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matic Change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in 130 Years
1
作者 Haiyan Wang Liangcai Guo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3年第4期4-9,共6页
[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climatic change 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from 1880 to 2011. [ Method] Based on GISS temperature grid data, by using change rules of the annual and mo... [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climatic change 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from 1880 to 2011. [ Method] Based on GISS temperature grid data, by using change rules of the annual and monthly anomaly temperatures, sliding t-test and wavelet analysis, periodicity and tendency of th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change 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were analyzed. [ Re- sult] Both annual and monthly anomaly temperatures 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in recent 130 years presented rise tendency. Since the 1990s, tem- perature rose evidently, and it presented temperature-rise tendency of winter 〉 autumn 〉 spring 〉 summer. Rise velocity of the temperature had spatial difference. Rise velocity of the temperature in west Inner Mongolia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west Sichuan and east Tibet. Rise velocity of the temperature in some areas of Xinjiang was the slowest. Abrupt change of the temperature happened in the 1930s, and main period of the wavelet analysis was 10 years. [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could lay foundation for discussinq Qlobal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 - tibet Plaieau Annual anomaly temperature Monthly anomaly temperature Sliding t-test TWavelet analysis China
下载PDF
Design of Hygienic Support System & Research of Correlative Technology during Qinghai-Tibet Railway Operation
2
作者 Liang Bozhou Wu Shiping 《工程科学(英文版)》 2006年第2期172-182,共11页
According to 4 aspects, including effect of plateau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n human health,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focal disease on Qinghai-Tibet plateau, supplying condition of drinking water resources ... According to 4 aspects, including effect of plateau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n human health,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focal disease on Qinghai-Tibet plateau, supplying condition of drinking water resources and managing mode of Qinghai-Tibet railway operation, this paper does research on main facing problems of hygienic support work during Qinghai-Tibet railway operation. It also represents if hygienic support work needs to reach zero death object, it must follow up the overall thinking that people oriented, management centric, equipment as base and environment as condition. It makes design of stratification and structure of hygienic support system, and makes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mutual dependent relations, status and effect of each factor existed in stratification and structure. It discusses 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presents suggestions. The key technologies include checkup appraisal mode used for plateau traveling staffs to ensure the hygienic support system go on wheels, the scheme of pressure oxygen supplying and new wind rate exchange for plateau passenger trains, information transport system used for Qinghai-Tibet railway hygienic support, and medical rescue preparatory scheme for accidental accidents [1-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高山病 保健支持系统 施工管理
