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Hot and Humid Compress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1
作者 Hailin Song Kui Xu +3 位作者 Hong Zhu Zengwu Xu Peng Li Runkai Wang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4年第7期312-324,共13页
Background: Although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the hot and humid compres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with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Background: Although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the hot and humid compres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with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clinical evidence is limited.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high-quality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hot and humid comp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LDH with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21 to November 2023, 86 patients with LDH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were recruited in our hospital and divided into a control (n = 43)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n = 43)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hot and humid compress therapy for two weeks.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e, TCM syndrome score, serum interleukin-6 (IL-6), serum interleukin-1β (IL-1β),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VAS score, TCM symptom score, and serum IL-6, IL-1β, and TNF-α levels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P P P P P Conclusions: The hot and humid comp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pain, restore lumbar function, improve TCM syndromes, reduce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have a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ing L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edicine Hot and Humid Compres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tcm Symptom Score Clinical Efficacy
下载PDF
Rules of Ren Shunping's prescription for trearing Spleen Deficiency and Qi Stagnation Syndrome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Based on Data Mining
2
作者 Yan-Bo Liu Xin-Tong Wang Shun-Ping Ren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0年第24期53-59,共7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dication rules of Professor Ren Shunping treating spleen deficiency and qi stagnation syndrome of functional dyspepsia,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dication rules of Professor Ren Shunping treating spleen deficiency and qi stagnation syndrome of functional dyspepsia,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Methods:The 144 Chinese herbal formulas considered as active prescribed by professor Ren Shunping for the first time treating the patients with spleen deficiency and qi stagnation syndrome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were collected,entered into TCM inheritance auxiliary platform(V2.5),and then mined by some data mining methods of the software,such as the association rules and unsupervised entropy hierarchical clustering.Results:This study involved 144 Chinese herbal formulas,including a total of 56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Of thes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the herbs of cold and warm nature,and pungent,bitter and sweet in flavors were used in a quite high frequency,all of which act on spleen,stomach,lungs,large intestine,liver and gallbladder meridians.One core Chinese herbal formula was excavated,composed of patchouli,perilla stem,radix bupleuri,scutellaria,ginger pinellia,codonopsispilosula,magnolia bark,tangerine peel,large-headed atractylodes,immature bitter orange,wood incense,fructus amomi,inula britannica chinensis,ginger,medicated leaven,fried rice and fried malt based on the association rules.And a total of 17 groups of core used drugs and 2 groups of new Chinese herbal formulas undiscovered were mined based on unsupervised entropy hierarchical clustering.Conclusion:In treating spleen deficiency and qi stagnation syndrome of functional dyspepsia,professor Ren is good at treating spleen deficiency and qi stagnation syndrome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tong jiang",using the"five-in-one"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the spleen,evacuating the liver,coming down qi from the stomach,dispersing lung,and bowel-reflexing to treat patients as a whole.And the herbal medicines were light in dose,lovely and mild in nature for the formulars.At the same time,he paid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syndromes and symptoms,and flexible arbi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m inheritance support platfom Functional dyspepsia Spleen deficiency and qi stagnation SYNDROME Ren Shun-ping Rules of prescription
