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Dominant Reservoir Series Analysis of Es_3 in the Qibei Area of Qikou Sag 被引量:2
1
作者 PU Xiugang HAN Wenzhong +2 位作者 HUA Shuangjun ZHANG Wei CHEN Changw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219-231,共13页
Based on analysis of geophysical data such as core observation, rock slices identification, physical propert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X-ray diffraction, logging data etc., 16 factors of sedimentation, diagenesi... Based on analysis of geophysical data such as core observation, rock slices identification, physical propert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X-ray diffraction, logging data etc., 16 factors of sedimentation, diagenesis, fluid pressure,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sedimentation is the internal factor controlling the reservoir property, diagenesis is the external and final decisive factor and abnormal fluid press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preserving the deep reservoir property.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diagenesis indicates that compaction and dissolution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cementation and they respectively cause porosity change of-23.6% and 7.7% and -6.2%. Through optimizing 11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constructing reservoir evaluation index (REI) according to the hierarchical cluster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servoir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was established and reservoir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classes. The studies show that Es~ SQ4 consists mainly of class I and II, while Es~ SQ6 is mainly of class III and II; the favorable zone is the north and south slope of Qibei sub-sag and the Liujianfang fault-nose.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the quantitative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the Qibei area verifies the advanced, practicable method of less artificial factor is suitable for the low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factor analysis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comprehensive and quantitativereservoir evaluation Shahejie Formation qibei area Qikou sag
下载PDF
Predicting Terrestrial Flagstone Reservoirs in the Sha-I Member of the Qibei Depression in the Dagang Oilfield
2
作者 LEIHuaiyan LIUZhihong XUMaoquan GUANBaoc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701-714,共14页
There are few 3-D seismic profiles and drillings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Qibei depression in the Dagang oilfield, and more than 70% of the 2-D seismic profiles were completed before the 1980s. Meanwhile, changes in ... There are few 3-D seismic profiles and drillings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Qibei depression in the Dagang oilfield, and more than 70% of the 2-D seismic profiles were completed before the 1980s. Meanwhile, changes in the terrestrial formations in this region have been large and complex. These factors have made it difficult to predict reservoirs in this are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stablish a methodology for predicting potential gas and oil reservoirs. Our research combines sequence stratigraphy, well-logs, and seismic analysis to elucidate the prediction of flagstone reservoirs in the S1 (Sha-I) Member in the middle of the Qibei depression. Previou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se