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清水江流域侗、苗族杉木造林方法初探 被引量:14
1
作者 沈文嘉 董源 印嘉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0-33,共4页
清代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侗、苗族人民在长期大规模人工杉木林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借鉴汉民族杉木造林方法 ,并结合本民族固有的农耕传统 ,创造性地形成了一整套从播种、育苗、栽种到管理的颇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杉木造林方法。侗、苗族的... 清代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侗、苗族人民在长期大规模人工杉木林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借鉴汉民族杉木造林方法 ,并结合本民族固有的农耕传统 ,创造性地形成了一整套从播种、育苗、栽种到管理的颇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杉木造林方法。侗、苗族的这种传统造林方法保证了山林资源的永久可持续利用 ,并与以林契为代表的契约制度共同揭示了清水江流域林业生生不息、长久不衰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 侗、苗族 杉木造林
下载PDF
河流与人群:清水江流域“散葬”现象的历史人类学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健 张应强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4期34-42,共9页
关于河流与人群关系的讨论是一个引起研究者普遍关注的话题。通过历史人类学研究路径,结合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考察探析清水江流域存续的一种独特祖坟空间布局——“散葬”现象,指出这一在清代以来清水江木材贸易背景下形成的文化现象,... 关于河流与人群关系的讨论是一个引起研究者普遍关注的话题。通过历史人类学研究路径,结合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考察探析清水江流域存续的一种独特祖坟空间布局——“散葬”现象,指出这一在清代以来清水江木材贸易背景下形成的文化现象,既与传统地方文化的风水信仰相关,更与这一特定区域的人群流动的历史关联。清水江流域“散葬”现象折射出来的是一段流动的历史,一段由流动的人群、固定的土地、周期性成长的山林、流播的风水信仰等多重要素编织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流域 “散葬” 移民 地权 历史人类学
下载PDF
清水江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活态传承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徐烨 刘礼国 《体育科技》 2012年第2期28-31,共4页
对清水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流变进行分析,结果认为:清水江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其文化环境密不可分,表现出浓厚的宗教性和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人们生存的需要、政治的需要、清水江航道的开通、西方传教士的介入、学校教育的兴起... 对清水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流变进行分析,结果认为:清水江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其文化环境密不可分,表现出浓厚的宗教性和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人们生存的需要、政治的需要、清水江航道的开通、西方传教士的介入、学校教育的兴起等原因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生流变和传承危机。最后,提出活态传承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流域 民族传统体育 流变 活态传承
下载PDF
清水江流域林木采伐的地方性知识及其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声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4期43-49,共7页
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人民在长期的人工营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性知识,其中也不乏与林木采伐相关的生态知识经验的积累与教训的规避。文章通过详细的生态民族学田野调查,探讨了明清以来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林农在人工营林生计实践中... 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人民在长期的人工营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性知识,其中也不乏与林木采伐相关的生态知识经验的积累与教训的规避。文章通过详细的生态民族学田野调查,探讨了明清以来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林农在人工营林生计实践中林木采伐的时机、禁忌和技术技能等地方性知识的把握与运用。在此基础上,进而揭示清水江流域几百年以来传统人工营林生计中的生态智慧及其文化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流域 林木采伐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清水江流域“人工林”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宗碧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69-75,共7页
贵州省清水江流域,从明清以来以"人工林"的资源禀赋创建和形成了区域的林业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具有生态经济的特征和价值,对当代仍有借鉴意义。清水江林业模式包含特定的经济的要素、结构和运行机制,可以创造性地继承利用。目... 贵州省清水江流域,从明清以来以"人工林"的资源禀赋创建和形成了区域的林业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具有生态经济的特征和价值,对当代仍有借鉴意义。清水江林业模式包含特定的经济的要素、结构和运行机制,可以创造性地继承利用。目前,清水江流域有林业自然资源、传统林业生产制度、传统育林技术和传统林业文化优势,在探索生态文明和建立适合地方需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清水江流域尤其所属的黔东南自治州应该基于"人工林"的资源禀赋,研究并继承传统林业模式,构建可持续的区域生态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流域 “人工林”的资源禀赋 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下载PDF
