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al livelihood strategy for different poverty groups among farmers: a case study of the Qin-Ba Mountain area in South-Shaanxi,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SU Fang YIN Ya-ju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5期1206-1220,共15页
Achieving sustainable livelihood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poverty alleviation efforts in mountainous areas,and selecting an optimal livelihood strategy for different poverty-type farmers greatly improves farmers’livel... Achieving sustainable livelihood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poverty alleviation efforts in mountainous areas,and selecting an optimal livelihood strategy for different poverty-type farmers greatly improves farmers’livelihood capital,resists livelihood risks,and promot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For farmers,optimal livelihood strategy means better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higher family income(or better income structure),and stronger employability or development potential.This paper classifies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poverty on the basis of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farmers’livelihood capital in the Qin-ba Mountain Area in South-Shaanxi by using the k-means clustering method and subsequently the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farmers’livelihood strategies.Then,the multi-attribute decision-making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election of optimal livelihood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poverty-type farmers.The results suggest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election of the optimal livelihood strategy for different poverty-type farmers.Farmers without financial and human capital choose to"go out to work,"farmers lacking natural capital choose to"acquire social insurance and government relief,"farmers without physical capital choose to"use loans,"and farmers lacking social capital choose to"use savings."Studying the selection of optimal livelihood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poverty-type farmers can help to propose targeted sustainable livelihood optimization programs for farmers and accelerate efforts to overcome poverty in mountainous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mal strategy Livelihood capital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qin-ba mountain area shaanxi
下载PDF
陕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研究——“两山”理念的陕西实践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菁蔚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3-65,共13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本文立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两山”理念的陕西实践研究背景,系统梳理了陕西省6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类型基础、功能特征、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了以50个县(市、区)为基本单元的陕西省重点...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本文立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两山”理念的陕西实践研究背景,系统梳理了陕西省6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类型基础、功能特征、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了以50个县(市、区)为基本单元的陕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在探索实践“两山”理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与解决方法。为陕西省根据关中、陕北、陕南差异化比较优势,把握秦岭创建国家公园战略机遇与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趋势,统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等国家战略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重大战略,加快构建以县域为基础的区域现代生态经济体系,带动乡村振兴,推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形成富有陕西特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政策启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念 陕西省 重点生态功能区 绿色发展 县域经济共同体
下载PDF
陕北退耕区域“两山论”的实现路径——商品型生态农业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玲娜 王继军 +4 位作者 连坡 李鸣雷 李怡凤 温昕 孙在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7-453,共7页
[目的]促进区域资源循环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良性发展格局,推动区域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示了生态资源与生产力耦合过程,揭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目的]促进区域资源循环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良性发展格局,推动区域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示了生态资源与生产力耦合过程,揭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结果]依据陕北退耕区域资源特征,确定了生态林资源、林果资源、高效设施农业资源为主的3种资源类型下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即生态林资源为主的区域形成以“特色种植+休闲旅游+服务业”为核心的循环链网结构,林果资源为主的区域形成以“果业+食用菌+加工业”为核心的循环链网结构,耕地(川、梯、坝)资源为主的区域形成以“果业+食用菌+种植业+养殖业+休闲旅游”为核心的循环链网结构。[结论]在陕北退耕区域建设商品型生态农业满足了“两山论”的需求,成为后退耕时代这一区域实现“两山论”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型生态农业 “两山论” 陕北退耕区域