下载PDF
岭南地区亚健康人群睡眠状况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陈柏书 龙金玲 +5 位作者 赵琳贝妮 陈燕 张清松 罗依 陈淑惠 李迎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676-1681,共6页
【目的】探究岭南地区亚健康人群睡眠状况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就诊的688例在深圳市居住5年以上,无严重心血管疾病,经亚健康人群评定量表评定为亚健康的人群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岭南地区亚健康人群睡眠状况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就诊的688例在深圳市居住5年以上,无严重心血管疾病,经亚健康人群评定量表评定为亚健康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中医体质评定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将其睡眠状况与中医体质类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调查问卷发放回收情况:共发放688份问卷,其中,失访19份,回收669份,剔除无效问卷29份,最终共纳入有效问卷640份。(2)不同睡眠状况人群的PSQI量表评分情况:根据PSQI量表得分情况将人群分为睡眠优组(PSQI总分<8分)350例和睡眠差组(PSQI总分≥8分)290例,组间比较,睡眠优组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得分以及总分均明显低于睡眠差组(P<0.05或P<0.01)。(3)不同睡眠状况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别分布情况:睡眠优者多表现为平和质(86.86%),睡眠差者多表现为偏颇体质(79.64%)。睡眠差人群中,偏颇体质排前3位的分别是湿热质(15.52%)、痰湿质(13.79%)以及气郁质(13.10%)。(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睡时间与痰湿质、气郁质呈正相关(P<0.01),与平和质呈负相关(P<0.05);睡眠效率与湿热质、特禀质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平和质呈负相关(P<0.05);睡眠障碍与气郁质、阴虚质呈正相关(P<0.01);催眠药物与阴虚质呈正相关(P<0.01);日间功能障碍与痰湿质呈正相关(P<0.05)。【结论】岭南地区亚健康人群睡眠状况与其中医体质类型具有一定相关性,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平和质、特禀质是影响睡眠状况主要的6种中医体质类别;结合中医体质辨识指导亚健康人群通过改善其体质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亚健康 中医体质 湿热质 痰湿质 气郁质 睡眠 未病先防
下载PDF
加味升降散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檀淼 孔怡然 +2 位作者 陈素枝 檀金川 袁国栋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60-2165,共6页
目的:观察加味升降散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河北省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早期DN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浊毒郁热证。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 目的:观察加味升降散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河北省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早期DN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浊毒郁热证。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加味升降散,疗程均为2个月。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小管功能标志物:β2-微球蛋白(β2-MG),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α1-微球蛋白(α1-MG);氧化应激指标:NADPH氧化酶4(NOX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HbA1c、TC、LDL、UAER均较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均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GFR变化不明显,α1-MG、β2-MG、L-FABP水平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均P<0.05);2组患者NOX4表达受到抑制,T-AOC、SOD水平回升(均P<0.05),观察组患者NOX4表达的下降以及T-AOC、SOD水平的回升更显著(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升降散能够改善早期DN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氧化-抗氧化失衡,减轻氧化应激,缓解肾小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升降散 糖尿病肾病 气阴两虚、浊毒郁热证 肾小管损伤 氧化应激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中医证候积分 氧化-抗氧化失衡
下载PDF
自拟疏肝理气解郁汤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邢栋 王松 +1 位作者 王宙 吴峰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7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 探讨自拟疏肝理气解郁汤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甲状腺癌术后患者85例,中医辨证为气郁痰阻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并进行心理及健康行为指导),研究组在... 目的 探讨自拟疏肝理气解郁汤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甲状腺癌术后患者85例,中医辨证为气郁痰阻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并进行心理及健康行为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拟疏肝理气解郁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统计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负性情绪[21项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评分]、免疫功能(CD4^(+)、CD8^(+)、CD3^(+)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期间研究组依从性差剔除1例,纳入42例;对照组自行退出1例,纳入41例。