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星堆遗址出土陶器成分与夹杂物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富 金普军 +3 位作者 雷雨 冉宏林 李婷婷 贾怡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3-873,共11页
三星堆遗址位于鸭子河冲积平原,富含夹杂物的黏土深刻地影响着三星堆先民的制陶工艺。三星堆遗址第一期至第四期陶器样品的元素含量和夹杂物研究显示,石英颗粒是陶器中主要夹杂物,其数量多少直接影响陶器中Si元素含量;第三期陶器组成变... 三星堆遗址位于鸭子河冲积平原,富含夹杂物的黏土深刻地影响着三星堆先民的制陶工艺。三星堆遗址第一期至第四期陶器样品的元素含量和夹杂物研究显示,石英颗粒是陶器中主要夹杂物,其数量多少直接影响陶器中Si元素含量;第三期陶器组成变化最为显著,出现了富含Al矿物颗粒,以及石英夹杂物显著减少的现象。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出现了璀璨的青铜器冶铸业,其采用的陶质坩埚很可能是通过添加富Al矿物和减少石英等夹杂物的方式来提高性能,这种变化亦深刻地影响了当时夹砂陶器的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陶器 青关山 夹杂物
下载PDF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青关山台地T5388发掘简报
2
作者 雷雨 万娇(执笔/摄影/绘图) 罗泽云(绘图)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71,F0002,共31页
2012年,三星堆遗址开始“十二五”项目规划的田野考古发掘,发掘点首选在2005年曾局部揭露的青关山台地大型建筑基址,为了解台地的堆积结构,复原其形成过程,在台地西侧的次一级台地上,发掘了一个解剖方2012GSFgT5388。T5388的发掘证实,... 2012年,三星堆遗址开始“十二五”项目规划的田野考古发掘,发掘点首选在2005年曾局部揭露的青关山台地大型建筑基址,为了解台地的堆积结构,复原其形成过程,在台地西侧的次一级台地上,发掘了一个解剖方2012GSFgT5388。T5388的发掘证实,台地可能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即由人工夯筑为土台,碳十四测年显示这一过程大约在公元前2400—2200年。并且在三星堆文化时期,还加筑了一组夯土。最晚的遗迹T5388H1碳十四测年显示在公元前900—800年,与打破青山关一号建筑基址的H62出土器物相近。T5388解剖方部分揭示了青关山台地次一级台地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西周早期之间的形成过程,丰富了对青关山台地和月亮湾小城聚落结构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青关山台地 新石器时代晚期 商周时期
原文传递
三星堆遗址青关山一号建筑初识
3
作者 冉宏林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100,共10页
青关山一号建筑是三星堆遗址目前发掘的唯一一座大型建筑基址,根据建筑的细部特征和相关遗存的年代可知,青关山一号建筑使用年代下限为殷墟二期,属于三星堆遗址第四期偏早阶段,现存部分只是所属院落式建筑群的主体建筑,两侧应该还有附... 青关山一号建筑是三星堆遗址目前发掘的唯一一座大型建筑基址,根据建筑的细部特征和相关遗存的年代可知,青关山一号建筑使用年代下限为殷墟二期,属于三星堆遗址第四期偏早阶段,现存部分只是所属院落式建筑群的主体建筑,两侧应该还有附属建筑。青关山一号建筑作为宫殿建筑的可能性较大,兼有举办祭祀活动的功能,基本排除府库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关山一号建筑 商代 宫殿建筑 三星堆遗址
原文传递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青关山一号建筑基址的发掘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德安 雷雨 +2 位作者 冉宏林(执笔/绘图) 罗泽云(摄影/绘图) 焦中义(摄影)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0,共8页
2005年、201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两次对三星堆遗址青关山台地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一号大型建筑基址,窄长方形的平面形状、以红烧土夹杂卵石为墙基的做法在成都平原较为少见,面积更是排同时期中国南方地区首位。青关山一号建.筑基址的... 2005年、201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两次对三星堆遗址青关山台地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一号大型建筑基址,窄长方形的平面形状、以红烧土夹杂卵石为墙基的做法在成都平原较为少见,面积更是排同时期中国南方地区首位。青关山一号建.筑基址的发现,为认识三星堆遗址的建筑技术、聚落结构以及社会体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青关山 建筑基址 发掘