下载PDF
陕西秦巴山区垂直自然带的土地演替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胤汉 杨东朗 +1 位作者 刘彦随 岳大鹏 《山地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9-15,共7页
以陕西秦巴山区为案例,对土地演替的内涵、研究内容和演替历史做了论述,运用遥感技术编制土地类型图,运用计算机手段对秦岭南、北坡和大巴山北坡的不同垂直带层的土地演替做了模拟.认为土地演替是土地内部物流与能流转化迁移的结果... 以陕西秦巴山区为案例,对土地演替的内涵、研究内容和演替历史做了论述,运用遥感技术编制土地类型图,运用计算机手段对秦岭南、北坡和大巴山北坡的不同垂直带层的土地演替做了模拟.认为土地演替是土地内部物流与能流转化迁移的结果,土地演替分为自然演替和人为演替两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秦巴山区 土地演替 垂直自然带
下载PDF
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强菲 赵法锁 党亚倩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7-562,共6页
陕南秦巴山区受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陕南28个县(区)的县域地质灾害区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其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得出结论... 陕南秦巴山区受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陕南28个县(区)的县域地质灾害区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其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得出结论:地质灾害沿主要河流、断裂、交通干道两侧一定范围内呈"带状"分布;地质灾害集中发育于年平均降雨量小于1 000mm的区域,灾害点密度随年平均降雨量的增大而减小,年平均降雨量小于800mm的区域灾害点密度最大;多数滑坡主要发生倾角范围在为20°~40°范围内;崩塌主要发生在多数崩塌倾角范围为40°~60°范围内;地质灾害集中发育于中低山区;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在泥盆系和元古宇地层岩性区;断裂的规模越大,对其两侧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也越大,深大断裂凤镇-山阳断裂带灾害点密度最大;宝成铁路两侧1km范围内灾害点密度最大。分析结论为陕南移民搬迁提供可靠的地质灾害防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秦巴山区 地质灾害 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 人类工程活动
下载PDF
陕南秦巴山区人口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赖作莲 查小春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共4页
位于陕西南部的陕南秦巴山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多,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已严重影响和阻碍了陕南秦巴山区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陕南秦巴山区的人口承载力,以及以陕西省和全国为参照区... 位于陕西南部的陕南秦巴山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多,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已严重影响和阻碍了陕南秦巴山区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陕南秦巴山区的人口承载力,以及以陕西省和全国为参照区,分析了陕南秦巴山区的相对人口承载力,均表明陕南秦巴山区人口处于超载状态,说明持续增长的人口、发展迟滞的经济状况和有限的资源环境容量成为制约陕南秦巴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秦巴山区 人口承载力 相对资源承载力 相对经济承载力
下载PDF
陕西秦巴山区野生食用菌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静丽 陈五岭 张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6期538-542,共5页
陕西秦巴山区野生食用菌105种,计子囊菌亚门7种,担子菌亚门98种,按学名字母顺序排列。每种列有中名、拉丁学名、生境和利用状况,并提出推广栽培竹荪、驯化试种松口蘑、羊肚菌和用磁化水探索工业化生产香菇新途径等建设性开发意见。
关键词 陕西 食和菌 野生食用菌 真菌
下载PDF
陕南山区滑坡发育特征与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惠振德 李晓玲 孙虎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1期96-101,共6页
在系统分析研究历史文献、遥感信息和实地考察资料的基础上,对陕南山区滑坡发育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研究了岩性与构造、地貌条件、植被因子、气候因素及人类活动对滑坡发育敏感性的影响;
关键词 滑坡 发育特征 敏感性分析 防御措施 陕西
下载PDF
干旱山地苹果幼树节水包滴灌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毛晨鹏 王延平 +2 位作者 雷玉山 苏一鸣 陈世龙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24,共4页
以陕北黄土丘陵区坡度大、地形破碎、干旱严重且补水困难的山地为对象,研究了节水包滴灌对苹果幼园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苗木栽植成活率、幼树叶片生理和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节水包滴灌能够保持原有的土壤结构状态,干旱季... 以陕北黄土丘陵区坡度大、地形破碎、干旱严重且补水困难的山地为对象,研究了节水包滴灌对苹果幼园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苗木栽植成活率、幼树叶片生理和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节水包滴灌能够保持原有的土壤结构状态,干旱季节20~60cm土层的含水量比等量水穴灌提高15.43%~25.28%,比对照提高18.94%~36.10%;苹果苗木栽植成活率分别比穴灌和对照提高11.6%和15.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穴灌和对照提高5.10%和8.80%;3a生幼树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比穴灌和对照提高12.44%和28.01%,地下部生物量分别比穴灌和对照提高7.38%和14.84%。节水包滴灌成本低、节水、省工、易移动、操作简单,在干旱破碎山地苹果幼园栽培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区 山地苹果 幼树 节水包 滴灌
下载PDF
陕南秦巴山区小流域坡面土壤特征分析
10
作者 李亚龙 张平仓 +1 位作者 程冬兵 张海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8-42,共5页
以陕南秦巴山区典型小流域坡面为例,研究了分布在不同坡位的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特征、物理性质和养分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层厚度及其受坡度的影响与地表植被高度呈负相关;土壤全氮含量与地表植被高度也呈负相关,与坡度成... 以陕南秦巴山区典型小流域坡面为例,研究了分布在不同坡位的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特征、物理性质和养分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层厚度及其受坡度的影响与地表植被高度呈负相关;土壤全氮含量与地表植被高度也呈负相关,与坡度成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地表植被高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小流域 坡面 土壤特征
