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matic Change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in 130 Years
1
作者 Haiyan Wang Liangcai Guo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3年第4期4-9,共6页
[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climatic change 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from 1880 to 2011. [ Method] Based on GISS temperature grid data, by using change rules of the annual and mo... [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climatic change 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from 1880 to 2011. [ Method] Based on GISS temperature grid data, by using change rules of the annual and monthly anomaly temperatures, sliding t-test and wavelet analysis, periodicity and tendency of th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change 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were analyzed. [ Re- sult] Both annual and monthly anomaly temperatures 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in recent 130 years presented rise tendency. Since the 1990s, tem- perature rose evidently, and it presented temperature-rise tendency of winter 〉 autumn 〉 spring 〉 summer. Rise velocity of the temperature had spatial difference. Rise velocity of the temperature in west Inner Mongolia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west Sichuan and east Tibet. Rise velocity of the temperature in some areas of Xinjiang was the slowest. Abrupt change of the temperature happened in the 1930s, and main period of the wavelet analysis was 10 years. [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could lay foundation for discussinq Qlobal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 - tibet Plaieau Annual anomaly temperature Monthly anomaly temperature Sliding t-test TWavelet analysis China
下载PDF
Anomaly feature of seasonal frozen soil variations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5
2
作者 WANG Cheng-hai1,2, DONG Wen-jie3, WEI Zhi-gang2 (1.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2.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AS, Lanzhou 730000, China 3. Inst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2年第1期99-107,共9页
The seasonal frozen soil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s strong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nd its freezing-thawing process also affects East Asia climate. In this paper, the freezing soil maximum depth of 46 statio... The seasonal frozen soil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s strong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nd its freezing-thawing process also affects East Asia climate. In this paper, the freezing soil maximum depth of 46 stations covering 1961–1999 on the plateau is analyzed by rotated experience orthogonal function (REOF).