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1篇文章
< 1 2 2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f the Treatment of Disfiguring Diseases in the “Qian Jin Fang”
1
作者 Yuhan Li Yang Zhao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4年第3期200-206,共7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has been passed down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TCM beauty products driven by the principles of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with various dosage forms and exhibit mild and safe efficac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has been passed down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TCM beauty products driven by the principles of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with various dosage forms and exhibit mild and safe efficacy are bound to become a main component of the beauty industry in the future.Xu once commented that“Qian Jin Fang”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prescription system,which emphasizes the use of medicines.In this paper,we mainly selected the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figurement diseases such as acne,scarring,black dryness,face hyperpigmentation,black mole,and rosacea from the article titled,“Upper Seven Orifices Disease-Facial Medicine IX”in the Bei Ji Qian Jin Yao Fang[1].By studying and analyzing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of the formula,understanding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and explo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ula concerning the efficacy of TCM,their properties,flavors,and meridians,we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ian Jin Fang.It is based on the external treatment of disfigurement diseases,with a wide variety of drugs,flexibility,and accuracy.This method draws upon analogies while utilizing excipients and harmonizers to focus on the combined healing approach of treatment and nouris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an jin fang External treatment Disfiguring diseases ACNE
下载PDF
“皖学”入黔:程恩泽对郑珍的学术影响
2
作者 徐道彬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郑珍是清代嘉、道时期的著名学者,精于六书,明于三礼,为“西南巨儒”,跻身清代朴学大师之林。究其学术思想渊源,乃在于徽州人程恩泽督学贵州之时,教之以“皖派”江、戴之学。后郑珍与当地莫友芝、黎庶昌等一众学者,追慕乾嘉,崇尚汉学,... 郑珍是清代嘉、道时期的著名学者,精于六书,明于三礼,为“西南巨儒”,跻身清代朴学大师之林。究其学术思想渊源,乃在于徽州人程恩泽督学贵州之时,教之以“皖派”江、戴之学。后郑珍与当地莫友芝、黎庶昌等一众学者,追慕乾嘉,崇尚汉学,共同开创了晚清“黔学”繁荣兴盛的新局面,对乾嘉汉学后期的守成与开拓,对传统儒学的赓续与坚守,做出重要贡献。通过梳理程恩泽与郑珍之间学术思想的具体影响,可考见“皖学”传入西南地区的轨迹,也可理清乾嘉后期以郑珍为代表的“黔学”对以江永、戴震为代表的“皖学”的继承与发展,探究中华“道统”与地域“学统”之间的相互促进与交流互动。要之,从“区域”学术来考量儒家“学统”的发展脉络,不仅可以展示地域文化的深刻性和丰富性,为乾嘉时代的“皖学”在嘉道时期的持续辉煌做一实录,更是为弘扬民族文化自信提供确切的学术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恩泽 郑珍 乾嘉汉学 皖学 黔学
下载PDF
《史记》考证五则
3
作者 杨逢彬 张雨涛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3期99-107,共9页
《史记》流传时间久远,篇幅丰富,至今还留存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疑难字词问题,例如:“禁不得祠”中,“禁不得”乃一语义复现结构,“禁”可与各类否定词,组成语义复现形式;“乃循从代来功臣”,“循”确诂为“安慰、抚慰”,不必从《汉书》异... 《史记》流传时间久远,篇幅丰富,至今还留存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疑难字词问题,例如:“禁不得祠”中,“禁不得”乃一语义复现结构,“禁”可与各类否定词,组成语义复现形式;“乃循从代来功臣”,“循”确诂为“安慰、抚慰”,不必从《汉书》异文改为“修”;“铸钱器”,“钱”当是“铁”的讹字,义为“铸造铁制器具”;“且夫楚唯无强”,“唯无”是文献中常见结构,表示一种假设情况;“数见不鲜”中,“鲜”指新杀的肉食,非指人际关系的新鲜感。以上五处需要回到当时语言环境中,通过足量的书证归纳,运用考察分布等方法,给予更加准确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疑难字词 “禁不得” “循” “铸钱器” “唯无” “鲜”
