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程鹏举故事的戏曲改编
1
作者 司若兰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5,共9页
程鹏举故事以叙写夫妻离合之情而广为人知,元代以来流传四种相关戏曲,分别为青阳腔《易鞋记》、昆曲《分鞋记》、梨园戏《程鹏举》和京剧《生死恨》。明清时期《易鞋记》与《分鞋记》多有讹误现象,其中《易鞋记》现存全刻本,《分鞋记》... 程鹏举故事以叙写夫妻离合之情而广为人知,元代以来流传四种相关戏曲,分别为青阳腔《易鞋记》、昆曲《分鞋记》、梨园戏《程鹏举》和京剧《生死恨》。明清时期《易鞋记》与《分鞋记》多有讹误现象,其中《易鞋记》现存全刻本,《分鞋记》留有九出残曲。《程鹏举》与其他三种戏曲剧情和人物塑造多有不同,应分属另一种故事系统。两种故事系统并立发展,出现了情节融合的现象。此外,四种戏曲发挥剧种优势,彰显了不同剧种的艺术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鹏举 《易鞋记》 青阳腔 昆曲 梅兰芳
下载PDF
从清戏看剧种的传播、流变与生成机制
2
作者 胡媛 《民族艺林》 2023年第1期65-72,共8页
清戏是晚明时期由安徽青阳腔传入湖北后,结合当地语言、音乐和民俗文化形成的地方剧种。以湖北为中心,往北,有山西万荣清戏;往西南,有云南佤族清戏。青阳腔与清戏之间是源与流的承继关系;万荣清戏、佤族清戏的源头探究,以及它们与清戏... 清戏是晚明时期由安徽青阳腔传入湖北后,结合当地语言、音乐和民俗文化形成的地方剧种。以湖北为中心,往北,有山西万荣清戏;往西南,有云南佤族清戏。青阳腔与清戏之间是源与流的承继关系;万荣清戏、佤族清戏的源头探究,以及它们与清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呈现剧种传播、形成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从史学的视角,厘清青阳腔、清戏、万荣清戏、佤族清戏之间的源流支末关系,探究剧种传播发展过程中与地方文化的生成关系,既是中国剧种传播与变迁的经典案例,也是理解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阳腔 清戏 佤族清戏 万荣清戏 剧种传播 中华文化认同
下载PDF
论青阳腔对黄梅戏的影响
3
作者 纪永贵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1-38,F0003,共9页
黄梅戏是20世纪中叶成熟的一个地方剧种,它根植于何处,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晚清时期的岳西高腔直接继承了明代青阳腔剧目,因而黄梅戏就近取材,从岳西高腔吸收了不少传统剧目,这是黄梅戏与青阳腔最重要的关联。另外,黄梅戏音乐主要依据安... 黄梅戏是20世纪中叶成熟的一个地方剧种,它根植于何处,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晚清时期的岳西高腔直接继承了明代青阳腔剧目,因而黄梅戏就近取材,从岳西高腔吸收了不少传统剧目,这是黄梅戏与青阳腔最重要的关联。另外,黄梅戏音乐主要依据安庆方言土曲成调,但其间仍然有来自于青阳腔的血脉,黄梅戏中的高腔成分与滚调因素,即是青阳腔传承的远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阳腔 岳西高腔 黄梅戏
下载PDF
调腔声腔源流考述 被引量:1
4
作者 俞志慧 吴宗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9,共9页
以调腔与余姚腔、青阳腔关系的讨论为基础,以新昌县档案馆藏调腔晚清民国抄本为依据,通过对其中调腔剧目的查考分析,本文发现调腔在源头上与青阳腔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时地的转移,也包含了余姚腔的元素。此外,调腔兼唱昆腔和四平腔,调腔... 以调腔与余姚腔、青阳腔关系的讨论为基础,以新昌县档案馆藏调腔晚清民国抄本为依据,通过对其中调腔剧目的查考分析,本文发现调腔在源头上与青阳腔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时地的转移,也包含了余姚腔的元素。此外,调腔兼唱昆腔和四平腔,调腔杂剧的声腔同弋阳腔有关,这些都反映了调腔历时性叠加的面貌。本文还探讨了有关绍兴一带高调、高腔的名义,以及余姚腔至晚近仍存在的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腔 青阳腔 余姚腔 弋阳腔 四平腔
下载PDF
简论青阳腔的兴衰流变 被引量:1
5
作者 祝中侠 《池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1-26,共6页
青阳腔是安徽第一代影响全国的大剧种,在中国戏曲声腔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传播乃至衰落的历史,折射出中华民族审美及文化心理发展变化的心路历程。文章从青阳... 青阳腔是安徽第一代影响全国的大剧种,在中国戏曲声腔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传播乃至衰落的历史,折射出中华民族审美及文化心理发展变化的心路历程。文章从青阳腔的形成、艺术特点、发展阶段及历史地位等四个方面对青阳腔的兴衰流变作一考察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阳腔 特点 发展阶段 历史地位
下载PDF
青阳腔研究的困境与难题
6
作者 纪永贵 刘自圣 《池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7,共7页
青阳腔产生四百余年来,青阳腔研究成果丰实,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但是百年来的研究至而今已陷入困境。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客观原因:研究资料的缺失,第二是主观原因:研究者对资料的漠视、研究者对前人研究结论的重复、研究者学养的不... 青阳腔产生四百余年来,青阳腔研究成果丰实,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但是百年来的研究至而今已陷入困境。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客观原因:研究资料的缺失,第二是主观原因:研究者对资料的漠视、研究者对前人研究结论的重复、研究者学养的不足,第三是现实原因:地方利益干扰下的学术研究。青阳腔研究有五大难题:第一、青阳腔发生的民俗背景研究,第二、青阳腔传播的民俗动力研究,第三、青阳腔留存的民俗内涵研究,第四、青阳腔滚淍艺术研究,第五、青阳腔比较研究,除此五大难题之外,青阳腔研究尚有一些关目也不能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阳腔研究 徽池雅调 明代四大声腔 困境与难题
