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辽在西伯利亚南部活动觅踪
1
作者 杨富学 葛启航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73-78,共6页
约在1131年春,耶律大石进攻喀什噶尔,失败后经由龟兹、塔尔巴哈台、阿尔泰山、曲漫山(萨彦岭)而至叶尼塞河流域黠戛斯之地,又被逐,最终落脚于叶密立地区。1175年阿尔泰山东西的乃蛮部叛附金朝,西辽在西伯利亚南部的活动被大大削弱。西... 约在1131年春,耶律大石进攻喀什噶尔,失败后经由龟兹、塔尔巴哈台、阿尔泰山、曲漫山(萨彦岭)而至叶尼塞河流域黠戛斯之地,又被逐,最终落脚于叶密立地区。1175年阿尔泰山东西的乃蛮部叛附金朝,西辽在西伯利亚南部的活动被大大削弱。西辽建国之初,其疆域即抵达叶尼塞河上游地区,耶律大石很可能是以谦谦州为基地进攻黠戛斯的。西辽在南西伯利亚一带的活动,在文献中仅有少量信息可以觅踪。例如鄂毕河源头的湖泊在16世纪的文献中还被称作契丹湖,另外,“契丹”一名还曾经出现在鄂毕河乌戈尔人的英雄史诗中。今希什希德河以北流入安加拉河的一些支流被称作契丹河,抑或表明西辽曾在南西伯利亚一带活动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 耶律大石 南西伯利亚 黠戛斯
下载PDF
耶律大石西征与河中“回回国王”之归降
2
作者 杨富学 葛启航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123,共7页
《辽史》卷30《天祚皇帝本纪》记载了耶律大石对河中地区的征服,但由于元代史官剪裁拼凑,内容模糊不清,需借助内容相对丰富的穆斯林史料方可弄清耶律大石之西征过程。耶律大石于1131年率军入西域,征服高昌回鹘应在1137年春前后。1141年9... 《辽史》卷30《天祚皇帝本纪》记载了耶律大石对河中地区的征服,但由于元代史官剪裁拼凑,内容模糊不清,需借助内容相对丰富的穆斯林史料方可弄清耶律大石之西征过程。耶律大石于1131年率军入西域,征服高昌回鹘应在1137年春前后。1141年9月,耶律大石通过卡特万战役击败塞尔柱帝国,从此成为河中地区的实际控制者。耶律大石在征服河中后,"回回国王来降,贡方物"。这里的"回回国王"一般指为花剌子模沙阿即思,其实不然,实应为西喀喇汗王朝统治者易卜拉欣,在归附耶律大石后,被立为傀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律大石 西辽 喀喇汗王朝 高昌回鹘 河中地区 阿即思 易卜拉欣
下载PDF
12-14世纪回鹘人名中的家族标识成分及其产生原因 被引量:7
3
作者 付马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93,141,共14页
普遍认为,元代的回鹘人(畏兀儿)与其他色目人一样,属于“无姓之人”,只有名而无姓。据汉文文献可复原哈飒不华、廉氏和贯云石三个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回鹘家族的谱系及其成员的本族人名。其男性家族成员人名的最后位置都有相同的词汇标示... 普遍认为,元代的回鹘人(畏兀儿)与其他色目人一样,属于“无姓之人”,只有名而无姓。据汉文文献可复原哈飒不华、廉氏和贯云石三个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回鹘家族的谱系及其成员的本族人名。其男性家族成员人名的最后位置都有相同的词汇标示其家族出身。这种家族标识成分跨越代际传承,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姓氏的作用。廉氏、贯云石家族的案例显示,即使在回鹘家族取汉姓、汉名之后,这种命名传统也得到保留。早在蒙古汗国崛起以前,该现象已出现在西州回鹘王国。回鹘文出土文书中可见相关证据。其产生的契机可能是12世纪西辽对中亚东西部的统一。西州回鹘被纳入多族群、多语境的帝国体系中,受到突厥穆斯林的文化影响,部分回鹘人开始在人名最后添加家族标识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州回鹘 人名 家族标识成分 廉氏 西辽
原文传递
10~13世纪作为“秦-契丹”组成部分的天山北路与吐鲁番之地--以非汉文史料的记载为中心 被引量:3
4
作者 钟焓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170,共12页
作为空间地理概念的“中国”一词在西域-中亚的非汉文史料中多被表述为“秦-契丹”。不少国外学者以为其在地域上仅仅涵盖通常意义上的中国内地(China Proper),并不包括历史上的今新疆地区,进而衍生出只有在18世纪中期经历了清朝对于准... 作为空间地理概念的“中国”一词在西域-中亚的非汉文史料中多被表述为“秦-契丹”。不少国外学者以为其在地域上仅仅涵盖通常意义上的中国内地(China Proper),并不包括历史上的今新疆地区,进而衍生出只有在18世纪中期经历了清朝对于准噶尔部的“征服”及其统治以后,新疆广大地区才成为中国一部分的观点。本文则以吐鲁番及天山北路一带为例,通过梳理排比及考察辨析宋元时期的非汉文史料,有力地揭示了这种认识缺乏史实依据。事实上,“秦-契丹”在地域上不仅指代内地,而且常常涵盖了西域地区的吐鲁番及天山北路一带。这一研究结论充分彰显出早在元朝之前,西北边疆和祖国内地即长期处在同一个中国的地理概念中,元朝和清朝对西域的统一则意味着实现了境内地域整合的中国(“秦-契丹”)最终发展为不可分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汉文史料 高昌回鹘 西辽 吐鲁番 天山北路 秦-契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