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LADY'S DAILY WEAR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PERIOD
1
作者 包铭新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1991年第3期9-21,共13页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women’s wea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early Republic Period(late 19th c.—early 20th c.),with an emphasis on the daily informal orsemi-formal wear,though some f...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women’s wea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early Republic Period(late 19th c.—early 20th c.),with an emphasis on the daily informal orsemi-formal wear,though some formal or ceremonial costumes such as wedding dress will also beincluded.This study will use Chinese costumes and textiles from many museums to fill in theblanks left by previous research and to give a more detailed and accurate description.It will alsouse historical documents to find the original names of these items and to illustrate a general conceptof their usage on different occasions.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women’s wear will be describ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①robes orcoats;②jackets;③waistcoats or vests;④skirts;⑤pants and leggings;⑥shoes and socks;⑦headdresses;and⑧others.Of every category,the textiles,decoration,cut,form,style,colourand motif will be discussed.The way in which these items were combined will also be discussed.The comparison between women’s wear and men’s wear,women’s and children’s informal andformal dress will be given.Here are some tentative conclusions.First,the Manchu and Han style coexisted and mixedwith each other and were worn by both Manchu and Han women.Second,the basic silhouettesand cuts we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conventional,while the decorations and details(openings,fasten-ings,pleats,vents,collars and hemlines)were different.The former represented accepted socialstandards while the latter could be a matter of personal taste.Third,women’s wear in that periodwere highly stylized,miscellaneous,elaborate,detailed,multicolored and multi-thema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women’s garments DAILY wear Late qing dynasty Early republic PERIOD
下载PDF
清末民初比况构式“(S)X一般”研究
2
作者 韩书庚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7-19,25,共4页
以语言通俗的清末民初白话报刊为语料,运用构式语法对比况构式"(S)X一般"进行阐释,包括其表现形式、句法功能、构式义及语用价值等方面。此构式作谓语是占主导的句法功能,同时还作宾语、定语和状语。构式义是"用甲事物... 以语言通俗的清末民初白话报刊为语料,运用构式语法对比况构式"(S)X一般"进行阐释,包括其表现形式、句法功能、构式义及语用价值等方面。此构式作谓语是占主导的句法功能,同时还作宾语、定语和状语。构式义是"用甲事物来比较乙事物"。该构式用于口语语体中,语用价值表现在描写性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况构式 “(s)X一般” 白话报刊 清末民初 构式义
下载PDF
晚清民国以来殿本的收藏、出版与研究考述
3
作者 项旋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4年第4期7-24,共18页
晚清民国时期殿本逐渐从深宫之中流散出来,成为收藏家们着力购藏的对象,也造就了陶湘等一批著名的殿本藏家。晚清时期殿本的大规模石印,改变了原先有限的流播方式,使其化身千百。北京故宫是殿本的发源地,亦为殿本陈设、存藏的最重要处... 晚清民国时期殿本逐渐从深宫之中流散出来,成为收藏家们着力购藏的对象,也造就了陶湘等一批著名的殿本藏家。晚清时期殿本的大规模石印,改变了原先有限的流播方式,使其化身千百。北京故宫是殿本的发源地,亦为殿本陈设、存藏的最重要处所。故宫展开了馆藏殿本的全面清理工作,对殿本进行系统陈列、阅览、编目和出版,相继刊行了《故宫所藏殿板书目》《故宫殿本书库现存目》等殿本目录,成绩卓著。陶湘则是民国时期收藏、整理和研究殿本的代表性人物,主持了故宫殿本图书编订工作,编订了《故宫殿本书库现存目》等书目,还撰写了详细考述殿本源流的《清代殿版书始末记》,其对殿本整理、保护、收藏、流通利用的理念和实践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殿本 出版 研究 《清代殿版书始末记》
下载PDF
家·国·天下——从钟颖疑案说起 被引量:4
4
作者 蓝国华 刘红娟 王彦杰 《西藏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18-30,共13页
