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岐南断阶带油气聚集因素探讨 被引量:19
1
作者 邓运华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年第4期246-252,共7页
岐南断阶带紧邻岐口凹陷,油气源充足:明化组下段-馆陶组上段和沙河街组一段-二段两套储盖组合配置良好。圈闭和运移条件成为控制油气聚集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构造圈闭聚集油气的能力不同。地层与断层的组合关系制约着上第三系油气... 岐南断阶带紧邻岐口凹陷,油气源充足:明化组下段-馆陶组上段和沙河街组一段-二段两套储盖组合配置良好。圈闭和运移条件成为控制油气聚集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构造圈闭聚集油气的能力不同。地层与断层的组合关系制约着上第三系油气运移方向和富集位置。上第三系油气藏主要沿海1、海4继承性大断层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素 油气聚集 构造圈闭类型 油气运移 岐南断阶带
下载PDF
歧南断阶带温度压力场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叶加仁 周士科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7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综合分析各种地质、地球化学和地震资料并结合动态模拟技术,探讨了歧南断阶带的温度压力场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歧南断阶带经历过多期复杂的热事件,古地温梯度明显高于现今地温梯度,热流体活动强烈,现今剖面压力系统由... 综合分析各种地质、地球化学和地震资料并结合动态模拟技术,探讨了歧南断阶带的温度压力场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歧南断阶带经历过多期复杂的热事件,古地温梯度明显高于现今地温梯度,热流体活动强烈,现今剖面压力系统由浅部正常压力,中部弱超压和深部强超压3个部分组成,断层的发育特征对超压的分布具明显且重要的控制作用,古压力场的演化经历了原始积累,部分释放,缓慢再积累和快速再积累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南断阶带 温度压力场 研究 热流体 异常高压 油气地质
全文增补中
渤海歧南断阶带的石油富集规律与勘探开发的指导思想
3
作者 王善书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4年第5期301-309,共9页
回顾了渤海西部海域岐南断阶带的石油勘探开发历程,论述了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油田(藏)的特点及石油富集规律。针对该带以复杂断块、中小油田为主,油田成群分布,轻质原油、近岸、水浅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经济效益应遵循... 回顾了渤海西部海域岐南断阶带的石油勘探开发历程,论述了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油田(藏)的特点及石油富集规律。针对该带以复杂断块、中小油田为主,油田成群分布,轻质原油、近岸、水浅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经济效益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南断阶带 石油富集规律 石油勘探开发 指导思想 技术措施
下载PDF
歧南断阶带沙河街组储层特征及物性主控因素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振鹏 张国坤 +2 位作者 汪跃 聂玲玲 李浩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4-299,共6页
为查明歧南断阶带沙河街组不同层位储层物性差异的原因,更好地指导区域内油田开发,以岩心、室内实验数据及薄片资料为基础,对歧南断阶带沙河街组储层特征及其物性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歧南断阶带沙河街组储集空间以次生粒间孔... 为查明歧南断阶带沙河街组不同层位储层物性差异的原因,更好地指导区域内油田开发,以岩心、室内实验数据及薄片资料为基础,对歧南断阶带沙河街组储层特征及其物性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歧南断阶带沙河街组储集空间以次生粒间孔隙为主,储层属中孔中低渗型,沙二段物性好于沙一段及沙三段。物性主控因素主要包括沉积及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决定了沙河街组各层位储层原始物性的好坏,成岩作用在前者的基础上对储层物性进一步改造。利用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6个储层物性主控参数,建立了储层综合评价指数,据此对沙河街组储层进行了分类和展布预测。结果表明,沙河街组内储层共发育4种类型,其中沙二段主要发育Ⅰ类及Ⅱ类储层,沙一段主要发育Ⅲ类及Ⅳ类储层,沙三段主要发育Ⅱ类和Ⅲ类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主控因素 储层评价 沙河街组 歧南断阶带
下载PDF
歧南断阶带沙一段重力流类型及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振鹏 王航 +2 位作者 常涛 刘建国 刘斌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1,共5页
以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歧南断阶带沙一段重力流沉积形成机制、识别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一段重力流沉积机制共分为滑动滑塌、泥质碎屑流、砂质碎屑流及浊流4种类型;受断层活动对古地貌的影响... 以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歧南断阶带沙一段重力流沉积形成机制、识别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一段重力流沉积机制共分为滑动滑塌、泥质碎屑流、砂质碎屑流及浊流4种类型;受断层活动对古地貌的影响,研究区平面上向凹陷中心方向依次发育滑动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及浊流沉积。在此基础上,从重力流沉积发育位置、圈闭条件及储层物性3个方面对4种成因重力流砂体的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砂质碎屑流成因的湖底扇中扇亚相砂体沉积勘探潜力最大,其次为滑动滑塌成因砂体,浊流成因砂体次之,泥质碎屑流成因的内扇亚相砂体潜力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识别特征 勘探潜力分析 沙一段 歧南断阶带
下载PDF
