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tracting water body data based on SDWI and threshold segmentation:A case study in permafrost area surrounding Salt Lake in Hoh Xil,Qinghai-Tibet Plateau,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QingSong Du GuoYu Li +4 位作者 Dun Chen ShunShun Qi Yu Zhou Fei Wang YaPeng Cao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23年第4期202-209,共8页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lakes,rivers,and other natural water bodies distributed in the permafrost area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The changes in water bodies will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lakes,rivers,and other natural water bodies distributed in the permafrost area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The changes in water bodies will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sur-rounding areas and downstream areas,resulting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bringing potential flood disasters,which will induce more serious issues and problems in alpine and high-altitude areas with a fragile habitat(such as the QTP in China).Generally,effective,reasonable,and scientific monitoring of large-scale water bodies can not only document the changes in water bodies intuitively,but also provide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environmental impact prediction,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due course of time.The large-scale water extraction technology derived from the optical remote sensing(RS)image is seriously affected by clouds,bringing about large differences among the extracted water result products.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RS technology has the unique advantage characteristics of all-weather,all-day,strong penetration,and not being affected by clouds,which is hopeful in extracting water body data,especially for days with cloudy weather.The data extraction of large-scale water bodies based on SAR images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errors caused by clouds that become prevalent at present.In this paper,the Hoh Xil Salt Lake on the QTP and its surrounding five lakes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2-scene Sentinel-1 SAR image data covering the whole area on 22 August 2022 was us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extracting water body data in permafrost zones.Furthermore,on 22 August 2022,the wealth here was cloudy,which made the optical RS images,e.g.,Sentinel-2 images full of clouds.The results show that:using the Sentinel-1 image and threshold segmentation method to extract water body data is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with excellent results in permafrost areas.Concretely,the Sentinel-1 dual-polarized water index(SDWI),calculated by combining dual vertical–vertical(VV)polarized and verti-cal–horizontal(VH)polarized data is a useful index for water extraction and the result is better than each of the VV or VH polarized im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frost region Water body extraction Salt lake in Hoh Xil qinghai-Tibet Plateau Sentinel-1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下载PDF
基于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山东泰山区域生态修复工程效果研究
2
作者 隋建红 隋岩刚 李超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6期51-56,共6页
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像元二分模型和趋势分析法,以NASA发布的2017—2022年MODIS NDVI 16d最大值合成数据为基础数据,通过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对山东泰山区域生态修复工程整体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7—2022年泰山区域NDVI最大值和平... 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像元二分模型和趋势分析法,以NASA发布的2017—2022年MODIS NDVI 16d最大值合成数据为基础数据,通过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对山东泰山区域生态修复工程整体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7—2022年泰山区域NDVI最大值和平均值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最大值增长率为0.0055/a,平均值增长率为0.0049/a。山东省泰山区域Slope平均值为0.00478,生态修复工程绝大多数所处像元植被覆盖度变化率大于0,说明整个区域植被覆盖度有所改善,工程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修复工程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法 趋势分析法 泰山区域 山东省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王传辉 吴立 +3 位作者 王心源 王官勇 孙叶根 胡降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808-5817,共10页
