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eep Geophysical Structure of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Longmen Mountains Tectonic Belt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4
1
作者 YU Nian WANG Xuben +3 位作者 HU Xiangyun CAI Xuelin KAN Aike ZHAO N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483-497,共15页
Investigation of the deep geophysical structure of the Longmen Mountains tectonic belt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s important for the study of earthquakes.By using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profiles o... Investigation of the deep geophysical structure of the Longmen Mountains tectonic belt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s important for the study of earthquakes.By using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profiles of the Luqu-Zhongjiang and Anxian-Suining;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s of the Sichuan Maowen-Chongqing Gongtan,the Qinghai Huashi Gorge-Sichuan Jianyang,and the Batang-Zizhong; and magnetogravimetric data of the Longmen Mountains region,the deep geophysical structure of the Songpan-Ganzi block,the western Sichuan foreland basin,and the Longmen Mountains tectonic belt and their relation was discussed.The eastward extrusio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rusts the Songpan-Ganzi block upon the Yangtze block,which obstructs the eastward movemen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The Maoxian-Wenchuan,Beichuan-Yingxiu,and Anxian-Guanxian faults of the Longmen Mountains fault belt dip to northwest with different dip angles and gradually converge in the deeper parts.Geophysical structure suggests that an intracrustal low-velocity,low-resistivity,and high-conductivity layer is common between the middle and upper crust west of the Longmen Mountains tectonic belt but not in the upper Yangtze block.The Sichuan Basin has a thick low-resistance sedimentary layer on a stable high-resistance basement; moreover,there are secondary paleohighs and depression structures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western Sichuan foreland basin with characteristic of high magnetic anomalies,whereas the Songpan-Ganzi block has a high resisitivity cover of upper crust and continues to a low-resistance layer.Considering the Longmen Mountains tectonic belt as the boundary,there are Bouguer gravity anomalies of "one belt between two zones." Thus,we infer that there is a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inferred crystalline basement of the Songpan block and the underlying basin basement of the Longmen Mountains fault belt.Furthermore,there may be an extensive ancient Yangtze block,which is west of the Ruoergai block.In addition,the crust-mantle ductile shear zone under the Longmen Mountains tectonic belt is the main fault,whereas the Beichuan-Yingxiu and Anxian-Guanxian faults at the surface are earthquake faults.The Wenchuan Ms 8.0 earthquake might be attributed to the collision of the Yangtze block and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The eastward obduction of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eastward subduction of its deeper par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ollision of the Indian,Pacific,and Philippine Plates with the Eurasia Plate might have caused the Longmen Mountains tectonic belt to cut the Moho and extend to the middle and upper crust; thus,creating high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rapid energy release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men Mountains tectonic belt Wenchuan earthquake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seismic sounding Songpan-Ganzi folded belt qinghai-Tibet plateau
