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for Triassic Chang 7 shale oil in Ordos Basin: A case study of Qingcheng Oilfield, NW China
1
作者 HE Yonghong XUE Ting +3 位作者 LI Zhen BAI Xiaohu FAN Jianming ZHANG Xuz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6期1426-1444,共19页
The reservoirs in the seventh member of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 7 Member) in the Qingcheng Oilfield of the Ordos Basin are characterized by thin sandbody, tight rocks, high heterogeneity, low formation ... The reservoirs in the seventh member of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 7 Member) in the Qingcheng Oilfield of the Ordos Basin are characterized by thin sandbody, tight rocks, high heterogeneity, low formation pressure coefficient, and complex geomorphology. Through the efforts in the stages of exploration, appraisal, pilot testing and development, a series of key technologies have been formed, including “sweet spot” optimization, differentiated three-dimensional well deployment, fast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of large-cluster horizontal well, intensively-staged volume fracturing in long horizontal well, and optimization of rational production system. Furthermore, a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mode represented by factory-like operations on loess platform has been implemented. Application of these technologies has enabled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ingle-well production of the Qingcheng Oilfield, reduce the investment cost, and realize a large-scale and beneficial development at a full cost below $55 per barrel. In 2022, the annual production of Chang 7 shale oil in the Ordos Basin reached 221×10^(4) t, accounting for 70% of the annual shale oil production of China. The practice of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in the Qingcheng Oilfield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continental shale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shale oil develo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ffect qingcheng Oilfield
下载PDF
Analysis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Towns in Qingyang City:Taking Qingcheng County as an Example
2
作者 Dan W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0年第6期13-15,共3页
As people exploit resources vigorously,the amount of exploitable resources is decreasing.Due to long-term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source-based cities and towns have encountered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resources a... As people exploit resources vigorously,the amount of exploitable resources is decreasing.Due to long-term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source-based cities and towns have encountered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resources and slow economic growth.Faced with the"resource curse"phenomenon,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and towns is an inevitable trend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 this article,taking Qingcheng County as an example,by analyzing and research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esource industry,the stag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Qingcheng County is discussed to prove the importanc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Qingcheng County,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that Qingcheng County can learn are summarized,and the objective law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acceleration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 Qingcheng County are analyzed in depth.Using SWOT analysis,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are explored to realize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of Qingcheng Coun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ource-based town qingcheng County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SWOT analysis
