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环境变化与农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社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81,共9页
农业与其他生产部门相比,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农业结构的调整。但环境变化的要素和强度、速度不同,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途径也就有很大的差别。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环境变化表现在多个方面,但从总体来看,其农... 农业与其他生产部门相比,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农业结构的调整。但环境变化的要素和强度、速度不同,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途径也就有很大的差别。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环境变化表现在多个方面,但从总体来看,其农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水旱灾害所引发的灾荒为直接动因促成的,是大的灾荒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环境变迁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响应过程,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完成的,环境变迁为农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动力,但农业结构是否能够及时调整还要得到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农业技术环境的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农业 西北地区环境 环境变迁 农业结构
下载PDF
明清以来婺源的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 被引量:3
2
作者 卞利 《鄱阳湖学刊》 2009年第3期37-43,共7页
明清以来,婺源作为皖南和赣东北的一个山区小县,一直隶属徽州府管辖,号称"吴楚分源"之区。境内山清水秀,林木森森,自然生态环境极为优越;宗族聚族而居,厉行教化;文风昌盛,教育发达;人文蔚起,勋业文章并重,巨商大贾迭出,人与... 明清以来,婺源作为皖南和赣东北的一个山区小县,一直隶属徽州府管辖,号称"吴楚分源"之区。境内山清水秀,林木森森,自然生态环境极为优越;宗族聚族而居,厉行教化;文风昌盛,教育发达;人文蔚起,勋业文章并重,巨商大贾迭出,人与自然呈现出和谐相处的局面。尽管在明末清初的改朝换代、清中叶棚民的乱砍滥伐和清末的咸丰兵燹等社会变迁中,婺源的生态环境曾经一度小范围地遭受过破坏,但在地方官府、乡里基层组织和宗族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得到了缓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代 婺源县 生态环境 社会变迁
下载PDF
明清沙苑回、汉民的经营方式与生态环境变迁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炳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126,共6页
明清时期,沙苑内的居民主要由回民和汉民构成。同治以前,主要以回民为主;同治以后,则全部为汉民。回民的经营方式具有多样性,主要从事蔬果种植、畜牧业和商业,这样的经营方式对沙苑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而汉民则主要从事单一的农田... 明清时期,沙苑内的居民主要由回民和汉民构成。同治以前,主要以回民为主;同治以后,则全部为汉民。回民的经营方式具有多样性,主要从事蔬果种植、畜牧业和商业,这样的经营方式对沙苑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而汉民则主要从事单一的农田开垦且耕作方式粗放,这样的经营方式对沙苑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回民的经营方式就优于汉民的经营方式,只是在沙苑这样特殊的地域范围内,回民的经营方式更有利于其生态环境的良好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沙苑 回民 汉民 经营方式 生态环境变迁
下载PDF
清代东北南部地区移民与环境变迁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士尊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3-26,共4页
清朝初年,由于大规模地向中原移民,东北南部人口稀少,土地荒芜,自然环境很长时间保持一种原始状态。但是,随着移民的进入,东北南部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先是柳条边以南,接着是热河蒙地,再接着是鸭绿江西和大围场,随着土地接连被开发,... 清朝初年,由于大规模地向中原移民,东北南部人口稀少,土地荒芜,自然环境很长时间保持一种原始状态。但是,随着移民的进入,东北南部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先是柳条边以南,接着是热河蒙地,再接着是鸭绿江西和大围场,随着土地接连被开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最后人不得不离开这里,寻找新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移民 环境变迁
下载PDF
清代浙西山区人口流动与生态环境变迁 被引量:4
5
作者 颜晓红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0-75,共6页
清代中叶以来,伴随着人口高速增长和耕地严重不足之间矛盾的发展,浙西山区涌进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开发活动。笔者即以该地区为考察对象,解析其人口流动的特点,指出该地区人口流动属于由人口稠密的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 清代中叶以来,伴随着人口高速增长和耕地严重不足之间矛盾的发展,浙西山区涌进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开发活动。笔者即以该地区为考察对象,解析其人口流动的特点,指出该地区人口流动属于由人口稠密的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的流迁模式,依靠空旷的山地来吸纳周边地区的过剩人口。他们的经济活动虽然在短期内推动了山区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激化了土客之间的矛盾,致使山区经济的繁荣成为昙花一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浙西山区 人口流动 生态环境变迁
