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象”“系词”与“神道设教”--文学侨易学视域下的《焦氏易林》之占验与文学问题
1
作者 李川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1年第3期543-558,共16页
中国现代的文学运动是西方二元论介入的产物,反思现代需要有一个更宏大的理论视野。此种视野至少包含时空两个必要的层次,就空间而言,既然中国文学和域外文学浑然一体,立足于世界文学的全球视野就是必要的;就时间层次上来说,不能不重视... 中国现代的文学运动是西方二元论介入的产物,反思现代需要有一个更宏大的理论视野。此种视野至少包含时空两个必要的层次,就空间而言,既然中国文学和域外文学浑然一体,立足于世界文学的全球视野就是必要的;就时间层次上来说,不能不重视古今之争之于当下文学观念反思的意义。而这两个层次,恰恰是侨易学的努力方向。随着传统经学体系的解体,《易林》首先被视为"文学"作品,文学云云就有侨易的因素。《焦氏易林》植根于《周易》"立象以尽意"五项原则基础之上,足证其"象学之集大成"的价值。无论《易》教,还是《诗》教,以及其他经学之教,皆包含华夏文学肇始的源始逻辑。理解了这一源始逻辑,则得以进一步发掘《易林》在当下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就《易林》占验体系而论,其"观象"乃《易经》的传统,其"系词"乃《诗经》的传统,其表达特质是诗性的、直观的而非逻辑的、理性的。从重新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重新思考现代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应对现代科学主义的危机来论,对《易林》的占验系统予以重审也是必要的。就易学传统内部而言,占卜从来就是支流和末途,而对德性的强调才是经学的核心思想,然《易经》系统对德性的强调乃是基于"视履考祥""神道设教"的基础之上,这种基础带有某种运命论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易学 文学 《焦氏易林》 神道设教
下载PDF
韩少功小说中农村写作态度的转变
2
作者 朱越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4-36,共3页
纵观韩少功的小说创作的三十年间,农村始终都是韩少功深切关照的对象,是他最钟爱的写作题材。韩少功从迫切逃离农村的知青到奋力找寻民族之根探索者,从揭露城乡文明的冲突性到最终全身心的回归农村贴近土地找到了真正的精神家园。与其... 纵观韩少功的小说创作的三十年间,农村始终都是韩少功深切关照的对象,是他最钟爱的写作题材。韩少功从迫切逃离农村的知青到奋力找寻民族之根探索者,从揭露城乡文明的冲突性到最终全身心的回归农村贴近土地找到了真正的精神家园。与其说他在小说中显露出对农村态度转变,实际上是他人生态度的转变。韩少功作为一个清醒的有担当有良知的智者在探索民族文化的长河里树立了一种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少功 乡村 《马桥词典》 《山南水北》
下载PDF
桥巩水电站工程主要施工技术综述
3
作者 谢天华 韦国灵 《红水河》 2008年第6期7-11,共5页
桥巩水电站是红水河规划的第九个梯级电站,是一座典型的灯泡贯流式水电站,其单机容量57.0 MW为全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水轮发电机组。由于电站规模大,及地质条件差,岩溶发育,在施工中遇到了许多难题,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按期发电的目标... 桥巩水电站是红水河规划的第九个梯级电站,是一座典型的灯泡贯流式水电站,其单机容量57.0 MW为全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水轮发电机组。由于电站规模大,及地质条件差,岩溶发育,在施工中遇到了许多难题,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按期发电的目标,采取了各种先进的施工技术措施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技术 厂房 围堰 二期坝 截流 橡胶坝 桥巩水电站
下载PDF
平衡刮痧疗法中刮桥弓对椎动脉阻力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马桂敏 于高潞 +3 位作者 李茵 莫绍强 史华敬 王琳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观察平衡刮痧疗法中刮桥弓对椎动脉阻力指数的影响。方法:观察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使用平衡刮痧疗法中刮桥弓治疗后的对椎动脉阻力指数的影响情况。结果:治疗组80例病人,在椎动脉阻力指数改善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平衡刮... 目的:观察平衡刮痧疗法中刮桥弓对椎动脉阻力指数的影响。方法:观察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使用平衡刮痧疗法中刮桥弓治疗后的对椎动脉阻力指数的影响情况。结果:治疗组80例病人,在椎动脉阻力指数改善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平衡刮痧疗法中顺刮桥弓可直接通过肌肉-神经传导激活交感神经纤维,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缓解椎动脉痉挛、降低阻力指数、缓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刮痧疗法 刮桥弓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 阻力指数
原文传递
从技术到制度:18至20世纪男旦跷功兴废与社会变革
5
作者 姚春敏 孟梓良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1-178,共8页
跷功,作为男旦表演女性的辅助工具,经历从清代中期的风靡一时,到清末民初被推到了舆论巅峰,再到20世纪50年代被正式废除的曲折历程。男旦跷功这一原本属于技术文化层面的戏剧功法,在二百余年的时空发展历程中,其复杂性超过了其他戏曲道... 跷功,作为男旦表演女性的辅助工具,经历从清代中期的风靡一时,到清末民初被推到了舆论巅峰,再到20世纪50年代被正式废除的曲折历程。男旦跷功这一原本属于技术文化层面的戏剧功法,在二百余年的时空发展历程中,其复杂性超过了其他戏曲道具,为我们从新文化史视角来反观大时代变迁对文化的影响,探索社会变革风潮如何起于青萍之末,时代的大背景又如何一步一步地影响到了技术和工具的变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清末民初以来巨大的社会变革致使男旦跷功这个曾经的戏班法宝,走到了技术性失语和审美鄙弃的双重窘界,最终在新中国文化变革的浪潮中被正式废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史 男旦 跷功 戏曲改革 社会变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