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婉开少游”辨
1
作者 梁丰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1-46,共6页
冯煦所言欧阳修词“深婉开少游”并不完全符合事实,“深婉”是唐五代确立词体以来的基本特征,少游之“深婉”也非由欧阳修开之。冯煦此论目的性较强,意欲抬高欧阳修的词史地位,并迂回褒扬家翁冯延巳。且就实际创作看,欧、秦词“深婉”... 冯煦所言欧阳修词“深婉开少游”并不完全符合事实,“深婉”是唐五代确立词体以来的基本特征,少游之“深婉”也非由欧阳修开之。冯煦此论目的性较强,意欲抬高欧阳修的词史地位,并迂回褒扬家翁冯延巳。且就实际创作看,欧、秦词“深婉”之内蕴大不相同,故今人不应将古人语奉为“金科玉律”,应理性全面地看待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煦 欧阳修 秦观 深婉
下载PDF
秦观“以诗为词”辨
2
作者 李嘉鑫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5-39,共5页
北宋中期,以苏轼为代表的元祐词人对词进行了“破体”改造,将诗歌创作的题材风格引入词中,提高了词的抒情特质,推动了词的诗化.论及秦观,世人总认为其词仍固守在幽妍婉丽、哀感顽艳的创作天地,忽视了秦观作为苏轼最得意的门生,对其师苏... 北宋中期,以苏轼为代表的元祐词人对词进行了“破体”改造,将诗歌创作的题材风格引入词中,提高了词的抒情特质,推动了词的诗化.论及秦观,世人总认为其词仍固守在幽妍婉丽、哀感顽艳的创作天地,忽视了秦观作为苏轼最得意的门生,对其师苏轼“以诗为词”的借鉴和发展.事实上,“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在秦词中多有体现,秦词在用典、议论、言志等方面与元祐词人的“破体”改造殊途同归.这种现象与词学在北宋时期的历史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以诗为词” «淮海词»
下载PDF
传承·阐释·接纳:秦观词在明代的传播
3
作者 陶友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6-44,共9页
秦观词在明代传播极广,在唐宋词人中首屈一指。其词集在明代明确可考的翻印次数至少有12次,钞本也有4种,加之明人收藏的宋刻本6种,秦观词集在明代传播的版本达22种之多。词选也是传播秦观词的重要媒介,平均每部明代词选辑录秦观词约19.6... 秦观词在明代传播极广,在唐宋词人中首屈一指。其词集在明代明确可考的翻印次数至少有12次,钞本也有4种,加之明人收藏的宋刻本6种,秦观词集在明代传播的版本达22种之多。词选也是传播秦观词的重要媒介,平均每部明代词选辑录秦观词约19.6首,平均排名为7.5名。尤其是《草堂诗余》反复翻刻,对秦观词的传播居功至伟。此外,明代笔记、戏曲、小说、类书、词话、诗话等其他文献传播的秦观词至少有22首,传播次数超过了68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明代 传播
下载PDF
宋代词人之诗叙论 被引量:4
4
作者 吕肖奂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0-106,共7页
词人之诗是指词风属于本色当行、诗风受词风影响、一般词名高过诗名的作家之 诗,这类诗,学术界没有作过历史的、系统的阐述,只对其中个别词人如秦观、姜夔的诗作 过孤立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宋代词人之诗的简略叙写,以证明词人之诗... 词人之诗是指词风属于本色当行、诗风受词风影响、一般词名高过诗名的作家之 诗,这类诗,学术界没有作过历史的、系统的阐述,只对其中个别词人如秦观、姜夔的诗作 过孤立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宋代词人之诗的简略叙写,以证明词人之诗在宋代始终存在, 秦观、姜夔的诗并不孤立,引起人们对这一类诗的关注,进而探讨宋词对宋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之诗 晏殊 张先 秦观 吕本中 姜夔 周密
下载PDF
诗词融通成宋调之异响——对秦观诗的再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丽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64-68,共5页
秦观以词名垂显于世 ,其词与诗的融通在历史上早有评价。秦观从意象、构图、意境三个方面援词入诗 ,借鉴词的艺术手法 ,使自己的诗在形象性、抒情性、艺术感染力方面特立独出 ,避免了宋诗由尚理好发议论带来的生涩枯淡的弊端 ,迥异于宋... 秦观以词名垂显于世 ,其词与诗的融通在历史上早有评价。秦观从意象、构图、意境三个方面援词入诗 ,借鉴词的艺术手法 ,使自己的诗在形象性、抒情性、艺术感染力方面特立独出 ,避免了宋诗由尚理好发议论带来的生涩枯淡的弊端 ,迥异于宋诗的整体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诗歌 文学评论 宋代 意象 构图 意境 艺术手法 形象性 抒情性 艺术感染力
下载PDF
论秦观对东坡词的接受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文良 木斋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4-20,共7页
秦观对东坡词是有所接受的。具体表现为对东坡词"雅化"品质的认同;词作功能、词学观方面,与东坡暗合;对东坡豪放词、构思技巧方面有明显的模仿等。秦观对东坡词的接受,不是机械的效法,而是既学习,又创造。秦观词独特的风格特... 秦观对东坡词是有所接受的。具体表现为对东坡词"雅化"品质的认同;词作功能、词学观方面,与东坡暗合;对东坡豪放词、构思技巧方面有明显的模仿等。秦观对东坡词的接受,不是机械的效法,而是既学习,又创造。秦观词独特的风格特征,是秦观结合自己的才情,在对东坡词有所吸收的基础上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东坡词 接受 雅化 词学观
