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8篇文章
< 1 2 1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左室重构、心率变异性及QT离散度的改善作用
1
作者 戴正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8期99-102,共4页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效果,并分析其在心室重构等指标改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5例,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5例)。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22年8月,截止于2...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效果,并分析其在心室重构等指标改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5例,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5例)。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22年8月,截止于2023年8月。两组均应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利尿、强心、吸氧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室重构指标、心率变异性指标、QT离散度、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较高(P<0.05);观察组LVEDD、LVESV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DNN、pNN50、SDANN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两组QT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SDNN、pNN50、SDAN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QT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效果理想,对疾病引起的异常改变均有缓解作用,可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qt离散
下载PDF
外周血25-(OH)-D、D-二聚体及QT离散度与支气管肺炎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
2
作者 钱爱玲 纪绍楠 喻姝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8期1974-1978,共5页
目的 探究外周血25-羟维生素D[25-(OH)-D]、D-二聚体及QT离散度与支气管肺炎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支气管肺炎伴心肌损伤患儿纳入研究组,另按照1∶1的比例随机... 目的 探究外周血25-羟维生素D[25-(OH)-D]、D-二聚体及QT离散度与支气管肺炎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支气管肺炎伴心肌损伤患儿纳入研究组,另按照1∶1的比例随机抽取45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未发生心肌损伤患儿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进行记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外周血25-(OH)-D、D-二聚体及QT离散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探究上述指标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生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CK、CK-MB、cTnT及NT-proBNP水平分别为(185.46±18.33) U/L、(62.45±8.44) U/L、(1.89±0.36)μg/mL、(287.65±45.12) ng/L,均高于对照组患儿[(82.22±11.02) U/L、(20.58±4.15) U/L、(0.44±0.12)μg/mL、(122.45±25.15)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25-(OH)-D水平为(53.45±6.11) nmol/L,低于对照组[(74.45±5.15) nmol/L],D-二聚体、QT离散度水平分别为(3.98±1.18)μg/mL、(33.18±1.98) ms,均高于对照组[(2.11±0.54)μg/mL、(25.15±2.16)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患儿的CK、cTnT、CK-MB及NT-proBNP水平均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D-二聚体、QT离散度水平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知,外周血25-(OH)-D、D-二聚体、QT离散度均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心肌损伤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54、0.843、0.894、0.827(P<0.05)。结论 支气管肺炎患儿25-(OH)-D、D-二聚体、QT离散度与其心肌损伤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各指标对支气管肺炎并发心肌损伤均存在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儿童 25-羟维生素D D-二聚体 qt离散 心肌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AMI病人PCI围术期QT离散度、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3
作者 刘莹 李晓增 +2 位作者 袁莹 夏小丽 李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8期3357-3360,共4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QT离散度、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PCI手术的96例AMI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QT离散度、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PCI手术的96例AMI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在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出院前QT离散度、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心肌酶谱、血小板聚集功能及随访1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出院前QT离散度低于用药前,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P2Y12反应单位(PRU)水平均低于用药前,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循环抵抗指数(IMR)均高于用药前;试验组出院前QT离散度及CFR、IMR、cTnT、cTnI、CK、CK-MB、MPAR、PRU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5%和20.83%,P<0.05)。结论:AMI病人PCI围术期采用替格瑞洛治疗可降低QT离散度值,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并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替格瑞洛 qt离散 冠状动脉循环功能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QT、P波离散度与Framingham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何萍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2期12-14,18,共4页