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four main frozen anomaly regions on the plateau, i.e., the northeastern, southeast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plateau and Qaidam Basin. The freezing soil depths of the annual anomaly regions in the above representative stations show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changing trends. The main trend, except for the Qaidam Basin, has been decreasing since the 1980s, a sign of the climate warming. Compared with the 1980s, on the average, the maximum soil depth decreased by about 0.02 m, 0.05 m and 0.14 m in the northeastern, southeast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plateau, but increased by about 0.57 m in the Qaidam Basin during the 1990s. It means there are different responses to climate system in the above areas. The spectrum analysis reveals different change cycles: in higher frequency there is an about 2-year long cycle in Qaidam Basin and southern part of the plateau in the four representative areas whereas in lower frequency there is an about 14-year long cycle in all the four representative areas due to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oil textures and solutes in four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tibet Plateau seasonal frozen soil 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analysis anomaly areas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阿翁错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来自斜长石和黑云母化学成分的约束 被引量:1
3
作者 雷传扬 宋元宝 +5 位作者 唐菊兴 王波 吴建亮 刘文 范敏 张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3-213,共21页
阿翁错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是研究岩浆混合作用的理想对象。本文从地质学、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等方面对花岗闪长岩开展了详细研究。包体形态多样,与寄主岩呈渐变或截然型接触关系,包... 阿翁错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是研究岩浆混合作用的理想对象。本文从地质学、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等方面对花岗闪长岩开展了详细研究。包体形态多样,与寄主岩呈渐变或截然型接触关系,包体与寄主岩之间相互穿插,接触带发育冷凝边,包体从寄主岩中捕获了大量捕虏晶矿物,包体和寄主岩中均见针状磷灰石。电子探针结果显示:具正环带特征的寄主岩斜长石An值变化范围不大,在48.16~59.05之间,具致密韵律环带特征,可能代表镁铁质岩浆注入长英质岩浆房前结晶的斜长石;具反环带特征斜长石的An值变化范围较大,核部An值为29.86,往外An值陡增至51.09,整体呈逐渐增大趋势,暗示存在富钙基性岩浆的加入;具正-反环带特征的寄主岩斜长石核部至中间区域An值变化相对复杂,具稀疏韵律环带结构特征,反映斜长石结晶过程中因岩浆混合作用岩浆房环境发生突变,随着混合作用持续进行,岩浆逐渐冷却,斜长石在静态环境下继续结晶形成干净的正环带边部;包体斜长石虽然存在正环带,但其An值变化范围较大,在28.63~62.40之间,核部An值高,边部An值骤然降低,可能是镁铁质岩浆与长英质岩浆混合的结果;具反环带和正-反环带特征的包体斜长石核部遭受了弱的熔融作用,但An值变化范围相对较小,具致密韵律环带特征,核部熔蚀作用可能是镁铁质岩浆上升过程中压力快速降低引起的,形成于静态岩浆房环境。寄主岩黑云母和包体黑云母为原生岩浆黑云母,二者的Al^(Ⅵ)值分别为0~0.16 apfu和0~0.04 apfu,氧化系数分别为0.11~0.63和0.16~1.66,镁质率分别为0.40~0.47和0.42~0.46,表明寄主岩和包体均为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具壳幔混源成因,其形成与岛弧的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本文认为阿翁错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狮泉河-纳木错特提斯洋盆北向俯冲向碰撞过渡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学 矿物化学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阿翁错花岗闪长岩 狮泉河-纳木错特提斯洋 青藏高原中北部
下载PDF
PIRLS视域下甘青涉藏州县四年级学生阅读素养调查
4