下载PDF
Study on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System Usedduring Construction of Qinghai-Tibet Railway
3
作者 Shi Hongsheng Ren Anxu Zhao Yalin Ye Yuhua 《工程科学(英文版)》 2006年第2期198-203,共6页
To prevent the occupational altitude disease and other occupational disease during construction,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system is established used for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construction. This system is c... To prevent the occupational altitude disease and other occupational disease during construction,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system is established used for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construction. This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labo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occupational disease monitor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managing system for health surveillance. The objective disease of surveillance is altitude disease, pneumoconiosis, occupational poisoning, ultraviolet radiation damage and occupational hearing damage. The surveillance period is 3 month. In addition, two systems, including information managing system and evaluation reporting system used for health surveillance, and a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ing software of health surveillance used during Qinghai-Tibet railway construction is developed. The computer managing software has three main functions, basic database, statistics database and output of evaluating rep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 高山病 青藏铁路 施工人员 职业性保健检查系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海拔土壤含水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ELM模型
4
作者 张方园 常娟 +1 位作者 刘健 孙文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5-929,共15页
多年冻土区活动层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中十分重要的交换通道,活动层土壤含水量是多年冻土区水文循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与寒区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深入了解活动层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冻土区活动层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中十分重要的交换通道,活动层土壤含水量是多年冻土区水文循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与寒区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深入了解活动层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EL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模型对青藏高原腹地不同海拔高度多年冻土区土壤含水量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与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二输入变量ELM模型的模拟精度更高;ELM模型模拟后1天土壤含水量的NSE值在0.69~0.87之间,其中坡下20 cm深度处模拟NSE取得最大值(0.87),并且模拟精度随着推后时间的增加有所提升,模拟后3天和后7天的NSE值分别在0.76~0.92和0.75~0.93之间;坡下各深度含水量的模拟效果优于坡上。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研究土壤含水量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响应特征。研究发现,升温导致冻结初期以及融化初期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均出现增大的趋势,在完全冻结期和完全融化期变化不明显。且随着气温增幅的加大,冻结初期以及融化初期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也逐渐增大,深层土壤含水量较浅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更加显著。在降水增加的情景下,降水增加越大,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趋势越明显,但整体变化幅度较小;坡上各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增加主要发生在融化初期和完全融化期,坡下则主要集中在融化初期,相比于深层土壤,浅层土壤对降水增加的响应更加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不同海拔 土壤含水量 ELM模型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酶活性海拔地带性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霍皇煜 米琦 +5 位作者 周天财 李洋 张建香 陈俊合 汪亚峰 孙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415,共11页
