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Origi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Theories of Human Nature in Pre-Qin China
1
作者 GUO Yi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5年第2期212-238,共27页
In early China, views concerning human nature underwent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with philosophers moving from seeing it as desire or instinct to seeing it as virtue or essence. Before Confucius's time, human beings... In early China, views concerning human nature underwent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with philosophers moving from seeing it as desire or instinct to seeing it as virtue or essence. Before Confucius's time, human beings' xing, or nature, was construed as desire and instinct, i.e., as a physical nature. The key problem faced by theorists of human nature at that time was how to manage nature with virtue, i.e., how to use virtue to both control and enrich nature. A later, wide-reaching development was the use of qi to explain human nature. Laozi began, taking de or virtue to be the internal essence of the human being; Confucius took de or virtue to be xing or nature. Following this development, the main current of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in the pre-Qin period divided into two branches. One, created by the later Confucius, inherited in part by Zisi, and developed by Mencius, took virtue as nature and insisted on the a priority of internal morality. The other branch, inherited in part by Zisi and developed by the author of Xing Zi Ming Chu and Xunzi, featu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ld tradition which took yu, or desire, as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nature physical nature rational nature Pre-qin china Laozi CONFUCIUS
原文传递
论秦朝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及影响
2
作者 李德山 冯雪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4年第2期70-79,M0005,共11页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等。秦朝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和管理虽然仅15年左右,但因为继承了燕国原已奠定的基础,遂能以其强大的国家施政能力,把东北地区更紧密...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等。秦朝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和管理虽然仅15年左右,但因为继承了燕国原已奠定的基础,遂能以其强大的国家施政能力,把东北地区更紧密地纳入到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整体中,为后世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中原文化的东传拓宽了传播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朝 东北 社会变迁
下载PDF
出土文献与考古视野下“中华”观念的形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2-60,共9页
日渐丰富的出土文献与考古实物中,蕴含着在先秦时期“中华”观念形成的历史信息。“中”的起源与先秦时期的“地中”“土中”“天下之中”等地理概念息息相关。西周春秋时期“华夏”族群的融合与发展,为战国晚期“中华”观念的出现奠定... 日渐丰富的出土文献与考古实物中,蕴含着在先秦时期“中华”观念形成的历史信息。“中”的起源与先秦时期的“地中”“土中”“天下之中”等地理概念息息相关。西周春秋时期“华夏”族群的融合与发展,为战国晚期“中华”观念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产生之时,“中华”观念的基本内涵即包括以“华夏”文化为共同文化标准,以“禹迹”“九州”为共同活动地域,以黄帝子孙为共同世系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 中华 族群 北大秦简
下载PDF
中国出土早期天河石研究
4
作者 马光年 先怡衡 于春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5,共8页
