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康安征剿廓尔喀及其对西藏的治理 被引量:4
1
作者 周燕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00-104,共5页
乾隆五十六年,廓尔喀第二次入侵西藏。为了彻底打败廓尔喀,实现永靖边隅的目的,乾隆皇帝派遣福康安入藏征剿。福康安临危受命,不畏艰险,驰赴西藏,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七战七捷的辉煌战绩,迫使廓尔喀纳贡称臣;而且在战后又制定《钦定西藏善... 乾隆五十六年,廓尔喀第二次入侵西藏。为了彻底打败廓尔喀,实现永靖边隅的目的,乾隆皇帝派遣福康安入藏征剿。福康安临危受命,不畏艰险,驰赴西藏,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七战七捷的辉煌战绩,迫使廓尔喀纳贡称臣;而且在战后又制定《钦定西藏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厘清弊政,为西藏地方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福康安 廓尔喀 西藏
下载PDF
乾隆帝与新疆高朴玉石案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轩 齐清顺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1-59,共9页
本文对乾隆帝查处高朴走私玉石案的始末进行全景式地论述 ,客观审视 ,公正评价 ,以期得出有益的历史启示。
关键词 乾隆帝 新疆 中国 高朴玉石案 贪官惩治 玉石走私案
下载PDF
17~18世纪中国的外交政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钱宗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25-131,共7页
17~ 18世纪中国与英国、俄国、荷兰、葡萄牙、基督教和罗马教皇、亚洲邻国都有较密切的关系。中国当时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捍卫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不对任何外国进行侵略扩张 ;抗击任何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维护中国的政治经济体... 17~ 18世纪中国与英国、俄国、荷兰、葡萄牙、基督教和罗马教皇、亚洲邻国都有较密切的关系。中国当时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捍卫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不对任何外国进行侵略扩张 ;抗击任何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维护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法律原则 ;和世界各国建立柔远睦邻的友好关系。这一外交政策在当时的世界上独放异彩。与对外侵略扩张的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外交比较 ,中国外交有进步性 ,也有落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18世纪 外交政策 康熙 乾隆 和平主义
下载PDF
论乾隆创造了古代世界滑冰的辉煌 被引量:9
4
作者 韩丹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9-16,共8页
清代的乾隆皇帝,把当时的滑冰运动提升到国家活动的战略地位,规定每年举行冰上运动大会,世称“冰嬉大典”,坚持数十年,使我国的古代滑冰运动和滑冰文化跃居当时的世界前茅,创造出世界滑冰史上的光辉的一页。
关键词 清朝 乾隆皇帝 冰嬉大典 古代世界滑冰
下载PDF
乾隆初政与乾隆帝性格 被引量:10
5
作者 冯尔康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41,共7页
乾隆初政在许多方面改变雍正朝的政策,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翻前朝的案,执行乾隆帝宽严相济的施政方针。这种改变除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因素,还在于他谋求美誉,树立个人权威。乾隆初政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反映乾隆帝具有高度的政治调适力,也... 乾隆初政在许多方面改变雍正朝的政策,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翻前朝的案,执行乾隆帝宽严相济的施政方针。这种改变除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因素,还在于他谋求美誉,树立个人权威。乾隆初政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反映乾隆帝具有高度的政治调适力,也体现出他与康熙帝、雍正帝的不同性格——刚柔相济,执两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初政 雍正 乾隆帝性格 宽严相济 执两用中
下载PDF
“有治人无治法”:康雍乾三帝的用人治国理念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凤云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5-165,共11页
"有治人无治法"蕴含着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对"治人"在国家行政中作用的充分肯定,体现了古代思想家及统治者的政治先觉。而清朝康雍乾三帝将"有治人无治法"引入用人选官的行政体制,无疑对清朝权力主体及... "有治人无治法"蕴含着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对"治人"在国家行政中作用的充分肯定,体现了古代思想家及统治者的政治先觉。而清朝康雍乾三帝将"有治人无治法"引入用人选官的行政体制,无疑对清朝权力主体及治国方略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古代国家行政过程中,法规与制度始终是作为根本性原则存在的,只是清朝皇帝乾纲独断的风格,往往又随时去"破坏"既定的"治法",最终致"有治人无治法"成为"君道"。而古人所强调的"治人"在政治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值得我们今天深思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治人无治法” 康雍乾三帝 治国理念 用人选官
下载PDF
"借省亲事写南巡"写的是乾隆十六年的南巡 被引量:1
7