rocks were deposited in an environment that had a semiarid, northern subtropical, and warm, humid climate. The objective strata currently consist mainly of lake fades, deeper lake facies, and shore-shallow lake facie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lower section of the S1 Member is an important objective region for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bei depress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well-logs seismic analysis flagstone reservoirs prediction
下载PDF
芪贝消痈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临床研究
3
作者 王婧 秦燕鸿 +1 位作者 刘刚 李国霞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基于氧化应激反应、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芪贝消痈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HP阳性胃溃疡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基于氧化应激反应、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芪贝消痈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HP阳性胃溃疡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芪贝消痈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中医症候积分、胃镜检查指标(溃疡直径、底部厚苔面积、溃疡周围黏膜充血面积及再生上皮面积)、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炎性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NF-κB阳性表达率,比较治疗后1个月HP根除率及12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治疗4周后,两组胃脘胀痛、恶心呕吐、嗳气反酸、胃脘灼烧感症候积分、溃疡直径、底部厚苔面积及周围黏膜充血面积、血清MDA、TNF-α、IL-8、MMP-9、TIMP-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生上皮面积、血清SOD及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NF-κB阳性表达率为22.92%,低于对照组的43.75%(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HP根除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0.83%(P<0.05);治疗后12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P<0.05)。结论:芪贝消痈汤能通过减弱氧化应激反应、抑制NF-κB信号通路表达,改善HP阳性胃溃疡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胃的炎性反应,进而促进溃疡修复,减少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阳性胃溃疡 芪贝消痈汤 氧化应激反应 NF-ΚB信号通路 炎性反应 溃疡修复
下载PDF
芪贝胶囊联合利奈唑胺对气阴两虚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医证候、病灶吸收情况的影响
4
作者 李继翰 国美峰 +2 位作者 倪磊磊 李沧友 荣立萍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8期933-936,共4页
目的:探讨芪贝胶囊联合利奈唑胺对气阴两虚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医证候、病灶吸收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气阴两虚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奈唑胺组、芪贝胶囊组。利奈唑胺组60例患... 目的:探讨芪贝胶囊联合利奈唑胺对气阴两虚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医证候、病灶吸收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气阴两虚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奈唑胺组、芪贝胶囊组。利奈唑胺组60例患者给予标准抗结核方案+利奈唑胺治疗,芪贝胶囊组60例患者在利奈唑胺组的基础上加用芪贝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病灶吸收情况。结果:治疗后,芪贝胶囊组患者咳嗽、盗汗和潮热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利奈唑胺组,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高于利奈唑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芪贝胶囊组患者高于利奈唑胺组;两组患者的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芪贝胶囊组患者低于利奈唑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贝胶囊联合利奈唑胺治疗气阴两虚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可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促进病灶吸收及痰菌转阴,提高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贝胶囊 利奈唑胺 耐多药肺结核 气阴两虚型 中医证候 病灶吸收
下载PDF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Fas/FasL系统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24
5
