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平川油田延长组长2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杰 王凤琴 +2 位作者 冷丹凤 王涛 陈继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38,共5页
根据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资料以及粒度分析,并结合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延长组长2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成果,指出青平川油田长2油层组为辫状河沉积,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有心滩、河道充填以及漫滩和漫滩沼泽等,其中心滩为研... 根据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资料以及粒度分析,并结合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延长组长2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成果,指出青平川油田长2油层组为辫状河沉积,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有心滩、河道充填以及漫滩和漫滩沼泽等,其中心滩为研究区微相类型的显著特点.对研究区长2油层组的试油试采数据、含油井段岩心观察以及测井相分析研究表明,厚度较大、连通性较好的河道砂体为主要的油气富集相带,但同时受到储层非均质性、构造和水动力等因素的影响,油层被分割成不规则的块状,形成构造-岩性油藏或构造-水动力油藏等;长2辫状河河道砂体是良好的储层,下部长7烃源岩是直接的油气来源,上部长1含煤地层对其起到区域盖层作用,从而在纵向上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青平川油田 长2油层组 沉积微相 油气分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青平川油田长4+5储层特征与储层发育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杰 王凤琴 冷丹凤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0年第1期7-11,共5页
对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实验分析资料研究表明,青平川油田长4+5储层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隙和溶蚀孔隙为主,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分析认为,长4+5储层储集性能受沉积环境、构造... 对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实验分析资料研究表明,青平川油田长4+5储层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隙和溶蚀孔隙为主,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分析认为,长4+5储层储集性能受沉积环境、构造作用以及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且以成岩作用较为突出。其中沉积环境是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地质基础,在宏观上控制着储层砂体分布和原始孔渗性;成岩作用中机械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孔隙大量减少,而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青平川油田 延长组长4+5 储层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青平川油田十甲区块长6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3
作者 张军连 刘伟才 +1 位作者 程锐 高万阳 《辽宁化工》 CAS 2013年第8期950-951,955,共3页
通过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压汞、电镜扫描对青平川油田十甲区块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区块长6储层岩性以浅灰色、灰色中~厚层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含少量岩屑质长石砂岩,岩石学特征相似。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 通过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压汞、电镜扫描对青平川油田十甲区块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区块长6储层岩性以浅灰色、灰色中~厚层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含少量岩屑质长石砂岩,岩石学特征相似。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和微裂隙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平川油田 孔隙结构 岩石学特征
下载PDF
青平川油田长2储层裂缝识别方法及裂缝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涛 殷小军 刘红龙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8年第3期129-133,共5页
青平川油田长2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随着对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发现储层发育有部分裂缝,为了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必须准确的识别裂缝,本文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岩心物性分析验证、井间示踪剂测试、试井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裂缝产... 青平川油田长2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随着对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发现储层发育有部分裂缝,为了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必须准确的识别裂缝,本文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岩心物性分析验证、井间示踪剂测试、试井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裂缝产状、发育特征进行识别,取得了较为准确的研究成果,对于油田后期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平川油田 储层裂缝 识别方法 裂缝特征
下载PDF
青平川油田关庄地区延长组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5
