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sk Evaluation of Rainstorm and Floo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Hunhe River (Qingyuan Section) Based on the FloodArea Model
1
作者 Mingyan Liu Fenghua Sun +3 位作者 Yiling Hou Xiaoyu Zhou Chunyu Zhao Xue Yi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8年第5期168-180,共13页
By using data of hourly rainfall with al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Hunhe River (Qingyuan Section),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the land use and the disasters data etc., the storm flood p... By using data of hourly rainfall with al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Hunhe River (Qingyuan Section),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the land use and the disasters data etc., the storm flood process which happened on 16 August 2013 is reproduced simulated based on the rainstorm flooding of FloodArea model, also the flooding simulation and its effectiveness have been carried out.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follows: there is a sharp rise of the flood depth falling behind the change of rainfall three or four hours. As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precipitation, the water level has increased, and when the precipitation process stops, the flood pooled into midstream and downstream gradually. According to the disaster investigation, in both the aspects of flooding scope and flooding depth of warning spots, the simulation result of FloodArea model agrees with the fact. It indicates that the FloodArea model generates good simulation effect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Hunhe River (Qingyuan Section). Combined with population and GDP information, in the whole river, about eighty-three thousand people were affected by flooding, also one billion and five hundred seventy five million RMB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was lost. When the flood depth deepens and the flooding scope increases, correspondingly the loss rate of population and GDP rises and the flood risk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upper reaches of hunhe river FloodArea FLOOD Simulation Risk Assessment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the Poverty-Stricken Mountainous Area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A Case Study of Xueshan Township 被引量:2
2
作者 Jia WANG Leijin LO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0年第2期17-24,27,共9页
As one of the most fragile alpine plateau and canyon areas in China,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 the key areas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China.It is also a key area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cou... As one of the most fragile alpine plateau and canyon areas in China,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 the key areas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China.It is also a key area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country.