清末民初,全国各地革命起义风起云涌,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亦成多事之地。各种势力各种关系错综复杂,造成了许多历史疑点,其中钟颖疑案便是其一。其间的来龙去脉、曲曲折折、是是非非,更是扑朔迷离。文章主要依托历... 清末民初,全国各地革命起义风起云涌,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亦成多事之地。各种势力各种关系错综复杂,造成了许多历史疑点,其中钟颖疑案便是其一。其间的来龙去脉、曲曲折折、是是非非,更是扑朔迷离。文章主要依托历史文献,剖析该事件中的种种疑点,昭示乱世中国家忠良之士应负有的责任和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颖 疑案 清末民初 西藏政局
下载PDF
清末民初北京地区的社会变迁与慈善组织的转型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6-104,共9页
北京地区的传统慈善组织在清末民初发生重大变化:数量上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趋势;救助功能方面普遍地由施养向教养转化;操作管理方式逐渐走上联合统一的道路。这些变化与北京地区在近代所具有的典型社会特征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一定程度上... 北京地区的传统慈善组织在清末民初发生重大变化:数量上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趋势;救助功能方面普遍地由施养向教养转化;操作管理方式逐渐走上联合统一的道路。这些变化与北京地区在近代所具有的典型社会特征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一定程度上本文是对慈善事业研究的一种区域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北京地区 慈善事业 近代转型
下载PDF
清末民初中小学教授案的兴起及其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来恩 黄山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7,共8页
清末民初,为了适应新学制的需要,教师开始使用教授案解决班级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基于对清末民初中小学教授案的编制与使用情况、内容与特点的历史考察,研究表明教案撰写作为一项专业活动,离不开充分的资料与共同体协作,同时需要处理好... 清末民初,为了适应新学制的需要,教师开始使用教授案解决班级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基于对清末民初中小学教授案的编制与使用情况、内容与特点的历史考察,研究表明教案撰写作为一项专业活动,离不开充分的资料与共同体协作,同时需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中小学 教授案 赫尔巴特
下载PDF
清末民初白话报刊的兴起、发展及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棉 李新亮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44-50,共7页
清末民初白话报刊的兴起与发展是20世纪社会变革的产物,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变革。甲午战败之后,白话报刊兴起,至维新运动时期,白话报刊掀起第一次高潮。百日维新的失败使白话报刊的发展陷入低谷。清末新政以后,清政府推行兴学堂、办报... 清末民初白话报刊的兴起与发展是20世纪社会变革的产物,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变革。甲午战败之后,白话报刊兴起,至维新运动时期,白话报刊掀起第一次高潮。百日维新的失败使白话报刊的发展陷入低谷。清末新政以后,清政府推行兴学堂、办报馆等措施,推动了白话报刊的发展。其间,以留日学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革命派知识分子和其他人士担任了一些重要报刊的主编和主笔,他们借助白话报刊这一平台,传播革命思想和先进文化,不仅将白话报刊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潮,促进了辛亥革命,也因为自身的白话报刊编撰实践,为此后的五四文学革命做了必要的人才储备和语言文学变革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清末新政 留学生 白话报刊
下载PDF
晚清民国畲族乡村政治的现代转向——以山民会馆为中心的察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邱开玉 廖梦雅 余德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54-62,共9页
在“现代化”视角下,山民会馆之于畲族乡村政治现代化的意义得到彰显。山民会馆烙印着强烈的同宗同族的“血缘性”,决定了其实质是“会馆”模式的祠堂。晚清民国畲族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者的政治牵引以及畲族民族意识的觉醒构成了... 在“现代化”视角下,山民会馆之于畲族乡村政治现代化的意义得到彰显。山民会馆烙印着强烈的同宗同族的“血缘性”,决定了其实质是“会馆”模式的祠堂。晚清民国畲族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者的政治牵引以及畲族民族意识的觉醒构成了山民会馆的创建与畲族乡村政治现代转向的社会基础。在民族国家的建构历程中,山民会馆的功能发挥与角色转变透视着畲族乡村政治艰难的现代化探索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 政治现代化 山民会馆 晚清民国
下载PDF
绅士与地方——以河南士绅王锡彤为个案的透视 被引量:6
9
作者 买文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5-118,共4页
河南绅士王锡彤在清末民初积极投身于地方教育、政务,捍卫地方利益等活动,成为具有一定趋新色彩的 "学商"、"绅商"或"职商",加快了中国内地绅士阶层的近代性转型,促进了近代社会的发展演化。其难以割舍的... 河南绅士王锡彤在清末民初积极投身于地方教育、政务,捍卫地方利益等活动,成为具有一定趋新色彩的 "学商"、"绅商"或"职商",加快了中国内地绅士阶层的近代性转型,促进了近代社会的发展演化。其难以割舍的传 统影响,又不可避免地对河南社会的进步产生一定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王锡彤 绅士 地方 影响
下载PDF
评清末民初有关政治改良与商业发展关系的论说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英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0-64,共5页