目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QT、P波离散度与Framingham评分的相关性,为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调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入院治疗的45例BD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既往无... 目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QT、P波离散度与Framingham评分的相关性,为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调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入院治疗的45例BD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既往无任何精神类疾病史的45名健康者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QT、P波离散度及校正,并对QT、P波离散度及矫正QT离散度与Framingham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QT最小时间低于对照组,QT离散度、QTc离散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波最小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波离散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BD患者P波离散度(r=0.795,P<0.001)、QTd(r=0.747,P<0.001)、QTcd(r=0.720,P<0.001)与Framingham评分心血管病风险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QTc最小时间降低、QTc离散度、P波离散度增大,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qt离散 P波离散 Framingham评分
下载PDF
活血化瘀汤辅助常规疗法治疗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对QT校正离散度的影响
5
作者 刘宇 刘振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27-30,37,共5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辅助常规疗法治疗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伴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的疗效及对QT校正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3年3月收治的94例MI伴A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辅助常规疗法治疗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伴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的疗效及对QT校正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3年3月收治的94例MI伴A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7)、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瘀汤辅助常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心功能指标(心排血量、左心室收缩末内径、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QT间期离散度[QT离散度(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DPH氧化酶(NOX)、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74%,45/4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0%,36/47)(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心排血量、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舒张末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QTcd、QTd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NOX、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38%(3/47),与对照组的12.77%(6/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活血化瘀汤辅助常规疗法治疗MI伴AF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炎症、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心功能、QT离散度改善,并能保障安全,利于预后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汤 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 心功能 qt校正离散 氧化应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41
6
作者 张明亮 沈玉华 +5 位作者 张立敏 李大鹏 殷实 李玥 徐金铭 王伟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667-3669,共3页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口服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率及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观察两组在急诊PCI...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口服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率及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观察两组在急诊PCI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和QTd的变化。结果急诊PCI治疗前有22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急诊PCI后,无室性心律失常出现,QTd在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延长(P<0.05);氯吡格雷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更明显(P<0.05);氯吡格雷组QTd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替格瑞洛组QTd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下降更明显(P<0.05);住院期间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前及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可更快、更强地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缩短QTd,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qt离散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QT间期离散度及P波离散度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成 谢振武 +3 位作者 李雯 曹闽京 李茗香 林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QT间期离散度 (QTd)及P波离散度 (Pd)的变化。方法 不明原因晕厥(UPS)患儿 5 5例 (研究组 ) ,均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BHUTT)或 (和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 (SNTTT)。匹配健康儿童 5 5例为对...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QT间期离散度 (QTd)及P波离散度 (Pd)的变化。方法 不明原因晕厥(UPS)患儿 5 5例 (研究组 ) ,均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BHUTT)或 (和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 (SNTTT)。匹配健康儿童 5 5例为对照 (对照组 )。于BHUTT前一天描记 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 (12ECG)。选择波形清晰的 12ECG 3个心动周期 ,测量心率 (HR)、QTd 与P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HR减慢 (P <0 0 1) ,QTmax、QTmin、QTd 延长 (P <0 0 1) ,QTcmax、QTcd增大 (P <0 0 1或P <0 0 5 ) ;Pcmax、Pcmin缩短 (P <0 0 1) ,Pd 及Pcd稍延长 (P >0 0 5 )。QTd、QTcd及Pd、Pcd在VVS患儿男女性别之间无差异(P >0 0 5 ) ,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亦未见差异 (P >0 0 5 )。结论 QTd 及Pd 在VVS患儿男女性别及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未见差异。