作者 郭晓鹤 张彩凤 +3 位作者 夏永华 朱艳丽 秦咏梅 韩宇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684-1686,共3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以下简称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检测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前后T细胞亚群及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FasL...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以下简称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检测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前后T细胞亚群及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FasL的表达水平,并与四联活菌片及芪倍合剂单一治疗进行比较。结果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治疗(第一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四联活菌片单独治疗(第二组)(72.50%)(P<0.01)。各组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3+CD4+)、抑制性T细胞(CD3+CD8+)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D4+/CD8+值升高(P<0.05),Fas表达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CD3+、CD3+CD4+、CD3+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CD4+/CD8+值降低(P<0.05),Fas明显下降(P<0.01)。结论四联活菌片可通过逆转外周血淋巴细胞的Fas/FasL系统表达异常,诱导淋巴细胞的正常凋亡,与中药芪倍合剂合用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T淋巴细胞亚群 四联活菌片 芪倍合剂 FAS FasL系统
下载PDF
歧北凹陷沙二段超压背景下的成岩场分析与储层孔隙度预测 被引量:30
6
作者 孟元林 刘德来 +4 位作者 贺如 王志国 张文才 殷秀兰 李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9-396,共8页
根据数学场论的原理,成岩场可定义为成岩强度在空间各点某一时间的成岩强度之总体,成岩强度的大小可用成岩指数ID表示。在成岩场分析、沉积相参数定量化研究、压力与储层孔隙度关系讨论的基础上,该文建立了渤海湾盆地歧北凹陷储层孔隙... 根据数学场论的原理,成岩场可定义为成岩强度在空间各点某一时间的成岩强度之总体,成岩强度的大小可用成岩指数ID表示。在成岩场分析、沉积相参数定量化研究、压力与储层孔隙度关系讨论的基础上,该文建立了渤海湾盆地歧北凹陷储层孔隙度预测的多元非线性高次模型:孔隙度=F(分选系数So,成岩指数ID,地层压力P)。歧北凹陷沙河街组二段滩坝砂体孔隙度的预测表明,对于胶结物含量>10%的砂体,孔隙度预测误差可<2%;歧北凹陷沙二段东部的沿岸砂坝预测孔隙度为15%~20%,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质量预测 成岩作用 成岩指数 成岩场 超压 歧北凹陷
下载PDF
超压地层中镜质组反射率的计算 被引量:22
7
作者 肖丽华 孟元林 +5 位作者 张连雪 韦阿娟 李军 张文才 殷秀兰 王志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已有的研究表明,超压可以抑制镜质组的热演化、增加反应活化能.在EASY%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超压调节化学动力学反应活化能,建立了超压条件下镜质组热演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Pa%R.,并根据黄骅坳陷歧北洼陷受超压抑制和未受超压抑制的R.实... 已有的研究表明,超压可以抑制镜质组的热演化、增加反应活化能.在EASY%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超压调节化学动力学反应活化能,建立了超压条件下镜质组热演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Pa%R.,并根据黄骅坳陷歧北洼陷受超压抑制和未受超压抑制的R.实测资料,确定了有关模拟参数.歧北洼陷港深48井明显超压(压力系数1.2~1.6),用Pa%R.模型所预测的有机质成熟度和生烃时间与用EASY%R.模型预测的明显不同,超压对R.的抑制可达0.1%~O.3%,可使烃源岩进入生油门限的时间推迟1~4.4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镜质组反射率 成岩作用 烃源岩 盆地模拟 黄骅坳陷 歧北洼陷
下载PDF
歧北地区下第三系深层异常压力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军 袁淑琴 武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24,共3页
根据热压模拟实验分析 ,进一步阐明超压抑制液态烃高温裂解 ,使深部液态烃成藏成为可能。论述歧北地区下第三系深层超压与深部油气分布的关系 ,认为深部油气的分布与异常超压带的分布密切相关。纵向上 ,油气分布在具有相对高过剩压力泥... 根据热压模拟实验分析 ,进一步阐明超压抑制液态烃高温裂解 ,使深部液态烃成藏成为可能。论述歧北地区下第三系深层超压与深部油气分布的关系 ,认为深部油气的分布与异常超压带的分布密切相关。纵向上 ,油气分布在具有相对高过剩压力泥岩段的下伏具有相对低过剩压力的砂岩层中 ;平面上 ,异常压力的高低分布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流体自超压区向相对低压区流动 ,油气的富集区与烃源岩的大量排烃期及断裂活动期密切相关 ,油气富集在“低”压区内的相对高压区及压力变化密集区。鉴于压力预测已成为目前寻找油气聚集区的有效途径之一 ,依据“等效深度”原理 ,开发研制了利用地震速度预测压力的软件 ,并对有利目标区进行了压力预测。图 3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歧北地区 下第三系 深层异常压力 油气分布
下载PDF
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地层岩性油气藏精细勘探与发现 被引量:20
9
作者 周立宏 李洪香 王振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6期31-35,124-125,共5页
歧北斜坡是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西南缘的大型挠曲缓坡,由于该斜坡构造圈闭不发育,按照构造找油思路在该斜坡区勘探成效甚微。以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为指导,开展斜坡控砂机理和油气成藏内在规律研究,确定勘探潜力目标区。针对目标区开... 歧北斜坡是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西南缘的大型挠曲缓坡,由于该斜坡构造圈闭不发育,按照构造找油思路在该斜坡区勘探成效甚微。以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为指导,开展斜坡控砂机理和油气成藏内在规律研究,确定勘探潜力目标区。针对目标区开展分砂组精细地层对比、内幕层精细构造解释、砂体精细刻画、精细油藏分析、滚动优化部署与实施等研究,发现了亿吨级的优质储量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取得重要发现,实现了老区精细勘探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地层对比 歧北斜坡 岩性油气藏 歧口凹陷