下载PDF
TECTONIC STYLES IN THE SOUTHWEST QINLING AND RELATIONS WITH DYNAMICS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2
作者 Li Yalin 1, Wang Chengshan 1,Zhang Guowei 2 2 Department of Ge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46-346,共1页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A’nymaque—Mianlue limited oceanic basin is comparable to the Paleo\|Tethys on time, sedimentary, biocoenosis, and the type of ophiolite (Coleman, 1984; Deng, 1984; X...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A’nymaque—Mianlue limited oceanic basin is comparable to the Paleo\|Tethys on time, sedimentary, biocoenosis, and the type of ophiolite (Coleman, 1984; Deng, 1984; Xu, 1996;Chenliang, 1999). The A’nyemaqen—Mianlue oceanic basin was one of a northeast branches of Paleo\|Tethys (Zhang Guowei, 1995; 1996) .Our researches on deformations reveal that tectonic styles of the Southwest Qinling orogenic belt is obviously influenced by the dynamics of Qinghai—Tibet plateau.Structural deformat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southwest part of Qinling have undergone 3 major deformation stages in Mesozoic and Cenozoic. Firstly, rock folding at deep\|middle tectonic level and progressively thrusting shearing characterized the deformation of collision. The thrust tectonics are south\|directed, such as A’nymaque, Wenxian—Kangxian and Mianlue thrusting systems, and the deformations took place in T\-2—T\-3. Secondly, the middle\|tectonic level thrusting and sinistral strike\|slip formed at early intracontinental period (J—K), the thrust tectonics was south\|directed and the regional penetrative left\|lateral slips were NW or NWW. Finally, the east\|west extensional deformations which occurred in late Mesozoic and Cenozoic, a series of north\|south directing basins came into being in this stage, Huixian—Chengxian basin and Lixian basin for example, which overlapped the former deformation sty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LING OROGENIC belt qinghai—Tibet plateau tectonic STYLES DYNAMICS
下载PDF
青海南山“金水口岩群”的时代与构造属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现轻 闫臻 +1 位作者 付长垒 王宗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9-606,共18页
在青海南山出露一套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的变沉积岩组合,被认为可与东昆仑造山带中的金水口岩群相对应,其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仍存争议。本文对该套组合中的矽线石云母石英片岩和花岗伟晶岩侵入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Lu-Hf同位... 在青海南山出露一套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的变沉积岩组合,被认为可与东昆仑造山带中的金水口岩群相对应,其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仍存争议。本文对该套组合中的矽线石云母石英片岩和花岗伟晶岩侵入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矽线石云母石英片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峰值为779Ma,明显年轻于东昆仑造山带金水口岩群物源区最小年龄峰值(>1.9(Ga);对应的ε_(Hf)(t)值主要为负值(-23.7^-11.8),T_(DM2)年龄为2436~3172Ma,来自于再循环的古元古代—太古代地壳物质,少量碎屑锆石年龄为1744~2819Ma。这些特征与南祁连构造带党河南山和化隆地区元古宙变沉积岩相一致,完全不同于东昆仑造山带中的金水口群。~779Ma碎屑锆石与中祁连和南祁连构造带中新元古代岩浆岩时代相近。花岗伟晶岩形成于439±2Ma,相对应的ε_(Hf)(t)和T_(DM2)分别为-14.2^-7.7Ma和1909~2316Ma,可能为形成于俯冲相关环境下古元古代地壳物质再循环形成的S型花岗岩;775Ma继承性锆石与矽线石云母石英片岩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一致,表明矽线石云母石英片岩为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这些事实表明,青海南山所谓"金水口岩群"的形成时间应不早于779Ma,但不晚于439Ma,其沉积物源区应为~779Ma岩浆岩,在空间上与南祁连构造带党河南山地区以及拉脊山南侧化隆地区的同时期变沉积岩具有相似的沉积物源区和构造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志留世花岗岩 金水口岩群 新元古代 青海南山 南祁连构造带