“屋山头”的文化嬗变:对清水江流域一个侗族村落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银锋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年第4期38-46,共9页
从外在的表征来看,清水江流域侗族的宗族制度及文化基本上与汉族的大同小异。但实际上,在清代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开发之后,当地侗族才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在"屋山头"的基础上建构起了具有多种文化功能的宗族制度。在此过... 从外在的表征来看,清水江流域侗族的宗族制度及文化基本上与汉族的大同小异。但实际上,在清代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开发之后,当地侗族才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在"屋山头"的基础上建构起了具有多种文化功能的宗族制度。在此过程中,与宗族组织发展相适应的运行机制也逐渐趋于完善和成熟起来。对魁胆侗寨的研究,既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地方社会历史变迁的理解,而且可以进一步丰富宗族研究的视野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山头 文化嬗变 清水江 宗族 侗族
下载PDF
明清以来清水江流域民间移民的生存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斌 吴才茂 《凯里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31-37,共7页
清水江流域在明清时期,是一个容纳军事移民和民间移民的重要区域。不管是军事移民还是民间移民,移居到清水江地区以后,不可避免地要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在这样一个“一线之外皆苗夷”的地域空间里面生存下来,是这些移动... 清水江流域在明清时期,是一个容纳军事移民和民间移民的重要区域。不管是军事移民还是民间移民,移居到清水江地区以后,不可避免地要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在这样一个“一线之外皆苗夷”的地域空间里面生存下来,是这些移动人群特别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历史与民间文献的梳理可知,当他们进入清水江流域之后,利用了改姓、变换身份等生存策略,逐渐与当地少数民族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民族聚居区,这对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流域 移民 少数民族 民族关系
下载PDF
清水江文书的价值特点与研究意义——《黎平文书》首发式论坛专家演讲之一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新民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41-48,共8页
清水江文书的全息性、完整性、民间性、归户性、民族性等特点,从微观层面展示了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的家族史与村寨史,对于认知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提供了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清水江文书 《黎平文书》 清水江流域
下载PDF
明清徽商与长江流域的木材贸易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振忠 《地方文化研究》 2021年第1期59-65,共7页
木材贸易是明清时代长江流域重要的商业活动之一,历来颇受学界关注。近十数年来,随着著名的徽州文书和清水江文书之深入发掘和系统整理,一些新的珍稀文献得以利用,这使得相关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化的可能。本文即利用新近发现的民间文献,... 木材贸易是明清时代长江流域重要的商业活动之一,历来颇受学界关注。近十数年来,随着著名的徽州文书和清水江文书之深入发掘和系统整理,一些新的珍稀文献得以利用,这使得相关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化的可能。本文即利用新近发现的民间文献,探讨徽商与长江流域的木材贸易。论文在概述明清时代长江流域木材流通状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新见民间文献中的徽州木商史料。论文指出,在整个长江流域的干支流,特别是长距离的木材运输中,徽州木商无疑是最为活跃的商帮。徽州木商之崛起,显然得益于南宋以来木业经营所积累的经验和财富,而明代开始的皇木经营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徽州木商的进一步壮大。在徽州府下辖的六县之中,婺源木商最为专业。在婺源当地,木业采伐有着将近千年的悠久历史。明清时代,在长江流域各地,无论是作为行商的木客,还是在地坐贾之木行,婺源人皆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商 婺源木商 徽州文书 清水江文书 长江流域 木材贸易
下载PDF
理论与实践:清水江下游民间风水文化研究
10
作者 李鹏飞 肖丽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43-49,共7页
清水江下游所见碑刻、契约文书、族谱等资料,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清民国时期该地区民间风水文化的基本形态与内涵。对"水口""后龙""龙脉""阴地"之风水严加看管,如有残缺及时修补,对损... 清水江下游所见碑刻、契约文书、族谱等资料,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清民国时期该地区民间风水文化的基本形态与内涵。对"水口""后龙""龙脉""阴地"之风水严加看管,如有残缺及时修补,对损坏他人风水之行为者严加惩治。反映了人们对"风水"的认知与理解,并积极地运用到实践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下游 民间 风水文化
下载PDF
民间戏剧与世俗生活——基于清水江流域民间戏剧的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俊敏 吴述松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3年第3期51-56,89,共7页
民间戏剧不仅体现了民众与环境、历史的对应,还展示了民众生活方式与内心世界。文章在民间文献和田野调查基础上,在兼观互照中梳理出纷繁多样的清水江流域民间戏剧的三个来源:本土内生、随人口迁徙、随流域木材贸易经济逆流而来。通过... 民间戏剧不仅体现了民众与环境、历史的对应,还展示了民众生活方式与内心世界。文章在民间文献和田野调查基础上,在兼观互照中梳理出纷繁多样的清水江流域民间戏剧的三个来源:本土内生、随人口迁徙、随流域木材贸易经济逆流而来。通过对流域戏剧世俗生活的三侧面:宗教性、生活性和娱乐性一体化阐释,尝试解读流域戏剧的产生和形式流变,为流域民间戏剧的开发与非物质文保护提供系统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流域 民间戏剧 世俗生活
下载PDF