下载PDF
论明清时期甘肃的生态环境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英 赵晓东 《甘肃林业科技》 2001年第1期22-27,共6页
明清时期甘肃生态环境继秦汉、唐宋以来遭到了第三次人为更大的破坏 ,虽经一些开明官吏的努力治理 ,但由于政策难以持续 ,最终无法改变其恶劣局势。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甘肃 生态环境 农业开发
下载PDF
清代新疆文化变迁的人文环境述略
7
作者 杨发鹏 黄婷婷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随着清朝政府重新统一新疆以及对新疆的经营和开发,清代新疆文化发生了重要变迁。除自然环境的影响之外,清代新疆文化的变迁与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其中新疆的疆域、政区、军事、人口、民族、经济、城市、交通等因素对新疆文化... 随着清朝政府重新统一新疆以及对新疆的经营和开发,清代新疆文化发生了重要变迁。除自然环境的影响之外,清代新疆文化的变迁与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其中新疆的疆域、政区、军事、人口、民族、经济、城市、交通等因素对新疆文化发展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新疆 文化变迁 人文环境
下载PDF
明清伏牛山区生态环境变迁及其原因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俊锋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9-82,共4页
明清时期,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玉米等高产耐旱作物的推广种植,农业垦殖面积的不断增大,森林的大量砍伐,再加上山地环境的脆弱性及干冷的气候,使原本人口稀少、植被茂密的伏牛山区,森林不断减少,河流航运价值逐步降低,农业生态环境亦渐... 明清时期,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玉米等高产耐旱作物的推广种植,农业垦殖面积的不断增大,森林的大量砍伐,再加上山地环境的脆弱性及干冷的气候,使原本人口稀少、植被茂密的伏牛山区,森林不断减少,河流航运价值逐步降低,农业生态环境亦渐趋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伏牛山 生态环境变迁 农业 森林
下载PDF
20世纪明清历史剧研究综述
9
作者 王海燕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89-92,共4页
20世纪以来,明清历史剧研究作为整个古代历史剧研究的一部分,其整体的研究状况是:一方面缺乏立足于古代戏曲研究本身的宏观视角和全面的整体把握;另一方面,具体作品的研究又集中于少数名家名作,如《长生殿》和《桃花扇》的相关研究长期... 20世纪以来,明清历史剧研究作为整个古代历史剧研究的一部分,其整体的研究状况是:一方面缺乏立足于古代戏曲研究本身的宏观视角和全面的整体把握;另一方面,具体作品的研究又集中于少数名家名作,如《长生殿》和《桃花扇》的相关研究长期成为热点中的热点,而其他大量的作品却基本上无人问津。明清历史剧及整个古代历史剧的研究,在研究目的的设定、研究对象的划定和研究方法的选择等几个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开拓和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历史剧 《长生殿》 《桃花扇》
下载PDF
生态环境视角下的江堤变迁:以明清时期皖江江堤为例
10
作者 房利 汪志国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4-18,共5页
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增多,安徽沿江地带出现围湖垦殖、与水争地的高峰,沿江圩口基本联成一线。皖江圩田地处沿江洼地,为长江冲积平原,每到夏秋之际,江水暴涨,惟靠一线江堤抵御江水。安徽沿江江堤成为这一地区工农业的重要保障。随着人类... 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增多,安徽沿江地带出现围湖垦殖、与水争地的高峰,沿江圩口基本联成一线。皖江圩田地处沿江洼地,为长江冲积平原,每到夏秋之际,江水暴涨,惟靠一线江堤抵御江水。安徽沿江江堤成为这一地区工农业的重要保障。随着人类不断对沿江洼地的垦殖,在抵御洪灾的过程中,皖江退建堤增多,江堤不断变迁。在江堤变迁的过程中,其对沿江的生物多样性、江面面积和水灾频率次数都带来一定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皖江地区 江堤变迁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清代女诗人陈长生简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源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0-73,共4页
陈长生不仅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闺阁文学家族浙江归安叶氏的一员,而且也是著名的"随园女弟子"之一。然而陈氏所著《绘声阁初稿》、《绘声阁续稿》,却历来少人详细论及。其诗吐属清新,情感真挚,能够突破闺阁生活日常化的模式,... 陈长生不仅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闺阁文学家族浙江归安叶氏的一员,而且也是著名的"随园女弟子"之一。然而陈氏所著《绘声阁初稿》、《绘声阁续稿》,却历来少人详细论及。其诗吐属清新,情感真挚,能够突破闺阁生活日常化的模式,以描摹真实与新奇取胜。在艺术上,善于用巧妙工稳的对仗表现事物的细致情态,并在自抒性灵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独特的兴趣与观点,进而形成其绵软工丽的艺术风格,在当时的闺阁诗坛中成就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长生 清代女诗人 《绘声阁初稿》 《绘声阁续稿》
下载PDF
