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inerals in Tertiary System of Western Qaidamu Basin 被引量:1
1
作者 PENGDe-hua WANGChao-yo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5年第2期91-95,共5页
According to tectonic position and mineral inclusions, supply resource in western Qaidamu basin is di- vided into the front of Aerjinshan mountain and the front of Qimantageshan mountain. The former is mainly composed... According to tectonic position and mineral inclusions, supply resource in western Qaidamu basin is di- vided into the front of Aerjinshan mountain and the front of Qimantageshan mountain. The former is mainly composed of zircon, garnet inclusions, indicating that its mother rocks are mainly metamorphic rocks. Gas and zircon, iron ore, carbon grain inclusions is common in the front of Qimantage mountain, indicating that its mother rock are mainly magmatite and mixed metamorphic rocks. The supply resource is abundant and tectonic movement is active in the joint of the two mountains. The western Qaidamu basin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6 heavy mineral sub-regions according to their features of association and stable coefficient of heavy mineral. They are approximately corresponding to thei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6 sub-regions, the unstable region is corresponding to fluvial fan, middle stable re- gion is corresponding to river-alluvial plain-delta, stable region is corresponding to river-alluvial plain -delta-offshore. The fragment transported distance is presumed based on stable coefficient. In vertical, stable coefficient of heavy min- eral becomes small from Xiaganchai formation to Xiayoushashan forma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supply resource be- came nearer and near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idamu basin TERTIARY heavy mineral INCLUSION mother rock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变形规律 被引量:30
2
作者 刘志宏 万传彪 +2 位作者 杨建国 刘振文 高军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4-414,共11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的新生代构造主要为一系列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在邻近祁连山山前的北东背斜带中主要发育规模相对较小、隆升幅度较低的断层传播褶皱和与之相伴产出的突破断层,开始形成于古新世上新世早期;中部背斜带中发育...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的新生代构造主要为一系列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在邻近祁连山山前的北东背斜带中主要发育规模相对较小、隆升幅度较低的断层传播褶皱和与之相伴产出的突破断层,开始形成于古新世上新世早期;中部背斜带中发育的构造主要为断层转折褶皱和少量断层传播褶皱,开始形成于中新世上新世中期;远离山前的南西背斜带主要发育断层转折褶皱和少量滑脱褶皱,开始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研究区的台阶状逆断层及其相关褶皱是由祁连山山前向盆地按照一定的序次、以背驮式渐次扩展的,这个扩展过程自古新世一直持续到现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变形规律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变形特征及成因模拟 被引量:29
3
作者 于福生 王彦华 +2 位作者 李学良 李晓剑 冯自成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5,共9页
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平衡剖面编制、构造物理模拟等综合研究,认为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具有垂向分层、走向分段变形特征。垂向上以T3地震反射层为界划分为深、浅两个构造层,深层变形样式为正断层组成的地堑、半地堑、反转半地堑组合,浅层... 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平衡剖面编制、构造物理模拟等综合研究,认为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具有垂向分层、走向分段变形特征。垂向上以T3地震反射层为界划分为深、浅两个构造层,深层变形样式为正断层组成的地堑、半地堑、反转半地堑组合,浅层变形样式为滑脱断层、冲起背斜构造组合。走向上可划分为狮子沟、油砂山、大乌斯三个构造段,其变形样式分别为深层反转、浅层滑脱垂向叠加组合;深层逆冲、浅层背冲垂向叠加组合;深层背冲、浅层逆冲叠加组合。根据不整合面的空间展布、生长地层的发育时间、构造叠加样式等特点,将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中、新生代演化过程划分为早-中侏罗世裂陷、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挤压坳陷、古新世-始新世弱裂陷、渐新世-中新世弱挤压、上新世-第四纪强烈挤压等五个阶段。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证实,早期伸展构造受北北东向单侧拉伸作用控制,而晚期挤压构造受北北东-南南西向双侧不均衡挤压作用控制;膏盐层不均衡分布是影响滑脱变形的主控物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狮子沟构造带 变形特征 成因机制 物理模拟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23
4