下载PDF
青海南山当家寺花岗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永明 裴先治 +7 位作者 李佐臣 李瑞保 刘成军 裴磊 陈有炘 陈国超 王盟 林广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3-541,共19页
青海南山构造带发育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印支期花岗岩带,其研究对厘清古特提斯演化阶段西秦岭造山带与南祁连构造带的衔接转换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当家寺花岗岩体是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的复合花岗岩基。本文对当家寺花岗岩体进... 青海南山构造带发育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印支期花岗岩带,其研究对厘清古特提斯演化阶段西秦岭造山带与南祁连构造带的衔接转换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当家寺花岗岩体是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的复合花岗岩基。本文对当家寺花岗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40.1±2.1 Ma和241.0±2.6 Ma,属于中三叠世。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体相对高硅(SiO_2=66.37%~73.99%)和富钾(K_2O=3.37%~4.73%),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石稀土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具中等程度的铕负异常(δEu=0.32~0.64)。微量元素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岩石成因研究表明其形成于下地壳基性岩为主的源岩的部分熔融,同时存在一定程度幔源岩浆贡献。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认为当家寺花岗岩体形成于洋壳俯冲阶段,可能为宗务隆洋向南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南山 西秦岭北缘 当家寺花岗岩体 锆石U—Ph定年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周缘地壳浅层构造应力场量值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姚瑞 杨树新 +3 位作者 谢富仁 崔效锋 陆远忠 许兆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47-2158,共12页
以"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中的实测地应力数据为基础,合理筛选出地理空间范围为21°N-40°N,73°N—110°N的近2000条数据,深度范围0~2 km.通过将研究区内实测地应力扣除重力影响,并考虑数据样本... 以"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中的实测地应力数据为基础,合理筛选出地理空间范围为21°N-40°N,73°N—110°N的近2000条数据,深度范围0~2 km.通过将研究区内实测地应力扣除重力影响,并考虑数据样本数量沿深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分析构造应力场的作用.重力影响的扣除采用海姆假说与金尼克假说两种模式估算其下限与上限,给出了青藏高原及周缘及青藏地块、南北地震带北、中、南段上构造应力和构造差应力随深度分布的特征和量值范围,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及周缘地区最大水平应力σ_H、最小水平应力σ_h随深度D呈线性增加:σ_H=22.115D+5.761、σ_h=14.893D+3.269;最大水平构造应力σ_T、最小水平构造应力σ_t的量值估算范围分别为4.609<σ_T<15.522D+4.609、3.121<σ_t<6.366D+3.121(D>0);构造差应力σ_T-σ_t=7.222D+2.492,地表值(D=0 km)为2.5 MPa左右,随深度增加以7.2 MPa.km^(-1)的梯度增大;(2)在测量深度范围内,青藏地块、南北地震带北、中、南段研究区σ_T、σ_t、σ_T-σ_t,随埋深均呈线性增大;D=1 km时,各地块σ_T的统计回归值中最大为30.1 MPa,最小为17.6 MPa,量值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青藏地块、南北带北段、南北带中段、南北带南段;D=1 km时,各地块σ_T-σ_t,的统计回归值中最大为15.8 MPa,最小为8.9 MPa,量值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青藏地块、南北带北段、南北带中段和南北带南段.总体表现为青藏地块强、南北带较弱的基本特征.(3)与南北带相比较,青藏地块地壳在从南向北的挤压作用下呈现出明显的"浅弱深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震带 实测地应力 构造应力场 回归分析
下载PDF
阿尔金南缘构造混杂岩带中角闪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测年 被引量:30
6