下载PDF
县域金融效率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陕西秦巴山区19个县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庞加兰 郭晓莉 《西部金融》 2020年第8期82-87,共6页
本文选取了2013-2017年陕西秦巴山区19个县的面板数据,从宏观金融视角出发,利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陕西秦巴山区县域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帕加诺模型研究县域金融效率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陕西秦巴山区县域金融... 本文选取了2013-2017年陕西秦巴山区19个县的面板数据,从宏观金融视角出发,利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陕西秦巴山区县域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帕加诺模型研究县域金融效率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陕西秦巴山区县域金融效率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储蓄投资转化率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较为显著;资本边际效率是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若想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要在关注储蓄投资转化的同时,兼顾金融资源的投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金融 陕西秦巴山区 区域经济
下载PDF
陕西秦巴山区中华蜜蜂线粒体DNA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俊杰 李婉玫 +4 位作者 邱立飞 马丽红 冯志豪 廉振民 魏朝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90,共7页
为研究陕西秦巴山区中华蜜蜂遗传多样性,对陕西秦巴山区20个地理种群的200群中华蜜蜂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线粒体DNA基因片段长度为349bp,其中包括90bp非编码区和259bp的COⅡ部分序列,A+T含量大于85%... 为研究陕西秦巴山区中华蜜蜂遗传多样性,对陕西秦巴山区20个地理种群的200群中华蜜蜂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线粒体DNA基因片段长度为349bp,其中包括90bp非编码区和259bp的COⅡ部分序列,A+T含量大于85%,表现出A+T偏倚性;共检测到25个变异位点和29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680±0.037,核苷酸多样度为0.002 94±0.000 25;聚类分析发现陕西秦巴山区中华蜜蜂各地理种群间未发生明显遗传分化,与北京、吉林、甘肃等地及日本东方蜜蜂亲缘关系也较近,而与印度东方蜜蜂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秦巴山区 中华蜜蜂 线粒体DNA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陕西秦岭地区暴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先超 王晓峰 +1 位作者 康丽玮 王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03-108,共6页
采用线性趋势法、降水距平百分率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基于19672014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对秦岭地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秦岭暴雨季节性变化显著,主要集中在69月份,且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是暴雨多发期;该区暴雨呈... 采用线性趋势法、降水距平百分率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基于19672014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对秦岭地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秦岭暴雨季节性变化显著,主要集中在69月份,且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是暴雨多发期;该区暴雨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具有7年和20年左右的准周期;近年来该区暴雨呈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秦岭地区 暴雨 时空分布 MORLET小波分析
下载PDF
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周静静 张晓敏 +2 位作者 赵法锁 李辉 刘海南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4期544-553,共10页
陕西省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而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灾情尤为严峻,因此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对指导防灾减灾工作意义重大。文章以陕南秦巴山区为研究区,基于GIS技术与2001—2016年研究区地质灾害灾情数据,分析研究了区内... 陕西省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而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灾情尤为严峻,因此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对指导防灾减灾工作意义重大。文章以陕南秦巴山区为研究区,基于GIS技术与2001—2016年研究区地质灾害灾情数据,分析研究了区内地质灾害与各指标因子之间的敏感性关系,并确定了高程、岩土体类型、断裂构造、降雨等7个影响地质灾害发生较大的因子作为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其次,以各指标条件下地质灾害数量和累计发生频次曲线斜率的突变为依据,对评价指标因子进行状态分级。最后,运用信息量法建立栅格数据模型展开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危险性、较高危险性、中危险性的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10.52%、28.31%、30.19%,区内地质灾害点的空间分布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信息量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0.16%。文章将经验知识与数据驱动的分析方法相结合,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GIS 指标因子 信息量 危险性评价 陕南秦巴山区
下载PDF
陕南秦巴山区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晁智龙 KHEM CHUNPANHA +1 位作者 严宝文 宋松柏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2年第1期73-77,共5页
极端降水是许多突发性和危害性水灾害事件的诱因。陕南秦巴山区因其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对极端降水引发的各种灾害风险更为敏感。相关研究可以强化区域极端降水预报和山地灾害预测,指导适应性治理方案制定。依据研究区19个站1998年—2... 极端降水是许多突发性和危害性水灾害事件的诱因。陕南秦巴山区因其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对极端降水引发的各种灾害风险更为敏感。相关研究可以强化区域极端降水预报和山地灾害预测,指导适应性治理方案制定。依据研究区19个站1998年—2016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阈值为95的百分位法筛选不同时段的极端降水,并运用等值线图进行极端降水空间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陕南秦巴山区极端降水发生数从南到北递减,西部应重视短历时极端降水引发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其极端降水均值、变差系数等值线多与汉江河道方向一致;易受极端降水危害的是镇巴和佛坪县域,需进行滑坡灾害重点防灾设计。研究丰富了秦巴山区气象数据资料成果,同时也为区域极端降水和山地灾害的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水灾害 陕南秦巴山区
