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of the Vernacular Plank Houses of the Qiang Ethnic Group in Southern Songpan County: A Case Study of Xiaoxinggou 被引量:1
1
作者 Li Yingtao Ma Zhitao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1年第3期102-113,共12页
The Qiang ethnic group in southern Songpan county lives in vernacular plank houses(VPHs) with an architectural tradition that dates to the period of the ancient Di people.VPHs are now mainly constructed in settlements... The Qiang ethnic group in southern Songpan county lives in vernacular plank houses(VPHs) with an architectural tradition that dates to the period of the ancient Di people.VPHs are now mainly constructed in settlements of ethnic groups such as Baima Tibetans, Amdo Tibetans, and the Qiang people living in Wenxian county, Longnan city of Gansu province, and Maoxian, Lixian, Wenchuan, and Beichuan of Sichuan province respectively.Although VPHs of the Qiang people living in southern Songpan share many similarities with those of adjacent Tibetans in 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spatial layout, they feature the Qiang people's unique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reflect a style transition from VPHs in the north to blockhouses in the south.The VPHs, as represented by those in Xiaoxinggou,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iversified 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this ethnic group.Their unique cultural value is worthy of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ang ethnic group vernacular plank houses Songpan
下载PDF
Study on Qiang Ethnic Minority's Leather Drum D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2
作者 Yanhua F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5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 羌族 社会功能 川西北高原 形态特征 舞蹈
下载PDF
Beyond Individualism Perspective of Trauma: Evidence for Adopting Collective Narratives for Empowering Long-Term Rehabilitation for Children of the Ethnic Qiang People Who Have Been Affected by Disaster
3
作者 Wang Shuguang Wang Y.Elaine Wang M.Joshua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6期105-119,共15页
Objective: Exploring how an ethnic culture-focused collective narrative strategy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to promote resilience among the affected Qiang children for post-disaster psychological trauma at scale. Design:... Objective: Exploring how an ethnic culture-focused collective narrative strategy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to promote resilience among the affected Qiang children for post-disaster psychological trauma at scale. Design: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a cohort of ethnic Qiang children through a pretest(n=1100) and post-three years test(n=957)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program from myth story-based collective narrative cultural practices. Results: Data from the study clearly indicate that children's resilience behaviour had been greatly improved by the myth story-based collective narrative activities with average scores on 11 items showing a significant increase from 2.08 at baseline to 4.12 at 3 years follow-up posttest(mean=2.04, 95% CI=0.97, 3.11, p <0.0001). No similar change occurred in the control groups(mean=0.74, 95% CI=-0.75, 2.23, n.s). Conclusion: The adoption of an ethnic culture-focused collectivism narrative approach for reduction of vulnerability was able to greatly promote the cultural variable to enhance coping for Qiang children affected by trauma at scale, which informed the urgency for developing an indigenous psych-cultural agenda for collectively responding to disaster trauma in ethnic minority contex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UMA ethnic qiang children INDIVIDUALISM collective narratives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Cultural Meanings of Qiang’s Traditional Dress and Adornment
