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哈图齐Ⅱ金矿隐伏矿体深部预测 被引量:2
1
作者 地里夏提.买买提 王勇 +3 位作者 冯伟 丁国强 玉素甫艾力 林彩香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47-351,共5页
为寻找哈图齐Ⅱ金矿深部隐伏矿体,研究了该矿成矿特征和主要控矿构造的空间展布规律,发现矿区内多数矿脉集中分布于不完整褶皱的核部及包古图组C1b1层中;断裂构造控矿作用明显,矿脉多发育在各级断裂的下盘或较大型断裂带内,控矿断裂有... 为寻找哈图齐Ⅱ金矿深部隐伏矿体,研究了该矿成矿特征和主要控矿构造的空间展布规律,发现矿区内多数矿脉集中分布于不完整褶皱的核部及包古图组C1b1层中;断裂构造控矿作用明显,矿脉多发育在各级断裂的下盘或较大型断裂带内,控矿断裂有向下断续延伸的趋势,且规模未显著缩小。分析矿区内雁列式或串珠状盲矿体原生晕的分带性,发现该矿深部矿脉群的原生晕具前缘晕和尾晕共存的叠加结构。该特征是哈图齐Ⅱ金矿进行深部隐伏矿体找矿预测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隐伏矿体 深部预测 控矿构造 原生晕
下载PDF
西准噶尔齐Ⅲ金矿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磊 朱永峰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5-305,共11页
齐Ⅲ金矿位于西准噶尔安齐断裂上盘,与西部哈图、齐Ⅱ金矿及东部齐IV、宝贝、灰绿山金矿构成哈图成矿带。赋矿凝灰岩、凝灰质泥岩及凝灰质粉砂岩发育白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和黄铁矿化蚀变。成岩成矿过程可分为草莓状黄铁矿阶段(I)、... 齐Ⅲ金矿位于西准噶尔安齐断裂上盘,与西部哈图、齐Ⅱ金矿及东部齐IV、宝贝、灰绿山金矿构成哈图成矿带。赋矿凝灰岩、凝灰质泥岩及凝灰质粉砂岩发育白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和黄铁矿化蚀变。成岩成矿过程可分为草莓状黄铁矿阶段(I)、白云母-石英阶段(Ⅱ)、孤立黄铁矿阶段(Ⅲ)、硫化物-自然金阶段(Ⅳ)、方解石-黄铁矿阶段(V)、铁白云石-钠长石阶段(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Ⅶ)。含砷黄铁矿的As与S含量呈负相关,晚期黄铁矿几乎不含砷。稀土元素模式为右倾,Cs,Rb,La,Ce,Ti,V,Cu,Zn在强蚀变凝灰岩中亏损,说明它们被热液从围岩中萃取迁移带出,Cr,Ni,Mo被流体带入围岩。硫化物-自然金阶段(IV)形成温度为301℃~340℃,硫逸度logf(S2)为-8.1^-10.8,其值高于哈图金矿低于东部宝贝金矿,暗示由西向东成矿深度逐渐变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齐III金矿 成矿阶段 元素迁移
下载PDF
基于找矿模型的成矿预测——以齐Ⅰ金矿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曾祥武 刘家军 +1 位作者 赖月荣 刘雪刚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0-433,共4页
安齐成矿带是新疆重要金成矿带,齐Ⅰ金矿是该成矿带目前发现的最大金矿床。对比齐Ⅰ金矿找矿模型,结合遥感解译成果,在周边地区应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找矿方法进行成矿预测,圈定出多处找矿靶区,经工程验证,发现工业矿体。利用找... 安齐成矿带是新疆重要金成矿带,齐Ⅰ金矿是该成矿带目前发现的最大金矿床。对比齐Ⅰ金矿找矿模型,结合遥感解译成果,在周边地区应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找矿方法进行成矿预测,圈定出多处找矿靶区,经工程验证,发现工业矿体。利用找矿模型以现有资料为基础,以有效勘查方法组合为手段,设计验证工程,指导找矿勘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Ⅰ金矿 成矿预测 找矿模型
下载PDF
纳米孔金膜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晓婷 张璐佳 +1 位作者 陶红 狄俊伟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3-697,共5页
在氨性溶液中,以HAuCl4和AgNO3为原料,采用电化学还原法直接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基底上沉积金银合金膜,然后用HClO4溶液去合金化,较活泼的金属银溶解,从而制备了高表面积的纳米孔金膜修饰电极,并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纳米孔金膜... 在氨性溶液中,以HAuCl4和AgNO3为原料,采用电化学还原法直接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基底上沉积金银合金膜,然后用HClO4溶液去合金化,较活泼的金属银溶解,从而制备了高表面积的纳米孔金膜修饰电极,并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纳米孔金膜的表面积可通过调控电解的条件来控制,所制备的纳米孔金膜电极可采用L-半胱胺酸自组装法进一步功能化,并应用于高灵敏和高选择性测定Cu2+。在优化实验条件下,Cu2+的吸附时间为5 min,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Cu2+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5~4.0μmol/L,检出限为0.03μmol/L,对1μmol/L Cu2+平行测定9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4.3%。本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Cu2+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金 电化学沉积 L-半胱胺酸 CU2+
下载PDF
Fluids double-fracturing genetic mechanism and mineralization of gold-copper of the breccia pipe at Qibaoshan in Shandong Province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兴旺 蔡新平 +4 位作者 秦大军 王杰 梁光河 张小允 刘立金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0年第2期113-121,共9页