土壤酶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催化功能的一类蛋白质,由植物根系分泌物、微生物和动植物残体释放到土壤中,参与了土壤中所有的生物化学过程,其活性的大小可以灵敏地反应土壤中生化反应的方向和强度。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和气候寒冷,被认为是... 土壤酶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催化功能的一类蛋白质,由植物根系分泌物、微生物和动植物残体释放到土壤中,参与了土壤中所有的生物化学过程,其活性的大小可以灵敏地反应土壤中生化反应的方向和强度。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和气候寒冷,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全球气候变化使土壤酶活性受到强烈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使土壤的质量发生改变,进而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产生一定影响。土壤酶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格局、功能和转换过程已被广泛的研究,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的海拔地带性特征还需深入探讨。因此,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将土壤酶活性海拔梯度研究从站点尺度拓展到样带尺度,分析了与土壤碳循环密切相关的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βG)、与土壤氮循环密切相关的土壤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土壤亮氨酸肌肽酶(LAP)以及与土壤磷循环密切相关的土壤碱性磷酸酶(ALP)的海拔地带性,进一步明晰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ALP和βG活性在海拔梯度上,展现出显著分异,在约为3546 m和3364 m出现拐点,且低海拔显著高于高海拔(P<0.01)。而NAG和LAP的活性与海拔无显著关系。(2)高低海拔模式下,ALP活性均与年平均降水量显著相关(P<0.01),而不受年平均温度的影响。高海拔模式下,βG活性受降水的影响;低海拔模式下,气候影响不明显。综合而言,海拔变化引起的温度和降水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酶活性,其中降水是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之一,这种适应性的改变使土壤酶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适应并发挥其功能,从而影响着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研究结果可以评估不同海拔地带土壤的养分转化、有机质分解和循环等生态系统功能,为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理解高寒草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土壤酶活性 垂直地带性 降水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高程喀斯特地貌类型和发育特征
6
作者 高康 林小兵 +2 位作者 韦桂梅 郑宇超 闫怡帆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1期115-123,97,共10页
青藏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较为普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系统性的研究总结,明确了不同高程下喀斯特地貌类型、发育特征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极高海拔地区(≥5000 m)喀斯特地貌可分为隆起构造山原、内陆湖盆地、内陆湖洼、内陆山原、高山... 青藏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较为普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系统性的研究总结,明确了不同高程下喀斯特地貌类型、发育特征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极高海拔地区(≥5000 m)喀斯特地貌可分为隆起构造山原、内陆湖盆地、内陆湖洼、内陆山原、高山冰川深谷、山原基岩型,风化剥蚀作用较强,形成较多的残留峰丛、石柱、洼地等;高海拔区(3500~5000 m)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喀斯特高山深谷型、喀斯特中高山湖泊、高山冰川深谷、隆起构造山原、内陆湖盆地、内陆湖洼型,构造-溶蚀作用强,主要发育大型宏观的峰林、峰丛洼地、溶洞、漏斗等;中海拔区(1000~3500 m)喀斯特地貌可以分为喀斯特高山深谷型、喀斯特中高山湖泊、山原蚀余峰丘、山原峰丘湖泊、内陆湖洼、喀斯特海岸型,构造-侵蚀作用较强,风化剥蚀相对较弱,喀斯特形态得以基本保存,主要发育微小型峰丛洼地、溶孔、溶痕和溶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碳酸盐岩 海拔高程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青藏高原生长季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分析
7
作者 杜宜臻 崔岩 倪杰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9-55,共7页
利用2001—2020年分辨率1 km 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产品探讨青藏高原生长季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规律。研究发现青藏高原生长季植被NDVI在空间上具有异质性,其数值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多年均值为0.14;近20 a来NDVI的稳定生长区... 利用2001—2020年分辨率1 km 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产品探讨青藏高原生长季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规律。研究发现青藏高原生长季植被NDVI在空间上具有异质性,其数值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多年均值为0.14;近20 a来NDVI的稳定生长区和改善区面积达到94%,青藏高原整体呈现出变绿趋势;NDVI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平均海拔每升高1000 m,NDVI下降0.09。研究结果为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归一化植被指数 变化规律 海拔
下载PDF
用于-55℃超低温的超低损耗OPGW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谢书鸿 栗鸣 +3 位作者 贾小铁 徐拥军 何仓平 陈皓 《电力系统通信》 2012年第10期49-54,共6页