清末商界的一部分有识之士已初步认识到政治改良与商业发展的紧密关系 ,并就加速宪政改革以促进实业振兴表达了商界的强烈愿望。民国初期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 ,社会各界以及商人对这一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到 2 0年代前后 ,更多... 清末商界的一部分有识之士已初步认识到政治改良与商业发展的紧密关系 ,并就加速宪政改革以促进实业振兴表达了商界的强烈愿望。民国初期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 ,社会各界以及商人对这一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到 2 0年代前后 ,更多的商界人士意识到政治不良是导致商业不振的重要原因 ,而且提出不能继续沿袭“在商言商”的传统戒条 ,应采用各种措施积极推动政治的改良。于是 ,在此前后商人开始以更为踊跃的姿态参与了一系列政治活动 ,产生了明显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政治改良 商业发展
下载PDF
清末民初“男女同学”的争论与实现 被引量:3
11
作者 凌兴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0-108,共9页
男女同学是教育平等与男女平等的重要表现。中国男女同学的呼声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而其实现则是在民国初期。其实现的依次顺序为小学的初级阶段、小学的高级阶段、大学及高等专门学校、中学。其每一进程的实现,均经历了激烈而长期的争... 男女同学是教育平等与男女平等的重要表现。中国男女同学的呼声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而其实现则是在民国初期。其实现的依次顺序为小学的初级阶段、小学的高级阶段、大学及高等专门学校、中学。其每一进程的实现,均经历了激烈而长期的争论,这不仅反映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民主化的曲折艰难,也反映了近代中国新旧思想杂糅并存、尖锐冲突与变迁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小学 大学 中学 男女同学 争论
下载PDF
自来水与清末民初汉口的城市生活 被引量:4
12
作者 方秋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5-230,共6页
自来水的使用不仅革命性地提高了清末民初汉口城市居民饮用水质量,而且积极促进了汉口城市消防、社会组织、城市居家卫生乃至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提升了清末民初汉口城市现代化水平,在汉口城市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 自来水 清末民初 汉口 城市社会发展 现代化
下载PDF
清末民初广西的地缘政治形态及其成因 被引量:2
13
作者 韦福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08-112,共5页
清末民初的广西地缘政治形态包括地缘政治环境、行为、中心、心理、思想和格局等若干方面。北海开埠和中法战争是广西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的转折点,英法两国的地缘政治角逐是近代广西地缘政治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北海开埠后,广西属于英法... 清末民初的广西地缘政治形态包括地缘政治环境、行为、中心、心理、思想和格局等若干方面。北海开埠和中法战争是广西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的转折点,英法两国的地缘政治角逐是近代广西地缘政治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北海开埠后,广西属于英法两国争夺中国西南腹地的地缘战略通道和接合部,又是控制中南半岛诸国的前沿基地和中国与中南半岛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头堡",其地缘政治地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广西 地缘政治 形态 成因
下载PDF
百年中国宪法视野中的人民权利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亚光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5,共14页
百年中国宪法视野中人民权利的发展和变化,经历了异常曲折的道路:从晚清时代的无名无实,到民国时代的有名无实;从新中国初期的名实比较相符但尚在起步,到社会主义曲折发展过程中的名实不符或名实微弱,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名实日趋一致并... 百年中国宪法视野中人民权利的发展和变化,经历了异常曲折的道路:从晚清时代的无名无实,到民国时代的有名无实;从新中国初期的名实比较相符但尚在起步,到社会主义曲折发展过程中的名实不符或名实微弱,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名实日趋一致并不断巩固扩大。这些发展和变化,留下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中国人民实现和发展自己权利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人民权利 晚清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辛亥革命前后儒家文化的命运——对清末民初“尊孔读经”问题的考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田海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5-90,共6页
辛亥革命前后儒家文化命运的变迁聚焦于“尊孔读经”问题。清末新政使儒家“经学时代”沦入山穷水尽的窘境。辛亥革命创建民国 ,资产阶级既摧垮了封建帝制 ,也涤荡了为封建帝制服务的儒家文化。民初帝制死灰复燃与“尊孔读经”借尸还魂... 辛亥革命前后儒家文化命运的变迁聚焦于“尊孔读经”问题。清末新政使儒家“经学时代”沦入山穷水尽的窘境。辛亥革命创建民国 ,资产阶级既摧垮了封建帝制 ,也涤荡了为封建帝制服务的儒家文化。民初帝制死灰复燃与“尊孔读经”借尸还魂之如影随形 ,既证明封建专制主义天道观根深蒂固 ,也证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反对“孔夫子”为拥护“德先生”之必要前提乃时势使然。考察这一问题 ,有利于对“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儒家文化“批判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清末民初 儒家文化 民主与专制
下载PDF