作者 董增产 校培喜 +2 位作者 奚仁刚 过磊 高晓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阿尔金茫崖地区发育的角闪辉长岩,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岩体相对富集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以及U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类似于岛弧环境产物。推测其源区为岩石圈地幔,原生岩浆通过幔源物质部分熔融产生,在上升... 阿尔金茫崖地区发育的角闪辉长岩,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岩体相对富集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以及U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类似于岛弧环境产物。推测其源区为岩石圈地幔,原生岩浆通过幔源物质部分熔融产生,在上升就位过程中遭受地壳混染。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谐和年龄444.9±1.3Ma(WSMD=0.94),为岩体的形成年龄,指示阿尔金南缘在晚奥陶世末存在洋壳俯冲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阿尔金构造带的形成及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混杂岩带 角闪辉长岩 锆石U-PB测年 阿尔金山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斑岩铜钼金成矿带的构造模式 被引量:93
7
作者 侯增谦 钟大赉 邓万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4,共14页
在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形成的青藏高原东缘,伴随着高钾富碱斑岩的浅成侵位,发育“成对”出现的、受大规模走滑断裂控制的新生代陆内斑岩铜钼金成矿带,其中西带为江达—芒康—祥云铜钼金成矿带,东带为中甸—盐源—姚安斑岩铜金铅银成矿带... 在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形成的青藏高原东缘,伴随着高钾富碱斑岩的浅成侵位,发育“成对”出现的、受大规模走滑断裂控制的新生代陆内斑岩铜钼金成矿带,其中西带为江达—芒康—祥云铜钼金成矿带,东带为中甸—盐源—姚安斑岩铜金铅银成矿带。含矿斑岩岩石类型为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二长斑岩和少量正长斑岩,以较高的SiO2(>63%)和较低的Y(<20×10-6)区别于非含矿斑岩,并具有似埃达克岩(adakite-like)岩浆亲合性。富碱斑岩相对富集LILE(K、Rb、Ba)、亏损HFSE(Nb、Ta、Ti、P),Nb/Y比值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REE分馏强烈但不出现明显的负Eu异常,反映岩浆源区曾经历过古俯冲洋壳板片流体的交代富集作用和软流圈小股熔融体的注入。含矿的似埃达克斑岩可能源于玄武质下地壳,后者经历高压(>40km)下角闪岩-榴辉岩相变质和板片流体交代,并作为下地壳角闪岩包体在富碱斑岩中出现;不含矿的正长斑岩可能起源于含水的金云母橄榄岩富集地幔。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系统反映,该源区遭受了更强烈的板片流体交代和软流圈物质混染。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表明,50Ma以来的扬子大陆板片向西俯冲,并与印度大陆俯冲板片对挤,诱发了软流圈上涌热蚀及其熔融体的底侵注入,引起了壳幔过渡带的部分熔融。似埃达克斑岩岩浆以相对富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铜钼金成矿带 构造模式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乌兰乌拉湖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伊海生 林金辉 +3 位作者 黄继钧 赵兵 李葆华 时志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5-529,共5页
在原划若拉岗日群分布区内新发现混杂有二叠纪外来岩块,在构造透镜体灰岩中见有晚二叠世长兴期有孔虫化石。在晚三叠世苟鲁山克错组中采集到丰富的植物化石,其中以种子蕨纲的属种Hyrcanopteris最多,与唐古拉山结扎群、土门格拉群及藏东... 在原划若拉岗日群分布区内新发现混杂有二叠纪外来岩块,在构造透镜体灰岩中见有晚二叠世长兴期有孔虫化石。在晚三叠世苟鲁山克错组中采集到丰富的植物化石,其中以种子蕨纲的属种Hyrcanopteris最多,与唐古拉山结扎群、土门格拉群及藏东甲丕拉组、巴贡组以蕨类Neocalamites,Equisetites为主的晚三叠世植物群有所差异。侏罗系是调查区内分布面积最大、地层系统发育最完整的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2个生物组合、3个生物组合带、3个组合亚带。建立了一条高精度古地磁控制的地层剖面,为第三系陆相红层沉积时代的确定和对比提供了依据。据新的同位素测年数据和分析结果,确认藏北面积最大的新生代火山熔岩的形成时代为45~40Ma,它源于EMⅡ型富集地慢。发现乌兰乌拉湖构造混杂岩带,为区域构造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区域地质 生物地层 磁性地层 新生代 火山岩 乌兰乌拉湖 构造混杂岩带 区域构造对比
下载PDF
青海南山奥陶纪岩浆弧:来自茶卡北山闪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五福 潘彤 +5 位作者 王秉璋 张新远 郑英 王春涛 李善平 韩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8-802,共15页
青海南山构造带发育NW-SE向展布的早古生代侵入岩,对其开展研究对了解青海南山构造带早古生代阶段地质属性与地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茶卡北山恰让地区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 青海南山构造带发育NW-SE向展布的早古生代侵入岩,对其开展研究对了解青海南山构造带早古生代阶段地质属性与地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茶卡北山恰让地区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恰让闪长岩形成于晚奥陶世(446~447 Ma)。岩石具中等含量的硅(SiO_(2)=49.68%~62.52%)、富钠(Na_(2)O=2.48%~3.13%、K_(2)O/Na_(2)O=0.37~1.30,平均0.79)、高镁(MgO=4.45%~6.84%、Mg^(#)值为62~68)、高Cr(158×10^(-6)~384×10^(-6))和Ni(74.7×10^(-6)~136×10^(-6))特征。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富集轻稀土元素,略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轻微的Eu负异常(δEu=0.76~0.82)。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Cs、Sr、R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P、Ti等元素。锆石ε_(Hf)(t)值较低为-7.8~-2.6。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我们认为恰让闪长岩岩体形成于岛弧背景,可能是南祁连洋向北俯冲背景下俯冲沉积物熔体与地幔楔橄榄岩反应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南山 恰让闪长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巴颜喀拉构造带基底隆起的地震学证据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秋生 彭苏萍 +1 位作者 高锐 范景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82-788,共7页
