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西部SG-1钻孔中伊蒙混层结构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春虹 李明慧 +2 位作者 方小敏 刘迎新 颜茂都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7-925,共9页
本文运用X射线衍射(XRD)的方法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察汗斯拉图地区SG-1岩芯(38°24'35.30"N,92°30'32.70"E;长938.5m)的粘土矿物组成,重点讨论伊蒙混层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意义。样品取自非盐层中,取样间隔为2m。... 本文运用X射线衍射(XRD)的方法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察汗斯拉图地区SG-1岩芯(38°24'35.30"N,92°30'32.70"E;长938.5m)的粘土矿物组成,重点讨论伊蒙混层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意义。样品取自非盐层中,取样间隔为2m。伊蒙混层矿物中的伊利石晶层含量为85%~90%,为高度有序的伊蒙混层矿物。伊利石晶层间隔层数(n)有高类型(H)和低类型(L)。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盐度和温度,盐度高的时候钾离子浓度也高,并且离子间的交换作用强,促进蒙脱石向伊利石的转化。因此,盐湖环境下H型的出现概率普遍高于咸水湖环境。盐湖环境下(2.2~2.0Ma和1.2~0.1Ma)伊利石晶层的间隔层数高,以H型为主,咸水湖环境下(2.8~2.2Ma和2.0~1.2Ma)以L型为主。钻孔中1.2~0.9Ma时期为盐湖环境,但H型出现概率却最低(4.94 % ),这与全球性的极冷气候有关。与粘土矿物种类相比,矿物结构的变化具有更微观的环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伊蒙混层 结构xr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