRV)对急性心肌梗死介人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介人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介人治疗1年后心血管事件随访结果将其分为主要心血管事件组(MACE组)以及非主要心血管事件组(非MACE组)。对两组患者的QTcd及HRV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对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MACE发生率为30.10%?MACE组从症状出现到接受治疗时间较晚,与非MACE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术(PCI)治疗前,MACE组QTcd及HRV均显著低于非MACE组,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MACE组QTcd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非MACE组,HRV各项参数低于非M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结果显示,QTcd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HRV各参数是影响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QTcd及HRV是急性心肌梗死介人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良好预测指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正qt间期离散 心率变异性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主要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庄霖鹏 张文篪 林映莲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4期246-247,共2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将15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80例)和非曲美他嗪治疗组(76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经曲美他嗪和非曲美他嗪治疗后3个月、12个月的QTcd的变化...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将15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80例)和非曲美他嗪治疗组(76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经曲美他嗪和非曲美他嗪治疗后3个月、12个月的QTc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曲美他嗪组QTcd分别为(76·4±27·2)ms、(36·3±17·1)ms、(35·4±16·8)ms;非曲美他嗪组QTcd分别为(73·5±22·8)ms、(53·7±13·6)ms、(51·8±14·7)ms。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QTcd均有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曲美他嗪组减少更为明显;治疗后3个月两组间QTcd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而治疗后3个月与12个月QTcd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明显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QTcd,且持续治疗可以保持长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校正qt离散 曲美他嗪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杭 《上海医药》 CAS 2012年第7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 :将56例D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和非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各28例。观察分析2组DCM心力衰竭患者经麝香保心丸和非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Q...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 :将56例D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和非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各28例。观察分析2组DCM心力衰竭患者经麝香保心丸和非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QTcd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麝香保心丸组QTcd分别为(76.4±27.2)ms和(36.3±17.1)ms;治疗前后非麝香保心丸组QTcd分别为(73.5±22.8)ms和(53.7±13.6)ms。与治疗前比较,2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QTcd均有减少,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以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减少更为明显。治疗后2组间QTcd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麝香保心丸可以明显降低DCM心力衰竭患者的QT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校正qt离散 麝香保心丸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校正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夏继辉 申仕海 夏文胜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25-225,共1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校正QT离散度(QTcd)变化。方法分别描记56例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天心电图,测定QTcd。结果PCI术前及术后第1、3、7天QTcd分别为(88.6±10.5)ms、(63.4±8.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校正QT离散度(QTcd)变化。方法分别描记56例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天心电图,测定QTcd。结果PCI术前及术后第1、3、7天QTcd分别为(88.6±10.5)ms、(63.4±8.9)ms、(62.1±10.1)ms(、62.6+9.7)ms,PCI术后各组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术后第1、3、7天各组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成功的PCI能显著缩短冠心病患者的QTcd,从而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校正qt离散
下载PDF
心先安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邹洪 《疑难病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16-217,共2页
目的 探讨心先安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od)的影响。方法 将56例D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心先安治疗组和非心先安治疗组各28例。观察分析2组DCM心力衰竭患者经心先安和非心先安治疗前后QTcd的变化。结果 治疗... 目的 探讨心先安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od)的影响。方法 将56例D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心先安治疗组和非心先安治疗组各28例。观察分析2组DCM心力衰竭患者经心先安和非心先安治疗前后QTcd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心先安组QTcd分别为(76.4±27.2)ms和(36.3±17.1)ms;治疗前后非心先安组QTcd分别为(73.5±22.8)ms和(53.7±13.6)ms。与治疗前比较,2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QTcd均有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以心先安治疗组减少更为明显。治疗后2组问QTcd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心先安可以明显降低DCM心力衰竭患者的QT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先安 校正qt离散 心电图
下载PDF
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校正后QT离散度的影响
10
作者 杨源 王启贤 赵玲 《上海医药》 CAS 2000年第8期34-35,共2页