过去曾笼统地认为巴颜喀拉构造带上万米的堆积主要是三叠系的复理石沉积。通过对沱沱河-格尔木深地震剖面资料的再认识发现,巴颜喀拉构造带的结晶基底埋深仅5km左右,比金沙江断裂带以南的羌塘地块北缘和昆仑山南缘的基底埋藏深度都要浅... 过去曾笼统地认为巴颜喀拉构造带上万米的堆积主要是三叠系的复理石沉积。通过对沱沱河-格尔木深地震剖面资料的再认识发现,巴颜喀拉构造带的结晶基底埋深仅5km左右,比金沙江断裂带以南的羌塘地块北缘和昆仑山南缘的基底埋藏深度都要浅。进一步对青藏公路以东横穿巴颜喀拉构造带的几条深地震测深剖面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底隆起一直顺构造走向延伸,向东贯穿了整个构造带,推测它是扬子古陆块的残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东南部 巴颜喀拉构造带 基底隆起 地震证据 古陆块 地震学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的基本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李勇 黄润秋 +2 位作者 DENSMORE Alexander L. 周荣军 曹叔尤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25,共19页
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属于逆冲—走滑型地震。为了尽快和最好地利用汶川地震的资料,推动地震地质科学的研究。在论述了汶川地震科学研究的基本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龙门山地震带的地质背景、活动... 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属于逆冲—走滑型地震。为了尽快和最好地利用汶川地震的资料,推动地震地质科学的研究。在论述了汶川地震科学研究的基本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龙门山地震带的地质背景、活动构造、汶川地震的基本特征、地表破裂及组合样式、历史强地震复发周期、观测数据的积累与整合、构造运动学和动力学机制、地质灾害和灾后重建、龙门山地区未来地震的预测和预报等方面的内容。并建议从汶川大地震中汲取教训,整合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探讨汶川地震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以有效地减轻和逐步避免今后可能发生的类似的灾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历史地震 活动构造 地质灾害 地震复发周期 预测预报 龙门山地震带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永文 王玉德 +1 位作者 李善平 张林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20,共6页
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为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的西端,由于以往研究程度低而认识较为模糊。通过1∶25万区调系统研究表明,混杂岩带组成复杂,由基底岩块、海滩砂岩、辉长(辉绿)岩墙群、蛇绿岩、硅质岩、灰岩(海山)、复理石和磨拉石组成... 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为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的西端,由于以往研究程度低而认识较为模糊。通过1∶25万区调系统研究表明,混杂岩带组成复杂,由基底岩块、海滩砂岩、辉长(辉绿)岩墙群、蛇绿岩、硅质岩、灰岩(海山)、复理石和磨拉石组成。蛇绿岩环境分析表明,部分为洋中脊环境,大部分为洋岛环境。明确了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由一系列向南俯冲的逆冲断层分隔的岩块组成。初步总结了西金乌兰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 特征 西金乌兰一金沙江缝合带 青海 可可西里
下载PDF
龙门山地区水系发育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东缘隆升的指示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奋生 赵国华 +6 位作者 李勇 颜照坤 梁明剑 闫亮 李敬波 邵崇建 郑立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5-355,共11页
龙门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既是青藏高原周缘山脉中陡度最大的山脉,也是构造活动和地貌景观塑造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因此,该区域成为研究构造-地貌-水系之间相互关系的实验场。本文基于ASTER GDEM数据,提取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15条基岩河... 龙门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既是青藏高原周缘山脉中陡度最大的山脉,也是构造活动和地貌景观塑造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因此,该区域成为研究构造-地貌-水系之间相互关系的实验场。本文基于ASTER GDEM数据,提取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15条基岩河道的纵剖面,采用简单数学函数拟合河流纵剖面形态,并结合基岩水力侵蚀模型,分析龙门山不同位置的地形特征。本次研究获得以下几点认识:①通过对龙门山地区河流纵剖面的分析,龙门山整体上具有较高的隆升速率,导致这一地区强烈的河流侵蚀作用;②龙门山中段和南段的河流双对数图以上凸型为主,说明该区域尚未达到均衡状态,处于前均衡期;③龙门山北段的河流双对数图呈直线形态,说明该区域达到均衡状态,处于均衡期;④龙门山不同地区的水系发育特征,表明龙门山中段和南段具有更强的构造活动性、更高的隆升速率,龙门山北段则具有较弱的构造活动性、较低的隆升速率,并反映了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作用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侵蚀模型 河流纵剖面 地形均衡 构造运动 龙门山造山带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试论青藏高原岩浆活动史及其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季绍新 余根峰 邢文臣 《火山地质与矿产》 2001年第1期31-40,共10页