以族聚民:国民整合与中华民族建构的发端及遇合(1895—1925)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育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30-39,共10页
中日甲午战争加速了中式天下体系的瓦解,近代中国由王朝国家转型为主权在民的民族国家。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革命、改良、立宪各派均认为,亟需提升国民程度。而时之中国人实则一盘散沙,欲论国民程度,既要促国民独立,也须促国民合群。... 中日甲午战争加速了中式天下体系的瓦解,近代中国由王朝国家转型为主权在民的民族国家。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革命、改良、立宪各派均认为,亟需提升国民程度。而时之中国人实则一盘散沙,欲论国民程度,既要促国民独立,也须促国民合群。这时,先期觉醒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日本舶来民族主义范式,又基于中国历史创制出中华民族概念,将之视为国民合群符号的不二选择。经过资产阶级各派别的不断论说与辛亥革命等事件的催化,呈散在状态的国民逐渐被包裹到统一的民族主义中,及至化为一个以中华民族为称谓的民族共同体,促成了“国民”与“民族”在中国场景的遇合。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华民族被赋予国族形式建构,成为凝聚国民共识和展开国民动员最为重要的价值标识和政治机制。于是一条“以族聚民”的现代性逻辑,在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的革故鼎新中呈现出来,并持续影响了中国民族政治的发展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整合 国族建构 中华民族 民族国家 清末民初
下载PDF
清末民国时期传媒影响司法的两个标本 被引量:6
17
作者 慕明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6-124,共9页
清末伴随着中文报刊的诞生,法制新闻也粉墨登场并践行其报道法制事件、传达舆情民声、监督司法审判的功能。《申报》对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的报道和评论是传媒监督司法的开山之作,对冤案的最终翻案起到了具有某种牵动全局的关键性作用,... 清末伴随着中文报刊的诞生,法制新闻也粉墨登场并践行其报道法制事件、传达舆情民声、监督司法审判的功能。《申报》对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的报道和评论是传媒监督司法的开山之作,对冤案的最终翻案起到了具有某种牵动全局的关键性作用,并通过个案的监督,推动中国司法制度的变革。民国时期施剑翘刺杀孙传芳案中,媒体担当了"舆论法庭"职责,将法律命题转化为道德命题,从而剑走偏锋,成为媒介操控下的舆论审判。两个"标本"显示了:媒介报道整合的公众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大众传媒的受众本位决定了传媒以公众普遍认可的社会道德观念为基准点来整合舆论;受众的故事化偏好又决定了大众传媒在法制报道上的"好奇(案)情结"并引发故事化叙事模式对审判的干扰;在权力本位的社会结构中,舆论对司法的最终起作用尚需要权力因素的支持与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国传媒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刺杀孙传芳案 法制新闻 媒介审判 《申报》
下载PDF
清末民初华北农民市场意识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自典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0-88,共9页
清末民初,伴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华北农民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市场意识日渐增强。农民观念上的这种变动在实践活动中有着较为鲜明的体现,其形成是主客观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这些如同一面镜子,从一个侧面大致反映了当时农村社... 清末民初,伴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华北农民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市场意识日渐增强。农民观念上的这种变动在实践活动中有着较为鲜明的体现,其形成是主客观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这些如同一面镜子,从一个侧面大致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华北农民 市场观念
下载PDF
清末民初新闻自由思想刍议 被引量:2
19
作者 殷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80,共5页
清末民初新闻法制建设过程中有三种关于新闻自由的主张,它们是自由观点、优先地位观点和平衡观点。章士钊认为,要保护新闻自由就应取消报律,新闻不立法。赞成新闻立法者意见不一,限制多一些还是保护多一些是分歧所在。限制新闻自由成为... 清末民初新闻法制建设过程中有三种关于新闻自由的主张,它们是自由观点、优先地位观点和平衡观点。章士钊认为,要保护新闻自由就应取消报律,新闻不立法。赞成新闻立法者意见不一,限制多一些还是保护多一些是分歧所在。限制新闻自由成为权力者立法的不二选择。虽然持优先地位观点者并没有真正颁布一部可以施行的新闻单行法,但是他们所持的观点——对新闻自由的保护要多一些是清末民初新闻立法的主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新闻立法 新闻自由
下载PDF
官方与民间合力,制定法与习惯法并用——清末民初债务问题的解决途径与方式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雪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5-151,共7页
清末民初各种钱债纠纷日益增多,从债务问题的解决途径与方式来看,形成了"官方与民间合力,习惯法与制定法并用"的理案格局,但大量债务问题仍无法得到解决。究其成因,主要有: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经济环境,民商事法规的缺失,商会... 清末民初各种钱债纠纷日益增多,从债务问题的解决途径与方式来看,形成了"官方与民间合力,习惯法与制定法并用"的理案格局,但大量债务问题仍无法得到解决。究其成因,主要有: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经济环境,民商事法规的缺失,商会理案的局限性,官商之间隔阂,钱债讼案无专门司法机构处理以及执法不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债务问题 官方与民间 制定法与习惯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