作者 李金云 刘庆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利用PIRLS测评框架,对甘肃和青海涉藏州县500名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素养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而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目的与习惯、教师的阅读指导策略、家庭语言环境... 利用PIRLS测评框架,对甘肃和青海涉藏州县500名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素养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而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目的与习惯、教师的阅读指导策略、家庭语言环境以及文化资源等因素对学生阅读素养具有重要影响。据此提出:在宏观层面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中观层面上设计多元化的课程、微观层面上优化阅读教学,不同层面的支持网络相互协作,共同推动民族地区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RLS 甘青涉藏州县 四年级学生 阅读素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研究重大进展--冈底斯地区寒武系和泛非造山不整合的发现 被引量:67
5
作者 李才 吴彦旺 +1 位作者 王明 杨韩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33-1736,共4页
在申扎地区发现了较为完整的寒武纪地层和奥陶系与寒武系之间的"泛非运动"角度不整合。这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南部发现的唯一确切的寒武纪地层,不但进一步丰富和健全了青藏高原的地层系统,而且也是在青藏高原和周边发现的唯一... 在申扎地区发现了较为完整的寒武纪地层和奥陶系与寒武系之间的"泛非运动"角度不整合。这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南部发现的唯一确切的寒武纪地层,不但进一步丰富和健全了青藏高原的地层系统,而且也是在青藏高原和周边发现的唯一的下奥陶统与寒武系"泛非运动"角度不整合界面。通过对申扎"泛非运动"界面的研究,可以准确界定"泛非运动"的时限及其动力学过程,也是研究"泛非运动"之前冈瓦纳大陆北缘沉积作用不可替代的标本,对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申扎地区 寒武系 泛非运动 造山不整合
下载PDF
基于SWOT卫星模拟数据的青藏高原湖泊水位与面积测量精度评估
6
作者 韩潇然 柯樱海 +2 位作者 于金媛 赵孟杰 张国庆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3-834,共12页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密集分布着众多高山湖泊,其湖泊数量与面积约占我国湖泊的一半。青藏高原湖泊作为气候与环境的“指示剂”,在时间序列上监测这些湖泊的水位与水量变化至关重要。2022年12月发射的地表水与海洋地形(SWOT)卫星...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密集分布着众多高山湖泊,其湖泊数量与面积约占我国湖泊的一半。青藏高原湖泊作为气候与环境的“指示剂”,在时间序列上监测这些湖泊的水位与水量变化至关重要。2022年12月发射的地表水与海洋地形(SWOT)卫星将以前所未有的高时间分辨率和面状测高模式监测近乎全球的地表水动态。在数据正式向科学界公开前,有必要对SWOT卫星的性能及测量精度进行评估。本文使用SWOT卫星模拟观测生成器,实现了青藏高原部分湖泊水位与面积的模拟观测,并结合水位计数据,对SWOT卫星在时间失真、测高误差和面积误差方面的测量精度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数据采集间隔的时间失真平均百分比误差小于4.1%,测高误差平均小于3 cm,面积误差小于湖泊面积的7%。该研究的开展为SWOT卫星在青藏高原湖泊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将更好地理解未来湖泊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卫星 湖泊水位 湖泊面积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藏北安多地区花岗片麻岩锆石LA-ICP-MSU-Pb定年 被引量:40
7
作者 解超明 李才 +3 位作者 苏黎 吴彦旺 王明 于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37-1744,共8页
安多花岗片麻岩出露于藏北安多县城以南约30km,构成聂荣微陆块上聂荣岩群的主体岩性。聂荣微陆块呈大透镜体夹持在藏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之间的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内。所采样品黑云母二长片麻岩锆石CL图像具... 安多花岗片麻岩出露于藏北安多县城以南约30km,构成聂荣微陆块上聂荣岩群的主体岩性。聂荣微陆块呈大透镜体夹持在藏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之间的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内。所采样品黑云母二长片麻岩锆石CL图像具明显的韵律环带,Th/U比值范围为0.63~1.04,平均为0.85,具有典型岩浆锆石的特征。获得片麻岩中锆石LA-ICP-MSU-Pb原位同位素年龄488.0Ma±4.2Ma。定年结果表明,安多花岗片麻岩原岩侵位于泛非期,证实聂荣微陆块受到晚泛非热运动的影响,为解决聂荣微陆块基底性质和构造演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安多地区 片麻岩 泛非期 锆石LA-ICP-MSU-PB定年
下载PDF
聂荣微陆块花岗片麻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新元古代基底岩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明 李才 +3 位作者 解超明 吴彦旺 苏犁 胡培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101-4108,共8页