运用威尔逊的海洋盆地生命旋回理论 ,阐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岩浆作用经历了裂谷型岩浆作用—海洋型岩浆作用—岛弧型岩浆作用—碰撞型岩浆作用—陆内会聚型岩浆作用 。
关键词 蛇绿岩带 花岗岩带 火山岩带 岩浆活动史 板块构造 青藏高原 岩浆作用
下载PDF
青海三江北段拉地贡玛地区印支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善平 李延京 +3 位作者 任华 林浩 金婷婷 窦永斌 《中国地质调查》 2016年第1期35-43,共9页
拉地贡玛地区花岗岩处于金沙江缝合带内,区域上隶属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的物质组成部分,在研究区属通天河构造岩浆岩带。据出露岩石类型,将其划分为3个单元:拉地贡玛花岗闪长岩(T_3γδ)、日阿日曲石英闪长岩(T_3δο)、缅切英云闪长... 拉地贡玛地区花岗岩处于金沙江缝合带内,区域上隶属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的物质组成部分,在研究区属通天河构造岩浆岩带。据出露岩石类型,将其划分为3个单元:拉地贡玛花岗闪长岩(T_3γδ)、日阿日曲石英闪长岩(T_3δο)、缅切英云闪长岩(T_3δi)。岩浆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侵入岩体是以高硅富铝、多碱质和挥发组分为特征的兼具I型和S型花岗岩,属过铝质花岗岩;轻重稀土分馏程度明显,轻稀土富集,Eu、Ce呈弱负异常,Rb、Th、Ba等元素富集,Y、Yb、Cr等元素亏损,具I型和S型花岗岩的特点,与火山弧钙碱性花岗岩特征相似。研究区花岗岩形成构造环境与晚三叠世多彩—当江构造混杂带的俯冲作用有关,是与俯冲汇聚构造环境有关的大陆碰撞弧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三江北段 金沙江缝合带 花岗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下载PDF
青海南山沟后岩浆杂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永明 裴先治 +6 位作者 李佐臣 李瑞保 刘成军 裴磊 陈有炘 王盟 陈国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8-932,共25页
青海南山构造带是衔接宗务隆构造带、南祁连构造带和西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结合带。沟后岩浆杂岩体位于青海南山构造带东段,主要由辉长岩、辉长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成。本文对沟后岩浆杂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 青海南山构造带是衔接宗务隆构造带、南祁连构造带和西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结合带。沟后岩浆杂岩体位于青海南山构造带东段,主要由辉长岩、辉长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成。本文对沟后岩浆杂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辉长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暗色微粒包体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48.8±2.6 Ma、243.2±2.1 Ma、243.1±0.9 Ma、244.0±2.1 Ma和249±3 Ma。辉长岩富铁、镁,贫碱;辉长闪长岩高铝、富钙和钠,二者均为钙碱性岩类。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暗色微粒包体属钙碱性-碱性岩系列。不同岩石类型均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K)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Ba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具有轻重稀土分异的右倾特征,具弱-中等负Eu异常。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沟后岩浆杂岩体具壳幔岩浆混合特征,暗示其可能形成于由俯冲流体交代地幔楔部分熔融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下的构造环境。辉长岩为幔源岩浆经分离结晶的产物,辉长闪长岩为幔源岩浆经分异演化并混染少量壳源岩浆的产物;中基性岩浆与壳源中酸性岩浆发生混合并经历一定的分异演化过程形成了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沟后岩浆杂岩体可能代表了研究区早三叠世晚期-中三叠世早期宗务隆洋向南消减作用相关的构造岩浆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南山 西秦岭北缘 沟后岩浆杂岩体 锆石U-PB定年 岩石成因 构造环境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东部治多县左支——失多莫卜辉长岩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17
作者 李莉 白云山 +2 位作者 牛志军 段其发 王建雄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9年第3期164-173,共10页