青藏±400 kV直流联网工程OPGW光缆线路是中国第1条高海拔、超低温地区长距离架空通信线路。根据青藏工程的技术和应用难点,必须研制具有超低光衰减、超低温度附加衰减性能的OPGW光缆。通过试验选择超低损耗光纤和耐受超低温度的光... 青藏±400 kV直流联网工程OPGW光缆线路是中国第1条高海拔、超低温地区长距离架空通信线路。根据青藏工程的技术和应用难点,必须研制具有超低光衰减、超低温度附加衰减性能的OPGW光缆。通过试验选择超低损耗光纤和耐受超低温度的光纤油膏等新材料,通过新工艺设计光纤余长和应力应变特性,研制成功满足青藏工程要求的OPGW光缆,其光纤衰减≤0.18 dB/km,平均衰减≤0.172 dB/km,最低工作温度可达–60℃,在–60^+80℃温度范围内,光纤附加衰减≤0.01 dB/km。并研制成功满足低温要求的配套金具附件。该产品经青藏工程使用1年多,运行良好,避免了在海拔5 000 m高原上设置通信中继站,降低了运行、维护的困难和费用,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取得了中国高海拔、高寒环境下最长的无中继光纤通信系统应用的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400 kV直流联网工程 OPGW 高海拔 低温
下载PDF
自然地理分区视角下的青藏高原细石叶技术遗存 被引量:1
9
作者 靳英帅 张晓凌 +4 位作者 何伟 杨紫衣 谭韵瑶 王社江 高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971,共11页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古人类在高原进驻和扩散的历史一直备受学界关注。细石叶技术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复杂打制石器技术,极具辨识度和代表性。目前该技术遗存几乎遍布整个高原,为探讨古代人群在该区域的迁...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古人类在高原进驻和扩散的历史一直备受学界关注。细石叶技术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复杂打制石器技术,极具辨识度和代表性。目前该技术遗存几乎遍布整个高原,为探讨古代人群在该区域的迁徙和扩散过程提供了重要材料。青藏高原地域广大,包含多个地理区域,在气候与地貌环境上差异巨大,对于人类生存的影响不尽相同。本文借鉴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的研究成果,以自然分区视角观察不同细石叶技术遗存在高原的分布,进而分析细石叶技术人群在高原的适应过程,为探讨细石叶技术在高原的传播以及细石叶技术人群在高原的扩散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分区 青藏高原 细石叶技术 高海拔地区 人类迁徙
下载PDF
西藏高寒草地钉柱委陵菜叶片形态性状的海拔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茂林 曲广鹏 +1 位作者 吉使阿微 赵景学 《西藏科技》 2023年第11期39-44,F0003,共7页
高寒植物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而其叶片形态性状能反映其适应气候和环境的生存策略。为揭示高寒植物叶片形态性状对海拔变化的响应,对西藏念青唐古拉山南坡4400~5200 m之间7个不同海拔样地的钉柱委陵菜(Potentilla saundersiana)... 高寒植物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而其叶片形态性状能反映其适应气候和环境的生存策略。为揭示高寒植物叶片形态性状对海拔变化的响应,对西藏念青唐古拉山南坡4400~5200 m之间7个不同海拔样地的钉柱委陵菜(Potentilla saundersiana)叶片进行采样,测量了叶片长度、宽度、周长、面积、长宽比、周长/面积比等,探讨其叶片形态性状随海拔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海拔升高,叶长、叶宽、叶周长和叶面积均呈降低趋势;(2)叶片周长/面积比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增加,而叶片长/宽比无明显变化趋势;(3)叶面积和周长/面积比与生长季气温和土壤养分含量显著相关。研究表明,钉柱委陵菜为适应高海拔的低温环境,主要采取减小叶片面积的对策,同时使叶片周长/面积比趋于增加,使植物趋于保温和保水的方向发展,这将有利于其将资源最大化地投入到自身生长发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性状 高寒草地 海拔梯度 土壤养分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暖湿复合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智高 文雯 +3 位作者 史红人 刘亚彬 谭光丽 吕杨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4期48-55,共8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地区经历了显著的暖湿化,了解该区域暖、湿及暖湿复合事件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1961—2019年青藏高原134个气象站观测数据,利用百分位阈值、遥感生态指数和相关分析等方法,...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地区经历了显著的暖湿化,了解该区域暖、湿及暖湿复合事件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1961—2019年青藏高原134个气象站观测数据,利用百分位阈值、遥感生态指数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地区近60 a暖事件、湿事件和暖湿复合事件的时空变化以及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1961—2019年青藏高原暖事件总体表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而湿事件、暖湿复合事件总体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看,暖事件在南部发生频次较高,湿事件在东部和南部发生频次较高,而暖湿复合事件在东北部发生频次较高。从时间变化看,暖事件、暖湿复合事件在南部呈减少趋势而在北部呈增多趋势,湿事件在整个高原范围内总体呈增加趋势。(2)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质量呈显著的“东南高而西北低”的空间格局,北部和西部显著改善而西北部有退化趋势。(3)青藏高原暖事件、湿事件和暖湿复合事件与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表现为正相关,其中南部呈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中部和北部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暖、湿及暖湿复合事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高度的海拔依赖性,这三者与生态环境质量在中海拔地区(2500~4000 m)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湿复合事件 青藏高原 生态环境质量 海拔高度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3种菊科植物叶片结构变化及其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30