4
作者 SU Yan-fe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8年第5期285-293,共9页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装饰 衣服 传统 地震发生 文化差异 世界 种族
下载PDF
汶川羌族志书与档案文献整理述要
5
作者 邓杰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130,153,共11页
文献资料尤其是志书与档案资料,对于廓清事物的历史发展路径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整理的川西羌族文献档案资料来源地为汶川县档案馆和雁门乡档案室,时间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汶川大地震”后的汶川重建基本结束为止。... 文献资料尤其是志书与档案资料,对于廓清事物的历史发展路径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整理的川西羌族文献档案资料来源地为汶川县档案馆和雁门乡档案室,时间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汶川大地震”后的汶川重建基本结束为止。这些档案文献资料是阿坝羌族自治州,尤其是汶川县、雁门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规划、措施采取、成果展现等内容的直接体现,是羌族传统文化变迁的政府意志体现,是川西羌族地区发展变迁缘由、路径、内容、结果、影响等诸多方面原貌立体呈现的直接依据,是羌族学术研究最直接、最可信的史实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社会价值和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文献 档案 汶川
下载PDF
神性符号·意象呈现·文化认同——石敢当崇拜在川西北羌族地区的多样呈现
6
作者 李祥林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5期24-32,共9页
石敢当崇拜是中国社会也是羌族地区重要的民俗事象。作为具有神性的审美意象,石敢当在羌族中有口头言说也有物质呈现,有历史遗存也有当代制作。在“5.12”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中,石敢当意象成为典范化的羌文化符号得到彰显,频频亮相在... 石敢当崇拜是中国社会也是羌族地区重要的民俗事象。作为具有神性的审美意象,石敢当在羌族中有口头言说也有物质呈现,有历史遗存也有当代制作。在“5.12”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中,石敢当意象成为典范化的羌文化符号得到彰显,频频亮相在城镇村寨及舞台演艺中。着眼多民族中国语境,尔玛人敬奉的石敢当既是其族群表达的审美符号,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多元文化融汇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敢当 羌族 民间信仰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本体论碰撞下羌族人与树的多重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卞思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71,共8页
在人类学本体论转向中,“泛灵论”与“自然主义”被视为两种相反的本体论,前者代表着社会与自然的合一,后者则反映出两者的割裂,是一种具有支配性的现代性本体论。近半个世纪以来,川西北羌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有关树的多种知识在地方空间... 在人类学本体论转向中,“泛灵论”与“自然主义”被视为两种相反的本体论,前者代表着社会与自然的合一,后者则反映出两者的割裂,是一种具有支配性的现代性本体论。近半个世纪以来,川西北羌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有关树的多种知识在地方空间叠加、交织和共存,形成了人与树的多重关系,较为明显地呈现了两种本体论的碰撞。通过辨别和取舍具有不同本体论逻辑的有关树的观念与实践,可以看到当地人在不同情境中形成了对待树与森林的不同态度,最终韧性保持了由人物关系形成的归属感,同时也包容了外来的观念与实践,实现了经济转型。传统与现代资源管理模式在地方共同发挥着作用,并达到某种平衡。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只有认清两种本体论知识并将其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本体论 树与森林 泛灵论 自然主义
下载PDF
陕西宁强羌绣纹样艺术分析及其创新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尔雅 柴娟 《服装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65-275,共11页
为探析宁强羌绣独特的艺术内涵及传承现状,以陕西宁强羌博园羌绣实物为研究素材,采用田野考察等方法,对其进行历史溯源与艺术分析。同时剖析当地羌绣企业绣品纹样的应用范围及设计特点,找出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采用转译与形状文法对... 为探析宁强羌绣独特的艺术内涵及传承现状,以陕西宁强羌博园羌绣实物为研究素材,采用田野考察等方法,对其进行历史溯源与艺术分析。同时剖析当地羌绣企业绣品纹样的应用范围及设计特点,找出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采用转译与形状文法对羌绣纹样进行创新设计。研究表明:宁强羌绣已于明清时期在当地羌人中盛行,其题材包含羌、藏、汉多民族文化;构图中的素绣常以规则的格律体出现,而彩绣则依据其载体尺寸、用途差异产生不同变化;色彩源于自然且常选用饱和度较高的明艳色彩。在非遗活态传承的趋势下,将宁强羌绣纹样的艺术形式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并对其设计方法进行探索实践,以期为传统羌绣纹样的创新设计寻找更多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强羌族刺绣 纹样题材 纹样构图 纹样色彩 创新设计
下载PDF
羌族传统村落乡村意象认知研究——以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村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任豪 《城市建筑》 2023年第6期131-133,共3页
羌族传统村落承载着羌族文化精华,是农耕文明中不可多得的物质文化资源。随着旅游业的引入,羌族村落蓬勃发展,但这也带来了环境破坏、文化传承断层等问题,使得该类村寨面貌相较于以往有了较大改变。因此,以汶川县萝卜寨村为例,研究羌族... 羌族传统村落承载着羌族文化精华,是农耕文明中不可多得的物质文化资源。随着旅游业的引入,羌族村落蓬勃发展,但这也带来了环境破坏、文化传承断层等问题,使得该类村寨面貌相较于以往有了较大改变。因此,以汶川县萝卜寨村为例,研究羌族传统村落的乡村意象特征,采用了图像识别、内容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探索游客和村民对萝卜寨的意象感知认知差异情况。结果发现二者对村寨评价都为积极正向,但是在“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活”两方面感知情况差异较大,所以在萝卜寨后续发展过程中,宜着重关注这两类意象要素的挖掘与整合,实现传统羌族传统村落的意象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意象 羌族 传统村落 萝卜寨村