天河石作为一种蓝绿色宝石,在中国有着较长的使用历史。本文通过梳理中国早期天河石制品的发现地点、分布范围、器类、使用与功能等方面的信息,对现有考古发现中天河石制品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发现中国对天河石的使用始于东北,在东北地区... 天河石作为一种蓝绿色宝石,在中国有着较长的使用历史。本文通过梳理中国早期天河石制品的发现地点、分布范围、器类、使用与功能等方面的信息,对现有考古发现中天河石制品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发现中国对天河石的使用始于东北,在东北地区集中出土且长期存在,是一种典型的东北区域宝石品种,中国先秦时期天河石存在由东北向西、向南传播的趋势,该研究为探讨东北地区的玉文化内涵,并通过天河石文物窥视不同地区与东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天河石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关于北京大学藏秦简《算书乙种》的综合研究
5
作者 邹大海 夏庆卓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45,共17页
新近公布的北京大学藏秦简牍中有三种前所未知的数学著作,《算书乙种》是其中之一。本文首次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其体例与编纂特点、知识类型与数学方法,以及相关的社会背景,并修正了以前学术界的若干不当认识。此书为撮编之作,结... 新近公布的北京大学藏秦简牍中有三种前所未知的数学著作,《算书乙种》是其中之一。本文首次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其体例与编纂特点、知识类型与数学方法,以及相关的社会背景,并修正了以前学术界的若干不当认识。此书为撮编之作,结构上有一定层次,体现出编排的意图但考虑不周。作为实用算法式数学文献,此书不属于从“九数”发展至《九章算术》的经典系统,但它的内容仍为刘徽关于《九章算术》源于其先秦祖本的记载提供了新的直接证据。同时,此书也为研究秦国和秦代社会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原始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藏秦简牍 《算书乙种》 《九章算术》 中国数学史 计量制度 秦汉史
下载PDF
China考源与圣经预言中的中国
6
作者 胡振东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07-108,共2页
《圣经》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被称之为人类共同的经典和西方世界共同的指南。然而《圣经》中究竟是否提到过中国呢?在《圣经》中中国是何种称谓呢?本文将以历史的、宗教的和文化的视野,探寻china一词的来... 《圣经》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被称之为人类共同的经典和西方世界共同的指南。然而《圣经》中究竟是否提到过中国呢?在《圣经》中中国是何种称谓呢?本文将以历史的、宗教的和文化的视野,探寻china一词的来源和圣经对中国的预言,从而加深对《圣经》和中西方文化交流发展史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中国 预言 《圣经》 考源 china 西方世界 文化交流 发展史 中西方
下载PDF
战国时期——秦、燕、楚和巴泽雷克:历史的脚注
7
作者 吴洁(译) 祁晓庆(校)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3-67,共5页
南西伯利亚的三个巴泽雷克墓葬中,发掘出土了中国的古代文物,其历史年代相当于中国战国时期,其出土实物的辨析,与其时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文物相类似。这与秦国不断西扩,与其时的中国北方并西北游牧民族建立联系,使其物产不断西进,在中... 南西伯利亚的三个巴泽雷克墓葬中,发掘出土了中国的古代文物,其历史年代相当于中国战国时期,其出土实物的辨析,与其时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文物相类似。这与秦国不断西扩,与其时的中国北方并西北游牧民族建立联系,使其物产不断西进,在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与西伯利亚地区的原住民间,往返交流,建立起常态的经济文化交往的历史机遇关系密切。另外,也有部分原因是在这一历史时段内,开启了希腊化时代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发动中亚征伐战争,迫使月氏等诸多游牧部落向东迁徙的直接后果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泽雷克 中国古代文物 战国时期 秦国 文化物流
下载PDF
绵延与统合之力:先秦人文时空论纲
8
作者 王振红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4-46,共13页
时间与空间,是构成人类历史的两大基本要素。探索先秦自然时空与人文时空及其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阐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基本特征。黄河流域四季分明的物候特征与北斗七星的规律变化,促使先民很早就建立了最初的时间系统;伴随着农业生... 时间与空间,是构成人类历史的两大基本要素。探索先秦自然时空与人文时空及其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阐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基本特征。黄河流域四季分明的物候特征与北斗七星的规律变化,促使先民很早就建立了最初的时间系统;伴随着农业生产与祭祀的发展与需要,先秦时间不仅日益精确化与抽象化,而且统一的时间主轴随之形成。新石器时代六大文化区系共存于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之中,形成了背对高原、面向海洋的“两半”格局,而中原文化区恰居于中心区域,处于各文化区的结合处。这一格局及其中的山川形胜、气候物产等蕴藏着无限的物质力量与统合形势。生活在这个完整地理单元之中的各族先民,在碰撞、融合的过程中日益辐辏于统一的时间主轴与空间中心之下,此即先秦中国人文时空的最大特征:统一的时间主轴与通变思维相辅而行,蕴蓄着无限的绵延之力;差异互补的自然空间与大一统的人文空间相生相成,产生出巨大持久的统合力量。深沉的人文时空一旦形成,便与民族文化历史的特殊性、独立性、超越性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中华民族的心智结构、精神情怀,形成深沉而恢弘的绵延与统合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中国 自然时空 人文时空 绵延 统合