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dual goals of poverty redu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and explore a win-win road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line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Taking Xueshan Township,Luquan Yi and Miao Autonomous County,Yunnan Province,which is located in the poor mountainous area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s an example,based on many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existing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al dat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in problems of land use in Xueshan Township,and then puts forward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Xueshan Township.This can provide a necessary reference for the next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resources RATIONAL utilization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POOR mountainous areas Xueshan Township Luquan county
下载PDF
浑河清原流域地表水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宋雪英 张慧钰 +4 位作者 庞琳 侯永侠 李玉双 赵晓旭 魏建兵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192-197,F0002,共7页
以浑河清原流域为对象,研究了16种多环芳烃(PAHs)化合物的质量浓度、组成、分布等污染特性,并利用特征比值法对其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浑河上游清原段地表水中总PAHs质量浓度为176.49~4899.83 ng·L^(-1),总PAHs质量浓... 以浑河清原流域为对象,研究了16种多环芳烃(PAHs)化合物的质量浓度、组成、分布等污染特性,并利用特征比值法对其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浑河上游清原段地表水中总PAHs质量浓度为176.49~4899.83 ng·L^(-1),总PAHs质量浓度平均值为953.51 ng·L^(-1);3环和4环PAHs为各采样点PAHs的主要组分;该流域PAHs污染的主要来源为生物质和煤的燃烧,这一结果与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分布 源解析 清原流域 浑河上游
下载PDF
浑河上游白桦冷杉等4种林分枯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 被引量:35
4
作者 韩友志 邢兆凯 +2 位作者 顾宇书 刘红民 高英旭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18,共4页
从森林涵养水源的角度出发,对浑河上游4种林分类型的林下枯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桦×冷杉混交林总蓄积量为24.06 t/hm2,最大持水量为79.44 t/hm2,有效拦蓄量为44.87 t/hm2;蒙古栎×花曲柳×紫椴混交... 从森林涵养水源的角度出发,对浑河上游4种林分类型的林下枯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桦×冷杉混交林总蓄积量为24.06 t/hm2,最大持水量为79.44 t/hm2,有效拦蓄量为44.87 t/hm2;蒙古栎×花曲柳×紫椴混交林总蓄积量为15.58 t/hm2,最大持水量为58.74 t/hm2,有效拦蓄量为35.97 t/hm2;蒙古栎纯林总蓄积量为14.59 t/hm2,最大持水量为51.51 t/hm2,有效拦蓄量为34.28 t/hm2;落叶松纯林总蓄积量为23.27 t/hm2,最大持水量66.22 t/hm2,有效拦蓄量为37.93 t/hm2。枯落物持水量在0~2 h内快速增加,吸水速率在0~1 h快速降低,其后均呈趋缓态势。回归分析表明,持水量与浸水时间符合关系式W=alnt+b,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符合关系式V=ktn,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01)。研究表明白桦×冷杉混交林枯落物持水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冷杉混交林 枯落物 持水特性 浑河上游
下载PDF
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以县域为评价单元 被引量:32
5
作者 朱万泽 范建容 +3 位作者 王玉宽 申旭红 田兵伟 魏宗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03-2611,共9页
长江上游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准确可靠地掌握生物多样性信息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决策的基础,大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估已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保育管理和决策最紧迫的问题之... 长江上游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准确可靠地掌握生物多样性信息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决策的基础,大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估已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保育管理和决策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设计了由植被景观多样性指数、自然保护区多样性指数、基于生态系统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国家保护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国家保护动物多样性指数5大指标构成的区域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公式,并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开展了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为极重要的县域共18个,占总县数的4.95%;评价结果为重要的县域共41个,占11.26%;评价结果为次重要的县域共76个,占20.88%;评价结果为中等水平的县域共106个,占29.12%;评价结果为中下水平的县域共68个,占18.68%;评价结果为不重要的县域共55个,占15.11%。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为极重要、较重要和重要的县域主要分布于横断山区、秦巴山区、华西雨屏区、长江源区和川渝鄂黔交界处山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评价 指标体系 长江上游 县域