作者 崔俊 周莉 +2 位作者 张小波 黄耀 张婧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1期22-28,共7页
乌南油田N21地层为一套砂泥岩薄互层的沉积组合,形成一些席状砂和透镜砂体,这些砂体是乌南油田的主要目的层段。储层岩石粒度偏细,以细砂、极细砂为主,岩石方解石胶结普遍,且含量好。研究区储层成岩阶段处于早成岩A末期到早成岩B早期,... 乌南油田N21地层为一套砂泥岩薄互层的沉积组合,形成一些席状砂和透镜砂体,这些砂体是乌南油田的主要目的层段。储层岩石粒度偏细,以细砂、极细砂为主,岩石方解石胶结普遍,且含量好。研究区储层成岩阶段处于早成岩A末期到早成岩B早期,在早成岩A末期烃源岩释放大量有机酸,在砂岩中形成次生孔发育带,储层孔隙以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储层物性差,属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属致密砂岩范畴。咸化湖盆沉积背景下的泥砂互层组合在压实作用下,泥岩中流体排向砂岩,导致砂岩方解石胶结是研究区岩石致密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乌南油田 致密砂岩 储层特征 成因机制
下载PDF
涩北一号气田第四系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华银 马力宁 +3 位作者 陈建军 李江涛 杜秀芳 万玉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1,共3页
涩北一号气田是柴达木盆地东部浅层生物气田,通过对涩3-15井岩样的系统实验分析,结合气井的测试资料,研究了涩北一号气田第四系储层的岩石特征、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发现岩石以粒间孔为主,具有高孔隙度、中低渗透率的特点,孔隙度主要分... 涩北一号气田是柴达木盆地东部浅层生物气田,通过对涩3-15井岩样的系统实验分析,结合气井的测试资料,研究了涩北一号气田第四系储层的岩石特征、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发现岩石以粒间孔为主,具有高孔隙度、中低渗透率的特点,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5%~40%的范围内,渗透率主要分布区间为(1~100)×10-3μm2,孔渗相关性不强;虽然该储层岩石疏松,但部分高泥质疏松砂岩中微裂缝发育,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其产气能力甚至比泥质含量低的Ⅰ、Ⅱ类储层还强,因此可作为有效产层。这一认识为涩北一号气田的储层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对气田的储量增长和产能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四纪 生物气田 微裂缝 疏松砂岩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第三纪盐湖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加凡 陈小宏 金龙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2-346,共5页
目的分析柴达木盆地第三纪盐湖的沉积环境。方法利用稳定同位素分馏理论及其分析技术,分析了现代青海湖稳定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并与柴达木盆地第三纪盐湖的沉积环境特点进行了对比。结果柴达木盆地第三纪咸化湖泊沉积碳酸盐岩中富集δ13... 目的分析柴达木盆地第三纪盐湖的沉积环境。方法利用稳定同位素分馏理论及其分析技术,分析了现代青海湖稳定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并与柴达木盆地第三纪盐湖的沉积环境特点进行了对比。结果柴达木盆地第三纪咸化湖泊沉积碳酸盐岩中富集δ13C与δ18O,具有较高的Z值,并且大多与海洋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区间值重叠,说明第三纪咸化湖泊的盐度与海相相当或高于海水;柴达木盆地硫酸盐的δ34S值大大超过海洋硫酸盐的δ34S值,且在第三纪盐湖的演化过程中具有化学分层特征,在湖盆下部产生了强烈的硫同位素分馏现象,导致较高δ34S值蒸发岩沉积的形成。结论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盐湖沉积地层中可发育较丰富的油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三纪 湖泊沉积物 稳定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下载PDF
试论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盖层的封盖机理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祥 纪宗兰 +3 位作者 杨银山 曾惠兰 王永强 李宝山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83-386,共4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第四系高孔隙度、低突破压力和具有一定渗透性的特殊盖层研究后指出:这种特殊盖层封盖天然气的机理在于其中饱和高矿化度的地层水;泥岩盖层中孔隙流体压力同下伏气藏压力值很接近;区域盖层厚度巨大;盖层是源岩层;区内...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第四系高孔隙度、低突破压力和具有一定渗透性的特殊盖层研究后指出:这种特殊盖层封盖天然气的机理在于其中饱和高矿化度的地层水;泥岩盖层中孔隙流体压力同下伏气藏压力值很接近;区域盖层厚度巨大;盖层是源岩层;区内气候寒冷,冰冻期长,冰川广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四纪 生物气 盖层遮挡(地质)机理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应用研究与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子明 阮家聚 +3 位作者 魏国显 骆飞 左海 卫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9-577,共9页
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由于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含气异常的特殊性 ,致使含气异常或浅层地质条件的变化都可能造成“低频、低速、低信噪比、同相轴下拉”的地震异常现象 ,使得对气区的地震勘探和认识较为... 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由于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含气异常的特殊性 ,致使含气异常或浅层地质条件的变化都可能造成“低频、低速、低信噪比、同相轴下拉”的地震异常现象 ,使得对气区的地震勘探和认识较为困难。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柴达木盆地东部高分辨率地震技术采用小道距、小组合距、小井深、小炮检距、高采样间隔、高覆盖次数、多井组合激发、多检波器组合接收、突出气区低频信息、突出目的层勘探的采集技术 ,依据工区的特点 ,资料处理重点突出含气异常区的去噪、反褶积、分频叠加技术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东部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含气异常 优势频带 气藏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