VVS患儿QTd 及QTcd增大 ,Pd 及Pcd延长不明显 ,临床上要警惕VVS患儿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电描记术 qt间期离散 P波离散 儿童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中升高的microRNA-1与QT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荣 徐毅 +4 位作者 王晓丹 牛慧芳 张涛 何美娇 孙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中升高的microRNA-1(miR-1)与QT离散度(QT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3例[无室性心律失常(VA)者40例、有VA者13例],健康对照人群49例,对血浆中miR-1的表达含量进行绝对定量,并测...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中升高的microRNA-1(miR-1)与QT离散度(QT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3例[无室性心律失常(VA)者40例、有VA者13例],健康对照人群49例,对血浆中miR-1的表达含量进行绝对定量,并测定心电图QT间期计算出QTd及校正的QTcd,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MI患者血浆中miR-1的实际表达量和QTd及QTcd值均高于正常对照人群,而且有VA者的QTd及QTcd值均大于无VA者,QTd的延长与VA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浆中的miR-1表达水平与QTd呈正相关性。结论 AMI患者血浆中miR-1与QTd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二者联合对AMI患者预警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近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MICRORNA-1 血浆 qt离散 室性心律失常 预警
下载PDF
高血压病QT离散度与左心室肥大和猝死的关系研究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成义 杨金荣 +2 位作者 荣阳 赵曼 苏业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24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与左心室肥大和猝死的关系。方法132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2组,Ⅰ组69例患者有左心室肥大,Ⅱ组63例患者无左心室肥大。另外Ⅲ组为50位正常同龄人,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3组...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与左心室肥大和猝死的关系。方法132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2组,Ⅰ组69例患者有左心室肥大,Ⅱ组63例患者无左心室肥大。另外Ⅲ组为50位正常同龄人,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3组QTd的变化,同时比较Ⅰ组和Ⅱ组猝死的人数。结果Ⅰ组QTd为(68.54±31.44)ms、QTcd为(73.31±23)ms,Ⅱ组QTd为(43.42±21.25)ms、QTcd为(47.50±21)ms,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Ⅲ组QTd为(40.63±12.35)ms、QTcd为(43.82±25)ms,与Ⅱ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发生心脏性猝死者13例,Ⅱ组4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有左心室肥大者QTd明显增加,心脏性猝死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qt离散 左心室肥大 猝死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卧位、立位QT间期离散度及P波离散度的变化 被引量:10
10
作者 薛小红 王成 +5 位作者 曹闽京 郑慧芬 何芝香 李茗香 林萍 刘晓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卧、立位QT间期离散度(QTd)及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 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的VVS患儿46例为研究组。年龄7~17岁,平均(11.91±2.09)岁。用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卧位...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卧、立位QT间期离散度(QTd)及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 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的VVS患儿46例为研究组。年龄7~17岁,平均(11.91±2.09)岁。用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卧位及立位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12ECG)。匹配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选择窦性心律波形清晰的12ECG3个心动周期,测量心率(HR)、QTd与Pd,按Bazete公式校正心率后得出QTcmax、QTcmin、QTcd、Pcmax、Pcmin、Pcd。结果 1.对照组卧位较立位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最大P波时间(Pmax)均明显延长(Pα〈0.01),最小P波时间(Pmin)缩短(P〈0.05),Pd延长(P〈0.05),QTd、QTcmax、QTcmin、QTcd、Pcmax、Pcmin、Pcd未见明显变化(Pα〉0.05)。2.研究组卧位较立位QTmax、QTmin、QTd、QTcd、Pmax、Pd、Pcd明显延长(Pα〈0.01),Pcmax延长(P〈0.05),Pcmin明显缩短(P〈0.01),QTcmax、QTcmin、Pmin未见明显变化(Pα〉0.05)。3.研究组较对照组卧位QTmax、QTcmax、Pcd延长(Pα〈0.05),QTd、QTcd、Pmax、Pcmax延长(Pα〈0.01);立位Pcd延长(Pα〈0.05),Pmax、Pcmax延长(Pα〈0.01)。4.研究组较对照组卧位时HR稍降低(P〉0.05),立位时HR明显增加(P〈0.01),HR增加在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差异(分别增加15.29次/min vs 12.57次/min,P〉0.05)。5.VVS患儿在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时卧、立位的QTd及Pd未见差异(Pα〉0.05)。6.VVS患儿在卧位、立位时QTd及Pd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Pα〉0.05)。结论 VVS患儿卧位时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当体位改变时QTd、Pd明显受自主神经功能影响,表明该法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心电描记术 qt间期离散 P波离散 儿童
下载PDF
不同剂量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J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段班燕 党书毅 +4 位作者 周明 谢建 李军 许海军 王俊峰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根据卡维地洛用量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3.25~6.25 mg,每日2次,n=68)和大剂量组(12.5~25.0 mg,每日2次,n=5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根据卡维地洛用量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3.25~6.25 mg,每日2次,n=68)和大剂量组(12.5~25.0 mg,每日2次,n=52),疗程均3个月。治疗前后患者均接受长程心电图检查,记录QTd、JTd、HRV时域(SDNN、SDANN、rMSSD)、频域指标(LF、HF、LF/HF)。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2组QTd、JTd、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及频域指标均明显改善,且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P〈0.01)。6个月内2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卡维地洛能进一步减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JTd及改善HRV,但并不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卡维地洛 qt离散 JT离散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与超声心动图对阿霉素心肌病的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英 李青山 +3 位作者 刘兰芳 吕喜英 高东奇 白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和超声心动图预测阿霉素引起的早期心肌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01至2013-12期间在我院确诊并有明确病理分型的44例乳腺癌患者,且均采用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化疗,表阿霉素应用剂量为75mg/m^2,进行1~5个化疗...