下载PDF
浑河上游4种典型水源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17
6
作者 顾宇书 邢兆凯 +4 位作者 韩友志 刘红民 高英旭 于世河 高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1,共5页
采用环刀法对浑河上游4种典型水源涵养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明显好于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纯林和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天然次生林。4种林分不同... 采用环刀法对浑河上游4种典型水源涵养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明显好于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纯林和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天然次生林。4种林分不同土层的土壤总孔隙度为48.41%~69.07%,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值由大至小的顺序为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色木槭(Acer mono Maxim.)—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混交林(65.22%)>冷杉(Abies holophylla Maxim.)—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怀槐(Maackia amurensis Rupr.et Maxim.)混交林(61.45%)>日本落叶松纯林(53.90%)>辽东栎天然次生林(50.89%)。不同林分土壤平均最大持水量、平均毛管持水量和平均非毛管持水量大小依次为核桃楸—色木槭—花曲柳混交林(1 304.45、908.78、395.67 t.hm-2)>冷杉—白桦—怀槐(1 252.51、905.26、347.26 t.hm-2)>日本落叶松纯林(1 136.15、832.12、304.04 t.hm-2)>辽东栎天然次生林(1 057.27、817.88、239.40 t.hm-2)。研究表明,核桃楸—色木槭—花曲柳混交林、冷杉—白桦—怀槐混交林土壤的总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高于辽东栎天然次生林和日本落叶松纯林,多树种混交增加了土壤持水能力,提高了土壤水源涵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河上游 水源涵养林 土壤物理性质 水源涵养功能
下载PDF
汉江上游郧县尚家河段全新世古洪水水文学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建芳 查小春 +4 位作者 黄春长 庞奖励 周亚利 张玉柱 卢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0-94,149,共6页
通过对汉江上游实地调查,在郧县尚家河一级阶地前沿发现了含有4个古洪水滞流沉积层的典型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对采集的沉积物样品进行磁化率、粒度和烧失量等沉积特征分析,并与现代洪水沉积物特征比较,判定该剖面中的洪水沉积物为典... 通过对汉江上游实地调查,在郧县尚家河一级阶地前沿发现了含有4个古洪水滞流沉积层的典型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对采集的沉积物样品进行磁化率、粒度和烧失量等沉积特征分析,并与现代洪水沉积物特征比较,判定该剖面中的洪水沉积物为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记录了汉江上游全新世4期古洪水事件。通过地层对比和OSL测年,确定这4期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12600-12400aB.P.,11600-11400aB.P.,5500-5000aB.P.和1000-900aB.P.。在确定了古洪水洪峰水位和相关水文参数的基础上,采用比降法恢复了这4期古洪水最大洪峰流量在46 280~63 720m3/s之间,符合流域面积与洪水洪峰流量关系;同时采用相同的河流断面和水文参数,计算了剖面附近的2010年7月18日洪痕流量,与实测流量相比,误差为1.74%,说明古洪水水文参数选择与洪峰流量计算结果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上游 郧县 全新世 古洪水事件 水文学研究
下载PDF
汉江上游郧县庹家洲河段全新世古洪水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白开霞 查小春 +3 位作者 黄春长 庞奖励 顾洪亮 赵英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5-301,共7页
通过对汉江上游的实地调查,在湖北省郧县庹家洲段发现了含有4期古洪水滞流沉积层的典型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结合野外观察和室内粒度、磁化率和烧失量等指标的测定,判定为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记录了汉江上游4期古洪水... 通过对汉江上游的实地调查,在湖北省郧县庹家洲段发现了含有4期古洪水滞流沉积层的典型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结合野外观察和室内粒度、磁化率和烧失量等指标的测定,判定为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记录了汉江上游4期古洪水事件。通过地层对比、OSL断代等方法,确定这4期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12600-12400aB.P.,4200—4000aB.P.,3200-2800aB.P.和东汉时期1900-1800aB.P.。然后利用沉积学和水文学原理恢复了洪峰水位,并选择合适的水文参数,采用比降法水文模型推算出了这4期特大古洪水洪峰流量。同时。根据相同的方法,推算了剖面附近1983,2005和2010年洪痕对应的洪峰流量,与实测流量相比,误差在1.99%~4.21%,说明计算古洪水洪峰流量的水文参数选择与计算结果是合理的,而且古洪水洪峰流量计算结果也符合洪峰流量与流域面积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上游 全新世 郧县 洪水事件
下载PDF
岷江上游景观变化研究——以汶川县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永华 何兴元 +1 位作者 胡远满 常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0-153,共4页