聂荣微陆块呈透镜体状夹持在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内,其上出露有黑云母花岗片麻岩以及二长花岗片麻岩等不同类型的古老片麻岩,本文报道产出于聂荣微陆块上花岗片麻岩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样品锆石的岩浆震荡环带十分发育,多数... 聂荣微陆块呈透镜体状夹持在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内,其上出露有黑云母花岗片麻岩以及二长花岗片麻岩等不同类型的古老片麻岩,本文报道产出于聂荣微陆块上花岗片麻岩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样品锆石的岩浆震荡环带十分发育,多数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晶锆石的特征。所有测点中有16个测点的Th/U值较高,介于0.58~1.24之间,平均值为0.79,获得的206Pb/238U年龄基本一致,加权平均值为819.6±5.2Ma,笔者等认为该年龄代表了花岗片麻岩的原岩结晶时代为新元古代。我们在羌塘南部地区的碎屑岩中获得了同样的年龄峰值(809Ma)。此外,我们认为年龄中具有507Ma左右的信息反映了泛非事件之后另外一次强烈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在该区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安多地区 聂荣微陆块 花岗片麻岩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祁连山南麓门源草原毛虫分布区预测
9
作者 刘玉英 严林 +5 位作者 于红妍 牟丹 赵啟军 林扎西尖措 高太侦 谢久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7-838,共12页
【目的】门源草原毛虫Gynaephora menyuanensis是为害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主要害虫,严重妨碍草地生态和畜牧业发展,了解其在祁连山南麓的实际分布区和潜在适生区对门源草原毛虫的监测和防治以及草地生态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 【目的】门源草原毛虫Gynaephora menyuanensis是为害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主要害虫,严重妨碍草地生态和畜牧业发展,了解其在祁连山南麓的实际分布区和潜在适生区对门源草原毛虫的监测和防治以及草地生态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在对祁连山南麓门源草原毛虫的分布进行大量实地调查(147个位点)的基础上,采用专业统计分析软件IBM SPSS 22.0筛选影响门源草原毛虫分布的环境因子,应用生态位模型MaxEnt 3.4.4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10.8预测祁连山南麓门源草原毛虫2021-2040年的适生区范围。【结果】影响门源草原毛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9月平均降水量、 9月平均太阳辐射等;2021-2040年门源草原毛虫在祁连山南麓的适生区变化趋势为高适生区和非适生区的面积呈减少趋势,中适生区和低适生区面积呈增加趋势;检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ROC, AUC)值为0.924,模拟结果准确性较好。【结论】本研究结果为阐明门源草原毛虫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监测防治提供了理论参考。全球气候变化为门源草原毛虫的栖息地扩张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建议根据门源草原毛虫的潜在适生等级,构建“分级应对”的监测和早期预警体系与防控模式,以应对害虫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草原毛虫 青藏高原 草地保护 草地害虫 潜在分布区 分布规律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区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为例
10
作者 李昊瑞 马帅 +2 位作者 殷允可 王良杰 姜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8-1046,共9页
生态功能分区是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环节,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进行生态功能分区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为例,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生态功能分区是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环节,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进行生态功能分区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为例,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模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和卡内基-阿梅斯-斯坦福模型(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评估产水量、土壤保持、固碳和生境质量,在县域尺度上基于主导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将研究区划分3个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区(生态调节多功能区E1、生态供给多功能区E2和生态支持多功能区E3),并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区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与2000年相比,2015年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产水量和土壤保持减弱,固碳和生境质量提高;(2)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区时空变化主要是E1和E3之间的相互转化;(3)降水是影响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区空间格局形成的最主要因素,人口密度是增幅最明显的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加强了多功能区的相互转化。