生态功能分区是区域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基础。基于生态功能分区原则,考虑流域——子流域完整性进行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在综合分析巢湖流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生态功能分区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基于... 生态功能分区是区域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基础。基于生态功能分区原则,考虑流域——子流域完整性进行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在综合分析巢湖流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生态功能分区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基于遥感与GIS在数据采集方面及多层面叠加功能的优势,通过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以及利用DEM空间分析进行子流域划分等技术手段,探讨了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研究区子流域生态功能划分方法,形成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全流域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和12个生态功能亚区,并阐明了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重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约束。对于新调整行政区划的巢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流域产业布局、生态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和GIS 巢湖流域 生态与环境 生态功能分区
下载PDF
青海湖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其保护对策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桂琛 彭敏 +2 位作者 周立华 马世震 王玉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7-62,共6页
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对青海湖地区人类活动和环境现状的调查.探讨了该区人类活动和环境现状的调查,探讨了该区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及特点,分析了人为活动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空间、时间及动态特征;并针对该区目前的环境状况提出... 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对青海湖地区人类活动和环境现状的调查.探讨了该区人类活动和环境现状的调查,探讨了该区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及特点,分析了人为活动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空间、时间及动态特征;并针对该区目前的环境状况提出了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
下载PDF
环青海湖地区生态与环境恢复治理途径 被引量:11
5
作者 伏洋 张国胜 +3 位作者 李凤霞 杨琼 颜亮东 刘宝康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4-10,共7页
近半个世纪以来.环青海湖地区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逐渐强化.尤其是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膏海湖萎缩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等自然环境变化均是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元序活动等影响的反应结果。铁卜加和海晏两地牧草产量... 近半个世纪以来.环青海湖地区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逐渐强化.尤其是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膏海湖萎缩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等自然环境变化均是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元序活动等影响的反应结果。铁卜加和海晏两地牧草产量以96.53kg/(hm^2·a)倾向率降低.刚察亚高山草甸下降幅度最大.为55.16%.充分反映了草地的退化趋势;青海湖面积总体在以7.04km^2/a缩小趋势背景下.以12年短期小幅回升.回升周期为3~8年.面积变化基本反映了该流域内气候变化情况;沙漠化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年增长率逐年增加.90年代中后期达10%以上。分析了目前环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主要存在管理体制、建设主体、科技支撑、超载过牧和土地资源利用不舍理等一系列问题.提出遵循区域自然规律、利用人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调节是恢复退化草地、湖泊及沙漠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膏海湖地区 生态与环境 恢复治理 途径
下载PDF
鄱阳湖五河及湖区生态水利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及示范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文俊 刘同宦 +2 位作者 栾华龙 程冬兵 许新发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共12页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中国河湖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问题交织重叠。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近年来鄱阳湖及其五河出现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岸线萎缩、水生生境劣化等突出问题,目前的研究水平和关键技术无法满足新时期生...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中国河湖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问题交织重叠。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近年来鄱阳湖及其五河出现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岸线萎缩、水生生境劣化等突出问题,目前的研究水平和关键技术无法满足新时期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如何将资源、生态、环境等约束融入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与运行,厘清水利工程对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在这种影响下生态系统的演变趋势,提出减缓其影响的技术措施;如何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既能满足人类社会需求,又能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需求,是当前生态水利理论体系研究及关键技术研发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也是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落实长江大保护的必然要求。围绕上述问题,提出以"应用基础–关键技术–工程示范–监测评价"为主线的研究目标:1)辨析鄱阳湖五河及湖区生态水利特征因子及其对开发利用的响应机制;2)研发面向岸上、水陆交错带与水体的生态水利综合治理技术体系;3)提出生态水利综合治理技术及规划设计方案并进行工程示范;4)构建河湖生态水利建设模式与监测评价体系。通过开展多学科交叉、点面结合、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研究,拟揭示河湖生态水利特征因子的互作互馈机制,提出耦合工程、资源、环境与生态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理论创新;研发红壤丘陵旱坡地农业节水控污保土系列关键技术和受损水生生境的水利工程辅助修复关键技术,实现技术创新;提出规划导则、设计指南、治理技术、监测指标、评估方法、建设模式等全链条布局的河湖生态水利综合治理系统解决方案,实现集成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利 河湖生态环境 监测评价体系 鄱阳湖五河及湖区
下载PDF
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调查及其改良 被引量:8
7
作者 谢佰承 杨仁平 隋兵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473-475,共3页