明清时期湖南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
12
作者 吴正东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1期50-52,共3页
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增多而大量的土地开发,导致了湖南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表现在湖南植被的破坏和洞庭湖区域灾害的频繁。落后的生产开发方式是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经济利益的诱导,使得人们追求金钱,忽略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经济作... 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增多而大量的土地开发,导致了湖南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表现在湖南植被的破坏和洞庭湖区域灾害的频繁。落后的生产开发方式是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经济利益的诱导,使得人们追求金钱,忽略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经济作物及农作物的推广,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湖南 生态环境 变迁
下载PDF
晚清奉天疫灾:现代化及内外开放下的环境变动与社会动员
13
作者 姜文浩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8-99,共12页
晚清的奉天地区,在世界现代化推进和内外开放的双重背景下,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集中表现在区域人口激增、城镇商埠兴起、铁路交通发展、战争动乱增多和自然灾害频发等方面,而环境的变动直接导致了该地区疫灾的高发。... 晚清的奉天地区,在世界现代化推进和内外开放的双重背景下,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集中表现在区域人口激增、城镇商埠兴起、铁路交通发展、战争动乱增多和自然灾害频发等方面,而环境的变动直接导致了该地区疫灾的高发。在时间和空间上,奉天地区的疫灾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就发生时间而言,光宣时期疫灾发生密度最高;在发生地区上,以奉天府、锦州府、凤凰直隶厅、昌图府等地区疫灾暴发次数为多,这与时代环境、地理分布、经济发展水平、政区的等级与设置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奉天地区改制较晚,政府力量薄弱,加之列强势力的渗透,当地政局十分复杂,因此,在疫灾防治的过程中,国家对社会力量的动员尤为重要。各级政府以“信赏必罚”为原则,灵活运用政治、经济等手段动员民间力量与外国势力共同防治。从政府联动到官绅合作再到对外交涉,以及清末鼠疫期间的“奖惩并举”“地方捐募”和“防疫筹建”,都表明了紧急状态下提升社会动员效能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奉天 疫灾 环境变动 防治 社会动员
下载PDF
经济行为与环境变化:清前期台湾野生鹿消失探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正刚 孟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0-157,共8页
鹿曾经是台湾数量最庞大的野生动物群之一。明末以来,随着台湾贸易交流的活跃,鹿成为大宗出口商品,土著居民由原先捕鹿作为民生用品逐渐发展至为市场服务;清前期大陆移民入台的农业垦殖又破坏了鹿原有的生态环境。人类经济行为引发的环... 鹿曾经是台湾数量最庞大的野生动物群之一。明末以来,随着台湾贸易交流的活跃,鹿成为大宗出口商品,土著居民由原先捕鹿作为民生用品逐渐发展至为市场服务;清前期大陆移民入台的农业垦殖又破坏了鹿原有的生态环境。人类经济行为引发的环境变化,最终导致了野生鹿在台湾渐趋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台湾省 野生鹿 经济行为 环境变化 生活习惯
原文传递
光绪时期盛京围场捕牲定制的困境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珍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112,149-150,共12页
盛京围场自清初设置后,从资源环境基础出发,制定了一套严密制度,"捕牲贡鲜"是盛京围场的主要职责。至光绪年间,因人口增加后的偷牲私砍以及逐渐展开的放垦围场,使得鹿群存活量急剧减少,捕牲制度陷入被动尴尬的困境。尽管清廷... 盛京围场自清初设置后,从资源环境基础出发,制定了一套严密制度,"捕牲贡鲜"是盛京围场的主要职责。至光绪年间,因人口增加后的偷牲私砍以及逐渐展开的放垦围场,使得鹿群存活量急剧减少,捕牲制度陷入被动尴尬的困境。尽管清廷多方设法加以调整,但终致无鹿可捕,捕牲定制难以执行,围场放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盛京围场 捕牲 资源环境
原文传递
论清代的藩部与行省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永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2001年第2期32-36,共5页
清代中国政区包括藩部和行省两大部分 ,二者虽同是统一国家主权下的统治形式 ,但彼此间又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 :行政体制及权力运行方式不同 ;双方对国家的权利、义务不同 ;国家政策上的区别对待及由此造成的地位差异 ;藩部、行省... 清代中国政区包括藩部和行省两大部分 ,二者虽同是统一国家主权下的统治形式 ,但彼此间又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 :行政体制及权力运行方式不同 ;双方对国家的权利、义务不同 ;国家政策上的区别对待及由此造成的地位差异 ;藩部、行省与中央政府关系形态不同。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复杂的 ,而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则是藩部地区的内地化及全国政治、经济的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藩部 行省 行政区划 行政体制 国家主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