治疗后研究组主症、次症及舌脉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0.48%)高于对照组(73.17%)(P<0.05);治疗后研究组DASS-21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3^(+)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疏肝理气解郁汤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负性情绪,调节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术后 气郁痰阻证 自拟疏肝理气解郁汤 中医证候积分 负性情绪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邓立梅 赵御凯 翟文姬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7期96-100,112,共6页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19例瘀证SAP患者,并根据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组53例、痰瘀互结组63例、气滞血瘀组56例、痰浊闭阻组47例,另纳入50例瘀证SAP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19例瘀证SAP患者,并根据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组53例、痰瘀互结组63例、气滞血瘀组56例、痰浊闭阻组47例,另纳入50例瘀证SAP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除对照组外,其余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化痰通络颗粒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情况、心功能、脂代谢、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后,气虚血瘀组、痰瘀互结组、气滞血瘀组、痰浊闭阻组患者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痰瘀互结组和痰浊闭阻组患者疗效均优于气虚血瘀组和气滞血瘀组(P<0.05)。治疗后,5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气虚血瘀组、痰瘀互结组、气滞血瘀组、痰浊闭阻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气虚血瘀组和气滞血瘀组(P<0.05)。治疗后,5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治疗前,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EF、SV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痰浊闭阻组、痰瘀互结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高于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对照组;治疗后,5组患者TC、TG、LDL均低于治疗前,HDL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5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治疗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治疗前,且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FIB、TT水平均低于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的稳定型心绞痛均有一定效果,联合西医治疗应用优于单独西医治疗,且其更适用于痰瘀互结证和痰浊闭阻证两种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胸痹 中医证型 气虚血瘀证 痰瘀互结证 气滞血瘀证 痰浊闭阻证 豁痰宣痹 化痰通络颗粒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玉意 李娟娟 +2 位作者 王洪亮 郭绍举 黄彬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16,共10页
【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患者的代谢组学特征,发现与CAG患者中医证型相关的血清代谢差异物,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60例CAG患者... 【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患者的代谢组学特征,发现与CAG患者中医证型相关的血清代谢差异物,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60例CAG患者,其中肝胃气滞证及脾胃虚弱证各30例。收集2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血清代谢物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筛选CAG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患者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最后利用KEGG数据库对筛选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物通路分析。【结果】通过比较CAG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患者血清代谢物,发现CAG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之间N-乙酰基甘氨酸、组胺、O-磷酸丝氨酸、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甲基间酪氨酸等氨基酸衍生物和酪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丙氨酸-谷酰胺-赖氨酸、L-天冬酰胺基-L-脯氨酰-L-丝氨酸、L-异亮氨酸-L-异亮氨酸等小肽类物质代谢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AG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患者之间存在氨基酸代谢差异,N-乙酰基甘氨酸、甲基间酪氨酸、O-磷酸丝氨酸等代谢物可能是区别CAG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证型 肝胃气滞证 脾胃虚弱证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刘凤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的病机探索与辨治思路 被引量:1
8
作者 江晓涛 李培武 +4 位作者 杨泽虹 安金琪 黄远程 文艺 刘凤斌(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880-1885,共6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胃病,属于胃癌前病变。刘凤斌教授及其团队历经3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脾虚为本,气血湿为标,瘀毒为变”是CAG“炎-癌”转化的病机演变特点。脾胃虚弱为CAG发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胃病,属于胃癌前病变。刘凤斌教授及其团队历经3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脾虚为本,气血湿为标,瘀毒为变”是CAG“炎-癌”转化的病机演变特点。脾胃虚弱为CAG发病的始动因素,贯穿疾病始终;气滞、血瘀、湿阻为CAG“炎-癌”转化的触发和加重因素;瘀毒的形成是CAG进展和转变的关键。辨治应遵循“证镜结合,分期论治”的原则,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宏观和微观辨证相补充;健脾扶正需贯穿始终。CAG早期阶段(胃黏膜以轻中度萎缩伴或不伴轻度肠上皮化生),其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伴有气滞、湿阻、血瘀病理因素,治疗以健脾清热、理气活血为基本治法;CAG晚期阶段(胃黏膜重度萎缩伴或不伴中重度肠上皮和/或轻中度上皮内瘤变),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痰瘀互结、胃络瘀毒,治疗以扶正散结、通络解毒为基本治法,从而构筑中医药阻断胃“炎-癌”转化的整体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炎-癌”转化 中医病机 脾胃虚弱 气滞 血瘀 湿阻 辨治思路 刘凤斌
下载PDF
95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
9
作者 杨新春 孙伟伟 +6 位作者 武颖 孟庆伟 徐彩 郝增平 刘玉环 侯睿捷 赵瑞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387-1392,共6页
【目的】探讨95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 【目的】探讨95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EMs患者959例,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兼夹体质的关联关系以及与年龄、合并痛经的关系。【结果】(1)EMs患者的体质分布占比由多到少依次为阳虚质65.1%(624/959)、气郁质58.4%(560/959)、气虚质52.8%(506/959)、血瘀质44.2%(424/959)、痰湿质42.5%(408/959)、湿热质41.9%(402/959)、阴虚质39.6%(380/959)、平和质26.8%(257/959)、特禀质16.6%(159/959);患者中单一体质者较少,占比为20.2%(194/959),兼夹体质者居多,占比为79.8%(765/959)。(2)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结果发现相关规则33条,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是其中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3)与35岁及以下患者相比,35岁以上患者中血瘀质所占比例较大(P<0.05);与无痛经患者相比,合并痛经患者各偏颇体质占比均增加、平和体质占比减少(P<0.05或P<0.01)。【结论】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血瘀质是EMs患者的高发体质类型,EMs患者中医体质兼夹现象普遍存在,较单一偏颇体质更为常见;从温阳、解郁、益气、活血角度管理EMs,及时纠正偏颇体质,防止疾病进展,可有效发挥中医体质调理的“治未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体质 阳虚质 气郁质 气虚质 血瘀质 治未病