下载PDF
Qingcheng Mountain-A Calming Influence
3
作者 Francisco Little 《ChinAfrica》 2012年第10期62-62,共1页
A shimmering movement rustles millions of leaves and the trees seem to have taken on a life of their own. There was no wind blowing, which could only mean one thing. Birds - lots of them. The thousands of egrets that ... A shimmering movement rustles millions of leaves and the trees seem to have taken on a life of their own. There was no wind blowing, which could only mean one thing. Birds - lots of them. The thousands of egrets that infest the dense forest at the entrance to mystical Qingcheng Mountain are more than just wildlife. They have become a tourist attraction in their own right, and if they se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cheng Mountain-A Calming Influence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页岩油开发技术探索与实践
4
作者 屈雪峰 何右安 +3 位作者 尤源 薛婷 李桢 吴阿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180,共11页
为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页岩油规模开发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将矿场实践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开展技术方法探索及认识创新。针对甜点定量预测难题,创建甜点指数(I_(SI)),构建地质品质指数(G_(GQ)),形成多学科三维甜点定量优选技术;针对提... 为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页岩油规模开发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将矿场实践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开展技术方法探索及认识创新。针对甜点定量预测难题,创建甜点指数(I_(SI)),构建地质品质指数(G_(GQ)),形成多学科三维甜点定量优选技术;针对提高油层钻遇率难题,构建了“四个迭代”的水平井轨迹实时调整技术;针对多油层叠合储量动用难题,建立4种差异化布井模式,形成页岩油水平井一次动用立体布井技术;针对页岩油单井产量递减快,含水下降慢的问题,形成页岩油水平井差异化闷、排、采技术。通过应用以上技术,庆城油田实现年均增长产油量50×10^(4)t,2023年产油量超过200×10^(4)t。庆城油田实现规模效益开发,坚定了国内陆相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的信心,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外同类页岩油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开发技术 甜点评价 油层钻遇率 庆城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庆城页岩油泵入式光纤监测技术实践
5
作者 马兵 徐创朝 +2 位作者 陈强 李晓燕 张同伍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庆城油田页岩油水平井主体采用分段多簇细分切割体积压裂技术,但目前仍存在多簇起裂效率不清晰的问题。为了评价多簇起裂有效性及裂缝延伸规律,开展了水平井泵入式光纤测试技术先导性试验,该技术具有工艺灵活、便捷高效及成本低的独特... 庆城油田页岩油水平井主体采用分段多簇细分切割体积压裂技术,但目前仍存在多簇起裂效率不清晰的问题。为了评价多簇起裂有效性及裂缝延伸规律,开展了水平井泵入式光纤测试技术先导性试验,该技术具有工艺灵活、便捷高效及成本低的独特优势。测试结果表明,水平井分段多簇细分切割体积压裂通过射孔限流+颗粒暂堵方式,能够实现100%多簇完全起裂,但各簇进砂(液)量差异明显,各簇裂缝延伸不均衡。该项研究初步回答了多簇起裂有效性问题,并验证了水平井套管内泵入式光纤监测技术的可行性,丰富了水平井体积压裂效果评估测试手段,同时为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水平井压裂工艺及参数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水平井 体积压裂 起裂效率 光纤监测 压裂工艺 庆城油田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历史文化名镇风貌保护质量评价——以兰州青城为例
6
作者 刘奔腾 解晓羽 王立新 《城市建筑》 2024年第3期1-7,19,共8页
历史文化名镇风貌保护的质量对于名镇进一步保护与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衡量风貌保护工作的水平,引入生态学中的PSR评价模型,从风貌压力、风貌状态、风貌响应三个维度建立历史文化名镇风貌保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 历史文化名镇风貌保护的质量对于名镇进一步保护与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衡量风貌保护工作的水平,引入生态学中的PSR评价模型,从风貌压力、风貌状态、风貌响应三个维度建立历史文化名镇风貌保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兰州青城的风貌保护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基于PSR模型构建的历史文化名镇风貌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中能够准确反映其保护状态和现状问题,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历史文化名镇风貌保护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名镇保护 风貌质量评价 PSR模型 兰州青城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长3段层序地层特征及演化规律
7