下载PDF
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深远影响
9
作者 赵绥生 白雪祺 刘权政 《南海学刊》 2023年第5期87-97,共11页
中世纪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制度类型,与此相适应产生了两种国家治理模式:中央集权制治理模式和分权制治理模式。秦朝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具有历史必然性,它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拓疆辟土客观形势的产物,是消除... 中世纪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制度类型,与此相适应产生了两种国家治理模式:中央集权制治理模式和分权制治理模式。秦朝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具有历史必然性,它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拓疆辟土客观形势的产物,是消除战乱平定社会的迫切要求,是维护多民族统一及大国治理的客观需要。中国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远远走在世界政治文明演进历史进程的前列,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体现出中华民族高度的政治智慧。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华民族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政治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中国政治文化历史传统,对于我们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秦汉时期 中央集权制度 分权制度 政治文明 政治文化遗产
下载PDF
关注中国古代法律逻辑思想研究——吴家麟留给我们的思考
10
作者 郑天祥 金承光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2-100,共9页
从形式逻辑普及到法律逻辑学研究,吴家麟始终注重发掘和运用中国古代逻辑资源。在其主编的我国第一本以“法律逻辑学”命名的教材——《法律逻辑学》的初版和修改版“引论”变化之中,更展现了吴家麟由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到中国古代法律逻... 从形式逻辑普及到法律逻辑学研究,吴家麟始终注重发掘和运用中国古代逻辑资源。在其主编的我国第一本以“法律逻辑学”命名的教材——《法律逻辑学》的初版和修改版“引论”变化之中,更展现了吴家麟由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到中国古代法律逻辑思想关注点的转变。该转变乃吴家麟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和法律逻辑学不断深入探究的产物。较中国逻辑史学家和法律史学家而言,吴家麟中国古代法律逻辑思想研究的特色在于对法律工作者逻辑应用问题的专注,不仅探究了先秦邓析子、韩非子的法律逻辑思想,还强调了唐代判词制作中的逻辑应用。这对中国逻辑史研究开启应用逻辑视角,增强中国法律逻辑学文化自信,开展中国古代法律逻辑思想研究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家麟 法律逻辑学 中国古代法律逻辑思想 先秦法律逻辑思想
下载PDF
言说与秩序:轴心时期中西语言思想的一个重要区别及其当代含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亚猛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104,共8页
轴心时期的中西古典语言思想家都倾向于从语用、语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语言,将语言当做一种话语而非一个纯粹的符号体系来加以研究。然而,从这一共同认识出发,中西先哲对于无法从社会文化语境中抽象出来的语言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 轴心时期的中西古典语言思想家都倾向于从语用、语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语言,将语言当做一种话语而非一个纯粹的符号体系来加以研究。然而,从这一共同认识出发,中西先哲对于无法从社会文化语境中抽象出来的语言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古希腊主流话语理论家在其"言说"或"修辞"理论中倾向于对语言采取一种积极正面的态度,先秦诸子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语言具有的不稳定性和颠覆性的担心甚至恐惧,流露出一种"语言忧思"。先秦和古希腊语言思想的这一差别深刻地影响着中、西话语形态在随后两千多年的发展。以这一差别为视角来观察我国的话语传统,对提高我们的文化自觉,尤其是在全球化语境内重构当代中国话语,都将不无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语义秩序 社会秩序 修辞 语言思想 文化自觉 古希腊 先秦
下载PDF
服与等级制度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世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6,共7页