运用3S技术分析了岷江上游地区的景观变化,发现该区的景观是在逐年的破碎化,有林地是唯一一种减少的景观类型,草地、灌木林地、经济林、耕地和居民用地的面积在逐年的增加,而河流、湖泊和冰雪/裸岩的面积没有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景... 运用3S技术分析了岷江上游地区的景观变化,发现该区的景观是在逐年的破碎化,有林地是唯一一种减少的景观类型,草地、灌木林地、经济林、耕地和居民用地的面积在逐年的增加,而河流、湖泊和冰雪/裸岩的面积没有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景观变化的原因,认为人文因素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人口的增长,加上片面追求地方经济的发展,森林资源的不合理、过度的开采,草地资源过度放牧和超载,导致了该区的生态环境受到巨大的破坏,森林面积减少,覆盖率降低,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景观变化 汶川
下载PDF
泥石流多发区生态安全评价——以汶川县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西林 谢宝元 关文彬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90-1996,共7页
通过对四川省汶川县的地形、植被、气候和社会经济等数据的收集、整理,应用生态安全理论构建泥石流多发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指数,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汶川县119条小流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 通过对四川省汶川县的地形、植被、气候和社会经济等数据的收集、整理,应用生态安全理论构建泥石流多发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指数,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汶川县119条小流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泥石流多发区生态安全水平主要与地形因子相关,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剧了生态安全的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2)划分的五类生态安全区中,生态不安全区、较不安全区、临界区占全县面积的41.17%,其大部分位于岷江沿岸;3)对生态安全指数的分级经过验证,评价结果与现实状况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汶川县 泥石流多发区 生态安全评价
下载PDF
山东沭河上游流域考古遗址预测模型 被引量:28
11
作者 倪金生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9-493,共5页
以山东莒县沭河上游流域地区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大汶口、龙山和岳石文化时期遗址空间结构及其与环境特征的关系分析,建立了基于GIS的沭河上游考古遗址预测逻辑斯蒂回归模型,较为精确地分析得出遗址分布与地形高度、河流分布等因子间的定... 以山东莒县沭河上游流域地区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大汶口、龙山和岳石文化时期遗址空间结构及其与环境特征的关系分析,建立了基于GIS的沭河上游考古遗址预测逻辑斯蒂回归模型,较为精确地分析得出遗址分布与地形高度、河流分布等因子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东莒县沭河上游流域地区遗址点分布在高程较低和坡度低于3°的地方,说明遗址点多选择在较为适宜农业活动的地方;在遗址选择朝向上,整个研究区域的朝向分布比较均衡,但以西、西南、东和东南为主;史前人类的居住地主要沿支流分布,而远离干流,以避免洪水灾害的危害;随着时间的推进,遗址点所处位置的高程和坡度逐渐增高增大,距离河流的各种距离总体上也呈增加的趋势,这与人类克服环境限制能力的提高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 预测模型 沐河上游流域 山东莒县
下载PDF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成因及治理模式研究——以重庆市城口县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廷刚 张其良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93,共5页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直接关系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工作,也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长治”工程重点县——城口县为例,研究其水土流失成因及治理模式。该县位于重庆市最北端,既是“长治”工程重点县,也是“南...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直接关系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工作,也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长治”工程重点县——城口县为例,研究其水土流失成因及治理模式。该县位于重庆市最北端,既是“长治”工程重点县,也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引水方案丹江口水库上游水土保持工作重点县。该县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流失面积高达1728.67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2.61%。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但其资源相当丰富,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在分析其水土流失成因基础上,结合该县的资源优势和实际情况,提出其水土流失治理的模式和途径,以期进一步推进该县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为长江上游贫困山区县的水土保持工作探索比较合适的模式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水土流失 重庆 城口县 生态环境 治理模式 水土保持 成因
下载PDF
东江中上游本地话方言系属的历史考察——以明代归善县为中心 被引量:1
13
作者 包国滔 《惠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1-26,共6页