作者 龙盛芳 侯云超 +5 位作者 杨超 郭懿萱 张杰 曾亚丽 高楠 李尚洪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凝灰岩标志层约束和速度模型正演等方法,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长3段等时地层格架,并对地层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长3段湖泛泥岩具有高伽马、高声波和... 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凝灰岩标志层约束和速度模型正演等方法,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长3段等时地层格架,并对地层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长3段湖泛泥岩具有高伽马、高声波和中—高电阻率特征,单层湖泛泥岩在横向上表现为向湖盆中心倾斜的特征,纵向上长7段—长3段均有分布,具有等时对比意义;长4+5段发育的细粒沉积是不同时期湖泛作用的叠加响应结果。②研究区长7段—长3段以湖泛泥岩为界,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等时地层单元(Pss1—Pss7),横向上彼此叠置,向湖盆中心方向进积,垂向上表现为顶积层、斜积层和底积层“三元”结构。③研究区长7段—长3段整体表现为震荡湖退背景下的前积式充填特征,其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Pss1—Pss2),坡度相对较小,地层总体呈楔状加积—弱进积叠置样式;中期(Pss3—Pss5)随着前积斜坡推进到半深湖—深湖区,坡度变大,地层主要表现为“S”形前积结构,顶积层广泛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底积层深湖相重力流砂体发育;晚期(Pss6—Pss7)湖盆萎缩,水体变浅,斜坡高度和角度均变小,顶积层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斜积层中上部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斜积层中下部和底积层以前三角洲—半深湖相泥质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演化 前积斜坡 湖泛面 凝灰岩标志 正演模拟 延长组 三叠系 庆城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基于情感分析和LDA主题模型的青城山旅游景区在线评论分析
8
作者 王依婷 王灏博 +2 位作者 王一婷 吕明熙 冯梓豪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7期122-124,共3页
“十三五”期间,我国年人均出游超过4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旅游业面临不断涌现的新数据模式。应用大数据技术对旅游业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旅游市场脉搏。文章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青城山旅游景区评论进行了数据挖掘,并... “十三五”期间,我国年人均出游超过4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旅游业面临不断涌现的新数据模式。应用大数据技术对旅游业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旅游市场脉搏。文章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青城山旅游景区评论进行了数据挖掘,并分析了游客的基本属性、行为特征、兴趣偏好等,可为青城山旅游景区提供助力,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旅游营销活动策划、旅游产品策划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评论 数据挖掘 情感分析 青城山旅游景区
下载PDF
Reservoir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key technologies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Qingcheng large oilfield
9
作者 Suotang Fu Jinhua Fu +4 位作者 Xiaobing Niu Shixiang Li Zhiyu Wu Xinping Zhou Jiangyan Liu 《Petroleum Research》 2020年第3期181-201,共21页
The Qingcheng oilfield,the largest shale oil field in China,was discovered in 2019 in source rock of Chang 7 Member of Mesozoic Yanchang Formation,Changqing Oilfield in Ordos Basin,with newly increased proven geologic... The Qingcheng oilfield,the largest shale oil field in China,was discovered in 2019 in source rock of Chang 7 Member of Mesozoic Yanchang Formation,Changqing Oilfield in Ordos Basin,with newly increased proven geological reserves of 358 million tons,predicted geological reserves of 693 million tons,and a total of 1.051 billion tons of shale oil resources.This achieves a historic breakthrough in exploration of shale oil in Chang 7 Member.In recent years,focusing on key issues,such as whether there develop sweet spots in source rock,whether commercial oil production capacity can be formed,and whether scale-effective development can be achieved,studies about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shale oil accumulation have been continuously carried out,key supporting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and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s and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achieved in oil exploration in source rock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hale oil accumulation in Chang 7 Member is controlled by following factors.Firstly,lacustrine black shale,dark mudstone and other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lay a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shale oil formation.Secondly,sandy deposits intercalated within black shale and dark mudstones are exploration sweet spots,and sandbody combination types are controlled by morphology of bottom of the lacustrine basin.Thirdly,reservoir properties are good due to development of micro-nano pore throats.Finally,reservoirs with high oil saturation and high gas-oil ratio are formed due to high-intensity oil charging in source rock.Effective matching of multiple factors is a key for shale oil accumulation in Chang 7 Member in Ordos Basin.Through innovation of key