12
作者 孙会婷 江莎 +3 位作者 刘婧敏 郭亚娇 沈广爽 古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59-1570,共12页
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方法,对分布于青藏高原祁连山东部山地冷龙岭3600—4400 m不同海拔高度的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Willd.)Beauv)和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superba ... 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方法,对分布于青藏高原祁连山东部山地冷龙岭3600—4400 m不同海拔高度的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Willd.)Beauv)和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superba Anthony)的叶片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对海拔高度的响应及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升高,3种植物气孔器外拱盖内缘、角质层纹饰、气孔与表皮细胞的位置关系以及上、下表皮气孔器内缘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火绒草上、下表皮气孔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而蒲公英和美丽风毛菊的气孔密度则降低;3种植物上、下表皮气孔指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均未出现规律性变化;3种植物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上下角质层厚度、栅栏细胞系数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解剖学指标之间大多呈明显的协同进化;叶片结构,尤其是气孔密度对海拔高度变化表现出较大的可塑性。研究表明3种植物采取不同的响应机制来适应海拔高度的变化,植物对高原环境变化的适应具有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高度 协同进化 可塑性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4科植物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随海拔和生境的变异 被引量:23
13
作者 齐威 郭淑青 +4 位作者 崔现亮 阳敏 张永东 杜国祯 卜海燕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50,共9页
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分别是种子植物的繁殖性状和营养性状之一,也是衡量植物功能的2个重要参考。本研究测量4个青藏高原东部常见科(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龙胆科Gentian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的63种植物的... 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分别是种子植物的繁殖性状和营养性状之一,也是衡量植物功能的2个重要参考。本研究测量4个青藏高原东部常见科(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龙胆科Gentian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的63种植物的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分析2种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研究海拔和生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有边际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66);2)无论整体上还是在科内,青藏高原东部植物种子大小与海拔和生境均不相关(P>0.05);3)区域内植物比叶面积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小;在科内,海拔对毛茛科、龙胆科植物的比叶面积影响显著,而石竹科、虎耳草科植物的比叶面积与海拔不相关;4)草地中植物比叶面积最小,林下最大;在草地中比叶面积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小,其他生境下海拔对比叶面积没有影响。研究结果反映了青藏高原东部植物对高寒环境不同的响应和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生境 青藏高原 种子大小 比叶面积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矮嵩草抗氧化系统的比较 被引量:25
14
作者 韩发 周党卫 +2 位作者 滕中华 朱文琰 师生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491-1496,共6页
对生长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自然生境下的多年生典型抗寒植物—矮嵩草 Kobresiahumilis 的抗氧化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矮嵩草的叶组织中,非酶抗氧化系统物质脯氨酸 Pro 和抗坏血酸 AsA ,随着海拔升高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在抗氧化... 对生长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自然生境下的多年生典型抗寒植物—矮嵩草 Kobresiahumilis 的抗氧化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矮嵩草的叶组织中,非酶抗氧化系统物质脯氨酸 Pro 和抗坏血酸 AsA ,随着海拔升高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在抗氧化酶系统中,过氧化物酶 POD 和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均随海拔的升高,而明显增强.但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随着海拔的升高,其活性有下降趋势,三者变化趋势并不一致.高海拔矮嵩草的植株与低海拔的植株相比,叶细胞内的膜脂过氧化加剧,丙二醛 MDA 含量明显增加.细胞可溶性蛋白也随海拔升高显著增加.根中的抗氧化系统变化与叶中的有所不同.根中AsA含量随海拔而显著升高,且较叶中的增加明显,但Pro含量则有所减少.根中的CAT和POD活性变化与叶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根中的CAT活性较叶中的变化更为明显.而根中的SOD活性变化不如叶中明显,MDA含量随海拔增高,其变化趋势比叶中的小.可见,青藏高原典型抗寒植物矮嵩草体内的两类抗氧化系统,在不同海拔条件下可能存在互补协同的调节作用,这可能是矮嵩草适应或抵抗高原极端高寒低温和强UV-B辐射等环境胁迫的重要生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矮嵩草 抗氧化系统 海拔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与安第斯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的对比 被引量:10