下载PDF
并非“扩音器”——重评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4
作者 王小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72,共11页
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中借用与转化中国传统的经学与小学资源,将中国传统学问融入五四思想革命、文学革命、汉字革命之中。首先,钱玄同转化章太炎与康有为的经学资源,将“经”贬黜为毫无价值的“史料”,颠覆所有经书,从传统经学内部获得... 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中借用与转化中国传统的经学与小学资源,将中国传统学问融入五四思想革命、文学革命、汉字革命之中。首先,钱玄同转化章太炎与康有为的经学资源,将“经”贬黜为毫无价值的“史料”,颠覆所有经书,从传统经学内部获得反叛传统的可能性,使五四思想革命具有“飓风”般的爆发力;其次,钱玄同作为小学大家,在进行文学革命时,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学理来证明五四白话文理念有其建立的可行性;再次,他在推行五四汉字革命时,仍以传统小学资源来论证“改用拼音”的学理性与时代必然性,用极端的方式推动了中国汉字的现代变革。钱玄同从中国自身的学术主体内部促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让五四获得了一种新的方法论,这使他有自己独立、独特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 经学 小学 钱玄同声音
下载PDF
城郊结合带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5
作者 王璐 魏越波 +3 位作者 冯攀 段馨雨 候建琴 胡春华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2024年第4期345-351,共7页
选取南昌市前湖水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数型幂函数普遍适用的指数公式,对其进行富营养化程度评估。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水质环境因素与水体富养化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前湖水系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五日... 选取南昌市前湖水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数型幂函数普遍适用的指数公式,对其进行富营养化程度评估。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水质环境因素与水体富养化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前湖水系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5种污染物含量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前湖水系水体富营养化指数(V E)介于51.34~70.52,均呈现水体富营养化,TN、TP与富营养化的相关性分别为0.917和0.912,表明氮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因;氮磷比平均值为19.57,污水处理厂排污、城区及周边的污染汇入等是南昌市前湖水系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对前湖水系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对城郊结合部水环境的关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湖水系 富营养化 氮磷比 污染来源
下载PDF
《史记》隐喻学术思想管窥
6
作者 褚瑞莉 孙毅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24-31,93,共9页
为了拓宽《史记》研究的深度和宽度,进而助力其传播与传承。文章在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在历时探究隐喻是词之对比、思想之互动以及认知之手段的基础上,厘定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映射理论为依据,宏观上从浪漫之理想、悲剧之同情以及... 为了拓宽《史记》研究的深度和宽度,进而助力其传播与传承。文章在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在历时探究隐喻是词之对比、思想之互动以及认知之手段的基础上,厘定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映射理论为依据,宏观上从浪漫之理想、悲剧之同情以及讽刺之批判等三个隐喻层面;微观上,从方位、实体、结构等基本隐喻;以及组合、聚合、复杂复合等扩展隐喻多个视角、多个层面管窥《史记》隐喻机制。发现:其一,司马迁虽然没有提出任何隐喻理论,但其《史记》叙事风格蕴含着丰富的隐喻思想。其二,隐喻贯穿于《史记》叙事的浪漫、悲剧和讽刺三大情节类型,分别隐喻着司马迁的理想、同情和批判之精神。其三,《史记》不仅善于运用当代学者提出的方位、实体、结构等基本隐喻,还能创造性地熟练使用组合、聚合、复杂复合等扩展隐喻。由此可见,司马迁不仅是史学、文学巨匠,还是一代隐喻宗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隐喻 司马迁
下载PDF
《崇实季刊》与萧乾中学时期的笔名及佚文考辨
7
作者 汤志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5,212,共8页