下载PDF
教育扶贫助推陕北山区乡村振兴战略探析——以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康莉 薛薇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8-122,共5页
教育扶贫贯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着眼于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陕北地区教育扶贫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教育扶贫助推陕北山区乡村振兴战略应贯彻落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力度... 教育扶贫贯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着眼于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陕北地区教育扶贫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教育扶贫助推陕北山区乡村振兴战略应贯彻落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力度,加强乡土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利用国家和省人才培养计划的主动性,整合各种教育扶贫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扶贫 陕北山区 乡村振兴战略
下载PDF
陕南秦巴山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马晓蓉 查小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7-314,共8页
以陕南汉中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点模式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陕南秦巴山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汉中市乡村聚落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呈西北—东南向的椭... 以陕南汉中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点模式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陕南秦巴山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汉中市乡村聚落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呈西北—东南向的椭圆分布;聚落为集聚分布模式,且区域分异明显;聚落分布中部密,南北疏,呈现从中东部高密度区向四周低密度区阶梯状递减的特征。汉中市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交织作用,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 m以下、坡度小于25°的山地丘陵区和平坝盆地区,在空间上多邻近河流和道路分布。其中,平原盆地区聚落分布受地形、耕地限制影响小,聚落常沿交通和河流呈组团状或带状分布;山地丘陵区聚落分布受地形、河流、交通和耕地等的限制影响大,聚落仅在山间地势平缓的河谷坝地和道路两侧分布较为密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陕南秦巴山区 汉中市
下载PDF
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中覆土需求优先度评价
18
作者 董起广 赵磊 +2 位作者 陈田庆 雷娜 刘海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5-168,174,共5页
[目的]明确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项目的覆土区域,指导项目区域的规划设计。[方法]选取涉及土壤构型、交通状况、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7个指标,利用GIS技术,对陕西省铜川市一典型土地整治项目进行覆土优先度评价。[结果](1)项目... [目的]明确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项目的覆土区域,指导项目区域的规划设计。[方法]选取涉及土壤构型、交通状况、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7个指标,利用GIS技术,对陕西省铜川市一典型土地整治项目进行覆土优先度评价。[结果](1)项目区内I级覆土需求优先度区域占到田块总面积的46.2%,其覆土的综合效益较大,可优先安排覆土;(2)Ⅱ级覆土需求优先度区域占田块总面积的23.7%,可根据土源情况适当进行覆土;(3)Ⅲ,Ⅳ级覆土优先度区域共占到田块总面积的30.1%,此2个区域覆土效益较小或基本无覆土需求,可不进行覆土。[结论]评价结果明确了各个区域的覆土需求度,较好地反映了土地整治项目区的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丘陵区 土地整治 覆土优先度 陕西省铜川市
下载PDF
清代川陕甘毗邻地区的山区开发
19
作者 方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6-142,共7页
清代是川陕甘毗邻地区的山区开发史上发展速度较快的时期,与前代不同,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统治阶层,对于山区的拓殖与开发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在此期间,由于流民和客民的深度参与,该区域的开发获得了新的驱动力,山地得以大规... 清代是川陕甘毗邻地区的山区开发史上发展速度较快的时期,与前代不同,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统治阶层,对于山区的拓殖与开发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在此期间,由于流民和客民的深度参与,该区域的开发获得了新的驱动力,山地得以大规模的垦殖,粮食产量随之增长,山区特有的经济作物如药材以及特色林木等资源也得到了相应的开发。因此,山区与传统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日益紧密,山区的商业与贸易也得以快速发展和繁荣,川陕甘毗邻山区开始逐渐摆脱荒蛮与闭塞,迎来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与开放。对清代川陕甘毗邻山区基本开发状况的梳理,所得出的结论不仅仅是清代该区域山区开发的相关特征和结果,山区开发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则更加应该引起重视。国家在实施"十三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要把具体规定落到实处,确保山区的资源开发走上一条生态、环保、经济、高效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川陕甘毗邻地区 山区开发
下载PDF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正确选择与迅速创建的原因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寿年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72-75,共4页
在鄂豫陕三省边界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情况,经过实地考察所作出的正确选择。陕南商洛山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条件,鄂豫陕省委的正确领导、政策策略... 在鄂豫陕三省边界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情况,经过实地考察所作出的正确选择。陕南商洛山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条件,鄂豫陕省委的正确领导、政策策略,红二十五军英勇顽强的殊死奋斗,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是根据地迅速创建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红二十五军长征 商洛山区 陕西 根据地创建 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