15
作者 席焕久 温有锋 +7 位作者 张海龙 李文慧 任甫 黄克强 肖艳杰 叶丽平 李春山 陈昭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8-213,共16页
通过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胸围的比对,探讨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找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高原地区差异,进一步改善高原地区居民的健康状态,促进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为高原医学和高原... 通过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胸围的比对,探讨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找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高原地区差异,进一步改善高原地区居民的健康状态,促进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为高原医学和高原人类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选择在西藏出生长大、经体检证明身体健康6-21岁藏族男女(父母3代藏族)共2813例有效样本(男,1417例;女,1396例),在知情同意情况下直接测量了身高、体重和胸围。印度、秘鲁、玻利维亚、智利等国家和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资料从文献中获取。去除不完整的无法比较及年代过于久远的材料,排除小样本及数据不全和不符合要求的样本,严格控制质量。所有测量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儿童青少年男女身高高于安第斯山男女。2)青藏高原儿童青少年的体重与安第斯山儿童青少年相近。3)青藏高原儿童青少年的胸围明显小于安第斯山儿童青少年。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相比有相似性又有特殊性(如发育水平低,胸径较大,生长发育指标普遍低于WHO(2007)和本国国内水平)。西藏藏族儿童青少年比安第斯山的发育好,两者具有不同的体质特征,这可能与生态环境、高原缺氧、遗传因素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生长发育 青藏高原 安第斯山 藏族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与分布预测 被引量:75
16
作者 陈多福 王茂春 夏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5-172,共8页
冻土带是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两个重要地质环境之一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 0 0 0m以上 ,多年冻土面积约 1 4× 10 6 km2 .本文根据青藏高原冻土层厚度和地温梯度特征 ,运用天然气水合物的热力学稳定域预测方法 ,确定中低纬度高海拔... 冻土带是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两个重要地质环境之一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 0 0 0m以上 ,多年冻土面积约 1 4× 10 6 km2 .本文根据青藏高原冻土层厚度和地温梯度特征 ,运用天然气水合物的热力学稳定域预测方法 ,确定中低纬度高海拔区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产出特征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带热成因和生物成因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热力学相平衡反映 ,水合物顶界埋深约 2 7~ 5 6 0m ,底界埋深约 77~ 2 0 70m .初步计算表明 ,青藏高原冻土带水合物天然气资源约 1 2× 10 1 1 ~ 2 4× 10 1 4m3.在冻土层越厚、冻土层及冻土层之下沉积层的地温梯度越小的地区 ,最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发育 .气温的季节性变化对天然气水合物影响不大 .在全球气温快速上升的背景下 ,青藏高原天然气水合物将处于失稳状态 ,天然气水合物顶界下降、底界上升 ,与冻土带的退化相似 ,分布区逐渐缩小 ,最终将完全消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中低纬度高原冻土带 青藏高原
下载PDF
?400kV青藏联网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被引量:9
17
作者 丁玉剑 孙辉 +4 位作者 李军 周军 李庆峰 白伟 马乐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94-2899,共6页
青藏±400 kV直流联网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其平均海拔为4 400 m,最高海拔达到了5 300 m。目前,对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研究很少,尤其是高海拔地区直流输电线路安全距离方面更是缺少相关数据。根据不同海拔... 青藏±400 kV直流联网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其平均海拔为4 400 m,最高海拔达到了5 300 m。目前,对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研究很少,尤其是高海拔地区直流输电线路安全距离方面更是缺少相关数据。根据不同海拔地区±400 kV直流输电线路塔头空气间隙放电特性曲线,计算了海拔3 000~5 300 m的放电电压海拔校正系数,并和常用的海拔校正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低海拔地区已有的±50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研究成果,计算分析了±400 kV输电线路直线塔带电作业不同作业位置所需的最小安全距离和最小组合间隙。当过电压为1.7 pu时,在海拔3 000、4 000、5 000、5 300 m地区,±400 kV青藏直流输电线路等电位作业人员对横担的最小安全距离分别为3.4、3.9、4.5、4.7 m;等电位作业人员对侧面塔身的最小安全距离分别为2.9、3.4、4.0、4.2 m;最小组合间隙距离分别为3.0、3.4、4.0、4.2 m。研究结果可供±400 kV青藏联网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直流联网工程 高海拔 带电作业 安全距离 组合间隙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区域不同功能群植物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22