断裂密集带油气差异富集主控因素探讨--以歧口凹陷歧南断阶带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胡贺伟 李慧勇 +2 位作者 许鹏 陶莉 华晓莉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45,共12页
为研究歧南断阶带油气成藏规律,以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岩心等资料为基础,利用断裂密集带划分,累计隆起幅度和盖层断接厚度计算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歧南断阶带中浅层油气平面和垂向差异富集规律,并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 为研究歧南断阶带油气成藏规律,以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岩心等资料为基础,利用断裂密集带划分,累计隆起幅度和盖层断接厚度计算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歧南断阶带中浅层油气平面和垂向差异富集规律,并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歧南断阶带内以似花状断裂密集带为主,走向北东向和北东东向,其中以发育背形断裂密集带为主;②平面上,油气主要富集区域位于断裂密集带内部及边部,内部油气富集程度较边部高,从断裂密集带类型分析,油气主要富集于背形断裂密集带,背形断裂密集带内累计隆起幅度控制着油气富集程度;③垂向上,东营组下段泥岩盖层断接厚度控制断裂密集带内中浅层的油气聚集;④背形断裂密集带内累计隆起幅度较大且东营组下段泥岩盖层断接厚度小于50 m的区域,油气可穿越东营组下段泥岩盖层在中浅层富集。该项成果可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密集带 累计隆起幅度 成藏模式 歧南断阶带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深层碎屑岩自生矿物成因机理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渤海歧南断阶带侏罗系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郭颖 杨波 +3 位作者 韩自军 李果营 吴庆勋 叶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3-990,共18页
自生矿物特征和成因机理对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具有重要影响。以渤海海域歧南断阶带侏罗系为例,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同位素、包裹体、X衍射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侏罗系深层碎屑岩储层自生矿物的类型、特征、成因机... 自生矿物特征和成因机理对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具有重要影响。以渤海海域歧南断阶带侏罗系为例,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同位素、包裹体、X衍射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侏罗系深层碎屑岩储层自生矿物的类型、特征、成因机理及对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侏罗系碎屑岩属于中孔-低渗储层,非均质性强;主要自生矿物类型为硅质矿物、碳酸盐矿物、黏土矿物3类;早期形成的硅质石英衬垫和碳酸盐胶结物控制了孔隙的发育和演化,沿颗粒表面分布的早期硅质石英衬垫有效抑制了后期石英加大生长,并增强了岩石的抗压能力,有利于原生孔隙保存;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增强了储层抗压实能力,并为后期储层遭受溶蚀形成溶蚀孔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利于高孔隙储层形成;黏土矿物控制了储层渗透率差异,储层渗透率与自生高岭石体积分数呈正相关性,较高渗透率储层分布于侏罗系中段高岭石富集带内。研究区侏罗系碎屑岩发育原生孔隙体积分数高、微晶石英衬垫发育的Ⅰ类有利储层和粒间溶蚀孔隙较发育、具显著表生成岩作用特点的Ⅱ类有利储层,二者孔隙演化存在明显差异。Ⅰ类有利储层主要受早—中成岩期微晶石英衬垫抗压实作用控制,浅层和深层均可发育高孔隙储层;Ⅱ类有利储层主要受表生期风化淋滤作用控制,可在风化壳附近形成优质储层,整体上Ⅰ类储层物性优于Ⅱ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矿物 成因机理 储层物性 歧南断阶带 侏罗系 深层碎屑岩
下载PDF
歧南断阶带明下段低阻油层地质成因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振鹏 贾海松 +2 位作者 潘广明 吴金涛 陈丽祥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11期33-40,共8页
为了更好地预测区域内低阻油层分布,以岩心、室内试验数据及薄片资料为基础,对歧南断阶带明下段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低阻油层成因机理主要包括低幅构造、复杂孔隙结构、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砂泥... 为了更好地预测区域内低阻油层分布,以岩心、室内试验数据及薄片资料为基础,对歧南断阶带明下段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低阻油层成因机理主要包括低幅构造、复杂孔隙结构、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砂泥岩薄互层、淡水水入侵及钻井液污染6个方面。低阻油层地质成因包括构造、沉积及成岩作用3个方面,明下段沉积时期频繁而强烈的断层活动导致原生油藏发生淡水水侵,同时形成低幅构造,导致低幅构造型低阻油藏发育。受可容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值变化影响,研究区内发育砂泥薄互层型及复杂孔隙结构型低阻油层。早成岩阶段较弱的成岩作用导致研究区发育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及钻井液污染型低阻油层。受以上3种因素影响,歧南断阶带明下段地层中低阻油层主要发育于与断层相接的低幅构造区域内的弱水动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成因机理 地质成因 明下段 歧南断阶带 渤海
下载PDF
渤海海域歧南断阶带侏罗系优质储层影响因素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清平 赵国祥 +2 位作者 万琳 樊建华 汪晓萌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7期28-35,共8页