下载PDF
古羌族群服饰纹样的寓意传达
10
作者 秦小童 陈良雨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7期6-8,共3页
中国少数民族按照族群划分可分为百越、古羌、黎苗、百濮、狄历以及肃慎等族群,其中,古羌族群的源头可追溯到伏羲时代,是华夏土地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族群之一。本研究重点剖析古羌族群服饰纹样的寓意传达,通过分析影响纹样寓意形成的因素... 中国少数民族按照族群划分可分为百越、古羌、黎苗、百濮、狄历以及肃慎等族群,其中,古羌族群的源头可追溯到伏羲时代,是华夏土地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族群之一。本研究重点剖析古羌族群服饰纹样的寓意传达,通过分析影响纹样寓意形成的因素,将古羌服饰纹样的寓意分为感恩祭祖、祈福求子、吉祥昌盛、赞美生活4个方向,并进行分类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羌族群 服饰纹样 寓意传达
下载PDF
岷江上游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营造特色解析——以老木卡寨为例
11
作者 钟琪 宋云辉 陈一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6期67-72,共6页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四川省境内岷江上游一带。岷江上游水网密集、山峦更迭的生态背景,多元的民族文化背景,影响着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的营造特色。将传统羌族村寨的人居环境分为生态格局、支撑系统与民居单元三项...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四川省境内岷江上游一带。岷江上游水网密集、山峦更迭的生态背景,多元的民族文化背景,影响着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的营造特色。将传统羌族村寨的人居环境分为生态格局、支撑系统与民居单元三项基本内容,归纳出传统羌族村寨“山-林-水-寨-地”的人居环境生态格局特征、支撑系统的防御性特征与民居单元的山地性特征。以四川省理县老木卡河谷羌寨为例,进一步从村寨布局与民居建筑等多方面具体阐述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营造的生态特色、防御特色与山地特色,为传统羌族村寨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传统羌寨 人居环境 山地建筑
下载PDF
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宣传路径研究
12
作者 米大庆 都慧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9期108-113,共6页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颁布与实施,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出了规划性要求。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因此传承和弘扬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是贯彻落实“十四五规...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颁布与实施,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出了规划性要求。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因此传承和弘扬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是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的要求,而且对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该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宣传路径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合适的宣传路径。旨在推动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高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传统体育文化 宣传 路径 发展 传承
下载PDF
陕北地区汉代“胡人”墓考察
13
作者 王欣亚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5,共9页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两汉时期陕北地区多个游牧民族在此长期融合的事实,本文统称其为“胡人”。通过对陕北地区241座汉墓的考察,可以辨析出29座“胡人”墓葬。随葬带孔陶罐、戳记陶器、铜镜残片和骨箸、骨刷、骨勺等骨器及...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两汉时期陕北地区多个游牧民族在此长期融合的事实,本文统称其为“胡人”。通过对陕北地区241座汉墓的考察,可以辨析出29座“胡人”墓葬。随葬带孔陶罐、戳记陶器、铜镜残片和骨箸、骨刷、骨勺等骨器及装饰有波浪纹、弦纹的小口弧腹罐是匈奴族的常见做法,在墓道中用盛肉的陶罐来献祭可能是羌人的葬仪,随葬动物是这两支“胡人”墓葬的共同特征。29座“胡人”墓中,既有文化内涵较为单纯的“胡人”墓,又有两者共存一墓的情况,对墓主族属的辨析有利于我们深入地解读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汉代 胡人 匈奴 羌人
下载PDF
羌绣纹样题材及其与羌文化映射关系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敏 李梓君 +3 位作者 贾志艳 左玲 吕永义 赵琴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0-74,共5页
羌绣是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羌绣文化技艺,尤其是羌绣纹样题材与羌文化的联系,通过对四川省茂县、北川、平武、理县、汶川等各羌族聚居地进行田野考察,搜集整理了上百幅羌族地区... 羌绣是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羌绣文化技艺,尤其是羌绣纹样题材与羌文化的联系,通过对四川省茂县、北川、平武、理县、汶川等各羌族聚居地进行田野考察,搜集整理了上百幅羌族地区羌绣服饰作品和资料,对羌绣的经典纹样进行了系统分类,探讨和解析了羌绣常用纹样题材的特点,阐述了典型羌绣纹样题材与羌族宗教文化及民俗文化的映射关系。以期有助于多视角研究羌族历史文化,对羌族刺绣的艺术形式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羌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绣 羌族文化 纹样图案 纹样题材 文化含义
下载PDF
羌族服饰及刺绣图案中的宗教文化含义 被引量:25
15
作者 彭代明 彭潘丹犁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96,共7页
羌族服饰及所配刺绣图案都有其独特的宗教文化含义,在反映羌族所生活地区的生态面貌的同时,也反映了羌族对休养生息环境的深厚情感。
关键词 羌族 服饰 刺绣 宗教文化
下载PDF
羌族刺绣图案设计探源与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许静 张皋鹏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54,共6页