下载PDF
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研究
10
作者 黎宇璇 田妮 +1 位作者 于蓝 钟瑞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50-554,共5页
【目的】研究干眼患者性别、年龄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探讨干眼的病因病机。【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干眼患者244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年... 【目的】研究干眼患者性别、年龄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探讨干眼的病因病机。【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干眼患者244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1)性别分布方面,244例干眼患者中,男性96例(占39.34%),女性148例(占60.66%),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龄分布方面,<45岁患者124例(占50.82%),45~60岁患者81例(占33.20%),>60岁患者39例(占15.98%),其中<45岁的患者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组。(2)证型分布方面,244例干眼患者中,肝肾亏虚证89例(占36.47%),气滞血瘀证75例(占30.74%),脾肾亏虚证69例(占28.28%),阴虚湿热证11例(占4.51%),其分布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肾亏虚证>阴虚湿热证。(3)不同年龄段的中医证型分布方面,<45岁的干眼患者以气滞血瘀证为主,占41.94%(52/124),45~60岁和>60岁的干眼患者均以肝肾亏虚证为主,分别占46.91%(38/81)和53.85%(21/39)。不同年龄段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28,P<0.01)。(4)不同性别的中医证型分布方面,在男性干眼患者中,以气滞血瘀证为主,占39.58%(38/96);在女性干眼患者中,以肝肾亏虚证、脾肾亏虚证多见,分别占41.89%(62/148)、31.08%(46/148)。不同性别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10,P<0.01)。【结论】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肝肾亏虚证最多,其次为气滞血瘀证;干眼的好发人群与性别、年龄有关,且性别、年龄对中医证型具有一定倾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中医证型 肝肾亏虚证 气滞血瘀证 性别 年龄
下载PDF
截根疗法联合乳果糖治疗气机郁滞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王森 张小平 +4 位作者 游金勇 丘海先 蔡亮亮 闭红函 许靖 《右江医学》 2024年第9期790-796,共7页
目的探讨截根疗法联合乳果糖对气机郁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门诊收治的90例气机郁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分为西药对照组(DZ组)、中医外治组(JG组)及联合治疗组(LH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截根疗法联合乳果糖对气机郁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门诊收治的90例气机郁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分为西药对照组(DZ组)、中医外治组(JG组)及联合治疗组(LH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三组临床疗效、单项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三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H组与JG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DZ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粪便性状、排便顺畅程度、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等单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H组与JG组、DZ组三组排便性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组与JG组排便顺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优于DZ组(P<0.05);LH组排便频率优于JG组(P<0.05),JG组排便频率优于DZ组(P<0.05);LH组与JG组排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优于DZ组(P<0.05);LH组与JG组排便不尽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优于DZ组(P<0.05)。三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H组与JG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DZ组(P<0.05)。治疗后三组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LH组与JG组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低于DZ组(P<0.05),疗程结束后1个月时LH组与JG组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显著低于DZ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截根疗法联合乳果糖治疗气机郁滞型FC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单项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气机郁滞型 截根疗法 中医证候 临床疗效
下载PDF
1746例胃息肉中医证型与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黄锐梅 王文辉 +1 位作者 叶志宁 梁民联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971-1977,共7页
【目的】探究胃息肉中医证型与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胃息肉住院患者1746例,收集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中医四诊资料以及胃息肉的病理类型、好发部位、数量... 【目的】探究胃息肉中医证型与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胃息肉住院患者1746例,收集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中医四诊资料以及胃息肉的病理类型、好发部位、数量、大小等,分析胃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1)性别方面,1746例患者中,女性1107例(63.40%),男性639例(36.60%),男女之比为1∶1.73;年龄方面,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中老年人是胃息肉的好发人群,≥40岁者占比高达87.40%。(2)中医证型方面,胃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胃气虚证最多[418例(23.94%)],其他按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寒湿阻滞证394例(22.57%)、脾胃湿热证353例(20.22%)、气滞痰阻证311例(17.81%)和痰瘀互结证70例(15.46%)。