歧南断阶带侏罗系储层内部结构复杂,具有强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一直制约着该区勘探。通过对岩石类型、储层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孔隙结构的分析证实,研究区侏罗系为一套富含火山碎屑物质的近源沉积,发育多套煤层;... 歧南断阶带侏罗系储层内部结构复杂,具有强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一直制约着该区勘探。通过对岩石类型、储层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孔隙结构的分析证实,研究区侏罗系为一套富含火山碎屑物质的近源沉积,发育多套煤层;储层物性以中孔低渗为主,发育低渗背景下的优质储层,孔隙结构分析表明不同孔隙结构储层在孔隙度方面相差不大,渗透率相差较大;储集空间以溶蚀形成的次生孔为主,多为长石及火山物质溶蚀;有利的沉积因素,多期次多类型的溶蚀作用是本区形成优质储层的主要因素,研究区煤系地层的存在有效地增加了有机酸浓度,在促进溶蚀作用进行的同时,减少了碳酸盐矿物的胶结;此外储层中大量发育的火山碎屑物质在酸性流体下易于溶蚀,增强了储集物性,但其也降低了岩石抗压能力,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具有双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南断阶带 侏罗系 优质储层 煤系地层 溶蚀作用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储层剩余油控制因素及分布模式研究——以渤海海域歧口油田明下段地层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振鹏 欧银华 +2 位作者 刘洪洲 刘建国 曲炳昌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9年第3期41-44,57,共5页
受单一分流河道间复杂接触关系及储层非均质性影响,QK油田剩余油分布复杂,开发效果变差,早期以小层为单元的构型研究无法满足油田后期开发的精度要求.利用岩心、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QK油田明下段浅水三角洲砂体进行了储层构型研究,并... 受单一分流河道间复杂接触关系及储层非均质性影响,QK油田剩余油分布复杂,开发效果变差,早期以小层为单元的构型研究无法满足油田后期开发的精度要求.利用岩心、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QK油田明下段浅水三角洲砂体进行了储层构型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研究对不同控制因素影响下剩余油分布模式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复合砂体可划分为6~3级构型单元,分别对应浅水三角洲沉积体、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复合河道及单一分流河道沉积.从垂向及平面两个方向对单一分流河道边界进行了识别,并确定了单一分流河道规模,单一分流河道厚度在1.5~4.0m之间,宽度为270~1700m,砂体宽厚比为90~425.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定量表征了储层厚度、夹层展布及注采井距三种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并针对性提出了注水井调剖、分层注水及井网加密三种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控制因素 剩余油分布模式 储层构型 剩余油分布 浅水三角洲 明化镇组下段 歧南断阶带
下载PDF
Control effects of the synsedimentary faults on the basin-marginal fan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deep-water area of early Oligocene Qiongdongnan Basi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
11
作者 Guangzeng Song Zengxue Li +3 位作者 Haizhang Yang Dongdong Wang Ying Chen Rui Su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54-64,共11页
The synsedimentary faults and basin-marginal fan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deep-water area of the early Oligocene Qiongdongnan Basi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seismic profiles,boreholes,and well-log data.... The synsedimentary faults and basin-marginal fan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deep-water area of the early Oligocene Qiongdongnan Basi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seismic profiles,boreholes,and well-log data.Through the formations of the characterized paleogeomorphology,such as transverse anticlines,fault ditches,and step-fault belts,the synsedimentary faults are known to have controlled the development position,distribution direction,and extension scales of the basin-marginal fans.For example,at the pitching ends of two adjacent faults,transverse anticlines developed,which controlled the development positions and distributions of the fans.During the early Oligocene,the faults controlled the subsidence center,and fault ditches were formed at the roots of the faults.In the surrounding salient or low salient areas,which were exposed as provenance areas during early Oligocene,the fault ditches acted as the source channels and determined the flow paths of the clastics,where incised valley fills were obviously developed.The fault ditches which developed in the sedimentary basins were able to capture the drainage systems and influenced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fans.The large boundary faults and the secondary faults generated two fault terraces and formed step-fault belts.The first fault terrace caused the clastics to be unloaded.As a result,fans were formed at the entrance to the basin.Then,the second fault terrace caused the fans to move forward,with the fans developing in a larger extension scale.