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舫斋载笔:清史馆文人群体的形成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思清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26-35,共10页
清史馆于1914年由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下令成立。赵尔巽受聘出任馆长后,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纂修人员的聘任。所聘纂修人员以前清进士为多,并适当照顾因辛亥革命落职从而陷入经济窘境的贫弱翰林。清史馆成员在清代光绪、宣统年间多已成名,...
清史馆于1914年由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下令成立。赵尔巽受聘出任馆长后,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纂修人员的聘任。所聘纂修人员以前清进士为多,并适当照顾因辛亥革命落职从而陷入经济窘境的贫弱翰林。清史馆成员在清代光绪、宣统年间多已成名,入民国后成为世所瞩目的"清遗民"群体,所修《清史稿》也被视为"敌视民国"的"忠清史学"。从清史馆的人事结构及修史进程来看,清史馆成员的年龄、身份、文化立场既有共性,更有差异。当整个社会普遍趋"新",文化思潮日新月异之时,清史馆成员在东华门内的修史行为貌似"落后"、"保守",其实也是光宣文人深思熟虑之后的文化应对。他们的无奈、忧虑及"以旧撞新"都足以昭示现代中国文化格局的多重性及文化嬗变的曲折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馆
人事结构
修史分期
光宣文人
现代中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写共和:试析《清史稿》对辛亥革命的记载
2
作者
李思清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618-624,699-700,共7页
学术界的批评及国民政府组织的政治审查,使得《清史稿》刊行后的命运格外坎坷。清史馆同人"内清室而外民国",这几乎成为学界普遍认可的学术定论。辛亥革命是以共和取代王权,具有公认的进步意义。清史馆同人对此并不否认。《...
学术界的批评及国民政府组织的政治审查,使得《清史稿》刊行后的命运格外坎坷。清史馆同人"内清室而外民国",这几乎成为学界普遍认可的学术定论。辛亥革命是以共和取代王权,具有公认的进步意义。清史馆同人对此并不否认。《清史稿》所呈现的,确是"不一样的辛亥革命",但也不能笼统地视为清史馆同人"敢于"反对共和、反对民国。由于记载史事的角度不同,《清史稿》留下了光宣文人有关现代中国的特殊记忆,这又在某种意义上成全了《清史稿》作为史学文本的独特性。只有深入分析《清史稿》相关行文的背景与成因,才能对清史馆同人持有"理解之同情",从而避免简单的政治或道德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馆同人
《清史稿》
辛亥革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舫斋载笔:清史馆文人群体的形成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思清
机构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
出处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26-35,共10页
文摘
清史馆于1914年由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下令成立。赵尔巽受聘出任馆长后,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纂修人员的聘任。所聘纂修人员以前清进士为多,并适当照顾因辛亥革命落职从而陷入经济窘境的贫弱翰林。清史馆成员在清代光绪、宣统年间多已成名,入民国后成为世所瞩目的"清遗民"群体,所修《清史稿》也被视为"敌视民国"的"忠清史学"。从清史馆的人事结构及修史进程来看,清史馆成员的年龄、身份、文化立场既有共性,更有差异。当整个社会普遍趋"新",文化思潮日新月异之时,清史馆成员在东华门内的修史行为貌似"落后"、"保守",其实也是光宣文人深思熟虑之后的文化应对。他们的无奈、忧虑及"以旧撞新"都足以昭示现代中国文化格局的多重性及文化嬗变的曲折艰难。
关键词
清史馆
人事结构
修史分期
光宣文人
现代中国
Keywords
qingshi guan
structure of compilers
stages of compiling
the group of
guan
g-Xuan Literati
modern China
分类号
K249.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写共和:试析《清史稿》对辛亥革命的记载
2
作者
李思清
机构
澳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618-624,699-700,共7页
文摘
学术界的批评及国民政府组织的政治审查,使得《清史稿》刊行后的命运格外坎坷。清史馆同人"内清室而外民国",这几乎成为学界普遍认可的学术定论。辛亥革命是以共和取代王权,具有公认的进步意义。清史馆同人对此并不否认。《清史稿》所呈现的,确是"不一样的辛亥革命",但也不能笼统地视为清史馆同人"敢于"反对共和、反对民国。由于记载史事的角度不同,《清史稿》留下了光宣文人有关现代中国的特殊记忆,这又在某种意义上成全了《清史稿》作为史学文本的独特性。只有深入分析《清史稿》相关行文的背景与成因,才能对清史馆同人持有"理解之同情",从而避免简单的政治或道德批判。
关键词
清史馆同人
《清史稿》
辛亥革命
Keywords
scholars of
qingshi guan
Draft History of Qing Dynasty
Xinhai Revolution
分类号
K258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舫斋载笔:清史馆文人群体的形成
李思清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书写共和:试析《清史稿》对辛亥革命的记载
李思清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