该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土地多功能属性的管理和国土空间整体功能的提升提供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区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青藏高原 生态屏障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玉树地区尕朵-扎朵早侏罗世含(绿柱石-锂云母)锂辉石伟晶岩的发现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五福 刘金恒 +11 位作者 李善平 贾春兴 王成武 周金胜 王春涛 许传兵 谈生祥 胡继春 章荣清 龚林 王秉璋 王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4-950,共27页
三江北段青海草陇、川西扎乌龙(或卡亚吉)伟晶岩型锂铍矿床与西部的喀喇昆仑白龙山、大红柳滩、肖尔布隆锂铍矿床以及东部的川西甲基卡、可尔因、雪宝顶等锂铍矿床,一起构成了青藏高原北缘一条近东西向的古特提斯巨型锂成矿带。但在草陇... 三江北段青海草陇、川西扎乌龙(或卡亚吉)伟晶岩型锂铍矿床与西部的喀喇昆仑白龙山、大红柳滩、肖尔布隆锂铍矿床以及东部的川西甲基卡、可尔因、雪宝顶等锂铍矿床,一起构成了青藏高原北缘一条近东西向的古特提斯巨型锂成矿带。但在草陇(青海南部玉树)以西到喀喇昆仑白龙山(新疆南部)之间一直还没有其他锂铍矿的报道。本次研究在青海省玉树地区草陇锂铍矿床以西72 km的尕朵‒扎朵地区发现了92条花岗伟晶岩,其中22条含(绿柱石‒锂云母)锂辉石花岗伟晶岩脉含矿性较好,另有不含矿伟晶岩脉15条,含矿性不明伟晶岩55条。本文对尕朵‒扎朵地区新发现的含(绿柱石‒锂云母)锂辉石花岗伟晶岩(含矿)和白云母花岗伟晶岩(不含矿)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含矿伟晶岩具有高SiO_(2)(72.87%~75.01%)、Al2O3(14.81%~17.18%)含量,低MgO(0.02%~0.03%)、CaO(0.32%~0.48%)、TiO_(2)(0.001%~0.007%)、P_(2)O_(5)(0.30%~0.42%)含量,及富钠( Na_(2)O/K_(2)O=2.05~12.92)的地球化学特征;白云母花岗伟晶岩(不含矿)亦具有高SiO_(2)(69.97%~73.75%)、Al_(2)O_(3)(15.18%~16.18%)含量,低MgO(0.01%~0.02%)、CaO(0.22%~0.38%)、TiO_(2)(0.001%~0.003%)、P_(2)O_(5)(0.35%~0.46%)含量,及变化的 Na_(2)O/K_(2)O值(0.35~2.04,平均1.0)。含矿和不含矿花岗伟晶岩的微量元素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Nb、Ta、Hf,亏损Ba、Nd、Zr、Ti和稀土元素,且Zr/Hf值(7.85~18.44)低和Rb/Sr值(2.98~74.21)高;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稀土元素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弱,发育负Ce异常,正‒负Eu异常,显示出岩浆演化晚期高度分异特性。含矿伟晶岩Li_(2)O品位为0.18%~2.33%,平均品位0.76%;BeO品位为0.04%~0.05%,平均品位0.043%,显示了良好的含矿性。年代学研究显示,含矿和不含矿伟晶岩的铌钽铁矿和锡石U-Pb年龄分布在194~178 Ma区间内,代表岩浆结晶和成矿时代,是燕山早期早侏罗世晚期产物;其白云母Ar-Ar年龄为158~153 Ma,可能为后期热液改造或侵入体冷却年龄。尕朵‒扎朵地区成矿伟晶岩的形成最有可能与早侏罗世陆内背景下可可西里‒松潘‒甘孜地块巨厚的三叠纪复理石沉积物发生熔融和随后的岩浆与热演化以及锂铍等稀有金属富集有关。该区含(绿柱石‒锂云母)锂辉石花岗伟晶岩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成矿、找矿意义:①玉树地区锂铍多金属矿化带从草陇向西延伸70多公里到尕朵‒扎朵地区,构成一个具有重大潜力的矿集区(N:33°20′~33°50′;E:96°30′~97°30′),本研究将其定名为“草陇‒尕朵锂铍多金属矿集区”,该矿集区将是未来伟晶岩型锂铍多金属矿找矿工作的重点靶区;②前人的研究显示,古特提斯巨型锂成矿带中的锂铍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218~194 Ma),本次研究发现了该巨型锂矿带中最年轻的成矿伟晶岩形成于早侏罗世晚期(194~178 Ma)。这表明该成矿带除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伟晶岩外,早侏罗世晚期伟晶岩也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拓展了青藏高原北部伟晶岩型锂铍矿的找矿时间和空间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绿柱石-锂云母)锂辉石伟晶岩 锂铍成矿 成矿时代 尕朵-扎朵 草陇-尕朵矿集区 青海玉树 青藏北部
下载PDF
1985—2021年青藏高原典型湖泊水文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
12