After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al texture of the fluidogenous tectonics, mineral assemblage in the cemented vein between breccia and their special distribution, and stress analyzing the joint structures i... After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al texture of the fluidogenous tectonics, mineral assemblage in the cemented vein between breccia and their special distribution, and stress analyzing the joint structures in and around the breccia pipe, it is found that the observed phenomena are caused by a new tectonic dynamic mechanics of fluid——double-fracturing caused by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fluids and pulsating expansion. Under the actions of thermal stress and the pressure of fluids, thermal cracks and joints that developed along parts of the thermal cracks formed systematically in the rocks. Under these conditions, up-arching fracture zones that pulsatively expanded upward and cylindrical pressing breccia body were formed. Rocks at the peak of the pyramidal fractures zone break down instantly. Whe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essure of fluids and the overburden pressure exceeded greatly the competence of the rocks, fluid junctions occurred and the velocity of the fluid flow increased as a result. Explosive body expanded upward in the shape of an inverse cone, cone-like explosive breccia body and cover-like shattering breccia body locat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reccia pipe were ultimately formed. Gold-rich fluids were enriched and mineralized near the boiling surface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inverse cone-like explosive breccia body wher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ecreased rapidly, while copper-rich fluids were enriched and mineralized in the junction area wher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were relatively 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ccia pipe double-fracturing of FLUIDS genetic mechanism MINERALIZATION of gold-copper deposit qi-baoshan.
原文传递
齐Ⅰ金矿床石英热发光研究
6
作者 黄建华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08-314,共7页
通过对石英热发光特征研究,发现石英热发光曲线的复杂与否,与矿床的形成深度、多期次成矿作用和矿化的贫富有一定的关系。进而,为在该区进一步深入找矿及寻找其它内生矿床提供一项新的研究途径。
关键词 齐Ⅰ金矿床 石英热发光 电子陷井 激活 石英热发光总强度
全文增补中
新疆西准噶尔齐Ⅰ金矿氧、硫、氢、碳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机理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绍忠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2-31,共10页
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确定了齐Ⅰ号矿区的成矿元素来自岩浆岩,金主要以S、Cl络合物形式迁移,确定了金沉淀的最佳温度、PH值、fO_2,氧化还原条件,认为该金矿为中深成矿床.
关键词 新疆齐Ⅰ金矿 同位素 包裹体 物理化学特征 成矿机理
下载PDF
齐Ⅰ金矿床NW,EW向断裂构造及某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绍忠 刘正荣 韩燕斌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68-375,共8页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西准齐Ⅰ金矿NW,EW向断裂构造及其地球化学特征作了初步分析研究,同时还讨论了该区断裂构造形成机制及地球化学条件.主要组合元素金、银、砷、锑、铋、汞、钨钼,即轻便共轭断裂形成的矿脉,也有其各自的最近...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西准齐Ⅰ金矿NW,EW向断裂构造及其地球化学特征作了初步分析研究,同时还讨论了该区断裂构造形成机制及地球化学条件.主要组合元素金、银、砷、锑、铋、汞、钨钼,即轻便共轭断裂形成的矿脉,也有其各自的最近程指示元素.结合构造条件分析,矿区内还可能存在新的隐伏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地球化学 齐Ⅰ金矿床 西准噶尔 新疆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齐Ⅰ金矿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绍忠 秦爱华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根据齐Ⅰ号玄武质火山岩的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丰度特征及相互关系,说明它们是地幔岩浆源直接演化的产物,推测其岩石可能是由部分熔融的亏损源和富集源组份混合而成.