(3)不同性别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脾胃气虚证、寒湿阻滞证、气滞痰阻证、痰瘀互结证女性多于男性,而脾胃湿热证男性多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0岁患者多见脾胃气虚证,30~39岁和40~49岁患者多见脾胃湿热证,50~59岁患者多见气滞痰阻证,≥60岁患者多见寒湿阻滞证。(4)病理类型方面,胃息肉患者的主要病理类型为胃底腺息肉1327例(76.00%),其他依次为增生性息肉266例(15.23%)、炎性息肉146例(8.36%)、腺瘤性息肉7例(0.40%);不同病理类型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胃底腺息肉以脾胃气虚证为主,增生性息肉以气滞痰阻证为主,炎性息肉以寒湿阻滞证为主,腺瘤性息肉以痰瘀互结证为主。(5)胃息肉数量方面,以多发性息肉为主[1120例(64.15%)],单发性息肉较少[626例(35.85%)];不同胃息肉数量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发性息肉以脾胃气虚证的占比最高(25.45%),单发性息肉以脾胃湿热证的占比最高(24.28%)。(6)好发部位及大小方面,胃息肉好发于胃体、胃底等部位,直径常≤0.5 cm;但不同发病部位及胃息肉大小之间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数量具有相关性;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中老年是胃息肉的好发人群;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脾胃湿热证男性多于女性,其余证型均以女性多见;胃底腺息肉以脾胃气虚证为主,增生性息肉以气滞痰阻证为主,炎性息肉以寒湿阻滞证为主,腺瘤性息肉以痰瘀互结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内镜特征 病理类型 中医证型 相关性 脾胃气虚 气滞痰阻 寒湿阻滞
下载PDF
苍龟探穴法针刺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兴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期113-115,119,共4页
目的:观察苍龟探穴法针刺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 目的:观察苍龟探穴法针刺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身痛逐瘀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苍龟探穴法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28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44/50),高于对照组的70.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腰痛如刺、日轻夜重、转侧难安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龟探穴法针刺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腰椎功能评分,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效果优于单纯身痛逐瘀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龟探穴 针刺 身痛逐瘀汤 气滞血瘀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功能 中医证候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病机与证治
14
作者 郭雯 刘文琼 《山西中医》 2024年第5期1-3,共3页
“虚气留滞”为元气虚衰,气血津液等瘀滞,形成气滞、痰凝、血瘀。结合有关文献研究,从“虚气”和“留滞”两方面认识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发病机制,以补虚通滞为主治疗,可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虚气留滞 病因病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破瘀消癥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15
作者 吴永珍 刘琼辉 杨霞 《山西中医》 2024年第2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破瘀消癥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予破瘀消癥汤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瘤体积变化、中医证... 目的:观察破瘀消癥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予破瘀消癥汤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瘤体积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肌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中医证候积分有所降低(P<0.05),血清性激素E2、LH、FS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破瘀消癥汤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缩小瘤体体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气滞血瘀 破瘀消癥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解郁合欢汤联合调Q激光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甲丽 贺琪 《山西中医》 2024年第5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解郁合欢汤联合调Q Nd:YAG激光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黄褐斑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调Q Nd:YAG激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解郁合欢汤。治疗3个月... 目的:观察解郁合欢汤联合调Q Nd:YAG激光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黄褐斑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调Q Nd:YAG激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解郁合欢汤。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ASI)评分、黄褐斑皮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黄褐斑皮损疗效指数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调Q Nd:YAG激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解郁合欢汤方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肝郁气滞 解郁合欢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肝郁血热型月经先期临床观察
17
作者 赵仕茹 刘丽敏 《山西中医》 2024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观察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肝郁血热型月经先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郁血热型月经先期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予清肝解郁汤加减口服,对照组予加味逍遥丸口服,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 目的:观察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肝郁血热型月经先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郁血热型月经先期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予清肝解郁汤加减口服,对照组予加味逍遥丸口服,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黄体期孕酮水平变化、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时间、月经周期提前天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黄体期孕酮值及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时间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肝郁血热型月经先期疗效明显,有利于改善月经周期,调整黄体期孕酮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先期 肝郁血热 清肝解郁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的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医证型研究