作者 张嘉琪 张会兰 刘雪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目的]青藏高原的湖泊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其扩张或缩减亦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方法]选取位于青藏高原不同气候子区的3个典型湖泊(青海湖、羊卓雍错、乌兰乌拉湖),采用遥感监测手段,研究3个典型湖泊1985—2021年水文... [目的]青藏高原的湖泊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其扩张或缩减亦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方法]选取位于青藏高原不同气候子区的3个典型湖泊(青海湖、羊卓雍错、乌兰乌拉湖),采用遥感监测手段,研究3个典型湖泊1985—2021年水文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关键气候因子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冰川和冻土对典型湖泊的影响。[结果]研究期间,青海湖的面积和水位呈显著上升趋势,面积增长238.68 km^(2),水位增长1.32 m,空间上则向东西方向扩张;羊卓雍错湖泊面积呈先波动上升后减少趋势,面积和水位分别减少16.31 km^(2)和3.25 m,在空间上整体由四周向中心的萎缩态势;乌兰乌拉湖面积和水位呈显著上升趋势,分别增长125.57 km^(2)和8.12 m,扩张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结论]在暖湿化环境下,降水增多和冰川冻土加速融化导致的湖泊扩张是青藏高原最为突出的环境变化特征,其中,降水量变化是影响青海湖和羊湖面积变化的关键因素,且面积变化和降水量具有滞后性;而乌兰乌拉湖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引起冻土的季节融化。探索青藏高原湖泊面积的变化,对深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及地表水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湖泊 面积变化 水位 冰川冻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Arctic-like狂犬病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登 刘桂香 +8 位作者 石燕 姜双应 赵生仓 徐莉莉 张华一 雷有菊 旦措 尕沙 罗志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7-822,829,共7页
目的为了解青海地区狂犬病病毒在人和不同动物中的流行趋势和变异特点。方法在2012至2016年间,我们从青海不同地区收集194个组织样本,用直接荧光抗体(DFA)进行检测。获得的阳性标本在进行核酸扩增和序列测序分析。结果从194个标本中获得... 目的为了解青海地区狂犬病病毒在人和不同动物中的流行趋势和变异特点。方法在2012至2016年间,我们从青海不同地区收集194个组织样本,用直接荧光抗体(DFA)进行检测。获得的阳性标本在进行核酸扩增和序列测序分析。结果从194个标本中获得了38个直接荧光抗体(DFA)阳性标本,从38个阳性标本中获得了8个狂犬病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比较这8个完整核苷酸序列,并与CQH2012D(KM27 2192.1)和来自西藏的2012年的CXZ1201D犬(KC46352)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他们与2个核苷酸序列之间的相似性在95%和100%之间。对8个G基因和N基因核苷酸序列和从中国和世界的代表株的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我们得到的狂犬病病毒核苷酸全序列属于Arctic-like2组,是ChinaⅣ基因型,从38个DFA阳性标本的地区分布分析表明,阳性标本的发生率在青海地区有从西向东逐渐减少的趋势。结论青海流行的狂犬病以Arctic-like2为主,并随动物迁徙有由西向东扩展的趋势,流行病学数据提示人和家养动物狂犬病的传播途径是感染了狂犬病的犬或狼咬伤而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tic-like狂犬病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青藏高原地区
下载PDF
西宁市夏季居民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14
作者 马红璐 祁栋林 +3 位作者 赵彤 曹晓云 赵全宁 张睿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8-1366,共9页
利用2022年5-10月在青海省西宁市典型居民区观测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分析空气负离子浓度时间分布特征、评价空气清新度和清洁度,结合同期气象条件和空气污染物浓度探究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西宁市典型居民区上午的空气负离子浓度高... 利用2022年5-10月在青海省西宁市典型居民区观测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分析空气负离子浓度时间分布特征、评价空气清新度和清洁度,结合同期气象条件和空气污染物浓度探究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西宁市典型居民区上午的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下午及晚上,8-10月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5-7月。(2)西宁市居民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跟监测时的天气状况密切相关,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遵循“雨天>阴天>多云>晴天”的规律。(3)空气负离子浓度高说明空气清新却不代表空气清洁,高原地区城市晴天空气负离子浓度不高,空气清新度一般,而空气清洁度较高。(4)影响西宁市居民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波动的主要气象因素为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水汽压、降水量和风速,抑制西宁市居民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升高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为NO_(2)、PM_(10)、CO和PM_(2.5)。研究结果可为高原地区居住环境、旅游健康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区 空气负离子 气象要素 空气质量 青藏高原 西宁市