服的本义是迫人做事,服制的内容就是强制摊派劳役和贡纳,并由之形成"人有十等"、"以待百事"式的等级制度。服制具有集团性、稳定性和普遍性。殷和西周内外上下人皆有服,不能将服制窄化为五等爵制和分封制。春秋时期... 服的本义是迫人做事,服制的内容就是强制摊派劳役和贡纳,并由之形成"人有十等"、"以待百事"式的等级制度。服制具有集团性、稳定性和普遍性。殷和西周内外上下人皆有服,不能将服制窄化为五等爵制和分封制。春秋时期以"初税亩"和"作丘赋"为代表的各项改革在本质上都是用按亩征收实物代替固定劳役和用按乘丘出兵赋代替由族兵承担的卫服。春秋战国经济飞跃的原因不是井田制的垮台,而是服制的瓦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史 等级制度 五等爵制 分封制
下载PDF
略论张锡勤先生对中国伦理道德史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柴文华 罗来玮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1,共6页
张锡勤是中国近代思想史家、中国伦理思想史家,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中国伦理道德史等领域成就斐然、贡献卓著。张锡勤及其团队对中国伦理道德史的研究开创了国内数个第一:出版了第一部中国近现代的断代伦理思想史、第一部中国道德名... 张锡勤是中国近代思想史家、中国伦理思想史家,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中国伦理道德史等领域成就斐然、贡献卓著。张锡勤及其团队对中国伦理道德史的研究开创了国内数个第一:出版了第一部中国近现代的断代伦理思想史、第一部中国道德名言选粹、第一部从孔子到毛泽东的中国伦理思想通史、第一部中国传统道德范畴史、第一部从中国伦理道德产生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的道德生活史,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锡勤 中国传统文化 伦理道德史
下载PDF
略论先秦时期的夷夏观念 被引量:5
14
作者 尹波涛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先秦的夷夏观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观念。笔者认为,其大致可分为西周、春秋、战国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夷夏观念的侧重点不一。大致说来,西周时期的夷夏划分以与周王室的关系为最主要的标准;春秋时期,因为夷夏关系紧张,所以区别对待华夷,... 先秦的夷夏观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观念。笔者认为,其大致可分为西周、春秋、战国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夷夏观念的侧重点不一。大致说来,西周时期的夷夏划分以与周王室的关系为最主要的标准;春秋时期,因为夷夏关系紧张,所以区别对待华夷,并强调夷夏在文化和生活习俗方面的区别;战国时期,因为地理上"内中国而外夷狄"局面的形成和对统一国家的渴望,时人在把文化和生活习俗作为区别夷夏的根本标准的同时,也重视夷夏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并希望通过以夏变夷,建立一个包括中国、夷、戎、蛮、狄五方之民的大一统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观念 先秦 中国 天下 诸夏
下载PDF
秦始皇为何不自称“天子”? 被引量:3
15
作者 雷晓鹏 《唐都学刊》 2015年第4期91-95,共5页
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作为名副其实的"天下"之统治者,他号称"皇帝"但却从未自称"天子"。究其原因,当与战国时人的"天子"观念有关。在战国时人看来,称"天子"必须具备一些条件,如受&qu... 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作为名副其实的"天下"之统治者,他号称"皇帝"但却从未自称"天子"。究其原因,当与战国时人的"天子"观念有关。在战国时人看来,称"天子"必须具备一些条件,如受"天命"者为天子,得天下诸侯、万民拥戴者为天子,有仁德、行仁政于天下者为天子等等。秦始皇虽然贵为皇帝,富有天下,但在称"天子"问题上却限于条件而多有不便。这也是我们在秦国的史料中绝少发现秦始皇自称"天子"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天下 天子 诸侯
下载PDF
文化表演与思想阐释--公元前8-前3世纪希腊与中国哀悼仪式中的两个主要环节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晓群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4-99,共16页
这项研究关乎两个主题:一个是仪式,另一个是比较。一方面,主要从葬礼前的哀哭和丧服两个层面来论证丧葬仪式的文化功能、目的和社会影响,从而看出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在面对同一种境况--死亡时,他们所遵循的意义模式是不同的。另一方... 这项研究关乎两个主题:一个是仪式,另一个是比较。一方面,主要从葬礼前的哀哭和丧服两个层面来论证丧葬仪式的文化功能、目的和社会影响,从而看出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在面对同一种境况--死亡时,他们所遵循的意义模式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也力图以希腊古风古典时期与中国先秦时期哀悼仪式的比较为例,阐述比较研究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最终,通过找寻同一个仪式对象在不同文化里的表现,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何以中希两个古代社会的哀悼和葬礼在早期有着程序及表演行为上的相似之处,但随后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这一切都是源于哀悼和葬礼背后不同的思想观念:希腊人严守一种带有神性规定的仪式程序,却没有涉及现实的社会秩序、政体模式,也没有将其上升到一种理论的高度去阐发。因此,希腊仪式中的程序与表演的成份得以比较完整地延续下来,甚至在现代希腊社会中仍可见其痕迹,但却始终只是存在于民间、停留在仪式行为的层面。而中国自先秦以来,儒家的先贤们则将其社会理想及政治观念贯穿于种种仪式之中,使之深深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造就了中国传统社会独有的文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古风古典时代 中国先秦时期 哀悼仪式 比较