supporting technologies,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for shale oil are developed,and substantial breakthrough o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le oil is realized.The first application of logging-seismic combination technology in loess plateau improves significantly quality of 3D seismic data,which effectively guides prediction of sandy sweet spots.Three-quality well logging technology is used for further evaluation of ge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sweet spots of shale oil.With volumetric fracturing technology based on precise segmentation of long horizontal wells,initial daily oil production of individual well is increased from previously 10 tons to more than 18 tons.The exploration breakthrough in source rocks in Chang 7 Member in Qingcheng oilfield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source base for the second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Changqing Oilfield.It is predicated that oil production from shale in Chang 7 Member in Qingcheng oilfield will reach three million tons in 2022 and five million tons in 2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 7 member of Yanchang formation Shale oil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oil accumulation Supporting technologies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qingcheng oilfield Ordos basin
原文传递
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波及体积评价新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矿生 薛小佳 +4 位作者 陶亮 熊作为 陈文斌 武安安 闫广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7-134,共8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夹层型页岩油体积压裂缝网波及体积定量表征难度大的问题,应用物理模拟实验与矿场数据,耦合关键地质工程参数,建立缝网改造体积预测模型,基于岩石微观结构与润湿性,建立了考虑流体压力下的多尺度孔隙渗吸模型,...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夹层型页岩油体积压裂缝网波及体积定量表征难度大的问题,应用物理模拟实验与矿场数据,耦合关键地质工程参数,建立缝网改造体积预测模型,基于岩石微观结构与润湿性,建立了考虑流体压力下的多尺度孔隙渗吸模型,对缝网渗吸体积进行定量表征,并提出新的缝网波及系数概念,定量评价缝网波及体积。研究表明:页岩油体积压裂裂缝总体呈现条带状缝网形态,形似“仙人掌”;影响缝网波及体积的主控因素依次为压裂液量、裂缝密度、脆性指数、施工排量、水平应力差、油层厚度、加砂量;缝网改造体积是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波及体积的主要贡献者,压裂液在缝网中的渗吸主要用于补充地层能量,典型平台缝网波及系数为33.2%~63.6%,需进一步提高缝网波及体积。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缝网波及体积 渗吸模型 缝网波及系数 庆城油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开发技术实践——以庆城油田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永宏 薛婷 +3 位作者 李桢 白晓虎 樊建明 张旭泽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45-1258,共14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页岩油单砂层厚度薄、储集层致密且非均质性强、地层压力系数低、地貌复杂等特点,历经勘探发现、评价探索、开发试验、规模开发阶段,形成了以“甜点”优选技术、差异化立体布井技术、...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页岩油单砂层厚度薄、储集层致密且非均质性强、地层压力系数低、地貌复杂等特点,历经勘探发现、评价探索、开发试验、规模开发阶段,形成了以“甜点”优选技术、差异化立体布井技术、大井丛水平井优快钻完井技术、长水平井细分切割体积压裂技术和合理生产制度优化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以及黄土塬大平台工厂化作业为主的生产组织模式。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庆城油田单井产量,降低了投资成本,实现了完全成本55美元下的规模效益开发,2022年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年产油量达到221×10^(4)t,占中国页岩油年产量的70%,为陆相页岩油高效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页岩油 开发技术 开发效果 庆城油田
下载PDF
页岩油水平井穿层压裂先导性试验——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华H100平台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云逸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104,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华H100平台密集布井31口水平井,选取该平台因钻遇非储层即出层而导致低钻遇率的4口水平井,首次开展穿层压裂现场试验,同时应用示踪剂分段产能测试技术,研究穿透泥岩沟通相邻砂岩潜力储层的工程可行性,以及压裂后裂...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华H100平台密集布井31口水平井,选取该平台因钻遇非储层即出层而导致低钻遇率的4口水平井,首次开展穿层压裂现场试验,同时应用示踪剂分段产能测试技术,研究穿透泥岩沟通相邻砂岩潜力储层的工程可行性,以及压裂后裂缝形成渗流通道的有效性,并对穿层压裂段是否有产量贡献进行确定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非储层段中水平井井眼轨迹与砂岩储层距离小于3m、泥质含量小于40%即可开展穿层压裂;试验14段、成功12段,成功率为85.7%,证实穿层压裂具有可行性。根据示踪剂监测解释结果,穿层压裂段有持续的返排产水,表明焖井之后支撑形成了有效渗流通道;各穿层压裂段不同程度的产油量也表明穿层压裂缝沟通了砂岩储层,具有确定的产能贡献。与同平台钻遇率大于80%的4口邻井对比,穿层压裂井累计产油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华H100平台穿层压裂试验的成功,从工程实践角度证明了穿层压裂是低钻遇率水平井提高单井产量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水平井 穿层压裂 华H100平台 庆城油田