关键词 新疆齐Ⅰ金矿 玄武岩 地球化学
下载PDF
齐Ⅰ金矿矿田构造特征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春涌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58-367,共10页
本文运用地质力学方法,对新疆西准噶尔齐Ⅰ金矿矿田构造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研究,划分了矿区构造组份和构造体系,研究了控矿构造的基本特征,确定了导矿、配矿和容矿构造及构造成矿分期.阐述了构造成矿机制和矿脉(体)就位机制,总结了矿区... 本文运用地质力学方法,对新疆西准噶尔齐Ⅰ金矿矿田构造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研究,划分了矿区构造组份和构造体系,研究了控矿构造的基本特征,确定了导矿、配矿和容矿构造及构造成矿分期.阐述了构造成矿机制和矿脉(体)就位机制,总结了矿区构造控矿规律及成矿预测,并讨论了今后找矿及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齐Ⅰ金矿 矿田构造 控矿规律 成矿预测
下载PDF
西秦岭拉日玛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征 包文童 李原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1期129-130,共2页
拉日玛金矿床是西秦岭南亚带硅灰泥岩型金矿的一个典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寒武-奥陶系的含碳质较高的硅岩和板岩中。矿石类型有硅质岩型、板岩型和英安斑岩型三种类型。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是其成矿作用的重要控矿因素,综合其矿床... 拉日玛金矿床是西秦岭南亚带硅灰泥岩型金矿的一个典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寒武-奥陶系的含碳质较高的硅岩和板岩中。矿石类型有硅质岩型、板岩型和英安斑岩型三种类型。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是其成矿作用的重要控矿因素,综合其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同位素特征研究认为,该矿床是在地壳浅部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中低温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拉日玛金矿 西秦岭
下载PDF
山东栖—蓬金矿区混合杂岩体对自然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12
作者 常俊山 张国栋 +1 位作者 蔡小宁 郭利华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1期20-27,共8页
栖—蓬金矿以出产明金矿床著称。在总结栖—蓬金矿区的控矿地质特征及矿化特点的基础上,从混合杂岩体在形成过程中对明金矿床赋存位置与状态的控制作用入手,对明金矿床的成因和赋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岩化为金的活化作用提... 栖—蓬金矿以出产明金矿床著称。在总结栖—蓬金矿区的控矿地质特征及矿化特点的基础上,从混合杂岩体在形成过程中对明金矿床赋存位置与状态的控制作用入手,对明金矿床的成因和赋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岩化为金的活化作用提供持续的能量来源,促使含金矿物向有利部位迁移、富集成矿;脉岩的多期叠加及脉动性对明金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通过总结本区的成矿模式及矿化规律的特殊性,进一步认定探矿标志,圈定探矿靶区,并在实际深部找矿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杂岩体 控制作用 自然金矿床 栖-蓬金矿 山东省
下载PDF
北秦岭花园坝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13
作者 王旭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2年第6期19-21,27,共4页
勘查区位于秦祁昆造山系秦岭弧盆系内,属西秦岭铅⁃锌⁃铜(铁)⁃金⁃汞⁃锑成矿带。矿区受元家坪脆韧性剪切带控制,同时受印支期—燕山期大面积的中酸性侵入活动影响,成矿条件较好。矿区内赋矿岩体主要为烟灰色黄铁矿、黄铜矿矿化石英脉,圈... 勘查区位于秦祁昆造山系秦岭弧盆系内,属西秦岭铅⁃锌⁃铜(铁)⁃金⁃汞⁃锑成矿带。矿区受元家坪脆韧性剪切带控制,同时受印支期—燕山期大面积的中酸性侵入活动影响,成矿条件较好。矿区内赋矿岩体主要为烟灰色黄铁矿、黄铜矿矿化石英脉,圈定金铜矿体1条、金矿体4条。本文总结了矿床成因、找矿规律等,分析矿区找矿远景,为下一步找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祁昆造山系 花园坝金矿 矿床地质特征 找矿远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