下载PDF
秦地文化与华夏文化的先河:炎帝文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东晨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09-114,共6页
所谓炎帝文化,从狭义上说,是指以生活在姜水流域的炎帝为代表的农耕时代文化,即炎帝八代所创造的物质、精神、制度文化的总和。炎帝时代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大都发祥于秦地,是属早期秦地文化。它是华夏文化的先河,也是秦地... 所谓炎帝文化,从狭义上说,是指以生活在姜水流域的炎帝为代表的农耕时代文化,即炎帝八代所创造的物质、精神、制度文化的总和。炎帝时代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大都发祥于秦地,是属早期秦地文化。它是华夏文化的先河,也是秦地文化对华夏文化做出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水流域 炎帝文化 华夏文化 秦地文化 中华民族
下载PDF
新石器时代至先秦时期东北地区的生业初探 被引量:8
18
作者 袁靖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5-182,共8页
将东北地区的生业特征分为两个大的区域进行长时段的归纳,可以看到北部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主要是采集和渔猎,到青铜时代开始,种植农作物和家畜饲养的比重逐渐增加;而南部地区至少从距今8000年前开始出现少量的农作物,当时可能也开始饲养家... 将东北地区的生业特征分为两个大的区域进行长时段的归纳,可以看到北部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主要是采集和渔猎,到青铜时代开始,种植农作物和家畜饲养的比重逐渐增加;而南部地区至少从距今8000年前开始出现少量的农作物,当时可能也开始饲养家畜,在整个新石器时代,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的行为在燕山南北地区发展缓慢,而在辽东半岛南端地区则逐渐成为主要的生业模式。到青铜时代,主要分布在辽河下游地区的高台山文化以种植粟等农作物和饲养家畜为主,也包括渔猎活动。主要分布在西辽河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以种植粟和黍及饲养家猪为主,家养动物中牛和羊的数量较多,畜牧业开始出现。从夏家店上层文化至燕文化时期,农业和畜牧业均呈稳定发展的趋势。这些特征的形成与当地各个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及更替状况密切相关,也与自然环境的制约和黄河流域地区以农业为特征的文化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先秦时期 东北地区 生业
下载PDF
《管子》人才观探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强华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47-49,共3页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来源于西方,但是包括人才培养、人才招聘、人才使用、人才激励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早在中国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中就有体现。作为先秦时期的著名典籍,《管子》吸收了儒、道、法、名、阴阳等各家各派的人才思想并...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来源于西方,但是包括人才培养、人才招聘、人才使用、人才激励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早在中国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中就有体现。作为先秦时期的著名典籍,《管子》吸收了儒、道、法、名、阴阳等各家各派的人才思想并且继承了齐文化重视人才的传统,在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考核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在先秦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达到最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秦 人力资源 人才思想 管子
下载PDF
先秦身体观语境下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媛媛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7,共7页
从先秦儒、道、医三家身体观基本理论入手,探索先秦身体观语境下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研究及其现实意义。先秦时期,在不同的思想背景和治学传统下,形成了儒家社会化身体观、道家自然化身体观、医家实体化身体观;儒、道、医三家身体观各有... 从先秦儒、道、医三家身体观基本理论入手,探索先秦身体观语境下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研究及其现实意义。先秦时期,在不同的思想背景和治学传统下,形成了儒家社会化身体观、道家自然化身体观、医家实体化身体观;儒、道、医三家身体观各有千秋,共同筑造了中国古代先秦身体观的理论大厦,这三者分别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施加了社会化、自然化、和实体化的影响;诞生在这一片身体观土壤中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在社会伦理层面、万物自然层面及人体自身生命结构层面对当代体育文化有所补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观 先秦 古代体育 文化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