萧乾的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读中学时期,而不是他后来回忆的30年代。萧乾在崇实中学就读期间,曾主编校刊《崇实季刊》,并对该刊的形式与内容进行革新,以此开启了自己的编辑生涯。在《崇实季刊》上,萧乾发表散文与小说多... 萧乾的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读中学时期,而不是他后来回忆的30年代。萧乾在崇实中学就读期间,曾主编校刊《崇实季刊》,并对该刊的形式与内容进行革新,以此开启了自己的编辑生涯。在《崇实季刊》上,萧乾发表散文与小说多篇,除原名外还使用了两个笔名。萧乾中学时期的两个新笔名及佚文的发掘,对早年萧乾的生活经历、文学创作与思想状况的研究有较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以此为契机,也提醒研究者在关注现代作家早年经历时,其就读中学的校刊尤其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乾 《崇实季刊》 笔名 佚文
下载PDF
《史记》关中文化述要
8
作者 梁中效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西周到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龙头是关中,世界文明的高地在关中。《史记》成为记录与研究关中文化的奠基之作。在司马迁的笔下,关中是神明之隩、王者之地、改制之地、多士之地、柔远之地。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使长安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长... 西周到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龙头是关中,世界文明的高地在关中。《史记》成为记录与研究关中文化的奠基之作。在司马迁的笔下,关中是神明之隩、王者之地、改制之地、多士之地、柔远之地。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使长安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向西,罗马向东。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灯塔,照亮了汉唐时期世界文明前进的航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关中文化 世界文明
下载PDF
司马迁评鲁仲连“指意虽不合大义”辨析
9
作者 张艳丽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3-50,共8页
鲁仲连是战国末期齐国人,擅长辩论而急人困危,功成之后不受赏赐而飘然世外。司马迁《史记·鲁仲连列传》主要讲述鲁仲连的两件史事,一是力劝新垣衍不复言帝秦,二是一射箭书解聊城之围。司马迁在文末赞语中,认为鲁仲连“指意虽不合... 鲁仲连是战国末期齐国人,擅长辩论而急人困危,功成之后不受赏赐而飘然世外。司马迁《史记·鲁仲连列传》主要讲述鲁仲连的两件史事,一是力劝新垣衍不复言帝秦,二是一射箭书解聊城之围。司马迁在文末赞语中,认为鲁仲连“指意虽不合大义”,却颂扬他的高风亮节。围绕这一评价,后世文人或肯定鲁仲连宗周、不屑名利、排难解患等“义”的秉性;或围绕司马迁的看法,指出鲁仲连“指意虽不合大义”主要体现在宣扬的“势数”思想不符合“圣贤大义”、说服的时候使用了“恫吓”的方式、诱使燕将投降齐国不符合“忠君”大道等方面。学者对鲁仲连的多元评价,显示出鲁仲连独特的历史地位,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仲连 “义” 《史记》 司马迁
下载PDF
2020年以来司马迁研究综述
10
作者 郝建平 郝家兴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52-62,共11页
2020年以来学界对司马迁的研究,已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研究的内容上,虽仍然集中在对司马迁文学、史学思想的探讨上,但对其经济、政治、哲学、民族、军事、音乐、伦理、医学等思想成就及学术传承、影响等也... 2020年以来学界对司马迁的研究,已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研究的内容上,虽仍然集中在对司马迁文学、史学思想的探讨上,但对其经济、政治、哲学、民族、军事、音乐、伦理、医学等思想成就及学术传承、影响等也有所涉及,说明研究内容涵盖较广。第二,在研究的方法上,注意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如运用了历史学、文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医学等理论,特别是尽可能地利用了珍贵的出土材料,使研究的视野得以进一步拓宽。第三,出版了数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专著。第四,召开了几次有关司马迁的学术研讨会,对推动司马迁研究向纵深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五,渭南师范学院继续发挥着司马迁研究中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2020年
下载PDF
张骞功业的历史书写与形象接受研究
11
作者 王华宝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10,共6页
汉代张骞的人物形象既有早期正史文本的历史书写,如《史记》“持汉节不失”的“博望侯”,《汉书》“博望杖节,收功大夏”,主体为使臣形象;也有历代文学作品对其形象的塑造,其中不乏归功思维的附会之说;还有历史书写与文学传说、宗教传... 汉代张骞的人物形象既有早期正史文本的历史书写,如《史记》“持汉节不失”的“博望侯”,《汉书》“博望杖节,收功大夏”,主体为使臣形象;也有历代文学作品对其形象的塑造,其中不乏归功思维的附会之说;还有历史书写与文学传说、宗教传播、文化归因的交融再生等,形成物种引进者、仙家神人等众多糅合再造的形象。人们将各自独特的生命体验注入张骞形象之中,用不同的形式书写着自己心中的历史,生成了不同的新文本、新形象,有着极高的认知价值。对张骞功业的认知和形象接受,最核心的内容是“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张骞作为一名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楷模,文明互鉴的开拓者之一,必然成为一个永远说不完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精彩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骞 历史贡献 历史书写 形象