下载PDF
“词心”建构:秦观身世与词风的互文关系及其词史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1-147,共7页
“词心”是冯煦在总结前人词学思想并借鉴司马相如“赋心”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秦观词提出的重要词学范畴。冯氏“词心”说以秦观敏感心性与外在遭际变化为阐释核心,统摄少游令、慢诸体创作,为其词风迁变增添新的解读语境和接受话语。冯... “词心”是冯煦在总结前人词学思想并借鉴司马相如“赋心”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秦观词提出的重要词学范畴。冯氏“词心”说以秦观敏感心性与外在遭际变化为阐释核心,统摄少游令、慢诸体创作,为其词风迁变增添新的解读语境和接受话语。冯煦之后,沈曾植、况周颐、王国维等学者又各从不同维度对“词心”说予以增益,进而使其在学术内涵上呈现出流动性。在“将身世打并入词”的创作语境下,秦观之身世沉浮与其词风迁变确具共时同振关系。秦观个人遭际的阶段性特征,通过词心而推动词风变化,使其词由俗艳,经哀怨,迁为愁苦,终滑入凄婉、凄厉之调。词心助秦观词品提升,并最终造就了他雄霸元祐至崇宁三代词坛的词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词心流转 身世多变 词风迁转 词史地位
下载PDF
秦观“诗如词”论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德林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0-63,共4页
宋人说秦观诗如词,主要指其诗风柔弱,写儿女之情,语言华丽。后人因此讥秦观诗为“妇人语”、“女郎诗”。其实,秦诗体裁、风格是多样的,不应以偏概全,也不应排斥其具有阴柔之美的作品。
关键词 秦观
下载PDF
欧阳修、柳永、秦观词集版本著录补正
9
作者 黄水平 张金锋 《德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4-50,共7页
饶宗颐《词集考》和唐圭璋《宋词四考》对宋代词家的词集版本有详细著录;黄畲《欧阳修词笺注》之《附录四:版本考》、薛瑞生《乐章集校注》之《附录三:版本述略》和徐培均、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之《附录一:著作目录》则分别对欧阳... 饶宗颐《词集考》和唐圭璋《宋词四考》对宋代词家的词集版本有详细著录;黄畲《欧阳修词笺注》之《附录四:版本考》、薛瑞生《乐章集校注》之《附录三:版本述略》和徐培均、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之《附录一:著作目录》则分别对欧阳修、柳永、秦观词集的版本情况作综合考察。而诸家著录或考察的结论有异:同一种版本,或两家著录而另一家阙如,或一家著录而另两家阙如;或著录时不著收藏地点、不细考同一版本的流传状况等。综合各家著录或考察的结论,欧、柳、秦之词集版本著录情况,实有加以补正的需要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柳永 秦观 词集版本 补正
下载PDF
评秦少游早期词作之得失
10
作者 陈祖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5,共5页
此文选评的4首词的写作时间,大致在秦观"而立"之年前后。写作地点,除了高邮老家,另有数次短暂出行。后者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词作的单一性,总体上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将《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一首,系于早... 此文选评的4首词的写作时间,大致在秦观"而立"之年前后。写作地点,除了高邮老家,另有数次短暂出行。后者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词作的单一性,总体上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将《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一首,系于早年所作,为这一阶段的创作增添了些许亮色,从而将早期词作的局面,"中和"为得失相当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早期词 系年 得失
下载PDF
秦观赋论与诗词创作
11
作者 张丽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91-95,共5页
秦观早年深习赋的创作,总结出了一套作赋的理论。他的赋论深刻地影响了其诗词的创作。本文从炼字、炼句、用典及声律四个方面论述了秦观婉约词风及"女郎诗"均受其赋论的影响。
关键词 秦观 诗词
下载PDF
小山词与淮海词之比较
12
作者 刘静安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62-64,共3页
作为婉约词史的代表词人,晏几道和秦观的词作风格在具有相似性的同时,又具有各自时代影响下的不同特色。因此通过将两人放在由"花间词风"向"以诗为词"转变的词史转折中来进行比较,可以揭示出受此影响的婉约词创作... 作为婉约词史的代表词人,晏几道和秦观的词作风格在具有相似性的同时,又具有各自时代影响下的不同特色。因此通过将两人放在由"花间词风"向"以诗为词"转变的词史转折中来进行比较,可以揭示出受此影响的婉约词创作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晏几道 花间词 以诗为词