略论清水江中下游地区碑刻的社会价值及保护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宗勋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4-78,共5页
清水江中下游苗侗族地区民间遗存着大量的碑刻,碑刻涉及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内容,对了解和研究这一地区的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这些碑刻保存的状况甚是堪忧,亟需进行保护。
关键词 清水江中下游地区 碑刻 社会价值 保护
下载PDF
从加池乡规民约看清水江流域乡村社会运行情况
13
作者 简丽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年第3期65-72,共8页
为深度了解清水江流域社会运行机制,从加池乡规民约对乡村社会运行的规范和制约作用入手,主要考察了加池寨乡规民约变化内容及其社会背景、乡规民约中对事件处理等三个方面来解读清水江流域乡村聚落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清水江流域 乡规民约 清水江文书
下载PDF
明至民国清水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探微 被引量:1
14
作者 代少强 张坤美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28-32,共5页
清水江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历史上该流域森林资源丰富,物种繁多,瘴气横行。清雍正朝开辟黔东南苗疆以降,由于不断开发利用,诱发了当地生态环境变迁,主要体现为原始森林逐渐被人工经济林所代替,石漠化灾变,瘴气渐趋消失以及生物物种数量的... 清水江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历史上该流域森林资源丰富,物种繁多,瘴气横行。清雍正朝开辟黔东南苗疆以降,由于不断开发利用,诱发了当地生态环境变迁,主要体现为原始森林逐渐被人工经济林所代替,石漠化灾变,瘴气渐趋消失以及生物物种数量的减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流域 原始常绿阔叶林 生态环境变迁
下载PDF
彰显地域文化,构建特色栏目——“清水江流域文化”栏目构建实践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平 《凯里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63-65,共3页
特色栏目建设是学术期刊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和提高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阐述"清水江流域文化"及其重要价值,分析构建"清水江流域文化"栏目所具有的优势,提出以突出资源优势、以办刊宗旨为出发点,构建"清水江... 特色栏目建设是学术期刊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和提高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阐述"清水江流域文化"及其重要价值,分析构建"清水江流域文化"栏目所具有的优势,提出以突出资源优势、以办刊宗旨为出发点,构建"清水江流域文化"特色栏目,并从栏目主持人制、编辑责任制、稿源工程、出版质量、宣传推介方面对栏目进行培育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清水江流域文化 特色栏目
下载PDF
论民族生态文化与国民生态教育
16
作者 傅安辉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第1期7-11,共5页
黔湘桂鄂广大侗族地区具有丰富的木材资源,特别是清水江流域的杉木资源被明清朝廷和商界所青睐,由此木材贸易兴起。侗族民众受木材贸易的影响,社会生活、谋生方式和思想意识都与木材经营息息相关,由此形成了十分繁荣的民族生态文化。历... 黔湘桂鄂广大侗族地区具有丰富的木材资源,特别是清水江流域的杉木资源被明清朝廷和商界所青睐,由此木材贸易兴起。侗族民众受木材贸易的影响,社会生活、谋生方式和思想意识都与木材经营息息相关,由此形成了十分繁荣的民族生态文化。历史上植树造林等一切木材生产活动又与国民生态教育、培养林业人才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要继承好民族生态文化与国民生态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生态文化 国民生态教育 清水江流域 植树造林 林业人才培养
下载PDF
“当江制度”与清水江流域的生态变迁——以碑刻资料为考察重点 被引量:5
17
作者 严奇岩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5-122,共8页
清水江流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当地民间许多地方性制度密切相关,其中木材贸易的"当江制度"演变是了解清水江流域生态变迁的切入点。"当江制度"即茅坪、王寨、卦治等三寨木行轮流当江,上河山贩不能冲江出卖,下河客... 清水江流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当地民间许多地方性制度密切相关,其中木材贸易的"当江制度"演变是了解清水江流域生态变迁的切入点。"当江制度"即茅坪、王寨、卦治等三寨木行轮流当江,上河山贩不能冲江出卖,下河客商不能越江购买,林农也不能直接将木材卖给下河客商。"当江制度"的核心是禁止"越江争买",这种木材垄断贸易规则有力地维护清水江流域林业的持续发展和当地生态的平衡。"当江制度"崩溃与清水江流域生态退化同步。换言之,"当江制度"的兴废关系到清水江流域生态的好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江制度” 清水江流域 生态变迁 碑刻
原文传递
生态保护与资源绿色利用的民间规约及其形成机制研究——以清水江流域文斗苗寨契约文书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军昌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2-149,共8页
文章基于清水江文书之文斗苗寨契约文书的实例,就清水江流域生态保护与资源绿色利用的民间规约内容与作用进行了论述,认为这些规约的产生有其系列的形成机制,具体表现为宗教信仰上的压力、公共事务管理上的民主、生产经营上的约束、道... 文章基于清水江文书之文斗苗寨契约文书的实例,就清水江流域生态保护与资源绿色利用的民间规约内容与作用进行了论述,认为这些规约的产生有其系列的形成机制,具体表现为宗教信仰上的压力、公共事务管理上的民主、生产经营上的约束、道德教化上的诚信清白以及维权上的神判与诉讼等诸多方面。这些机理在特殊的自然与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下既促成了清水江流域生态保护与资源绿色利用等民间规约的形成与实践,更促进了流域林业商品经济的萌生与发展以及民族社会的稳定与进步,使得清水江流域不仅成了全国著名的优质木材盛产之区,而且也促使流域成了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的当代人间胜景,其中所展示出的生态保护与资源绿色利用的民间智慧及其实践经验值得总结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规约 生态保护 资源利用 形成机理 清水江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