5
作者 于珺 陈治军 +2 位作者 李科社 刘护创 王小多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07,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长组剥蚀区石油成藏条件研究程度较低,石油勘探一直未取得较大突破。为进一步研究延长组剥蚀区石油富集规律,以青平川油田关庄地区为例,通过沉积、储层、盖层的系统研究和对其构造、裂缝发育特征的探索,总结了该区延...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长组剥蚀区石油成藏条件研究程度较低,石油勘探一直未取得较大突破。为进一步研究延长组剥蚀区石油富集规律,以青平川油田关庄地区为例,通过沉积、储层、盖层的系统研究和对其构造、裂缝发育特征的探索,总结了该区延长组油藏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分析了其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青平川油田关庄地区延长组主要为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沉积微相控制下的优质储层发育对油藏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而盖层发育对延长组油藏特别是长4+51油藏的保存至关重要,构造、微裂缝对油井高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青平川油田 延长组 富集规律
下载PDF
青平川油田长2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贺亚维 郭永宏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期99-105,共7页
在收集统计研究区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物性测试的分析结果以及测井解释成果对研究区长2储层特征做了微观细致地研究,并结合多个影响储层好坏的因素对储层进行定量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2储层的岩石类... 在收集统计研究区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物性测试的分析结果以及测井解释成果对研究区长2储层特征做了微观细致地研究,并结合多个影响储层好坏的因素对储层进行定量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2储层的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孔隙空间主要被原生粒间孔(约占总空间的92%)所占据,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所占的孔隙空间体积较少;孔隙大小的分布较为均匀,中孔的数量所占比例最大,大孔和小孔所占的比例较小;长2储层连通孔隙的喉道非常细微,所需的排驱压力较高,且喉道大小的分布极为不均;研究区储层成岩作用强烈,成岩作用强度对储层储渗性能的好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区主要为中等储层,发育少量好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平川油田 储层特征 长2储层 孔喉特征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青平川油田十甲区块长6储层建模 被引量:1
7
作者 宋进博 田涛 高沛 《陕西地质》 2016年第1期19-24,共6页
根据钻井、测井等资料,采用确定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利用Petrel建模软件建立长6储层模型。该模型与实际情况相近,可指导油田开发。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青平川油田 开发初期 储层建模
下载PDF
延长青平川油田长2储层最终采收率预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伟才 刘世盛 《辽宁化工》 CAS 2011年第12期1294-1297,共4页
结合延长青平川油田构造特征及区块储层物性和实际电测结果,采用容积法计算得到长2储层地质储量为517.14×104 t;同时,选择6种不同水驱曲线预测该储层的可采储量,分析对比并结合油田开采结果,可以预测长2储层最终采收率:经济极限含... 结合延长青平川油田构造特征及区块储层物性和实际电测结果,采用容积法计算得到长2储层地质储量为517.14×104 t;同时,选择6种不同水驱曲线预测该储层的可采储量,分析对比并结合油田开采结果,可以预测长2储层最终采收率:经济极限含水率为95%时,最终采收率在8.16%左右,经济极限含水率为98%时,最终采收率在9.1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终采收率 长2储层 青平川油田
下载PDF
油藏数值模拟在青平川油田柏洼沟采区注水调整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刘世盛 张雷平 《辽宁化工》 CAS 2012年第4期416-418,共3页
通过对储层物性及其平面展布规律的研究,青平川油田柏洼沟采区属于典型的岩性油藏,且其主力采层长2油层的物性受沉积相发育的控制。储层整体物性较差,且具有强非均质性。为了建立合理的油田开发方案,作者以储层物性参数为基础,对油藏进... 通过对储层物性及其平面展布规律的研究,青平川油田柏洼沟采区属于典型的岩性油藏,且其主力采层长2油层的物性受沉积相发育的控制。储层整体物性较差,且具有强非均质性。为了建立合理的油田开发方案,作者以储层物性参数为基础,对油藏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模型计算作出了对注水开发方案的调整。以保持地层压力为依据,针对单井不同的压力水平,先增大或减小注采比,使得地层平均压力达到原始地层压力的81%,再以注采比为1.02实施注采平衡进行生产的方案可以使得研究区的油藏采出程度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模拟 注水开发 青平川油田
下载PDF
青平川油田油层堵塞机理及解堵对策
10
作者 袁有金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0年第12期62-65,共4页
青平川油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东部,储层特征为低孔、低渗、孔喉狭窄,油层厚度偏低,储层非均质性较为严重,渗透率仅为1.29 mD,容易发生油层堵塞。在经过长期开发,储层发生不同程度不同堵塞机理的地层堵塞。长6、长2、长3为该油... 青平川油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东部,储层特征为低孔、低渗、孔喉狭窄,油层厚度偏低,储层非均质性较为严重,渗透率仅为1.29 mD,容易发生油层堵塞。在经过长期开发,储层发生不同程度不同堵塞机理的地层堵塞。长6、长2、长3为该油田的主要产油层。本文通过研究各油层结垢机理,结合当前解除地层堵塞方法,提出有效的解堵对策。经过室内研究评价,长6储层为弱碱敏、弱速敏、中等水敏和极强酸敏,可采用电脉冲和复合脉冲等措施实施解堵。长2、长3储层的敏感特性为无速敏、中等偏弱酸敏、中等盐敏和中等偏强碱敏,考虑储层酸敏程度低,可采用复合酸液解堵技术对其解堵,辅之微生物解堵技术对地层中的有机垢进行处理,优化工艺技术,有效防止垢的生成与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平川油田 敏感性 解堵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