下载PDF
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净碳排量分析与优化
13
作者 张月 王天鹏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15期35-42,共8页
选取兰州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青城镇作为研究区域,基于现场调研和甘肃发展年鉴相关数据,对镇内建筑、交通、市政设施3个碳排模块及绿地碳汇模块进行低碳优化。利用排放因子法、交通行驶里程计算法、固碳系数法对各个模块低碳优化前后... 选取兰州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青城镇作为研究区域,基于现场调研和甘肃发展年鉴相关数据,对镇内建筑、交通、市政设施3个碳排模块及绿地碳汇模块进行低碳优化。利用排放因子法、交通行驶里程计算法、固碳系数法对各个模块低碳优化前后的碳排及碳汇进行计算。对比分析发现,在采取改善建筑微环境、新增低碳设施、新建生态停车场、垃圾处理厂、植被景观营造等低碳优化措施后,碳排明显减少,净碳排放量降低率预测可达到2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 碳汇 低碳建设 优化 青城镇
下载PDF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晚更新世以来地层孢粉指示意义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凡欠荣 温汉辉 +5 位作者 杨细乐 苏和明 刘曼 薛朋 彭文达 卢统庆 《矿产勘查》 2023年第12期2279-2287,共9页
地层中保存的化石孢粉记录是重建历史时期古植被、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变历史的重要指标。但是关于不同沉积环境中孢粉化石的保存状况,至今尚未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本文以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典型地质剖面中QK02钻孔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孢粉... 地层中保存的化石孢粉记录是重建历史时期古植被、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变历史的重要指标。但是关于不同沉积环境中孢粉化石的保存状况,至今尚未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本文以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典型地质剖面中QK02钻孔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孢粉组合分析揭示不同的沉积环境对孢粉化石记录保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尝试性探讨清城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植被和古环境演变历史。研究结果显示,清远市清城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保存情况总体较差:晚更新世地层统不含孢粉,主要可能原因为早期处于河流相沉积环境,不利于孢粉保存。此外,后期气候环境变化,降雨量降低,由河流沉积相转变为陆相剥蚀区,风化严重,也可能导致孢粉遭受破坏;早—中全新世孢粉组合中木本植物含量大量增加,特别是壳斗科的栲属和常绿栎属乔木大量增加,而落叶栎属和枫香属含量较低,反映常绿阔叶林占据优势的植被状况,表明该时期区域气候变化从冷干转向暖湿,同时该时期沉积环境主要为湖沼沉积相,有利于孢粉沉积保存;晚全新世气候变冷,导致森林逐渐减少,植被以由落叶栎属与栲属、常绿栎属与松属组成的森林植被为代表。然而,该阶段沉积物中孢粉含量极低,可能是洪水快速发育,使得沉积物主要来自山麓或其他剥蚀区风化壳的土壤,从而导致孢粉记录保存不完整。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内陆河谷以河流相或风化剥蚀区为主的地区,第四纪沉积物具有横纵向变化快、物质组成复杂、同期异相等特征,可能不适合利用地层孢粉记录开展古环境重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孢粉 古气候 古环境 清城区 广东省清远市
下载PDF
历史城镇肌理评价及保护性延续研究——以“黄河第一古镇”青城古镇为例
15
作者 燕翔宇 谢晓玲 《重庆建筑》 2023年第4期5-11,共7页
青城古镇,一座文物遗产丰富、独具西北特色的历史性城镇,其200多年的历史也是兰州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黄河兰州段特色村镇中的代表,青城古镇在肌理延续方面存在保护不当的问题。该文以青城镇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青城古镇肌理评价... 青城古镇,一座文物遗产丰富、独具西北特色的历史性城镇,其200多年的历史也是兰州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黄河兰州段特色村镇中的代表,青城古镇在肌理延续方面存在保护不当的问题。该文以青城镇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青城古镇肌理评价体系。同时运用GIS、空间句法等分析工具对古镇肌理进行分析,并从动态的角度评价肌理演变动因及延续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古镇肌理保护和延续的策略,从而促进古镇肌理更好地延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城古镇 肌理 评价体系 历史城镇 古城保护
下载PDF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城市地质特点与地质环境问题研究
16
作者 刘曼 温汉辉 +2 位作者 金昌 凡欠荣 苏和明 《矿产勘查》 2023年第12期2516-2528,共13页
清远市清城区于2018年被列为广东省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7个试点城市之一,紧密围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要素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本文从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特征、地质资源3个方面总结清城区城市地质特点,同时... 清远市清城区于2018年被列为广东省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7个试点城市之一,紧密围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要素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本文从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特征、地质资源3个方面总结清城区城市地质特点,同时研究清城区存在的城市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可溶岩与溶洞、巨厚风化壳、富水砂砾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软土5个方面。梳理和总结本次城市地质工作思路,为后续广东省其他地区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提供示范与借鉴。结合成果应用,提出清城区未来城市地质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应从如何有效服务于空间规划、重点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地质遗迹资源管理与开发和富硒优质土壤资源利用6个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远市清城区 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 城市地质环境问题 城市空间规划 防灾减灾