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和超声心动图预测阿霉素引起的早期心肌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01至2013-12期间在我院确诊并有明确病理分型的44例乳腺癌患者,且均采用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化疗,表阿霉素应用剂量为75mg/m^2,进行1~5个化疗周期,随着化疗进程,体内阿霉素累积剂量不同,动态监测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及心脏超声心动图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每个疗程化疗后QT间期离散度分别为40.00(40.00,50.00)ms、42.50(30.75,60.00)ms、45.00(35.00,50.00)ms、40.00(35.00,55.00)ms、45.00(30.00,70.00)ms,较应用表阿霉素前基线水平32.50(25.00,40.00)ms均明显延长(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个疗程化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应用表阿霉素前基线水平呈轻度增大趋势、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缩短分数呈轻度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用于评价阿霉素心肌病较心脏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缩短分数更为敏感。通过监测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变化,从而能及早在心肌损伤亚临床阶段发现其心脏毒性的发生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离散 超声心动图 阿霉素心肌病 早期心肌损伤
下载PDF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闫立敏 王岩 +4 位作者 栗玉彬 冯萍 韩艳华 李秋颖 张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18-2149,共2页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 ...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或0.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连续1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QTd和HRV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QTd和HR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QTd和QTcd明显缩短,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平均正常R-R间期值的标准差(SDANN)、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明显升高(P<0.05),两组用药前后的差值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降低QTd及提高HRV的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d和HR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qt离散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利荣 陈国兵 +3 位作者 张艳芳 徐盈 李波 钟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研究QT离散度(QTd)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评估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的110例AMI患者(治疗组),于入院第5~10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与100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结果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分... 目的研究QT离散度(QTd)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评估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的110例AMI患者(治疗组),于入院第5~10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与100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结果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分析术前1天和术后1天的标准十八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随访发病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CI前,QTd明显延长;发病30天内,MACE发生率增加(P〈0.05)。经PCI治疗,AMI患者较术前QTd缩短(P〈0.05)。AMI患者中,MACE发生组与未发生MACE组相比,术后较术前QTd降低幅度较小(P〈0.05)。结论 AMI患者QTd明显高于正常人,成功的PCI,能显著减小AMI患者QTd;QTd及其变化程度,可作为评价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 预后 主要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长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晓华 姚恒臣 +4 位作者 吴兴利 周敏 于珂 孔祥泉 蔡孔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54-455,共2页
目的测定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倍他乐克对CHF患者QTd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23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入选和随... 目的测定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倍他乐克对CHF患者QTd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23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入选和随访结束时同步描计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d.结果入选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脉搏(AP)、左室射血分数(LVEF)、QTd的均值间差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AP、QTd明显降低(P<0.001).对照组治疗后AP、QTd均增加(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QTd的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心功能恶化发生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可明显降低CHF患者的QTd,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CHF 治疗 对照组 观察 预后 qt离散 结论 显著性 差别
下载PDF