明中叶以前,归善县等东江中上游地区的主体方言属于粤语。明中后期,随着客家移民浪潮到来,它经历了逐渐客语化的演变,这是由客家人逐渐成为当地主体族群决定的。但联系土著、客家矛盾冲突的历史背景,考察"本地话"这一明显带... 明中叶以前,归善县等东江中上游地区的主体方言属于粤语。明中后期,随着客家移民浪潮到来,它经历了逐渐客语化的演变,这是由客家人逐渐成为当地主体族群决定的。但联系土著、客家矛盾冲突的历史背景,考察"本地话"这一明显带族群区分色彩的自称,可知本地话应是明代后期东江中上游土著在与客家移民互动中确立我群认同的产物。本地话的底层应为粤语,其客语特色是后来受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中上游地区 本地话 方言系属 明代 归善县
下载PDF
基于AHP和GIS的湘江上游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水平研究——以东安县为例
14
作者 李晓青 吴琳 何长元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3期30-38,共9页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耕地质量高低影响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中央和地方政府多次指出要保护耕地红线,粮食生产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湘江流域山地丘陵区面积分布广泛,研究山地丘陵地区的耕地质量水平对深化流域内山地丘陵区保护耕...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耕地质量高低影响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中央和地方政府多次指出要保护耕地红线,粮食生产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湘江流域山地丘陵区面积分布广泛,研究山地丘陵地区的耕地质量水平对深化流域内山地丘陵区保护耕地、提升耕地地力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湘江上游流域内典型的山地丘陵区东安县耕地进行质量评价,在ArcGIS平台将东安县的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叠加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模糊数学确定隶属度后综合权重求出结果。结果表明:根据《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为:东安县耕地质量分为6个等级。其中,三等地的面积为12793 hm^(2),占总面积的比例最高,为37.4%;其次是二等地和四等地的面积分布较广,分别是8648、6985 hm^(2),所占比例为25.3%、20.4%;其他等级土地面积相对较少。东安县耕地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的含量多地偏于中等水平,土壤养分特征多为一级、二级、三级的耕地面积分布较广,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提升耕地生产能力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上游流域 山地丘陵区域 耕地质量 评价 等级 东安县
下载PDF
浑河上游新宾县土地利用演变对水源涵养能力影响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阳 魏建兵 +2 位作者 程雨露 郑泓 张钧羿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9-176,共8页
[目的]阐明水源保护区浑河上游新宾县土地利用变化与水源涵养功能的关系,指导当地或类似地区土地利用和水资源优化管理。[方法]基于ArcGIS平台,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研究新宾县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在... [目的]阐明水源保护区浑河上游新宾县土地利用变化与水源涵养功能的关系,指导当地或类似地区土地利用和水资源优化管理。[方法]基于ArcGIS平台,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研究新宾县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在此基础上,运用InVEST模型评估1995—2015年区域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水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结果](1)1995—2015年新宾县土地利用类型始终以林地和草地为主,21年来,林地、其他用地(湿地为主)、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均增加,其中林地面积增加最大,耕地和草地的面积在减少;(2)1995—2015年,林地、其他用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来源于耕地和草地;(3)新宾县多年平均产水量为1.564×10^(9)m^(3),水源涵养量为6.2×10^(8)m^(3),作为重点水源涵养区域,新宾县平均水源涵养能力193.62 mm,多年来呈现波动变化趋势,产水量的变化与分布、土地利用直接影响着区域的水源涵养量大小;(4)1995—2015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源涵养量变化明显,不同地类年均水源涵养能力大小依次为林地>其他用地>草地>水域>耕地>建设用地。[结论]林草覆盖率高是该地区维持水源涵养功能的基础。作为新宾县水源涵养总量贡献最大的林地与面积最小却具有极强水源涵养能力的其他用地(以湿地为主),应予以特别关注,同时建设用地的扩展对林草地面积和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要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水源涵养量 inVEST模型 浑河上游
下载PDF
长江上游生态系统人类扰动强度时空分异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凯 顾晋饴 +2 位作者 童坤 李凌琪 白乐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0年第4期29-38,共10页