以羌族刺绣图案设计元素特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收集羌族刺绣图案资料的整理对比,提取出图案中每一题材的造型元素;结合羌族刺绣历史文化内涵和图案设计理论,分析其题材、造型、形式、色彩特征,形成图文分析资料。分析表明羌族刺绣... 以羌族刺绣图案设计元素特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收集羌族刺绣图案资料的整理对比,提取出图案中每一题材的造型元素;结合羌族刺绣历史文化内涵和图案设计理论,分析其题材、造型、形式、色彩特征,形成图文分析资料。分析表明羌族刺绣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其图案造型形象生动,构图错落有致,图案元素丰富又生动,艺术风格率真灵动,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和艺术市场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指出羌族刺绣设计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刺绣图案 设计元素
下载PDF
中国西南古代氐羌民族的融合与分化规律探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文光 段丽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34,共3页
从先秦以来不断南迁的西北氐羌系统民族,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的发展,历经了同源异流即民族分化、异源同流即民族融合的发展途径,最终形成了我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彝语支、藏语支、缅语支、景颇语支各民族及语... 从先秦以来不断南迁的西北氐羌系统民族,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的发展,历经了同源异流即民族分化、异源同流即民族融合的发展途径,最终形成了我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彝语支、藏语支、缅语支、景颇语支各民族及语支存在争议的白族和土家族的直接先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氐羌民族 同源异流 异流同源 藏缅语民族
下载PDF
精准扶贫战略下羌族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姝彦 岑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在精准扶贫战略下,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创意产业开发的实现策略。方法通过调研四川羌族地区传统手工艺创意产业的现状,结合四川羌族地区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等实际情况,探讨创意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实践机制。结论四川羌族地区... 目的探讨在精准扶贫战略下,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创意产业开发的实现策略。方法通过调研四川羌族地区传统手工艺创意产业的现状,结合四川羌族地区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等实际情况,探讨创意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实践机制。结论四川羌族地区传统手工艺创意产业应从意识、组织策略和工作模式3个层面进行开发研究,分别是强化精准意识,树立文化生态观念;强调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院校、行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强调引入创意阶层进行设计的多元交互协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羌族 文化创意产业 传统手工艺
下载PDF
羌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定宣 刘中强 黄山鹰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2年第4期30-31,共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提出了一个崭新的传承理念,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非物质文化保护把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纳入政府部门管理发展,指导羌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羌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提出了一个崭新的传承理念,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非物质文化保护把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纳入政府部门管理发展,指导羌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羌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广博深远内涵的提炼有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羌族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传统体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羌族医药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及走出困境的思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铀生 程玲俐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11,共4页
近100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医药文化遭受了西方医药文化潮涌般地冲击,民族医药文化传承受到极大的挑战。5·12汶川大地震后,羌族医药文化又遭受了严重的创伤。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羌族这个古老民族所创造的羌医药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充... 近100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医药文化遭受了西方医药文化潮涌般地冲击,民族医药文化传承受到极大的挑战。5·12汶川大地震后,羌族医药文化又遭受了严重的创伤。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羌族这个古老民族所创造的羌医药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充分展示羌族医药文化的独特性,让人们更加理解羌人发展史中所蕴涵的丰富内涵和多彩的羌医药文化。当下,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进行扶持,对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羌族医药文化,我们应如何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经济 羌族医药文化 生存环境 保护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