18
作者 于海玲 樊江文 +1 位作者 钟华平 李愈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755-3764,共10页
生态化学计量学为揭示植物养分利用状况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提供了重要手段,研究不同功能群植物在区域尺度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中所产生的贡献,有助于揭示区域尺度植物元素特征的形成机制。已有研究多是从不同功能群植物元素生态化学... 生态化学计量学为揭示植物养分利用状况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提供了重要手段,研究不同功能群植物在区域尺度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中所产生的贡献,有助于揭示区域尺度植物元素特征的形成机制。已有研究多是从不同功能群植物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比较上进行分析,未能对每种功能群植物元素含量随地理因子和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展开探讨。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对青藏高原区域不同功能群植物(豆科、禾本科、莎草科、杂类草)叶片水平N、P元素含量随纬度、海拔、年降水量、年均温度的变化规律展开研究,探讨不同植物功能群在区域尺度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中所产生的贡献,尝试从植物功能群角度揭示青藏高原高寒区域N、P元素含量特征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元素含量差异显著,豆科植物N、P元素含量最高,禾本科植物N、P含量最低,N/P比值在不同功能群间差异不显著;2)随纬度变化,莎草科植物P元素及杂类草N元素含量变化显著;随海拔变化,豆科、禾本科植物及杂类草叶片N元素含量变化较为显著;随年降水量和年均温度的变化,杂类草和莎草科植物叶片N、P含量变化显著;3)莎草科植物N、P含量对纬度和降水的响应趋势与区域内所有植物叶片N、P含量对纬度和降水的响应趋势一致,豆科、禾本科及杂类草植物叶片元素含量对海拔和温度的响应趋势与区域内所有植物叶片元素平均含量对海拔和温度的响应趋势一致。研究表明,不同功能群植物元素特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不同,植物功能群组成对区域尺度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有重要作用,但在较大的植物结构层次上(如植物群落、生态系统、区域或全球尺度等),不同功能群植物之间的相互组合会抵消或掩盖掉某一类群的特性,从而对区域尺度植物元素特征的变化规律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群 叶片N、P含量 生态化学计量学 青藏高原高寒区域 气候因子 纬度 海拔
下载PDF
冬季雪被对青藏高原东缘高海拔森林凋落叶P元素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武启骞 吴福忠 +4 位作者 杨万勤 赵野逸 何伟 何敏 朱剑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115-4127,共13页
雪被是影响高海拔森林凋落物分解的重要生态因子,其是否影响到生长季节与非生长季节凋落物中的P元素释放,尚未量化。为了量化季节性雪被对高海拔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P元素释放的影响,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在青藏高原东缘川西高... 雪被是影响高海拔森林凋落物分解的重要生态因子,其是否影响到生长季节与非生长季节凋落物中的P元素释放,尚未量化。为了量化季节性雪被对高海拔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P元素释放的影响,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在青藏高原东缘川西高海拔森林不同厚度冬季雪被斑块下,设置凋落物分解袋实验。检测该地区代表性树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和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凋落叶在雪被覆盖不同关键时期(雪被形成前期、完全覆盖期和消融期)以及生长季节的P元素动态。结果表明,凋落物质量与雪被厚度均显著影响了P元素的释放过程。雪被覆盖时期凋落物P元素释放率表现为有雪被覆盖大于无雪被覆盖,而生长季节中除岷江冷杉外的其他3种凋落物P元素释放率均为无雪被覆盖下最大。相对于无雪被覆盖斑块,冬季雪被的存在提供了保护绝缘层,促进凋落物P元素释放,提高了各物种冬季P元素释放贡献率。这些结果表明,全球变化情景下的雪被减少可能减缓高海拔森林凋落物P元素的释放过程,改变森林土壤P元素水平。所以在研究高寒、高海拔地区全球气候变化下生态系统功能的工作中,应注重雪被这一异质性环境因子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凋落叶 高海拔森林 磷释放 雪被梯度
下载PDF
青藏直流联网工程空气间隙的海拔校正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昭英 丁玉剑 +2 位作者 廖蔚明 宿志一 李庆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0-194,共5页
青海-西藏直流联网工程海拔超过2880m,最高达到5300m。为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线路杆塔和换流站设备的空气间隙放电电压需要进行海拔修正。通过分析比较已有的海拔修正方法,并结合在不同海拔地区包括北京、昆明、西宁、青海大武... 青海-西藏直流联网工程海拔超过2880m,最高达到5300m。为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线路杆塔和换流站设备的空气间隙放电电压需要进行海拔修正。通过分析比较已有的海拔修正方法,并结合在不同海拔地区包括北京、昆明、西宁、青海大武以及西藏羊八井等地获得的部分试验数据,提出空气间隙放电电压的海拔校正因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并推荐了当额定电压分别为±400kV和±500kV,操作过电压倍数为1.7,青藏直流线路在海拔3000~5300m的范围内时,该工程线路杆塔及换流站的最小空气间隙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直流联网工程 空气间隙 海拔校正 高电压绝缘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