下载PDF
试析歧北凹陷异常压力在深层油气藏成藏过程中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7
10
作者 张立新 李军 +1 位作者 刘淑芝 张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9-21,共3页
歧北凹陷深层普遍存在异常压力 ,压力系数为 1.2~ 1.6,纵向上分布有 4套幅度不等的高幅泥岩欠压实带 (超压带 )形成压力封隔层 ,即Ed +Es上1、Es中1、Es2 、Es3等 4套泥岩超压层。凹陷沉降初期产生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是盆地的快速沉降... 歧北凹陷深层普遍存在异常压力 ,压力系数为 1.2~ 1.6,纵向上分布有 4套幅度不等的高幅泥岩欠压实带 (超压带 )形成压力封隔层 ,即Ed +Es上1、Es中1、Es2 、Es3等 4套泥岩超压层。凹陷沉降初期产生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是盆地的快速沉降与巨厚泥岩沉积相配置 ;东营组沉积末期至明化镇组沉积时期 ,沙一中段地层异常压力则主要与烃类生成、黏土矿物转化有关。该凹陷深层油气资源丰富 ,油气藏均具有高压封闭特点。异常压力在深层油气藏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①异常压力改善了深部砂体的储集性能 ;②上覆超压异常带对下伏油气具有良好的封闭保存作用 ;③异常压力为油气运聚提供了动力。在歧北凹陷寻找超压油藏 ,纵向上应注重沙一下段和沙三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北凹陷 异常压力 深层油气藏 成藏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北斜坡区薄层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及演化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有星 金振奎 +5 位作者 白武厚 乔东生 刁丽颖 孟凡洋 袁明会 张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30-1340,共11页
歧北斜坡区沙-下亚段湖相碳酸盐岩储层较薄(多数集中在0.5~8m),地震资料难以指导内部小层及滩体划分,沉积相模式、演化规律及主控因素认识不清,采用标志层控制、静-动态资料相互拟合的方法,利用岩心、测井、地球化学、古生物等... 歧北斜坡区沙-下亚段湖相碳酸盐岩储层较薄(多数集中在0.5~8m),地震资料难以指导内部小层及滩体划分,沉积相模式、演化规律及主控因素认识不清,采用标志层控制、静-动态资料相互拟合的方法,利用岩心、测井、地球化学、古生物等资料,结合示踪剂、吸水剖面等动态资料对薄层湖相碳酸盐岩储层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覆地层对比模式符合研究区薄层湖相碳酸盐岩地层真实发育情况,并识别出5期明显的湖岸线;湖水首先沿着港西断层形成的断槽及中部的斜坡低洼区由东向西主发生湖侵;研究区主要发育滨浅湖亚相,包括生屑滩、混积滩等6种沉积微相,生屑滩面积占60%以上;沉积模式显示出沉积早期,地形坡度大、湖侵范围小、滨浅湖面积也最小,主要沉积沿岸碎屑岩砂坝;沉积中后期,水体越过坡折带,滨浅湖面积不断扩大,并迅速超覆至全区,生屑滩沉积面积达到最大的演化规律。歧北斜坡区湖水成化、湖相碳酸盐岩广泛沉积的主要原因,是海侵作用致使湖水初步成化和浅水缓坡台地环境导致混合水蒸发浓缩二次成化双重作用的结果。强烈的剥蚀和填平补齐导致的近似平台型古地貌特征和古生物的大量繁殖,也是控制北斜坡区沉积相类型及演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歧北斜坡区 碳酸盐岩 超覆地层 对比模式 沉积相模式 沉积微相
下载PDF
歧北凹陷古近系构造坡折带对圈闭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向雪梅 王华 +2 位作者 王家豪 肖敦清 蒲秀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4-320,共7页
应用三维地震、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对歧北凹陷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研究区古近系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歧北凹陷斜坡区发育断裂坡折和挠曲坡折两种构造坡折带类型。坡折带的发育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继承性:早期为断裂坡... 应用三维地震、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对歧北凹陷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研究区古近系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歧北凹陷斜坡区发育断裂坡折和挠曲坡折两种构造坡折带类型。坡折带的发育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继承性:早期为断裂坡折带,晚期为挠曲坡折带。不同类型坡折带层序构成样式及内部体系域构成不同,断裂坡折带控制了低位扇三角洲砂体以及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的发育,而挠曲坡折带除了对砂体有控制作用外,更突出地表现为对地层超覆以及岩性圈闭发育的控制。坡折带附近是非构造圈闭发育的有利部位,进一步勘探的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歧北凹陷 构造坡折带 层序构成样式 非构造圈闭
下载PDF
地震沉积学在复杂岩性地区的应用——以歧北凹陷沙二段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洪忠 刘化清 +1 位作者 苏明军 牛海青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4期40-44,共5页
以地震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地震岩性学和地震地貌学,在歧北凹陷沙二段滨4油组开展地震沉积学研究。针对研究区复杂岩性波阻抗值差异小以及自然伽马值差异明显的特点,开展相对波阻抗约束下的测井参数反演工作来获取岩性数据体。同时... 以地震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地震岩性学和地震地貌学,在歧北凹陷沙二段滨4油组开展地震沉积学研究。针对研究区复杂岩性波阻抗值差异小以及自然伽马值差异明显的特点,开展相对波阻抗约束下的测井参数反演工作来获取岩性数据体。同时,结合测井和钻井资料,对地层切片进行地震沉积学解释。研究结果表明:测井参数反演方法可以有效区分研究区的复杂岩性,基于等时地层格架生成的一系列地层切片识别出了滨4油组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中不同的沉积单元,准确反映了其物源方向、储层平面展布特征及空间演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复杂岩性 测井参数反演 歧北凹陷