生态系统人类扰动强度是表征人类对地表生态环境影响和作用程度的综合指标,是生态格局风险、环境治理评价等的关键性和基础性内容。基于建设用地面积占总面积百分比构建的指标,定量描述1995年、2015年长江上游的生态系统人类扰动强度整... 生态系统人类扰动强度是表征人类对地表生态环境影响和作用程度的综合指标,是生态格局风险、环境治理评价等的关键性和基础性内容。基于建设用地面积占总面积百分比构建的指标,定量描述1995年、2015年长江上游的生态系统人类扰动强度整体分布特性及区域差异特征。1995年和2015年人口分布呈现东多西少的特征,人口分布热点集中在区域东部的川渝城市群。将两个时期进行对比,人口数量整体上明显增加,分布更加均衡。人类扰动强度整体上变大了,分布变得更均衡。人口与人类扰动强度的相关性在加大。根据县级单元的人类扰动强度指标及速度指标将长江上游区域分为四个类型:强人类扰动快速型、弱人类扰动快速型、弱人类扰动缓慢型、强人类扰动稳定型,类型划分与地区经济发展特征和地形地貌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 空间分布 建设用地 人口 县域
下载PDF
白龙江中上游独叶草不同群落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仇贵芳 张继强 +3 位作者 赵洪 杨昌文 张玲 严明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103,共7页
为了研究白龙江中上游地区独叶草生境特征,阐明独叶草种群分布的数量特征,采用野外样地样方调查法,对白龙江中上游地区独叶草生境进行植被调查。结果表明:1)独叶草种群分布群落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红桦+箭竹群落、岷江冷杉+箭竹群落、... 为了研究白龙江中上游地区独叶草生境特征,阐明独叶草种群分布的数量特征,采用野外样地样方调查法,对白龙江中上游地区独叶草生境进行植被调查。结果表明:1)独叶草种群分布群落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红桦+箭竹群落、岷江冷杉+箭竹群落、岷江冷杉+杜鹃群落、巴山冷杉+箭竹群落和巴山冷杉+杜鹃群落;2)在巴山冷杉+杜鹃、巴山冷杉+箭竹、岷江冷杉+箭竹、岷江冷杉+杜鹃这4个群落中,独叶草种群的高度、盖度和密度指数均差异不显著;3)巴山冷杉+杜鹃群落中独叶草种群的高度、盖度、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高于红桦+箭竹群落。在白龙江中上游的舟曲境内,独叶草集中分布在海拔2700~3600m的红桦林、岷江冷杉林和巴山冷杉林这3个特定森林群系下的5种群落中;相比低海拔的红桦+箭竹群落,较高海拔的巴山冷杉+杜鹃群落更适宜独叶草种群的扩散、繁殖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曲 白龙江中上游 独叶草 生境特征
下载PDF
黄河上游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勉卫忠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28,共7页
本文以黄河上游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为例,对其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索,为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自治县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并用民族团结进步的载体方式来助推... 本文以黄河上游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为例,对其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索,为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自治县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并用民族团结进步的载体方式来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浙南县域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鳌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苏平 黄立春 何佳颖 《环境与发展》 2020年第8期4-6,共3页
文章以鳌江流域为例,重点研究了县域尺度上下游、左右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考核断面设置及资金分配方式,提出了两种补偿方案,建议近期实行A方案,即在水系关系较为清晰的干流设置考核断面;远期实行B方案,即在流域重要支流设置考核断面。方... 文章以鳌江流域为例,重点研究了县域尺度上下游、左右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考核断面设置及资金分配方式,提出了两种补偿方案,建议近期实行A方案,即在水系关系较为清晰的干流设置考核断面;远期实行B方案,即在流域重要支流设置考核断面。方案为温州市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供决策参考,推动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县域层面的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鳌江流域 县域 上下游 左右岸 横向生态补偿
下载PDF
浑河上游清原县非点源污染负荷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20
作者 刘志波 魏建兵 程全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64-68,共5页
以浑河上游清原县为研究对象,采用输出系数法和ArcGIS平台对清原县各乡镇和浑河主要支流非点源污染总氮(TN)、总磷(TP)负荷进行估算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探讨从行政分区和河流集水区2个尺度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方法与指导治理实践。结果表明... 以浑河上游清原县为研究对象,采用输出系数法和ArcGIS平台对清原县各乡镇和浑河主要支流非点源污染总氮(TN)、总磷(TP)负荷进行估算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探讨从行政分区和河流集水区2个尺度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方法与指导治理实践。结果表明,2017年清原县TN、TP的输出负荷量分别达3410.66、208.47 t,重点污染乡镇为清原镇、英额门镇、南口前镇、南山城镇;综合污染负荷较重的支流为长山堡河、古城子河和南杂木河,TN、TP的输出负荷量分别为397.41、331.58、319.03 t,29.63、22.39、20.04 t;清原流域接近于主干流的区域和支流污染较重,TN、TP污染负荷空间分布有相似性。旱田是TN的主要污染来源,TP主要污染源为旱田、居民生活和养殖;非点源污染控制应关注年内雨季和春季融冻期径流的监测和治理,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收集与处理,分散型养殖和小型加工企的环保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输出系数法 氮磷负荷 空间分布 浑河上游清原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