下载PDF
城市公园微气候与人体舒适度研究
17
作者 乌日娜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3年第4期87-91,28,共6页
公园既是城市绿化最主要的部分,又是城市社交、休闲、健身等最主要的场所。文章以青城公园为研究对象,观测分析不同季节不同点位温度、相对湿度、风速3个气候因子,选择人体舒适度公式ICHB,综合舒适度指标划分标准,通过origin软件分析,... 公园既是城市绿化最主要的部分,又是城市社交、休闲、健身等最主要的场所。文章以青城公园为研究对象,观测分析不同季节不同点位温度、相对湿度、风速3个气候因子,选择人体舒适度公式ICHB,综合舒适度指标划分标准,通过origin软件分析,得出公园绿地内部温湿度差异显著,且呈现夏高冬低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城公园 人体舒适度 空气温度 相对湿度 风速
下载PDF
庆成宫正殿大木作设计手法初探
18
作者 马全宝 杨晨曦 林桐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6期22-26,共5页
庆成宫建筑群位于先农坛内垣东门北,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其正殿作为该建筑群的核心建筑,大木构架具有明显的明代特征。通过对史料的梳理,结合庆成宫正殿基本构造特点,从平面柱网、折屋曲线和斗栱用材三个层面尝试对庆成宫正殿大... 庆成宫建筑群位于先农坛内垣东门北,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其正殿作为该建筑群的核心建筑,大木构架具有明显的明代特征。通过对史料的梳理,结合庆成宫正殿基本构造特点,从平面柱网、折屋曲线和斗栱用材三个层面尝试对庆成宫正殿大木作设计手法进行解读,探究明代建筑与宋、清标准做法之间的关联与过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成宫正殿 大木作 设计手法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_3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 被引量:46
19
作者 鞠玮 侯贵廷 +5 位作者 冯胜斌 赵文韬 张居增 尤源 詹彦 于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0-320,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合水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低渗透砂岩是该区的主要储集层,其中构造裂缝系统是油气渗流的重要通道。在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考虑砂体分布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庆城—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3储层主要裂缝形成期的...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合水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低渗透砂岩是该区的主要储集层,其中构造裂缝系统是油气渗流的重要通道。在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考虑砂体分布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庆城—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3储层主要裂缝形成期的古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岩心构造裂缝发育程度的约束,预测出庆城—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3储层构造裂缝发育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不同构造应力作用下,构造裂缝发育和分布情况存在差异。燕山期构造裂缝密度在庄72井、庄47井、宁88井以及正20井附近较高,可以达到0.10m-1,而喜马拉雅期构造裂缝密度则在庄156井、宁45井以及正20井附近较高;整体上,燕山期构造裂缝密度要比喜马拉雅期构造裂缝密度高。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合水地区长63储层构造裂缝发育特征和分布预测成果可为低渗透储层裂缝分布概念模型、裂缝孔隙度计算模型的建立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可为庆城—合水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新的地质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长63储层 庆城—合水地区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地质特征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141
20
作者 付金华 李士祥 +2 位作者 牛小兵 邓秀芹 周新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0-883,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是晚三叠世湖盆发育鼎盛时期所形成的一套以泥页岩类为主的烃源岩层系,地层厚度约110 m,针对这套层系能否形成规模性含油富集和能否形成工业产能,开展了多年的综合地质研究和勘探实践,取得了重要地质认识。...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是晚三叠世湖盆发育鼎盛时期所形成的一套以泥页岩类为主的烃源岩层系,地层厚度约110 m,针对这套层系能否形成规模性含油富集和能否形成工业产能,开展了多年的综合地质研究和勘探实践,取得了重要地质认识。①广泛分布的黑色页岩和暗色泥岩构成了页岩油丰富的油源物质基础,其中黑色页岩平均有机质丰度为13.81%,暗色泥岩平均有机质丰度为3.74%;②夹持于厚层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内的薄层砂质岩类构成了含油富集的甜点段,薄砂岩平均厚度为3.5 m;③细砂岩及粉砂岩储集层孔喉尺度小,孔隙半径集中在2~8μm,喉道半径主要为20~150 nm,微米孔隙纳米喉道多尺度分布,数量众多,通过压裂改造,其内部流体可形成良好流动性;④地质历史时期持续高强度生烃,使烃源岩与薄层储集体之间的源储压力差达8~16MPa,强大的动力充注形成了大面积含油饱和度高达70%以上的页岩油富集。在以上理论认识指导下,通过实施规模整体勘探部署,并结合水平井体积压裂提产,2019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在长7段源内多期叠置砂岩型Ⅰ类页岩油中探明了10×108 t级庆城大油田,并针对长73亚段厚层泥页岩夹薄层粉—细砂岩型Ⅱ类页岩油部署了两口风险勘探水平井,试油均获日产百吨以上高产油流,取得了烃源岩层系内Ⅰ类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和Ⅱ类页岩油的新发现,推动非常规石油领域实现了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 延长组 长7段 页岩油 富集主控因素 庆城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