观察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校正后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强心剂、利尿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8mg;疗程均为3~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观察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校正后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强心剂、利尿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8mg;疗程均为3~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QT离散度的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QTcd明显低于治疗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QTcd无明显变化。结论:培哚普利能有效地缩短心肌复极化的离散程度,有利于患者心肌电活动一致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哚普利 校正qt离散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高血压前期心电图P波离散度与校正QT间期离散度改变分析
11
作者 王亚莉 黄菊香 +1 位作者 聂连涛 李世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4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患者心电图P波离散度(Pd)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高血压前期患者130例为研究组(A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30例为对照组(B组),结合2组一般临床资料,分别测...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患者心电图P波离散度(Pd)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高血压前期患者130例为研究组(A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30例为对照组(B组),结合2组一般临床资料,分别测量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中P波的最大、最小时限及校正QT间期的最大、最小值,并计算P波离散度和校正QT间期离散度。结果与B组相比,A组P波最大时限[(110±12.5)ms vs(106±8.6)ms,P=0.001 5]、P波离散度[(41±4.5)ms vs(38±9.3)ms,P=0.000 5]、校正QT间期离散度[(32.1±6.3)ms vs(29.6±4.5)ms,P=0.0001)]均增加;A组与B组比较,心率、P波最小时限、校正QT间期最大值、校正QT间期最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心电图P离散度、校正QT间期离散度较血压正常者均增高,提示二者可作为高血压前期患者心脏病电学异常改变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前期 P波离散 校正qt间期离散
下载PDF
支架置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QT离散度及校正QT离散度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晓方 张福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115-4118,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临床应用特点及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QT离散度及校正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应用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由第一作者以"支架置入,QT离散度,校正QT离散度"等检索1998/2010时限内与...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临床应用特点及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QT离散度及校正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应用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由第一作者以"支架置入,QT离散度,校正QT离散度"等检索1998/2010时限内与支架置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QT离散度影响有关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结果: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文献22篇。常用支架为金属裸支架与药物支架。金属裸支架置入操作简便易行,并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临床应用优势,但术后早期再狭窄发生率高;药物支架有效降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但远期安全性尚不明确。同时因经济投入高、置放技术要求严格等不易进行临床推广。从临床应用效果来看,支架置入显著缩短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以及校正QT离散。结论:支架置入显著缩短QT离散度以及校正QT离散,有效改善心肌再灌注,降低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长期预后。但不同类型支架置入引起QT离散度的对应性变化,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置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qt离散 校正qt离散
下载PDF
培哚普利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后校正QT离散度的影响
13
作者 罗明 宋浩明 +1 位作者 邓兵 邓南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的校正QT离散度 (QTcd)改变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 CEI)———培哚普利 (雅施达 )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双盲法将 1996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收治的 5 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 2 6...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的校正QT离散度 (QTcd)改变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 CEI)———培哚普利 (雅施达 )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双盲法将 1996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收治的 5 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 2 6例和安慰剂组 2 6例 ,分别给予培哚普利及安慰剂口服治疗 6周 ,并对治疗前后的QTcd、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血醛固酮 (Ald)、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和室壁运动指数 (WMI)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老年AMI患者的QTcd、AngⅡ、Ald及WMI均明显升高 ,LVEF下降。经培哚普利治疗后 ,QTcd、AngⅡ、Ald及WMI均明显下降 ,LVEF改善。QTcd与AngⅡ、Ald及WMI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r=0 .418,P <0 .0 1;r=0 .2 15 ,P <0 .0 5 ;r=0 .487,P <0 .0 1) ,QTcd与LVEF存在负相关 (r=- 0 .372 ,P<0 .0 1)。结论 老年AMI患者QTcd明显升高 ;培哚普利能改善QTcd ,可能与肾素 血管紧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老年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校正qt离散
下载PDF
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前后校正的QT离散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14
