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f strong earthquake risk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from 2021 to 2030 被引量:3
1
作者 Zhigang Shao Yanqiang Wu +19 位作者 Lingyun Ji Faqi Diao Fuqiang Shi Yujiang Li Feng Long Hui Zhang Wuxing Wang Wenxin Wei Peng Wang Xiaoxia Liu Qi Liu Zhengyang Pan Xiaofei Yin Yue Liu Wei Feng Zhenyu Zou Jia Cheng Renqi Lu Yueren Xu Xi Li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3年第1期81-91,共11页
The long-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from 2021 to 2030 is carried out by researching the active tectonic block boundary zone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Based on the strong earthquake recurrence model,the cumulative proba... The long-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from 2021 to 2030 is carried out by researching the active tectonic block boundary zone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Based on the strong earthquake recurrence model,the cumulative probability of each target fault in the next 10 years is given by the recurrence period and elapsed time of each fault,which are adopted from relevant studies such as seismological geology,geodesy,and historical earthquake records.Based on the long-term predictions of large earthquakes throughout the world,this paper proposes a comprehensive judgment scheme based on the fault segments with the seismic gap,motion strongly locked,sparse small-moderate earthquakes,and apparent Coulomb stress increase.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lative risk for strong earthquakes that may occur in the coming 10 years on the major faults in the active tectonic block boundary zone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The present loading rate of each fault is first constrained by geodetic observations;the cumulative displacement of each fault is then estimated by the elapsed time since the most recent strong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Chinese mainland Active tectonic block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震构造特点及其在地震危险性预测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楚全芝 邓志辉 杨竹转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5-402,共8页
地震构造是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载体,也是地震危险性预测的基础.中国大陆地震构造具有鲜明的分区特征.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都有其自身的强弱变化,很难用统一的活动期或平静期来涵盖.地震活动强度与各个区域的断裂活动水平有较好的一致性.如... 地震构造是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载体,也是地震危险性预测的基础.中国大陆地震构造具有鲜明的分区特征.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都有其自身的强弱变化,很难用统一的活动期或平静期来涵盖.地震活动强度与各个区域的断裂活动水平有较好的一致性.如东、西部断裂活动水平相差约一个数量级,大震发生的频度也相差一个数量级.地震不但与活断层有关,而且与地震构造块体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前兆异常和地震不是因果关系,是伴生或孪生的关系,它们都是构造活动的产物.本文从中国大陆地震构造环境出发,研究了典型地震构造块体和主要地震断裂带与地震危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未来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大震活动的地区主要在西部.重点应该注意塔里木块体沿南北两侧边缘断裂带由西向东发展的趋势.在川滇地区应重点关注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带及毗邻地区.东部可能会有多次中强地震发生,发震地点可能与渤海-张家口-河套地震断裂带和郯庐地震断裂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构造块体 地震断裂带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基于活动地块的测震学参数中期地震预测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薛丁 曹井泉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77-82,共6页
强震的孕育和发生不仅与震中附近构造有关,而且与孕震区所在的整个构造带有关,因此在利用测震学参数异常预测地震时必须考虑整个构造带的地震活动。过去以震中周围地区的地震活动资料来做测震学参数的异常分析,可能会丢失部分信息。本... 强震的孕育和发生不仅与震中附近构造有关,而且与孕震区所在的整个构造带有关,因此在利用测震学参数异常预测地震时必须考虑整个构造带的地震活动。过去以震中周围地区的地震活动资料来做测震学参数的异常分析,可能会丢失部分信息。本文进行了地震构造分区和构造单元的划分,以D、C、Mf值和河套断陷边界带的结合为例,对基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测震学参数预测地震进行了探索,结果对河套断陷边界带发生的4次6级地震预测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D、C、Mf值 河套断陷边界带 震中周围地区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基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测震学参数M_f值对丽江地震的预测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薛丁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4-78,共5页