下载PDF
秦少游词艺术论
13
作者 田维瑞 《学术问题研究》 2006年第2期59-64,共6页
晚唐五代词,于香软之中,仍不乏深厚含蕴。韦庄之清丽自然,后主之纯情真挚,直接影响到秦观,使其长于抒情;温庭筠之含蓄蕴籍,冯延巳深婉绵逸,发展为晏殊、欧阳修闲雅清婉、清疏峻洁。秦观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的清新、婉丽、细贴、深曲... 晚唐五代词,于香软之中,仍不乏深厚含蕴。韦庄之清丽自然,后主之纯情真挚,直接影响到秦观,使其长于抒情;温庭筠之含蓄蕴籍,冯延巳深婉绵逸,发展为晏殊、欧阳修闲雅清婉、清疏峻洁。秦观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的清新、婉丽、细贴、深曲,成为标准的婉约词。秦观用柳永长调慢词之铺叙展衍,弥补小令抒情之不足,又用小令之含蓄蕴籍弥补长调之"发露"和"备足无余";注意到苏轼词之多姿多彩,旷达高远,又尽力保持词体的特质特色。蕴籍之中有跳宕。展衍之中控制宣泄。主体意识大大强化,情韵兼胜,辞情相称,秦观把词向文人化更加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艺术论
下载PDF
秦观词集版本著录补正
14
作者 黄水平 《阴山学刊》 2013年第2期33-38,共6页
饶宗颐《词集考》和唐圭璋《宋词四考》对宋代词家的词集版本作详细著录;徐培均、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之《附录一:著作目录》对宋代词人秦观词集的版本情况也作了综合考察。三家著录或考察的结论有异:同一版本,或两家著录而另一家... 饶宗颐《词集考》和唐圭璋《宋词四考》对宋代词家的词集版本作详细著录;徐培均、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之《附录一:著作目录》对宋代词人秦观词集的版本情况也作了综合考察。三家著录或考察的结论有异:同一版本,或两家著录而另一家阙如,或一家著录而另两家阙如;或著录时不著收藏地点、不细考版本的流传状况等。综合各家著录或考察结论,秦观之词集版本情况,实可据以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词集版本 补正
下载PDF
秦观“词心”析论 被引量:6
15
作者 邓乔彬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6-86,共11页
在所有对秦观的评价中 ,最值得注意的是近代冯煦“词心”之评。冯煦称其为“古之伤心人” ,是因为他不同于同遭党祸的苏轼、黄庭坚 ,不能像他们那样以庄禅修养化解烦恼 ,而正是这种不够豁达的人生态度 ,使之成为“情种” ,具备他人所难... 在所有对秦观的评价中 ,最值得注意的是近代冯煦“词心”之评。冯煦称其为“古之伤心人” ,是因为他不同于同遭党祸的苏轼、黄庭坚 ,不能像他们那样以庄禅修养化解烦恼 ,而正是这种不够豁达的人生态度 ,使之成为“情种” ,具备他人所难有的“词心” ,他的迁贬之词多系“万不得已”的失意之情的倾诉。秦观有不少寄迹青楼的“艳迹”。他的爱情词有不少是“将身世之感 ,打并入艳情” ,二者酝酿交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冯煦 艺术风格 生活体验 个性精神
原文传递
论秦观词调选、用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曹辛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48,共6页
秦观及其淮海词是历代词论品评的热门话题,也是20世纪宋词研究的重点对象。然而,就现有成果来看,由词调视角入手对秦观《淮海词》进行全面论述的专门论文却罕见。选调方面,秦观词的短调小令与长调慢曲兼采,但是短调小令明显多于长调,在... 秦观及其淮海词是历代词论品评的热门话题,也是20世纪宋词研究的重点对象。然而,就现有成果来看,由词调视角入手对秦观《淮海词》进行全面论述的专门论文却罕见。选调方面,秦观词的短调小令与长调慢曲兼采,但是短调小令明显多于长调,在复古的同时又大胆地倚新调填词。秦观填词具有用调得体、用调错位、一调多态、多技提升等特点。从词调角度研究秦观词,对于把握秦观的"词心"、揭示秦词受欢迎的缘由、阐释关于秦观的各种评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词调 选调 用调 意义
原文传递
晚清民国时期词学批评中的秦观论
17
作者 胡建次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1-139,共9页
晚清民国时期词学批评中的秦观论,主要体现在3个维面:一是作为创作主体之论。词论家们主要从词心与词才两个方面展开其艺术才能之评,从远祖温、韦与近承欧、柳两个方面展开其词作渊源之论。二是创作特征之论。词论家们主要从辞情韵的结... 晚清民国时期词学批评中的秦观论,主要体现在3个维面:一是作为创作主体之论。词论家们主要从词心与词才两个方面展开其艺术才能之评,从远祖温、韦与近承欧、柳两个方面展开其词作渊源之论。二是创作特征之论。词论家们主要从辞情韵的结合、字句的锤炼、意境的创构3个方面展开其创作技巧之论,从凄婉、清丽、适度、雅正、沉郁等方面展开其艺术风格之论。三是词史地位之论。词论家们主要从词人比较和历史衍化两个方面论评其文学史地位。晚清民国时期对秦观的论评,是在探源溯流与追求新变的取向中鼓荡前行的,其视角丰富多样,论评立足点大都显示出较为平正的特征,为更好地把握其人其作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秦观论 创作主体 词的特征 词史地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