作者 李烽 朱永翔 +3 位作者 王飞 吴小超 缪林 龙明智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前后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治疗性ERCP取石术的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术后3h、术后24h记录静...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前后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治疗性ERCP取石术的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术后3h、术后24h记录静息12导联心电图。术后3hQTcd较术前增加者纳入QTcd增加组,反之纳入QTcd降低组。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RCP取石术后3hQTcd增加的危险因素。结果61例患者中1例行ERCP取石术后即刻出现室颤,最终获得60例完整数据。ERCP取石术前、术后3h及术后24h的QTcd分别为(29.05±11.09)、(36.00±13.46)及(21.81±10.52)ms,术后3hQTcd较术前及术后24h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5.895,95%CI2.505~100.853)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OR=1.039,95%CI1.003~1.077)是ERCP取石术后3hQTcd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治疗性ERCP取石术后短期(3h)内可出现一过性QTcd增加,提示术后短期(3h)内的恶性心律失常风险增加。女性和eGFR是术后3hQTcd增加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校正qt离散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校正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敏锋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13期30-30,共1页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采用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对校正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治疗期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生命体征变...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采用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对校正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治疗期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降低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不稳定型心绞痛 校正qt离散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患儿心电图校正QT离散度与血清钠、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晓丽 孙俊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30-332,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患儿心电图校正QT离散度(QTcd)与血清钠、钾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新生儿窒息患儿10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新生儿窒息组65例和重度新生儿窒息组3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均给予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患儿心电图校正QT离散度(QTcd)与血清钠、钾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新生儿窒息患儿10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新生儿窒息组65例和重度新生儿窒息组3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均给予12导联心电图检查,检测血清钠、钾水平,测定肌钙蛋白I(cTnI)水平,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计算QTcd,比较不同组别新生儿cTnI、QTcd、血Na^(+)、血K^(+)水平,采用Spearman线性方程分析QTcd与cTnI、血Na^(+)、血K^(+)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重度新生儿窒息组cTnI、QTcd水平高于轻度新生儿窒息组和健康对照组,轻度新生儿窒息组cTnI、QTcd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831.504,277.169,P<0.05);重度新生儿窒息组血Na^(+)、K^(+)水平低于轻度新生儿窒息组和健康对照组,轻度新生儿窒息组血Na^(+)、K^(+)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线性方程显示,QTcd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性(r=0.824,P<0.05),与血Na^(+)、K^(+)水平呈负相关性(r=-0.790,-0.640,P<0.05);血K^(+)与cTnI水平呈负相关性(r=-0.679,P<0.05)。结论血清K^(+)和Na^(+)可作为早期评估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的监测标志物,并且对新生儿窒息损伤严重程度具有一定评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校正qt离散 血清钠/钾 肌钙蛋白I 相关性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后校正QT间期离散度分析
17
作者 吴非 沈小玲 徐文俊 《九江医学》 2000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 :探讨校正QT间期离散度 (QTcd)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后判断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及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MVA)发生的价值。方法 :选择分析AMI患者 46例 (全经溶栓治疗及冠脉造影 ) ,分再通组及未通组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组... 目的 :探讨校正QT间期离散度 (QTcd)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后判断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及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MVA)发生的价值。方法 :选择分析AMI患者 46例 (全经溶栓治疗及冠脉造影 ) ,分再通组及未通组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组 (MVA)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未发生组 (NMVA) ;并对入院时及入院后 2 4h的QTcd进行分析对比 ,且在入院后行心电监护一周 ,观察MVA的发生情况。结果 :再通组和未通组患者的QTcd比较有显著差异 ;MVA组与NMVA组患者的QTcd比较亦有显著差异。结论 :溶栓后 2 4h内QTcd明显下降可作为AMI溶栓后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的无创指标之一 ,并预示AMI后早期MVA发生率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校正qt间期离散
下载PDF
步长稳心颗粒对冠心病患者校正QT离散度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红红 唐永秀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0年第7期42-42,共1页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冠心病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稳心颗粒治疗组55例和非稳心颗粒对照组55例。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QTc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稳心颗粒治疗组QTcd分别平均为(75.3±26.8)ms...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冠心病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稳心颗粒治疗组55例和非稳心颗粒对照组55例。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QTc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稳心颗粒治疗组QTcd分别平均为(75.3±26.8)ms和(36.5±17.5)ms。治疗前后非稳心颗粒对照组QTcd分别平均为(74.8±21.9)ms和(56.1±12.6)ms。与治疗前相比2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后QTcd均有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以稳心颗粒治疗组减少更为明显,治疗后2组间QTc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稳心颗粒可有效地降低QTcd,从而达到防治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校正qt离散 稳心颗粒
下载PDF
乌头硷中毒患者校正QT离散度改变及与预后的关系
19
作者 赵培芳 李菊萍 《疑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62-163,共2页
关键词 中毒患者 校正qt离散 预后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 乌头硷中毒 主要成分 研究发现 炮制后 qtd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及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谢瑞芹 崔炜 +5 位作者 刘凡 郝玉明 杨超 裴玮娜 鲁静朝 杨秀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10-710,共1页
关键词 校正qt离散 心力衰竭患者 阿托伐他汀 左心功能 冠心病 校正qt间期 他汀类药物 可能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