下载PDF
歧北凹陷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元燕 刘震 +2 位作者 王伟华 费安玮 刘洛夫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67-175,共9页
本文从地震、古生物、沉积和测井等多方面的资料入手,用层序地层学方法研究了黄骅坳陷歧北凹陷沙河街组的地层层序,将其划分为两个大层序,即层序Ⅰ(沙三段)和层序Ⅱ(沙二、沙一段)。在每个层序中,又进一步划分出低位、湖进和高... 本文从地震、古生物、沉积和测井等多方面的资料入手,用层序地层学方法研究了黄骅坳陷歧北凹陷沙河街组的地层层序,将其划分为两个大层序,即层序Ⅰ(沙三段)和层序Ⅱ(沙二、沙一段)。在每个层序中,又进一步划分出低位、湖进和高位三个体系域,总结了各个体系域的特征,进而指出有利的油气聚集相带和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北凹陷 沙河街组 层序地层学 体系域
下载PDF
歧口地区港西凸起周缘沙二段沉积体系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素彦 马建英 +3 位作者 周可佳 赵同泽 尹玲玲 孟立娜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8-98,I0006,共12页
为明确歧口地区港西凸起在沙二段沉积期沉积体系分布格局,基于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及薄片等资料,结合轻重矿物分布特征,分析沉积古背景及沉积特征,总结港西凸起两翼不同的砂体发育模式,明确有利储集相带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港西... 为明确歧口地区港西凸起在沙二段沉积期沉积体系分布格局,基于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及薄片等资料,结合轻重矿物分布特征,分析沉积古背景及沉积特征,总结港西凸起两翼不同的砂体发育模式,明确有利储集相带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港西凸起两翼沉积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南翼歧北地区受港西凸起、孔店-羊三木凸起及燕山物源的影响,主要为宽缓湖湾沉积,从西南向北东方向依次形成粒屑滩-滩坝-砂质云坪-扇三角洲相的沉积格局;北翼港北地区受港西凸起物源的影响,发育断槽输砂及斜坡控砂的砂体分布模式,主要为扇三角洲和滩坝沉积;港西凸起两翼发育的扇三角洲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及沿岸大面积分布的滩坝砂体厚度适中、储集物性较好,且分布稳定,为油气聚集的优势储集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西凸起 沉积体系 有利储集相带 沙二段 歧北地区 港北地区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歧北斜坡沙河街组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16
16
作者 薛宗安 赵玉宏 +3 位作者 吴义平 朱超 许海龙 边海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0-287,共8页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实验数据,结合测井资料,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歧北斜坡沙河街组储层岩石成分、孔渗分布、孔隙结构及储层品质指数( RQI)等特征,探讨了储层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沙河街组砂岩成熟度较低,孔隙类...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实验数据,结合测井资料,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歧北斜坡沙河街组储层岩石成分、孔渗分布、孔隙结构及储层品质指数( RQI)等特征,探讨了储层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沙河街组砂岩成熟度较低,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以Ⅳ类为主,孔喉为细-微孔小喉,以次生粒间孔为主,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有沉积作用、次生溶蚀作用及深部异常高压等。水道沉积环境控制储集岩的碎屑粒度、胶结物性质及含量、孔隙的孔喉半径和分选系数等,水道主体砂岩比侧缘砂体孔隙度高出3%~5%,且厚度较大,易形成良好的储集层。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消失殆尽,砂岩中长石等的溶蚀作用造成了次生孔隙的发育,为储集空间的主要贡献者。异常压力的发育抑制了压实作用,促进了溶蚀作用,起到了增加储层孔隙的作用。综合分析认为,重力流水道和扇三角洲前缘相带中的次生溶蚀发育带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蚀作用 次生粒间孔 异常压力 低渗透储层 沙河街组 歧北斜坡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一下亚段致密砂岩油形成条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韩国猛 周素彦 +3 位作者 唐鹿鹿 蒲秀刚 张宾 胡男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6期89-96,共8页
综合运用地震、岩心、薄片、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分析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一下亚段致密油形成地质要素,明确了勘探潜力。研究认为,歧北斜坡沙一下亚段稳定平缓的构造背景、大面积分布的优质烃源岩、大面积分布的非均质致密砂岩储层、源储... 综合运用地震、岩心、薄片、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分析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一下亚段致密油形成地质要素,明确了勘探潜力。研究认为,歧北斜坡沙一下亚段稳定平缓的构造背景、大面积分布的优质烃源岩、大面积分布的非均质致密砂岩储层、源储共生及近距离运移聚集有利于形成较大规模的致密油。歧北斜坡沙一下亚段发育多期远岸水下扇沉积,其中中扇亚相及断裂发育区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形成常规油藏;外扇亚相薄层致密砂岩发育,致密油大面积分布,形成典型的常规油与致密砂岩油纵向相互叠置、横向叠合连片的油藏分布序列。通过储层预测圈定致密油分布范围163km2,板2上薄层浊积席状砂甜点区是致密油钻探的首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歧北斜坡 沙一下亚段 远岸水下扇 致密砂岩油 勘探潜力