地震构造是强震发生的必要基础,强震的孕育和发生与构造密切相关。强震的孕育和发生不仅与震中周围构造有关,而且与孕震区所在的整个构造带有关。这就表明整个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性与未来强震都有关联。因此,在做测震学参数异常预测地震时... 地震构造是强震发生的必要基础,强震的孕育和发生与构造密切相关。强震的孕育和发生不仅与震中周围构造有关,而且与孕震区所在的整个构造带有关。这就表明整个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性与未来强震都有关联。因此,在做测震学参数异常预测地震时,必须考虑整个构造带的地震活动。过去人们常以震中周围地区的地震活动资料来做测震学参数的异常分析,可能会丢失部分信息。文中以金沙江—红河边界带和地震学参量Mf值的结合为例,对基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测震学参数强震预测进行了探索,其结果对丽江地震预测效果很好,这对边界带的地震危险性判定有某种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MF值 金沙江红河边界带 震中周围地区 强震预测
下载PDF
基于构造的测震学参数在鲁东-黄海地块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业君 冯志生 +2 位作者 黄耘 王俊 江昊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9年第2期9-14,共6页
以基于构造的测震学参数分析为思路,利用地震构造分区和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结果,检验了基于活动边界带的测震学参数方法的可行性;将活动地块内部(地质构造复杂且地震活动频繁)构造单元与测震学参数相结合,研究中强震前震源区所在... 以基于构造的测震学参数分析为思路,利用地震构造分区和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结果,检验了基于活动边界带的测震学参数方法的可行性;将活动地块内部(地质构造复杂且地震活动频繁)构造单元与测震学参数相结合,研究中强震前震源区所在的构造单元测震学参数的变化特征,提取具有中期预测意义的震兆标志,为中强震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前,郯庐断裂带(鲁东-黄海地块西边界带)及扬子地块(鲁东-黄海地块内部构造单元)D、C值异常过程明显,且各有特点,证明了基于活动地块内部构造单元的测震学参数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构造单元 测震学参数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基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测震学参数C值对丽江地震的预测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薛丁 《高原地震》 2007年第4期16-19,共4页
以金沙江—红河边界带和反映地震活动空间集中度C值的结合为例,对基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测震学参数强震预测进行了探索,结果对丽江地震预测效果很好。这对边界带的地震危险性判定有某种参考价值。
关键词 活动地块 测震学参数 金沙江-红河边界带 丽江7.0级地震 强震预测
下载PDF
利用两次新疆于田M_S7.3地震对图像信息方法可预测性的检验 被引量:10
7
作者 夏彩韵 张永仙 +1 位作者 张小涛 吴永加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2-322,共11页
以青藏构造块体为研究区域,采用以往利用图像信息方法预测M7.0地震得到的较好的计算参数(网格尺度为1平方度,预测时间窗口为8年),系统计算了青藏构造块体1993年以来的"地震热点"图像,特别研究了两次于田MS7.3地震前后的图像... 以青藏构造块体为研究区域,采用以往利用图像信息方法预测M7.0地震得到的较好的计算参数(网格尺度为1平方度,预测时间窗口为8年),系统计算了青藏构造块体1993年以来的"地震热点"图像,特别研究了两次于田MS7.3地震前后的图像信息演化过程,并通过ROC方法和R值评分方法检验,对图像信息方法在该地区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 2008年3月21日于田MS7.3地震和2014年2月12日于田MS7.3地震均发生在地震热点上,且发生在平均发震概率随时间变化的峰值点年份.2在回溯性检验的时间段内青藏构造块体共发生9次M≥7.0地震,其中6次地震前震中附近均有稳定的地震热点出现,包括两次于田MS7.3地震.1996年喀喇昆仑山口MS7.1地震及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只在个别预测时间窗内出现地震热点,并没有出现稳定的地震热点演化过程,而1996年丽江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则没有出现地震热点.该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3 ROC检验和R值评分结果均显示图像信息方法在本文采用的模型参数下对大地震具有较好的中长期预测效果.本文还根据目前存在的地震热点给出了青藏高原块体2014年以后M7.0地震发生概率高的3个可能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信息方法 地震热点 新疆于田MS7.3地震 青藏构造块体 地震可预测性
下载PDF
强震孕育发生的大陆活动地块理论未来发展与强震预测探索 被引量:7
8
作者 郑文俊 张竹琪 +2 位作者 郝明 陈九辉 王庆良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352-1361,共10页
1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学术高地——强震孕育发生的大陆活动地块理论框架建立地震作为一种重大自然灾害,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20世纪中叶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对发生在板块边缘约占全球80%地震的分布特征、形成机制、活动规律、... 1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学术高地——强震孕育发生的大陆活动地块理论框架建立地震作为一种重大自然灾害,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20世纪中叶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对发生在板块边缘约占全球80%地震的分布特征、形成机制、活动规律、动力过程等给出了合理解释,但是却很难解释发生在远离板块边缘,特别是大陆板块内部成灾性最大的大型、特大型地震[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板块 板块边缘 活动地块 强震预测 强震孕育 地震预测预报研究 重大自然灾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