不同体位新生儿呼吸暂停QT间期和QT离散度的测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彩霞 李述庭 +2 位作者 甘卫华 朱永生 于宝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评价QT间期和QT离散度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上海华泰软件工程有限公司Cardio ExCN100电脑心电图系统12导联同步测定心电图对22例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的QT间期和QT离散度进行检测,并采用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体位进... 目的:评价QT间期和QT离散度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上海华泰软件工程有限公司Cardio ExCN100电脑心电图系统12导联同步测定心电图对22例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的QT间期和QT离散度进行检测,并采用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体位进行测定,并与22例同期正常婴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新生儿呼吸暂停组QTc间期和QTc离散度与正常新生儿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但新生儿呼吸暂停组和正常组的仰卧位、俯卧位的QTc间期和QTc离散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呼吸暂停组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导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心电图表现为室性复极化的延长;但是从仰卧位到俯卧位改变体位后,室性复极化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新生儿呼吸暂停改变体位增加发生猝死的原因是不能用姿势改变导致室性复极化改变来解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暂停 心电图 qt间期 qt离散 体位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刚 冯美云 +2 位作者 闫旭龙 马刚云 王绍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8-19,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QT离散度(QTd)改变与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择AMI后48小时内收住CCU患者56例,首次常规心电图(ECG)检查所测QTd值与VA事件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QT离散度(QTd)改变与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择AMI后48小时内收住CCU患者56例,首次常规心电图(ECG)检查所测QTd值与VA事件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生VA组QTd值694±165ms>无室性心律失常(NVA)组QTd505±87ms(P<005);QTd与VA分级序数呈显著正相关(γ=056,P<001)。如以QTd=694ms做为判断CVA下限值,则敏感性为85%,特异性82%,阳性预测值69%,准确性95%。结论:QTd与AMI早期VA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qt离散 室性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改善心力衰竭大鼠QT离散度及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军 周先令 +4 位作者 褚春 彭葳锐 谭芳 丁赛良 谭小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压力超负荷所致心力衰竭大鼠的QT离散度及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经参松养心胶囊治疗8周。用皮下插入自制电极检测心室电生理变化,经HE染色观察其形态结构变...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压力超负荷所致心力衰竭大鼠的QT离散度及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经参松养心胶囊治疗8周。用皮下插入自制电极检测心室电生理变化,经HE染色观察其形态结构变化,Masson染色判断心肌纤维化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缝隙连接蛋白43在左心室心肌组织的分布。结果心力衰竭大鼠QT离散度明显延长(37.20±9.94 ms,P<0.05),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组织纤维沉积面积明显增加(101217.30±33970.02μm2,P<0.05),心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明显减少(55.93±11.61,P<0.05)。参松养心胶囊可缩短心力衰竭大鼠的QT离散度(25.50±8.21 ms),减少心肌组织纤维沉积面积(13580.64±8213.73μm2)并增加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69.09±16.59)。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以缩短心力衰竭大鼠的QT离散度,增加心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并减少纤维化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心力衰竭 大鼠 qt离散 缝隙连接蛋白43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寰 张玉顺 +1 位作者 胡涛 贾国良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1期1982-1984,共3页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的影响和意义 .方法  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溶栓未通组 ,分析溶栓前及溶栓后 12~ 2 4h,2~ 4d和 5~ 7d的 ECG,测算 QT,QTd,QTc和 QTcd.结果 溶栓治疗前、后 ...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的影响和意义 .方法  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溶栓未通组 ,分析溶栓前及溶栓后 12~ 2 4h,2~ 4d和 5~ 7d的 ECG,测算 QT,QTd,QTc和 QTcd.结果 溶栓治疗前、后 ,再通组和未通组之间 QT和 QTc差异均无显著性 ;溶栓再通组 ,溶栓治疗 12 h以后 QTd和QTcd均较溶栓前明显减小 ;溶栓未通组 ,溶栓后 5~ 7d QTd和 QTcd才明显减小 ;溶栓后的 1wk时间内 ,再通组 QTd和QTcd均较未通组明显减小 .结论 成功的溶栓能减小急性心肌梗死的 QTd,缩短 QTd减小所需的时间 .溶栓后 QTd减小可能反映了顿抑或晕厥心肌的“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qt间期 qt离散
下载PDF
QT间期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春来 尚小明 +5 位作者 纪征 卢峰 孙淑娴 姜玉凤 张琦 刘长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伴有ST段抬高单一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以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cQTd)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60例患者分为两组,主要...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伴有ST段抬高单一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以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cQTd)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60例患者分为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组92例,非MACE组368例进入研究。一年随访发现,有92例(20%)发生MACE。本研究中采用12导联心电图的结果。MA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包括:个人情况、住院信息、血脂水平、吸烟状况、超声心动图。统计分析主要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和Kaplan-Meier分析。结果:cQTd绝对变化值非MACE组的中位数为31.7 ms,25和75分位数为12.1 ms和55.3 ms;MACE组的中位数为11.0 ms,25和75分位数分别为-5.2 ms和33.3 ms;非MACE组高于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QTd相对变化值,非MACE组的中位数为40.1 ms,25和75分位数分别为13.6 ms和62.3 ms;MACE组的中位数为19.3 ms,25和75分位数分别为-15.8 ms和52.3 ms;非MACE组高于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QTd绝对变化值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0.74(95%CI:0.68~0.85)。Kaplan-Meier分析显示,cQTd变化值越大MACE发生率越低。结论:伴有ST段抬高单一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cQTd绝对变化值对PCI后MACE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qt间期离散 主要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