作者 童力群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2-15,共4页
脂批"借省亲事写南巡",将小说与历史联系起来。脂批"文忠公之嬷",意指傅恒的乳母看到 了皇帝的南巡,专指乾隆帝南巡,此批语因本身的独特性而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历史上的康熙帝的第 六次南巡与乾隆帝的第一次南... 脂批"借省亲事写南巡",将小说与历史联系起来。脂批"文忠公之嬷",意指傅恒的乳母看到 了皇帝的南巡,专指乾隆帝南巡,此批语因本身的独特性而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历史上的康熙帝的第 六次南巡与乾隆帝的第一次南巡,相隔四十四年;《红楼梦》里"太祖皇帝仿舜巡"与"元春省亲",相隔四十 二年,两者相吻合。曹雪芹不可能看到康熙帝的第六次南巡。曹頫不可能是"忆昔感今"者。《红楼梦》的 时代背景在乾隆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春 省亲 乾隆帝 南巡
下载PDF
尚氏家族与千叟宴
8
作者 柳海松 张扬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2期52-55,共4页
清代千叟宴,始于康熙朝,繁盛于乾隆年间。它既是康乾盛世的一种表现,又是清朝皇帝与臣民同乐的大型活动,其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在乾隆五十年达到一个高峰。在这次千叟宴上,尚氏家族有五人参加,其中包括"逆臣"尚之信和罪臣... 清代千叟宴,始于康熙朝,繁盛于乾隆年间。它既是康乾盛世的一种表现,又是清朝皇帝与臣民同乐的大型活动,其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在乾隆五十年达到一个高峰。在这次千叟宴上,尚氏家族有五人参加,其中包括"逆臣"尚之信和罪臣尚之瑛的后代。本文认为:他们的应邀参加千叟宴,反映了尚氏家族与清朝的关系在经历吴三桂之乱后依然非同一般,一方面他们感戴清朝的恩德,另一方面清朝仍然眷顾他们,尤其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尚之信之死远不是投降吴三桂那么简单,清朝对广州庚申事件中尚家的处理仿佛心里有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氏家族 千叟宴 乾隆帝
下载PDF
试论乾隆以后清朝对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贸易政策 被引量:3
9
作者 牛海桢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2-48,共7页
清朝时期西北边疆地区农业经济与牧业经济之间天然的互相依赖性使各民族和地区之间的商业贸易显得十分重要。清政府在商业贸易方面,主要是尽可能地动用国家机器职能,实行商业贸易垄断,控制与哈萨克、布鲁特之间的绢马贸易和茶马贸易,以... 清朝时期西北边疆地区农业经济与牧业经济之间天然的互相依赖性使各民族和地区之间的商业贸易显得十分重要。清政府在商业贸易方面,主要是尽可能地动用国家机器职能,实行商业贸易垄断,控制与哈萨克、布鲁特之间的绢马贸易和茶马贸易,以之作为控制、羁縻少数民族的手段。对民间商人所从事的各民族之间的直接民间经济交往的贸易,尽量予以限制,以达到最终稳定社会的目的,这种贸易限制政策直接影响到了西北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朝 西北边疆 少数民族 贸易政策
下载PDF
康乾时期京师文化的繁荣及其国际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晓峰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31-38,共8页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时期,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作为"康乾盛世"的核心,京师北京不可避免地在亚洲乃至世界的某些范围内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在清代,朝贡...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时期,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作为"康乾盛世"的核心,京师北京不可避免地在亚洲乃至世界的某些范围内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在清代,朝贡体系覆盖了东亚的大部分地区,北京城处于这个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北京城对于朝贡国的影响力,不仅依托政治上的强势,也表现在思想文化上的强势。京师强势文化的产生,除了国家强盛的大背景之外,还有一系列的特殊的出自朝廷的高端文化举措。康乾时期另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是,进一步与西方文化接触,开始了超越朝贡体系的国际交往。历史显示,北京是古老文化的宝库,又是引领中国走向世界的先锋。北京的历史发展有其独特的经验,对其进行认真的总结,可以获得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乾盛世 朝贡体系 中华文化 儒家思想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从《乾隆皇帝大阅图》看西方绘画技法对中国画的影响
11
作者 郭淑君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75-78,共4页
中西艺术交流始于明清,这一时期最大的特色是"西学东渐"。明末清初,传教士的进入促进了西方古典主义写实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融合与发展,一改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及线描风格。这个时期绘画的主要特点集中在记实性,其中... 中西艺术交流始于明清,这一时期最大的特色是"西学东渐"。明末清初,传教士的进入促进了西方古典主义写实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融合与发展,一改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及线描风格。这个时期绘画的主要特点集中在记实性,其中发展较为瞩目的题材包括装饰性壁画、人物风俗、人物肖像、战功图及祭祀等。本文以《乾隆皇帝大阅图》为研究对象,从造型、明暗、构图及透视等方面详细阐述西方绘画技法对中国画的影响,认为西方绘画技法促进了中国画对光影元素的运用、明暗和透视法的兴起以及色彩的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中国画 《乾隆皇帝大阅图》 影响
下载PDF
论乾隆帝在平准战争中的用人之误
12