18
作者 毕亦飞 王桂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108-1116,共9页
【目的】探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的表现特点。【方法】选取63例RVO患者(12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患者证候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证型,并根据患者资料进行... 【目的】探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的表现特点。【方法】选取63例RVO患者(12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患者证候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证型,并根据患者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探讨其证型分布规律;再根据证型进行分组,运用OCTA技术对各组患者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学分析,探索各证型的OCTA特征。【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63例患者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33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30例,2组患者的性别和患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季节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聚类分析方面:经Ward系统聚类法分析结果显示,聚为4类最契合临床实际,分别对应气滞血瘀型、阴虚阳亢型、痰瘀阻络型和心脾俱虚型等4种证型。(3)中医证型分布方面:63例患者中,气滞血瘀型占比最高,为42.86%(27/63),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痰瘀阻络型[31.75%(20/63)]、阴虚阳亢型[14.29%(9/63)]、心脾俱虚型[11.10%(7/63)]。(4)各证型的OCTA特征方面:与健侧眼比较,气滞血瘀型与痰瘀阻络型RVO患者的患眼各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均明显降低(P<0.05),视网膜厚度均明显增加(P<0.05);其余证型患眼与健侧眼的各层视网膜血流密度、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患眼间比较,视网膜血流密度方面,气滞血瘀型RVO患者的患眼各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均较其他证型降低(P<0.05),痰瘀阻络型又均较阴虚阳亢型和心脾俱虚型降低(P<0.05),而阴虚阳亢型与心脾俱虚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厚度方面,痰瘀阻络型RVO患者的患眼各层视网膜厚度均较其他证型增加(P<0.05),气滞血瘀型又均较阴虚阳亢型和心脾俱虚型增加(P<0.05),而阴虚阳亢型与心脾俱虚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RVO患者的患眼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周长(PERIM)、血流(FLOW)及非圆度指数(A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血瘀型与痰瘀阻络型的视网膜血流密度均降低,但气滞血瘀型的血流密度降低更明显;痰瘀阻络型与气滞血瘀型的视网膜厚度均增加,但痰瘀阻络型的视网膜厚度增加更明显;其余证型无明显特异性特征,各证型患者的FAZ、PERIM、FLOW及AI均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 聚类分析 中医证型 气滞血瘀型 痰瘀阻络型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脾胃气虚气滞证的演变规律
19
作者 陈其城 蒋志 +1 位作者 曹立幸 陈志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31-535,共5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体质及术后中医证候特征,探索其证候演变规律。方法:纳入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79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建立中医证候要素数据库,归纳总结高频证候要素及其...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体质及术后中医证候特征,探索其证候演变规律。方法:纳入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79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建立中医证候要素数据库,归纳总结高频证候要素及其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结果:术前体质:87.7%的患者为偏颇体质,其中虚证(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57例,占31.8%;实证(血瘀质、特禀质、痰湿质、气郁质和湿热质)100例,占55.9%;平和质22例,占12.3%;术前偏颇体质患者术后排气较平和质患者延迟。术后症状分布:术后1 d频次超过50%的症状依次为:肠鸣音异常、未排便、神疲、乏力、未排气、懒言、腹胀、气短8项;至术后4 d起,无超过50%的脾胃气虚气滞证证候要素;但出院当日仍有超过10%患者存在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虚证表现。术后证型演变规律:术后1 d,符合脾胃气虚气滞证的虚实夹杂证型有151例,占比84.4%,而虚证和实证表现的分别有16例和11例,均占比不足10%。至出院当日,仍有24.6%患者存在虚实夹杂表现,20.1%患者存在虚证表现。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以脾胃气虚气滞证为主要证型,术前偏颇体质患者更易产生排气排便延迟等胃肠功能障碍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中医证型 气虚气滞证 中医体质 围手术期
下载PDF
中医序贯疗法治疗全聋型暴聋病之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黄沛敏 陈伟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58-63,共6页
研究中医序贯疗法治疗全聋型暴聋病之气滞血瘀证的疗效。选取2023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就诊的全聋型暴聋病中属气滞血瘀证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及中西序贯疗法联合西医治疗组。治疗10 d后观... 研究中医序贯疗法治疗全聋型暴聋病之气滞血瘀证的疗效。选取2023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就诊的全聋型暴聋病中属气滞血瘀证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及中西序贯疗法联合西医治疗组。治疗10 d后观察患者的听力、耳鸣及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中医序贯疗法联合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3.33%,单纯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53.33%,中医序贯疗法联合西医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中医序贯疗法联合西医治疗组的耳鸣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评分、全血高切粘度(HBV)、全血低切粘度(LBV)、血浆黏度(PV)的改善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并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序贯疗法治疗全聋型暴聋病之气滞血瘀证的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对全聋型患者预后听力有显著改善,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聋型暴聋 气滞血瘀 中医序贯疗法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