下载PDF
板桥和歧北凹陷沙河街组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7
18
作者 陈纯芳 赵澄林 李会军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共4页
对黄骅坳陷板桥和歧北凹陷深层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 ,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在横向上受砂体微相控制 ,在纵向上受次生孔隙发育带控制 ,并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在板桥和歧北凹陷中 ,沙二、沙三段深层碎... 对黄骅坳陷板桥和歧北凹陷深层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 ,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在横向上受砂体微相控制 ,在纵向上受次生孔隙发育带控制 ,并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在板桥和歧北凹陷中 ,沙二、沙三段深层碎屑岩的有利储集相带与有利沉积相带及碎屑组分的溶解作用带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深部异常高压带、烃类的早期侵入和有利的储层埋藏史对于深层碎屑岩储层具备良好的储集空间及含油气性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北凹陷 沙河街组 深层碎屑岩 储层物性特征 影响因素 油气地质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NF-κB活性、NF-κB mRNA及TNF-α mRNA的表达及芪倍合剂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郭晓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9-323,共5页
目的观察芪倍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NF-κB活性、NF-κB mRNA及TNF-α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芪倍合剂小剂量治疗组[1.5 mL/(100 g.d)]、中剂量治疗... 目的观察芪倍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NF-κB活性、NF-κB mRNA及TNF-α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芪倍合剂小剂量治疗组[1.5 mL/(100 g.d)]、中剂量治疗组[2.0 mL/(100 g.d)]、大剂量治疗组[2.5 mL/(100 g.d)]。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治疗组造模同时给予芪倍合剂灌肠,共4周。造模4周后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标本,光镜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对结肠组织标本进行病理评分;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黏膜NF-κB活性,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F-κB mRNA和TNF-α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Px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病理评分、MDA含量、NF-κB活性及TNF-α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血清SOD、GSH-Px的活性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各组病理评分、MDA含量、NF-κB的活性及TNF-α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而血清SOD、GSH-Px的活性明显上升(P<0.05或P<0.01)。NF-κB的活性及TNF-α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70,P<0.05),各组NF-κB mRNA的表达均为阳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芪倍合剂能显著降低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NF-κB的活性、TNF-αmRNA的表达,从而减轻结肠组织损害程度,这与其抑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倍合剂 溃疡性结肠炎 脂质过氧化 核转录因子-κB活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影响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晶 李勇 +5 位作者 张自力 张威 王伟 钱赓 蒲秀刚 刘刚 《地质学刊》 CAS 2012年第1期8-16,共9页
根据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阴极发光等资料分析,对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划分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储层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现... 根据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阴极发光等资料分析,对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划分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储层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现今主要处于早成岩B期、中成岩期,部分埋深较大的地区进入晚成岩期。经历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其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特别对长石、岩屑和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是储层物性变好的重要的成岩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北斜坡 沙三段 成岩作用 压实作用 胶结作用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