本文主要通过2004—2005年对洞庭湖湿地实地考察和调查资料,分析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状况,目前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体环境污染严重,富营养化明显;洪涝灾害频繁;血吸虫病盛行;湿地功能退化等方面。最后,针对洞庭湖湿地的一系列生态... 本文主要通过2004—2005年对洞庭湖湿地实地考察和调查资料,分析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状况,目前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体环境污染严重,富营养化明显;洪涝灾害频繁;血吸虫病盛行;湿地功能退化等方面。最后,针对洞庭湖湿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综合保护湿地资源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湿地 生态环境 措施
下载PDF
青海省草地生态环境变化态势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伏洋 张国胜 +1 位作者 李凤霞 颜亮东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8,共8页
利用青海省2个重要生态区域“三江源地区”和“环青海湖地区”1987-2004年具有代表性的草地生态观测数据和1961-2004年气象资料,并结合卫星遥感及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2个区域草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态势。主要表现为草地“黑土滩”面积不断... 利用青海省2个重要生态区域“三江源地区”和“环青海湖地区”1987-2004年具有代表性的草地生态观测数据和1961-2004年气象资料,并结合卫星遥感及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2个区域草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态势。主要表现为草地“黑土滩”面积不断扩大,牧草地上生物量、高度与覆盖度下降及毒杂草大量滋生,还体现在草地优势种群演化、草群结构变化、草地生产力下降等生态功能的变化上,使得草地可利用面积减少。通过研究表明,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驱动力的作用下天然草地生态环境出现了不良态势,最终导致天然草地退化和载畜能力下降。并揭示了草地生态不良变化的原因、机理及生态过程,气候暖干化,加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是促使草地生境恶化的重要自然因素;在人为因素中,由于草畜季节不平衡、草地不均匀的放牧压力、人口增长以及生物因素等,进一步加剧天然草地生态功能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生态环境 变化态势 驱动力 三江源地区 环青海湖地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的鄱阳湖湿地管理模式 被引量:5
9
作者 罗静伟 郑博福 +2 位作者 钱万友 刘成林 戴年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20880-20882,共3页
在对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安全问题特征和现有管理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鄱阳湖湿地的管理框架、组织体系、规章制度、监控体系和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完善,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的鄱阳湖湿地管理模式,为鄱阳湖湿地建设、开发与保护提供理... 在对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安全问题特征和现有管理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鄱阳湖湿地的管理框架、组织体系、规章制度、监控体系和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完善,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的鄱阳湖湿地管理模式,为鄱阳湖湿地建设、开发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管理 环境管理 生态安全 区域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湿地
下载PDF
鄱阳湖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舒长根 赵海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1期90-94,共5页
鄱阳湖区在江西省并非一个行政区域,然而其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却构成了一个特定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该文用生态经济学观点对该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区自然生态环境存在一定脆弱性,而农业经济结构则呈现明显单一... 鄱阳湖区在江西省并非一个行政区域,然而其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却构成了一个特定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该文用生态经济学观点对该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区自然生态环境存在一定脆弱性,而农业经济结构则呈现明显单一性和不合理性,从而在该系统内部形成一种非良性循环,制约了该区经济的发展.只有协调两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区 生态经济系统 自然生态环境 农业生态
下载PDF
清代陕西的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孟晋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7-40,共4页
清代陕西地区 ,在人口日益增长的压力之下 ,由于不顾后果的过度垦殖 ,森林、草原等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并进而导致了干旱和水涝等自然灾害的日益频繁 ,耕地面积也随之减少。所以 ,尽管有广大农民的勤奋开发 ,农业生产... 清代陕西地区 ,在人口日益增长的压力之下 ,由于不顾后果的过度垦殖 ,森林、草原等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并进而导致了干旱和水涝等自然灾害的日益频繁 ,耕地面积也随之减少。所以 ,尽管有广大农民的勤奋开发 ,农业生产也曾一度繁荣 ,但由于违反了自然规律 ,终难逃脱衰落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陕西地区 农业开发 山地开垦 生态环境保护
下载PDF
青海湖畔两种植物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学明 苏旭 刘玉萍 《青海草业》 2005年第2期7-11,共5页
本文对生长于青海湖畔盐碱湿地上的两种植物,即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bifurca)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anserina)叶片中SOD和POD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升高,二裂委陵菜和鹅绒委陵菜叶片中SOD和POD活性呈上升趋势,在此基础... 本文对生长于青海湖畔盐碱湿地上的两种植物,即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bifurca)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anserina)叶片中SOD和POD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升高,二裂委陵菜和鹅绒委陵菜叶片中SOD和POD活性呈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种变化与生态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畔 二裂委陵菜 鹅绒委陵菜 生态因子 SOD POD
下载PDF
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开明 陆嘉昂 +2 位作者 冯彬 常闻捷 巫丹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9期98-104,共7页