下载PDF
公路网规划生态冲突与协调研究--以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高儒 赵科 +7 位作者 刘杰 杨帆 高玉健 林晶 韩东 徐洪磊 姜昀 孙海秀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7-63,共7页
公路与生态环境的冲突与协调既是学术研究热点,又是青藏高原三江源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规划新改建公路中有39条(共计3 151.6 km)穿越自然保护区,有9条(共计1 157.0 km)穿越国家公园,可能对生态环... 公路与生态环境的冲突与协调既是学术研究热点,又是青藏高原三江源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规划新改建公路中有39条(共计3 151.6 km)穿越自然保护区,有9条(共计1 157.0 km)穿越国家公园,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协调矛盾冲突.基于层次分析法,通过9个指标定量研究公路生态友好性,分为低、较低、中、较高和高5个等级,用其反映不同公路穿越区域、建设状态和道路技术等级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摆动避绕、调整项目时序和"无害化"穿(跨)越自然保护地等公路建设方案,并借鉴国内外生态敏感区域公路建设情况与相关政策,提出了公路"无害化穿(跨)越"解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网规划 生态冲突与协调 公路生态友好性 自然保护地 “无害化穿(跨)越” 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牧区“人居-草地-畜群”放牧单元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全民 刘文亭 +9 位作者 郭瑞英 窦声云 刘玉祯 杨晓霞 俞旸 张春平 曹铨 土旦加 周学丽 董世魁 《青海科技》 2022年第6期25-30,共6页
青海省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地畜牧业作为青海地区的主要产业,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丰富草地产权制度引起的草地管理模式变化理论,本研究系统总结了“人居-草地-畜群”放牧单元的识别、分类与评价、“人居-草地-畜群”放牧单... 青海省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地畜牧业作为青海地区的主要产业,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丰富草地产权制度引起的草地管理模式变化理论,本研究系统总结了“人居-草地-畜群”放牧单元的识别、分类与评价、“人居-草地-畜群”放牧单元营养平衡调控、“人居-草地-畜群”放牧单元畜群结构优化,并对放牧单元理论与技术进行了推广示范,以期为实现青海省高寒牧区放牧管理的现代化转型和生态环境建设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模式与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单元 管理模式 高寒牧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海省农宅采暖特性及清洁取暖技术方案筛选
17
作者 荣杏 杨旭东 王鹏苏 《区域供热》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推进青藏高原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既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基本要求,也是革新农村生活方式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关键举措。以青海省农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总结了当地农房的采暖现状,提炼出三种农宅布局。通过运用“菜单式”围护结构... 推进青藏高原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既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基本要求,也是革新农村生活方式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关键举措。以青海省农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总结了当地农房的采暖现状,提炼出三种农宅布局。通过运用“菜单式”围护结构改造方案优化方法,提出了典型农宅节能改造建议。在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经济性优化以及本地可再生能源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年计算费用为评价指标,筛选出适用于青海省典型农宅的优选、较优和一般方案。结果显示,三间采暖及两间采暖的优选方案为低温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或倒倾角太阳能集热器技术;一间采暖的优选方案为蓄热式电暖器技术或低温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技术;牧区则优先推荐清洁生物质采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农村地区 供热需求 清洁供热 节能改造
下载PDF
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规律及影响要素分析
18