青藏高原羌塘东部治多县左支——失多莫卜辉长岩带形成于晚二叠世,由单一辉长岩组成。岩石富碱,Na2O〉K2O为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高场强元素分异,显示板内玄武岩特征。轻稀土元素高度富集,... 青藏高原羌塘东部治多县左支——失多莫卜辉长岩带形成于晚二叠世,由单一辉长岩组成。岩石富碱,Na2O〉K2O为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高场强元素分异,显示板内玄武岩特征。轻稀土元素高度富集,δEu不显亏损,为弱负异常到正异常。(87Sr/85Sr)i较低,变化于0.70419~0.70471之间,εNd(t)值较高,变化于4.3~4.9之间,显示了略亏损的地幔源区特征。该辉长岩带应形成于板内伸展扩张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支——失多莫卜辉长岩带 岩石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 构造意义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海都兰县色德日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岳维好 周家喜 +2 位作者 高建国 黄艳华 贾福聚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0-278,共9页
为探讨青海都兰县沟里地区基性脉岩的成岩时代与构造环境,理解早古生代东昆仑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对沟里地区发育的色德日辉绿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岩石学观察显示,色德日辉绿岩蚀变强烈,但仍保留... 为探讨青海都兰县沟里地区基性脉岩的成岩时代与构造环境,理解早古生代东昆仑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对沟里地区发育的色德日辉绿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岩石学观察显示,色德日辉绿岩蚀变强烈,但仍保留明显的辉绿结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辉绿岩的SiO_2含量(45.70%~46.70%)与基性岩相当,属亚碱性玄武岩系列;全岩的CaO含量较高(19.64%~21.50%),与碳酸盐化、云母化等蚀变特征吻合;全岩稀土总量较低(64.53×l0-6~182.99×l0^(-6)),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特征,其δEu为0.80~0.96、δCe为0.84~0.92,均呈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和U),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Y)。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呈现岛弧玄武岩特征。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17.4±3.2Ma,形成于晚志留世。研究表明,色德日辉绿岩是俯冲板片的消减作用引发地幔物质产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其形成与晚志留世东昆仑地区古特提斯洋壳俯冲消减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辉绿岩 青海 东昆仑东段
下载PDF
青海南山地区角孔变质岩地质特征、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19
作者 李佐臣 裴先治 +6 位作者 李瑞保 裴磊 张永明 王旭斌 刘成军 陈有炘 王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0-588,共19页
青海南山达不祖乎山北部一带的角孔变质岩系原划为早中三叠世隆务河组。通过野外实测地质剖面和路线地质调查,查明该套地层单元野外产出状态及岩石组合特征,并对其物质来源和形成时代进行分析,对进一步研究该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 青海南山达不祖乎山北部一带的角孔变质岩系原划为早中三叠世隆务河组。通过野外实测地质剖面和路线地质调查,查明该套地层单元野外产出状态及岩石组合特征,并对其物质来源和形成时代进行分析,对进一步研究该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套变质岩系为一套长石石英岩、石英岩、大理岩和黑云石英片岩组合,由下向上划分为3个岩段,叠置厚度大于3186.3m。根据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可大致划分为5个年龄组段,分别为250~304Ma、405~546Ma、649~1077Ma、1402~1620Ma和1861~2990Ma,其中250~304Ma可进一步划分为250~269Ma和289~304Ma两个亚组。综合前人研究资料与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将青海南山地区角孔变质岩的沉积时代限定为二叠纪,物源主要来自祁连造山带加里东期和晋宁期岩浆弧,柴北缘构造带海西期岩浆弧也提供了部分物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经历了陆内裂陷、洋盆拉张及俯冲碰撞的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南山 西秦岭造山带 南祁连构造带 变质岩 碎屑锆石 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青海成矿单元划分 被引量:68
20
作者 潘彤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6-33,共18页
成矿单元是区域成矿背景、成矿规律研究成果的集中表现,也是矿产勘查及预测评价的基础。根据找矿工作的需要,在全面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大地构造演化为基础,以区域成矿规律为主线,突出研究区域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带和相关矿... 成矿单元是区域成矿背景、成矿规律研究成果的集中表现,也是矿产勘查及预测评价的基础。根据找矿工作的需要,在全面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大地构造演化为基础,以区域成矿规律为主线,突出研究区域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带和相关矿产的成矿作用,针对青海成矿构造单元之多样性、复杂性及独特性,系统阐述了青海成矿单元的划分方案。青海成矿单元划分为秦祁昆和特提斯2个Ⅰ级成矿域,北祁连、柴达木盆地、东昆仑、西秦岭西、可可西里—巴颜喀拉、三江北西延6个Ⅱ级成矿省,16个Ⅲ级成矿带和41个Ⅳ级矿带。分析讨论了划分出的Ⅲ级成矿带和Ⅳ级成矿亚带的成矿条件、优势矿种及矿床类型等,为进一步研究青海成矿规律奠定基础,对青海今后区域找矿方向和成矿预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单元 构造演化 成矿区带 找矿 预测 成矿规律 青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