作者 周轩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1-36,共6页
从过分倚重归附的阿睦尔撒纳并将其放归伊犁,过分怀疑归附的玛木特,以及西征将领班第、鄂容安、永常等人误事诸方面,论述乾隆帝在平准战争中的用人之误,认为应给予应有的重视,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 乾隆帝 平准战争 用人之误 历史教训
下载PDF
清乾隆朝荒政研究述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奚丽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5411-15413,共3页
阐述了国内外乾隆朝荒政研究现状,总结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能为中国未来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复兴提供借鉴。
关键词 乾隆朝 荒政 灾荒
下载PDF
从《盐法策》案看乾隆晚期两淮盐务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清清 《盐业史研究》 2010年第1期16-23,共8页
乾隆五十一年,骆愉向两淮盐政投递了《盐法策》,陈述两淮盐务弊端,揭发两淮盐商和两淮盐官的舞弊行为。《盐法策》本身没有重大的价值,但乾隆皇帝却非常重视。而在审理过程中,乾隆重点审查的是两淮盐官,而对两淮盐商却采取保护政策,并... 乾隆五十一年,骆愉向两淮盐政投递了《盐法策》,陈述两淮盐务弊端,揭发两淮盐商和两淮盐官的舞弊行为。《盐法策》本身没有重大的价值,但乾隆皇帝却非常重视。而在审理过程中,乾隆重点审查的是两淮盐官,而对两淮盐商却采取保护政策,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审查。笔者从乾隆晚期的经济大环境和两淮盐务状况两方面展开分析,认为乾隆皇帝如此举措与当时两淮盐务的萧条有关系:乾隆皇帝重视《盐法策》的原因是想要通过这个案子来调查两淮盐务弊端;而在审理过程中重点审查两淮盐官,是为了打击两淮盐官,以恢复两淮盐商的力量从而恢复两淮盐务运作。但乾隆皇帝的目的没有达到,两淮盐商没有逃脱衰败的命运,两淮盐务也最终逐渐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法策》 骆愉 两淮盐官 两淮盐商 乾隆皇帝
下载PDF
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窥探乾隆朝院画特点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艺 王伟 《艺术探索》 2009年第5期20-21,39,共3页
在客观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以及乾隆帝自身兴趣爱好和审美情趣的影响下,乾隆朝院画形成了独特的个性特点,是我们进一步研究清代院画风格及宫廷绘画特色的依据。
关键词 乾隆朝 院画 奉旨作画 御容画
下载PDF
论北京回人礼拜寺对杭州凤凰寺的模仿与改易——清乾隆时期边疆治理的一个侧面
16
作者 撒海涛 杨晓春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31,174,共10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则档案说明,乾隆二十八年(1763)北京敕建的回人礼拜寺的建筑样式,参考了明清以来汉地最为知名的清真寺——杭州凤凰寺。其中门楼参照、保留了凤凰寺的伊斯兰风格。结合文献和图像可以看出,回人礼拜寺的大殿并未依照...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则档案说明,乾隆二十八年(1763)北京敕建的回人礼拜寺的建筑样式,参考了明清以来汉地最为知名的清真寺——杭州凤凰寺。其中门楼参照、保留了凤凰寺的伊斯兰风格。结合文献和图像可以看出,回人礼拜寺的大殿并未依照凤凰寺的伊斯兰式穹隆形顶而建,而是表现出典型的汉地风格。礼拜寺建筑风格的融合取舍,是乾隆朝边疆治理策略的侧面折射,体现出清中叶多民族国家统合进程中的文化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人礼拜寺 凤凰寺 乾隆皇帝 边疆治理 建筑风格
原文传递
清代乾隆政府灾害救助中之“截拨裕食”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祥稳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84,共9页
清代乾隆时期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乾隆认为:"民庾即天庾"。为了解决灾民的食粮问题,他在其有关荒政思想的指导下,一方面通过截拨漕粮、调拨银两和以丰济歉等手段,直接向被灾地区调拨入大量粮、银;另一方面主要采取遇灾暂... 清代乾隆时期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乾隆认为:"民庾即天庾"。为了解决灾民的食粮问题,他在其有关荒政思想的指导下,一方面通过截拨漕粮、调拨银两和以丰济歉等手段,直接向被灾地区调拨入大量粮、银;另一方面主要采取遇灾暂免粮食关税,暂解米粮入海、入口之禁,严禁地方官员遏籴等间接的"截拨"措施,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在政策上引导市场对灾区进行粮食调拨。最终基本达到了"裕食"灾民、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时期 灾害抗救 荒政思想
原文传递
乾隆皇帝与康熙《御批通鉴纲目续编》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太济 《暨南史学》 2004年第1期343-359,共17页
清乾隆年间,曾借修《四库全书》为名,对康熙《御批通鉴纲目续编》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搜缴抽改,其目的是为了淡化民族意识,为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寻找文化层面的依据。但这种删改,破坏了历史典籍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致使一些历史史料的... 清乾隆年间,曾借修《四库全书》为名,对康熙《御批通鉴纲目续编》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搜缴抽改,其目的是为了淡化民族意识,为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寻找文化层面的依据。但这种删改,破坏了历史典籍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致使一些历史史料的记载充满着悬疑,给后人了解、研究历史造成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皇帝 《御批通鉴纲目续编》 华夷之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