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will potentially be beneficial in the future prospecting activities for reservoirs and coalmeasure source rocks in the basins located in the deep-water area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water area synsedimentary fault basin-marginal fan transverse anticline fault ditch step-fault belt
下载PDF
渤海歧南断阶带中下侏罗统碎屑岩潜山优质储层形成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颖 王粤川 +3 位作者 彭靖淞 高坤顺 吴庆勋 吴昊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50,共10页
渤海歧口凹陷歧南断阶带中下侏罗统碎屑岩潜山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条件复杂。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分析、X衍射分析等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储层特征和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歧南断阶带中下侏罗统碎屑岩... 渤海歧口凹陷歧南断阶带中下侏罗统碎屑岩潜山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条件复杂。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分析、X衍射分析等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储层特征和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歧南断阶带中下侏罗统碎屑岩潜山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砂砾岩,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溶孔、晶间孔为主,属中孔低渗储层,不同层段储层物性差异明显。岩性、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形成:砂砾岩储层物性最好,砂岩和含砾砂岩次之,凝灰质砂岩最差;三角洲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储集物性最好,河床滞留沉积和心滩砂体次之,水上分支河道、决口扇和河漫沉积物性较差;抗压实作用、表生风化淋滤作用和深部溶蚀作用是较高孔隙度储层普遍发育的主要原因,自生高岭石等黏土矿物充填和分布差异最终决定了储层渗透性和物性,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高岭石大量富集带内。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歧南断阶带及渤海海域中生界碎屑岩潜山优质储层发育区及有利勘探区带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歧口凹陷 歧南断阶带 中下侏罗统 碎屑岩潜山 优质储层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歧南斜坡深层成岩演化与次生孔隙形成机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晶 李双文 +2 位作者 王书香 冀虎山 饶敏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0-1077,共8页
为在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深层砂岩中寻找优质储层,综合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等资料,对研究区储层成岩孔隙演化与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内孔隙演化与成岩演化具有耦合关系,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包括优势沉积... 为在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深层砂岩中寻找优质储层,综合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等资料,对研究区储层成岩孔隙演化与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内孔隙演化与成岩演化具有耦合关系,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包括优势沉积相带、溶蚀作用和异常高压.结果表明:深层砂岩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型,成岩演化处于中成岩A1~A2亚期.机械压实、方解石胶结和石英加大是降低孔隙度的主要成岩作用,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可达10%.孔隙度高值区,有机质生烃高峰和蒙脱石含量低值区在同一深度出现.受成岩演化控制,埋深3 500~3 900m和4 400~4 700m发育2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孔隙度】12%),其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异常高压叠置区.根据岩性、物性和压力系数等参数将区内储层分为4类,Ⅰ~Ⅱ类储层是研究区的优质储层,也是今后增储上产的主要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储层 次生孔隙发育带 成岩演化 形成机制 歧南斜坡 歧口凹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