作者 郝洁 李靖瑄 +4 位作者 连子旭 尼玛扎西 张译尹 赵雯颉 邢若飞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青藏高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原湖泊发生明显变化。本文利用基于青藏高原湖泊遥感数据,分析了1970s—2021年青藏高原大于1km^(2)的湖泊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的湖泊面积和数量均呈... 青藏高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原湖泊发生明显变化。本文利用基于青藏高原湖泊遥感数据,分析了1970s—2021年青藏高原大于1km^(2)的湖泊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的湖泊面积和数量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态势,1995年前大部分湖泊呈现萎缩状态,1995年之后青藏高原湖泊数量(16.5个/a)和面积(472km^(2)/a)都呈现增加趋势,并在2019年达到最大值。西藏湖泊数量增加远大于青海省湖泊数量的增加。不同面积湖泊中,(1,100]km^(2)湖泊数量增加最迅速,占总增加数量的77.2%。(2)青藏高原湖泊面积与气温的相关性(R=0.8213)要比与降水的相关性(R=0.5847)高。其中分区间研究表明,西藏湖泊面积与气温的相关性(R=0.8072)更好,这与青藏高原的变化规律一致。而青海省则不同,与降水的相关性较高(R=0.6791),可能是由于西藏地区冰川和多年冻土面积占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湖泊面积 降水 气温
下载PDF
基于冷暖季放牧区划分的玉树州草畜平衡估算及变化分析
19
作者 夏兴生 马国秀 +3 位作者 车红岩 潘耀忠 黄永生 李宏达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7-1019,共13页
玉树州作为三江源高寒生态屏障区以牧为主农牧业结合发展的核心地区,草畜平衡不仅关系生态屏障安全,也对实现科学的畜牧业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探究高寒生态屏障区天然草地的草畜平衡变化为目的,选择玉树州为研究... 玉树州作为三江源高寒生态屏障区以牧为主农牧业结合发展的核心地区,草畜平衡不仅关系生态屏障安全,也对实现科学的畜牧业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探究高寒生态屏障区天然草地的草畜平衡变化为目的,选择玉树州为研究区,利用2014-2019年MOD13A1 NDVI产品数据和MOD17A3H NPP产品数据、统计数据、植被类型数据,在划分县域冷暖两季放牧区的基础上,以“木桶效应”确定了各县(市)天然草地的合理载畜量并对其草畜平衡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按照理论上的自然轮牧规律,参考固定面积比例和年内NDVI的时空分布规律划分的玉树州各县(市)冷季放牧区分布于较温暖的沟谷地区,暖季放牧区处于高寒区域,且冷季放牧区产草量大于暖季放牧区。2)年际间冷暖季放牧区干草产量均呈波动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均在3.00%以上且暖季放牧区年产草量增长率大于冷季放牧区。3)2014-2019年玉树州整体的草畜平衡状态由临界超载和超载波动转为平衡,但各县(市)草畜平衡状态存在差异,推测可能是因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生态工程支持的空间范围差异引起的。本研究对进一步修订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建设方案,实施高寒生态屏障区生态和畜牧业经济的良性发展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轮牧 木桶效应 高寒草地 载畜量 生态屏障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牡丹沟煤矿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研究
20
作者 张立 罗岐恩 +3 位作者 徐辉 王彦君 郑震 张发金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6期154-159,共6页
矿区含煤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矿山开采形成采坑2处,呈阶梯状开挖,目前形成“陡坎—平台—陡坎—平台—陡坎”状的微地貌。其中边坡17处(分为Q_(1)—Q_(17)边坡)及平台2处(P_(1)、P_(2)),采坑底部见有积水。矿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煤矿开... 矿区含煤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矿山开采形成采坑2处,呈阶梯状开挖,目前形成“陡坎—平台—陡坎—平台—陡坎”状的微地貌。其中边坡17处(分为Q_(1)—Q_(17)边坡)及平台2处(P_(1)、P_(2)),采坑底部见有积水。矿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煤矿开采过程中对地形地貌景观及植被的破坏以及采坑对土地资源的挖损。矿区开展地质环境治理,治理面积277646.6 m^(2),其中1号采坑55001.7 m^(2),2号采坑222644.9 m^(2)。本次治理对Q_(1)、Q_(3)、Q_(10)、Q_(11)、Q_(14)边坡进行修整,对Q_(2)、Q_(4)—Q_(9)边坡进行危岩清理,其中Q_(15)、Q_(16)边坡已开展边坡修整工作,Q_(12)、Q_(13)边坡由于地质条件限制,此次不进行边坡修整相应工程;对P_(1)、P_(2)开采平台进行平整、植草绿化工作。为了确保植被恢复成效,对复绿工程实施管护工程,保证植被成活率。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可取得较好的社会、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脆弱区 地质环境问题 恢复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