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炎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闫叶星 赵崧 沈洪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8期1-8,共8页
目的:基于微生物组学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粪便菌群进行研究,探讨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66只健康SPF级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组,补肾组... 目的:基于微生物组学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粪便菌群进行研究,探讨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66只健康SPF级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组,补肾组,健脾组和清肠组等6组。各给药组依照成人用药浓度灌胃治疗,隔日称量大鼠体质量,10 d后处死大鼠并制作病理切片,计算各组病理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TNF-α和IL-10水平;基于16S rRNA扩增与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大鼠粪便菌群构成及丰度。结果: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及其拆方明显改善了溃疡性结肠炎组织的病理评分,缓解了结肠黏膜的组织病理学损伤,减少了黏膜杯状细胞的破坏,显著降低了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提高了血清IL-10的水平;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验证,发现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及其拆方有效改善了SD大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结论: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肠道炎症反应和组织病理学损伤,并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肠道菌群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清肠化湿方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结肠黏膜上皮细胞Caspase-3、ZO-1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昊 沈洪 +4 位作者 朱磊 朱萱萱 刘军楼 欧阳俊 谷静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5期473-476,491,共5页
目的以核因子-κB(nuclear facter-κB,NF-κB)p65反义寡核苷酸(ASODN)及西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为对照,观察清肠化湿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结肠黏膜天冬氨酸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 目的以核因子-κB(nuclear facter-κB,NF-κB)p65反义寡核苷酸(ASODN)及西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为对照,观察清肠化湿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结肠黏膜天冬氨酸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TNBS诱导小鼠UC模型,并随机分为清肠化湿方组、SASP组、清肠化湿方+SASP组、ASODN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治疗7 d后处死小鼠,取小鼠结肠标本,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病理形态,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上皮细胞Caspase-3及Z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清肠化湿方组Caspase-3蛋白表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小鼠ZO-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清肠化湿方组ZO-1蛋白表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化湿方对UC模型小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抑制肠上皮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ZO-1的表达,抑制肠黏膜组织细胞凋亡,恢复正常的肠黏膜屏障形态和功能可能是其作用机制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肠化湿方 CASPASE-3 ZO-1 溃疡性结肠炎 核因子-ΚB
下载PDF
清肠化湿方通过影响IDO1调节Th17/Treg细胞因子表达平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恩 朱磊 沈洪 《中医药信息》 2022年第2期7-13,共7页
目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清肠化湿方对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清肠化湿方通过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调节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 目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清肠化湿方对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清肠化湿方通过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调节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因子表达平衡的相关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12 g(/kg·d)]和清肠化湿方高剂量组[24 g(/kg·d)]。第1~13天,空白组自由饮用纯水,模型组小鼠给予纯水灌胃,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给予中药灌胃。实验第4天,模型组、清肠化湿方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小鼠给与2.5%DSS自由饮用,每日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记录小鼠体质量,粪便性状及便血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法检测结肠组织RORγt、IL-17、IL-22、IL-23、Foxp3、IL-10、TGF-β、IDO1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RORγt、Foxp3、IDO1蛋白表达。结果:清肠化湿方可有效治疗UC小鼠,降低小鼠DAI评分,增加结肠长度,改善病理损伤。q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清肠化湿方可有效降低UC小鼠结肠组织RORγt、IL-17、IL-22、IL-23 mRNA及IDO1 mRNA表达水平,促进Foxp3 mRNA表达,升高IL-10、TGF-β mRNA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UC小鼠给与清肠化湿方干预后,低剂量组RORγt、IDO1蛋白表达降低,Foxp3蛋白表达升高;高剂量组RORγt、IDO1蛋白表达降低,Foxp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结论:清肠化湿方能够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更明显,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DO1表达,调节Th17/Treg细胞因子表达平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清肠化湿方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中医药分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7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声生 崔超 +6 位作者 吴兵 赵鲁卿 周滔 汪红兵 朱培一 邓晋妹 沈洪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分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UC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7例,对照组26例。研究组活动期予清肠化湿方口服联合灌肠方外治;缓解期予扶正清肠方口服,若病情复发加用灌肠方。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 目的观察中医药分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UC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7例,对照组26例。研究组活动期予清肠化湿方口服联合灌肠方外治;缓解期予扶正清肠方口服,若病情复发加用灌肠方。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4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8天、56天和84天进行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后比较,研究组能够明显改善总体症状评分,且在治疗后第56天对总体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能够在不同治疗阶段改善腹泻、脓血便、腹痛、肛门灼热、里急后重、乏力评分,且治疗后第56天腹泻、脓血便评分,治疗后第84天腹泻、脓血便、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84天,生活质量评分中胃肠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研究组治疗后第84天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分期治疗能有效改善轻、中度UC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中后期疗效优于西药,且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清肠化湿方 扶正清肠方 灌肠 分期治疗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清肠化湿方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谷静 沈洪 +2 位作者 刘军楼 欧阳俊 朱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00-204,共5页
目的:针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活动期病机组成"清肠化湿、调气和血、敛疡生肌"的清肠化湿方,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其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UC的作用机... 目的:针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活动期病机组成"清肠化湿、调气和血、敛疡生肌"的清肠化湿方,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其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核因子-κB基因圈套寡核苷酸(NF-κB decoy ODN)转染24 h后的DC生物学特性为对照,观察10 mg.L-1清肠化湿方孵育24h后DC(细胞密度1×106/mL)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确立清肠化湿方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影响DC的抗原提呈功能。实验分为空白组,ODN转染组,清肠化湿方组,脂多糖(LPS)组,ODN转染+LPS组,清肠化湿方+LPS组6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表面标志抗原CD11c,共刺激分子CD40,MHCⅡ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NF-κB核转位情况。结果:清肠化湿方+LPS组与LPS组CD40、MHCⅡ比较,P<0.05;各组与LPS组NF-κB核转位情况相比较,P<0.05。说明清肠化湿方有效降低了DC表面抗原CD40、MHCⅡ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抑制了NF-κB的活化入核。结论:清肠化湿方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影响DC成熟与分化,下调抗原提呈功能,从而降低炎症反应,是其治疗UC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肠化湿方 树突状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核因子-ΚB
原文传递
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reg细胞Foxp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陆玥琳 沈洪 +1 位作者 倪菲菲 杨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59-1863,共5页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Treg细胞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和靶点。方法:使用TNBS造模成功后,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肠化湿方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灌胃给药连续7d后,处死小...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Treg细胞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和靶点。方法:使用TNBS造模成功后,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肠化湿方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灌胃给药连续7d后,处死小鼠;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中CD4+CD25+Treg细胞Foxp3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组织中Foxp3的浸润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基因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脾脏与结肠组织中Foxp3表达均较空白组明显减少(P<0.01),结肠组织中Foxp3 mRNA水平降低(P<0.05);清肠化湿方组小鼠脾脏CD4CD25Treg细胞Foxp3表达以及结肠组织Foxp3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01),免疫组化观察Foxp3浸润较模型组增多(P<0.05)。结论:清肠化湿方可能通过上调脾脏及结肠组织中Foxp3表达,促进Treg细胞形成,维持免疫耐受,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肠化湿方 溃疡性结肠炎 TREG细胞 FOXP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