下载PDF
城固饶家营“张骞墓”札记二则
12
作者 刘瑞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4,共5页
城固饶家营“张骞墓”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1938年经西北联合大学“修理”后得到更好保护。在收集、整理新发现档案资料、原始资料后,认为现在将当时对该墓所做的工作通称“发掘”,不符合当时的目的、经过,以及当事人、当时人记述。对... 城固饶家营“张骞墓”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1938年经西北联合大学“修理”后得到更好保护。在收集、整理新发现档案资料、原始资料后,认为现在将当时对该墓所做的工作通称“发掘”,不符合当时的目的、经过,以及当事人、当时人记述。对墓中出土“封泥”的性质,应以陈直先生“决不可目为泥封”为正,当回归何士骥先生“字纹陶片”的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骞墓 修理 字纹陶片
下载PDF
重评董仲舒与司马迁的义利观
13
作者 晋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34,共8页
对董仲舒和司马迁的义利观,学界还存在诸多争议或误解。概而言之,董仲舒的义利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重义兴利,既强调义大于利,又主张物质利益不可或缺,圣人也要“为天下兴利”。二是“宜在我者”,把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物质利益... 对董仲舒和司马迁的义利观,学界还存在诸多争议或误解。概而言之,董仲舒的义利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重义兴利,既强调义大于利,又主张物质利益不可或缺,圣人也要“为天下兴利”。二是“宜在我者”,把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物质利益都纳入“义”的范畴,而将不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物质利益均视为“利”的范畴,并引申出反对盐铁官营和官吏经商的“与民争利”主张。司马迁的义利观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利大于义,公开宣称求利或争利是人的天性,所谓仁义亦只是“富”的附属物。二是国家和个人均可以“兴利”,也应该倡导“兴利”。至于“兴利”能否成功,其结果是好是坏,则应当看具体效果,而不能一概否定。尽管他们的义利观都存在明显的局限,并相互对立,但无论是董仲舒的义利观,还是司马迁的义利观,实际都有着针砭现实的积极作用,对后世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司马迁 义利观 重义兴利 利大于义
下载PDF
钱穆论气候与文化的关系
14
作者 石力波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10期90-94,共5页
钱穆是近现代著名的学通四部的文化学者。在论述不同文化特质的过程中,钱穆喜欢从自然地理环境入手,阐发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条件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在他看来,中国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北温带”“大平原”“大小河流交错”的... 钱穆是近现代著名的学通四部的文化学者。在论述不同文化特质的过程中,钱穆喜欢从自然地理环境入手,阐发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条件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在他看来,中国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北温带”“大平原”“大小河流交错”的生存环境特点对中国文化特质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文化的大一统趋向、中国人勤奋耐劳的品格等都与所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钱穆重视自然地理环境在文化中的基础性作用,但不能因此说钱穆的文化观是“地理环境决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气候 文化 地理环境决定论
下载PDF
从《小儿药证直诀》探析钱乙应用虫类药物经验
15
作者 张萌 李瑞星 +2 位作者 苏贺醒 周荣易 马丙祥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0期195-199,共5页
虫类药属动物类中药,用药部位为动物类整体、局部或产物、分泌物。虫类药具有独特的药效作用及药理活性,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息风止痉、开窍醒神、清热凉血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小儿药证直诀》全书共载方122首,涉及189味药物。其... 虫类药属动物类中药,用药部位为动物类整体、局部或产物、分泌物。虫类药具有独特的药效作用及药理活性,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息风止痉、开窍醒神、清热凉血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小儿药证直诀》全书共载方122首,涉及189味药物。其中使用虫类药物的方剂有47首,虫类药物有27味。临证时,钱乙根据病证不同,所用虫类药的入药部位、炮制方法、剂型、用量等亦有所差别,并注意减毒增效,祛邪扶正。归纳《小儿药证直诀》中虫类药物的性味、归经,分析用药配伍及诊疗病证,发现钱乙善用寒凉药的组方用药特点,同时注重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并为络病学说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类药 动物药 《小儿药证直诀》 钱乙 用药经验 学术思想
下载PDF
探求司马士风人格 创新传承文化精神——评王长顺教授《先秦士人与司马迁》
16
