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方法研究——以鹤壁市淇滨区为例
1
作者 张合兵 杨志文 赵素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共9页
永久基本农田的优化调整对于实现耕地保护、土地集约利用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目的 为了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优化调整,方法 以鹤壁市淇滨区为研究对象,从耕地综合质量与耕地景观生态安全双重视角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耕地综合... 永久基本农田的优化调整对于实现耕地保护、土地集约利用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目的 为了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优化调整,方法 以鹤壁市淇滨区为研究对象,从耕地综合质量与耕地景观生态安全双重视角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耕地综合质量与景观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度模型,依据评价单元耕地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对耕地综合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结果表明,通过耕地景观生态安全对永久基本农田稳定性的约束作用,进一步确保了永久基本农田生产功能稳定发挥,优化了国土空间格局;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开发区、大赉店镇、示范区和钜桥镇,空间上呈西低东高的分布格局,应优先考虑将东部耕地调整为永久基本农田;基于划定规则约束条件对耦合协调度模型初步划定结果进行优化调整,将研究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区域分为保留区(6 387.35 hm^(2))、可调入区(5 473.07 hm^(2))、调出区(804.77hm^(2))和不适宜调入区(988.12 hm^(2))。结论 研究方法避免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中只考虑耕地质量这一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考虑耕地质量、景观生态安全对农田生产稳定性的约束作用,统筹考虑了生态保护与农田空间布局需求,提高了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基本农田 综合质量 耦合协调度 景观生态安全 淇滨区
下载PDF
城郊新农村住区建设模式初探——以鹤壁市淇滨区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瑞霞 沈静 《建筑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8-11,共4页
分析了城郊农村住区发展演变机理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从城郊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提出城郊农村的二元三极建设模式,即自筹与外援的二元投资主体和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地产开发三极化的发展策略,并对鹤壁市... 分析了城郊农村住区发展演变机理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从城郊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提出城郊农村的二元三极建设模式,即自筹与外援的二元投资主体和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地产开发三极化的发展策略,并对鹤壁市淇滨区的城郊新农村住区建设的运作和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地区 农村住区 建设模式 鹤壁市淇滨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