下载PDF
论明代青阳腔的崛起及其曲体变迁的特征
7
作者 黄振林 《池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12,共5页
明代青阳腔是在昆腔传奇体制日臻完善和成熟基础上的民间突围,体现了民间艺人深厚的文化立场。早期青阳腔多是艺人对宋元南戏的移植和改造,后来逐渐参与了对文人传奇的演唱,并与昆腔"平分天下"。青阳腔对昆腔的冲击在于对曲... 明代青阳腔是在昆腔传奇体制日臻完善和成熟基础上的民间突围,体现了民间艺人深厚的文化立场。早期青阳腔多是艺人对宋元南戏的移植和改造,后来逐渐参与了对文人传奇的演唱,并与昆腔"平分天下"。青阳腔对昆腔的冲击在于对曲牌乐句的断分,造成曲牌连套体部分的错层和错位。而大量的"滚调"又迫使青阳腔对弦索的抵制,鼓、板、笛、锣一直伴随着青阳腔的伴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阳腔 昆腔 曲体变异 鼓板
下载PDF
青阳腔如何走入校园课堂
8
作者 魏启东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66-168,共3页
十八大以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博大精深,它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艺术财富。2006年5月20日,青阳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十八大以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博大精深,它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艺术财富。2006年5月20日,青阳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要想青阳腔这一古老剧种传承下去,一定要从娃娃抓起,让青阳腔走进校园课堂,这是教育的需要,时代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阳腔 戏曲进校园 传统文化 传承和发展
下载PDF
论赣剧两路高腔曲牌结构特点
9
作者 王沥沥 王亮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2-138,共7页
赣剧高腔是我国高腔戏中的一个重要剧种。其声腔音乐由江西省两路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特色的高腔组成,它们分别是形成于信河流域的弋阳高腔和流行于鄱阳湖以北的青阳高腔。对赣剧弋阳、青阳两路高腔曲牌的文词结构和音乐结构的分析与比较,... 赣剧高腔是我国高腔戏中的一个重要剧种。其声腔音乐由江西省两路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特色的高腔组成,它们分别是形成于信河流域的弋阳高腔和流行于鄱阳湖以北的青阳高腔。对赣剧弋阳、青阳两路高腔曲牌的文词结构和音乐结构的分析与比较,从中找出变化规律及其特点,以对赣剧高腔音乐向更纵深层次的研究作一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剧高腔 弋阳高腔 青阳高腔 曲牌结构特点
下载PDF
青阳腔对中国戏曲形态之影响
10
作者 王长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8-92,共5页
如果说发生在宋、元甚至明中期以前的杂剧、传奇是古典戏曲,发生在近代并一直存活至今的京剧和绝大多数地方戏是近现代戏曲的话,那么,青阳腔的出现即可说是引发了中国戏曲的现代品格并使之完成最终定型,堪为从古典戏曲到现代戏曲的桥梁... 如果说发生在宋、元甚至明中期以前的杂剧、传奇是古典戏曲,发生在近代并一直存活至今的京剧和绝大多数地方戏是近现代戏曲的话,那么,青阳腔的出现即可说是引发了中国戏曲的现代品格并使之完成最终定型,堪为从古典戏曲到现代戏曲的桥梁和媒介。它直接影响并改变了中国主流戏曲的形态与进程,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戏曲、彻头彻尾的表演艺术、无可争议的大众消费和地地道道的民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阳腔 大众形态 通俗化 前台中心 改调歌之
下载PDF
非遗数字资源中基于时空维度的传承可视化研究--以湖口青阳腔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伟 许鑫 周凯琪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7-34,共8页
旨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中的传承可视化研究,揭示其中的隐含信息和传承规律。首先讨论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继而尝试将时间维度传承可视化与空间维度传承可视化结合起来,实现一种新的可视化表达方式,即非遗数字资源中基于时空维... 旨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中的传承可视化研究,揭示其中的隐含信息和传承规律。首先讨论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继而尝试将时间维度传承可视化与空间维度传承可视化结合起来,实现一种新的可视化表达方式,即非遗数字资源中基于时空维度的传承可视化。在此基础上,以湖口青阳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对基于时空维度的传承可视化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可视化 时空维度 青阳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