作者 亓娟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0期116-118,共3页
王长顺教授《先秦士人与司马迁》一书将司马迁放在先秦士人文化变迁的视域中予以观照,探讨先秦士人对司马迁的影响以及司马迁对先秦士人文化精神的继承、弘扬与创新。该书结构宏阔,论证精严,为研究《史记》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历史的纵深... 王长顺教授《先秦士人与司马迁》一书将司马迁放在先秦士人文化变迁的视域中予以观照,探讨先秦士人对司马迁的影响以及司马迁对先秦士人文化精神的继承、弘扬与创新。该书结构宏阔,论证精严,为研究《史记》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历史的纵深视域揭示了《史记》的生成及历史价值,在司马迁思想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和创获,对推动“史记学”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士人 士风 司马迁 史记
下载PDF
论李材的易学思想——以李材对《系辞》“乾知”《艮卦》“艮背”的诠释为中心
17
作者 牛磊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15,共7页
不同于阳明学以“良知”为宗旨的学术主张,李材立足于《大学》“修身为本”“知止”等观念,提出“止修”之学,试图重新疏通儒家心性与经世、知与行、道与器的隔离。在构建学术体系时,李材大量地借用了易学的思想资源。其易学思想主要包... 不同于阳明学以“良知”为宗旨的学术主张,李材立足于《大学》“修身为本”“知止”等观念,提出“止修”之学,试图重新疏通儒家心性与经世、知与行、道与器的隔离。在构建学术体系时,李材大量地借用了易学的思想资源。其易学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两点内容,其一是对“乾知”说予以严厉批评,其二是对“艮背”说予以正面提揭。尽管对王阳明“良知”学说多有攻驳,但李材对“乾知”“艮背”的诠释同样是对阳明学中良知与易学关系的改造与发挥,因而仍应归属于心学易的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材 乾知 艮背 艮止 知止
下载PDF
张纯如《蚕丝:钱学森传》中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书写
18
作者 汪顺来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2-46,共5页
《蚕丝:钱学森传》是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创作的科学家传记,也是纪念钱学森的红色档案。张纯如以丰富的史料再现了钱学森的传奇人生,充分展现了一位中国科学家和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她以朴实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智慧非凡、个性鲜明的天才... 《蚕丝:钱学森传》是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创作的科学家传记,也是纪念钱学森的红色档案。张纯如以丰富的史料再现了钱学森的传奇人生,充分展现了一位中国科学家和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她以朴实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智慧非凡、个性鲜明的天才科学家形象,突出表现了钱学森身上特有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品质——爱国、奉献、求实、创新,为传承和发展中国科学家精神提供了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纯如 《蚕丝:钱学森传》 钱学森 中国科学家精神
下载PDF
刘光蕡《史记·太史公自序注》的评注内容、方式及特点
19
作者 王长顺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5-23,共9页
刘光蕡《史记·太史公自序注》是清末《史记》研究的重要文献,其评注内容广泛,有评论史家之职、评论《史记》的性质、阐释注解《论六家要指》、评《春秋》与《史记》关系、评《史记》体例、评笔法、评列传的安排及主旨等。评注方法... 刘光蕡《史记·太史公自序注》是清末《史记》研究的重要文献,其评注内容广泛,有评论史家之职、评论《史记》的性质、阐释注解《论六家要指》、评《春秋》与《史记》关系、评《史记》体例、评笔法、评列传的安排及主旨等。评注方法形式多样,就评注结构而言,有篇前总评、篇中夹评、篇末结评;从评注方法而言,有阐释、释义、辨疑。评注特点鲜明突出,评论注重“治道”,推崇孔子之道,以“道”贯穿《太史公自序》评注始终,评注创见新论较多,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光蕡 《史记》研究 《太史公自序》
下载PDF
在中西隔空对话中理解司马迁的历史哲学
20
作者 齐效斌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38-43,共6页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史记》历史性与文学性完美融合的高度概括与总结,也是对司马迁历史哲学的形象化表述。如果联系20世纪以来西方历史观念对研究方法的影响,大体经历了客观的重建论、主观的建构论和语言的解构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史记》历史性与文学性完美融合的高度概括与总结,也是对司马迁历史哲学的形象化表述。如果联系20世纪以来西方历史观念对研究方法的影响,大体经历了客观的重建论、主观的建构论和语言的解构论三种不同方法论的交替转变。司马迁通过《史记》创作体现的历史哲学观念接近主观的建构论,但它却以早熟的叙事策略,独领风骚两千年。这样一来,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司马迁“无韵之离骚”的美学追求与美国哲学家海登·怀特构建的后现代历史叙事学的基本理念极其相似。即便如此,我们只能将其看作后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的隔空对话,而各自的观念和指涉终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重建理论 建构理论 叙事哲学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