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目的是实现中国流域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管理的精细管理理念,综合考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等,确定分区指标体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学方法,对基础空间数据和... 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目的是实现中国流域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管理的精细管理理念,综合考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等,确定分区指标体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学方法,对基础空间数据和流域水生态系统特征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太湖流域划分为49个分区(陆域43个和水域6个),并提出了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向,为该区域水陆一体化管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水生态功能分区 水生态环境管理 分区指标体系
下载PDF
传承与创新——澳门大学新校区图书馆组团建筑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骏 何镜堂 林燕 《新建筑》 2014年第5期110-114,共5页
澳门大学横琴岛新校区规划布局以展现"岭南水乡"的岛屿式生态景观环境为依托,强调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空间交融,将核心建筑组团图书馆、中央教学楼和校史厅的建筑中庭、岭南庭院、欧式水苑与以湖面、岛屿、中心景观水轴为主体... 澳门大学横琴岛新校区规划布局以展现"岭南水乡"的岛屿式生态景观环境为依托,强调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空间交融,将核心建筑组团图书馆、中央教学楼和校史厅的建筑中庭、岭南庭院、欧式水苑与以湖面、岛屿、中心景观水轴为主体的校园大环境融为一体。设计充分发挥传统岭南建筑群落组合灵活多样的特色,使建筑整体构图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感和空间变化,同时借鉴了南欧建筑源自古典美学的形体表现方式,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塑造出澳门大学新校区建筑独具一格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水乡 生态环境 岭南群落 南欧建筑
下载PDF
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问题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6
15
作者 贺建林 《四川环境》 2001年第2期55-58,共4页
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环境问题 洞庭湖区 治理对策 环境治理
下载PDF
明清时期生态环境、经济模式及社会冲突——以浙江山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颜晓红 吴青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2-47,共6页
浙江省西北、东南部属于多山地和丘陵地带,受自然条件、人口等因素的制约,明中叶以前,经济开发的整体水平低下,未开发和尚未充分开发区域较广,属典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然而自明中后期开始伴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及不同的技术手... 浙江省西北、东南部属于多山地和丘陵地带,受自然条件、人口等因素的制约,明中叶以前,经济开发的整体水平低下,未开发和尚未充分开发区域较广,属典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然而自明中后期开始伴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及不同的技术手段、生产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的采用,浙江山区原有经济模式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逐渐失衡,尤其是本地居民与外来移民冲突不断。为此,清政府采取措施以加强对外来移民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生态环境 经济模式 浙江山区 社会冲突
下载PDF
环洞庭湖区两型农业发展评价及其障碍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栋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6-22,共7页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发展、资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安全等5个方面构建两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2000年为基期,2020年为目标期,对环洞庭湖区2005、2007、2009年两型农业发展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障...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发展、资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安全等5个方面构建两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2000年为基期,2020年为目标期,对环洞庭湖区2005、2007、2009年两型农业发展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湖区两型农业建设虽渐见成效,但各指标之间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资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安全"方面,最突出的是湖区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量"不降反升"。因此,应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培养现代农民、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多种经济手段激励农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加大科技投入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洞庭湖区 两型农业 农业资源 农村生态环境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唐朝至清代鄱阳湖地区生态失衡及其成因探研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佐国 《鄱阳湖学刊》 2010年第6期96-101,共6页
自唐朝至清代,江西鄱阳湖地区出现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人口激增、开发方式不当、人类中心主义以及忽视对水利设施的管理是导致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探究鄱阳湖区生态失衡的历史及其成因,对现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不无裨益。
关键词 鄱阳湖地区 生态环境 生态失衡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从生态环境角度论鄱阳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钟业喜 刘影 《四川环境》 2003年第1期46-48,54,共4页
鄱阳湖区农业资源十分丰富 ,具有发展大农业的优越条件。本文通过对湖区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分析 ,指出湖区农业的非良性循环特征 ,提出防洪、抗旱、治涝、血吸虫病治理等对策措施 。
关键词 鄱阳湖区 可持续农业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清代环巢湖区域开发及其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安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0期277-280,共4页
基于清代以前环巢湖区域开发活动奠定的基础,结合清代全国人口增加的大背景,研究和总结清代进入人口激增时期环巢湖区域的圩田、山林、水域开发历史及意义,分析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以期为环巢湖区域今后的开发建设及经济... 基于清代以前环巢湖区域开发活动奠定的基础,结合清代全国人口增加的大背景,研究和总结清代进入人口激增时期环巢湖区域的圩田、山林、水域开发历史及意义,分析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以期为环巢湖区域今后的开发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巢湖区域 开发 生态环境 清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