原文传递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青关山H105的发掘 被引量:17
5
作者 雷雨 冉宏林 +2 位作者 江聪(拍摄) 罗泽云(绘制/拍摄) 焦中义(绘制)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7,共15页
青关山台地位于三星堆遗址西北月亮湾群[1],二者之间为一条宽约25、深超过3米的小城内西北部,属于三星堆遗址统一区划的沟状低洼地带,俗称“大凹沟”。Fg区(图一)。根据《三星堆遗址2011~2015年考古工作规划》进度的要求,2011~2017年,... 青关山台地位于三星堆遗址西北月亮湾群[1],二者之间为一条宽约25、深超过3米的小城内西北部,属于三星堆遗址统一区划的沟状低洼地带,俗称“大凹沟”。Fg区(图一)。根据《三星堆遗址2011~2015年考古工作规划》进度的要求,2011~2017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包括该台地在内的三星堆遗址重点保护范围和一般保护范围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勘探,确认青关山台地为人工堆筑而成,并从2012年开始,在三星堆博物馆的协助下连续四次对其进行发掘。发掘确认台地北侧边缘有一段城墙,并在南部发现了F1等大型建筑发掘确认台地北侧边缘有一段城墙,并在南部发现了F1等大型建筑群,二者之间为一条宽约25、深超过3米的沟状低洼地带,俗称“大凹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广汉市 三星堆遗址 青关山台地 H105 晚商时期
原文传递
三星堆城址废弃年代再考 被引量:10
6
作者 冉宏林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6-106,共11页
三星堆祭祀坑和青关山H105均属三星堆遗址“新四期”1段遗存,表明三星堆城址在此时尚未废弃,依旧是古蜀国都城,修正了以往学者认为三星堆城址废弃于遗址三期和四期之际的观点。金沙遗址在晚于“新四期”的第三阶段无论遗址规模还是遗存... 三星堆祭祀坑和青关山H105均属三星堆遗址“新四期”1段遗存,表明三星堆城址在此时尚未废弃,依旧是古蜀国都城,修正了以往学者认为三星堆城址废弃于遗址三期和四期之际的观点。金沙遗址在晚于“新四期”的第三阶段无论遗址规模还是遗存构成情况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作为古蜀国都城至迟当从“新四期”之后始。古蜀国都城从三星堆遗址迁至金沙遗址的具体时间很有可能在“新四期”1段偏晚时期,也就是殷墟二期偏晚阶段,但还需要开展更多的考古工作和研究进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祭祀坑 青关山 金沙 新四期
原文传递
浅谈三星堆遗址青关山F1的结构与功能——兼与杜金鹏先生商榷 被引量:8
7
作者 赵殿增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85,共7页
关于青关山F1,无论从实用性和可能性,还是从现存建筑遗迹的具体情况分析,将其确定为"是一座具有上下两层建筑的楼阁式建筑物",还不能够让人充分信服。它可能是一座位于高台之上的"神庙"。作为一座两面坡重檐屋顶的... 关于青关山F1,无论从实用性和可能性,还是从现存建筑遗迹的具体情况分析,将其确定为"是一座具有上下两层建筑的楼阁式建筑物",还不能够让人充分信服。它可能是一座位于高台之上的"神庙"。作为一座两面坡重檐屋顶的大型单层单体建筑,顺着长条形大房子的纵轴,有一条笔直宽敞的"穿堂过道"贯穿全屋,房屋两端的中央开有两座大门,使整个建筑物的主轴与通道呈东南—西北走向,指向西北方众神与祖先所在的神山,具有特定的宗教意义。通道的两边,搭建有木构平台,朝向中轴通道,用于摆放神像祭器等器物,平台中还各夹有两个用"U形红烧土墙基"构建的单间,可能用来放置大型的神像或祭器。大房子两侧围墙内侧的立柱上,可能曾安装着象征祖先神灵的大小面具。这种"大房子"具有宗教祭祀活动场地和神像祭器保存场所的双重功能。大房子的两端还各有一个较大的空房间,可以供人们进行集体祭祀和集会议事,作为"群巫之长"的国王,可能就是在这里代表天神与祖先来行使国家管理权的,因此这座大房子也就具有了"殿堂"的性质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青关山F1 神庙 殿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