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气泡沫调驱提高稠油采收率实验--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例 被引量:20
1
作者 彭昱强 沈德煌 +1 位作者 徐绍诚 韩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61,65,共4页
为了改善秦皇岛32—6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开展了氮气泡沫调驱提高稠油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通过泡沫剂的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评价,筛选出泡沫剂及其配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氮气泡沫的驱油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气液比为1:2时,氮气泡沫... 为了改善秦皇岛32—6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开展了氮气泡沫调驱提高稠油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通过泡沫剂的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评价,筛选出泡沫剂及其配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氮气泡沫的驱油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气液比为1:2时,氮气泡沫的阻力因子大于160,泡沫剂的最佳质量分数为0.3%~0.5%。氮气泡沫调驱能够较好地改善水驱效果,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原油采收率达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泡沫 泡沫调驱 泡沫剂 秦皇岛326油田 海上稠油油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秦皇岛32-6油田曲流河沉积体系综合解剖 被引量:6
2
作者 马平华 霍梦颖 +3 位作者 何俊 邵先杰 霍春亮 武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7-574,共8页
由于曲流河横向摆动大,使河道沉积在空间上错列叠置,沉积体系内没有等时面和稳定的标准层,给砂体追踪造成很大困难。采用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提高了点坝砂体的分辨率。在建立岩相、测井相和地震相基础上,充分利用岩心的直观性、测井... 由于曲流河横向摆动大,使河道沉积在空间上错列叠置,沉积体系内没有等时面和稳定的标准层,给砂体追踪造成很大困难。采用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提高了点坝砂体的分辨率。在建立岩相、测井相和地震相基础上,充分利用岩心的直观性、测井纵向分辨率高和地震横向连续性好的特点,提高了纵向上不同期次河道单元的划分和横向对比的准确性。把砂体厚度等值线、测井相和地震波阻抗沿层切片叠置,准确识别出了废弃河道、点坝、泛滥平原和决口扇。根据国内外现代曲流河和露头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了点坝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点坝侧积体、侧积面和侧积层的确定方法与内部构型的研究方法,为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提供了可靠的约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秦皇岛32-6油田 曲流河沉积体系 岩相 测井相 地震相
下载PDF
海上油田套管损坏修复技术——以秦皇岛32-6油田F31井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华南 刘东明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5年第9期74-76,共3页
秦皇岛32-6油田F31井生产过程中出砂严重,导致生产管柱被砂埋而无法正常生产,因此必须对F31井进行修井以恢复产能。在F31井取出防砂筛管和分层生产套管的套铣作业中,存在漏失严重、生产套管变形且有3个破损点的问题。针对F31井套管修复... 秦皇岛32-6油田F31井生产过程中出砂严重,导致生产管柱被砂埋而无法正常生产,因此必须对F31井进行修井以恢复产能。在F31井取出防砂筛管和分层生产套管的套铣作业中,存在漏失严重、生产套管变形且有3个破损点的问题。针对F31井套管修复,技术上首次应用井下液压胀管技术和低密度加纤维的水泥浆体系,施工程序上采取替入法和平推法相结合的办法,成功修复并封堵了破损点。该井套管修复成功为海上油田作业积累了经验,同时为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32-6油田 套管损坏 套管修复技术
下载PDF
夹层对稠油底水油藏可布水平井油层厚度的影响——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运来 张吉磊 +2 位作者 许亚南 缪飞飞 张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9-734,共6页
秦皇岛32-6油田是典型的海上低幅稠油底水油田,由于其构造幅度低,油层厚度小于10 m的储量比例占22%.为了高效动用此类储量,在岩心分析和夹层测井识别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充分利用夹层较发育的特点,开展了夹层对水平井开发的影响... 秦皇岛32-6油田是典型的海上低幅稠油底水油田,由于其构造幅度低,油层厚度小于10 m的储量比例占22%.为了高效动用此类储量,在岩心分析和夹层测井识别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充分利用夹层较发育的特点,开展了夹层对水平井开发的影响以及水平井布井界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夹层渗透率与基岩渗透率比值为0.01时,夹层能有效阻挡底水的快速锥进;夹层面积为水平井泄油面积的2~3倍时,能使底水发生绕流且使储量动用程度最大化;夹层位于距油层顶面3/4油层厚度处时,可有效延缓底水锥进速度,同时扩大水驱波及体积;以累计产油量5×10~4m^3作为可布水平井的经济极限下限,海上低幅稠油底水油藏可布水平井油层厚度下限值为5 m.矿场先导试验证实了该结论的可靠性,为低幅稠油底水油藏水平井布井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32-6油田 底水油藏 稠油油藏 夹层 油层厚度 水平井布井 先导试验
下载PDF
秦皇岛32-6油田北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复合砂体构型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任梦怡 胡光义 +1 位作者 范廷恩 范洪军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151,共11页
通过测井、优势地震属性融合、频谱属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对秦皇岛32-6油田北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Ⅱ油组(NmⅡ)复合砂体储层构型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厘清了基准面旋回对复合砂体构型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秦皇岛32-6油田北区新近系... 通过测井、优势地震属性融合、频谱属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对秦皇岛32-6油田北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Ⅱ油组(NmⅡ)复合砂体储层构型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厘清了基准面旋回对复合砂体构型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秦皇岛32-6油田北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复合砂体主要为点坝-决口扇沉积,渗流屏障主要为河漫滩-废弃河道沉积,按测井相和砂体结构韵律划分内部结构,点坝砂体头部—中部为箱形,点坝尾部砂体为钟形,决口扇砂体主要为漏斗形,河漫滩和废弃河道主要表现为尖峰形和低幅齿形;复合砂体外部叠置样式包括孤立型、紧密侧叠型、疏散侧叠型和堆叠型。(2)研究区NmⅡ油组沉积早期,河道呈交织条带状分布,主要沉积点坝与决口扇,堆叠式和紧密侧叠型复合砂体广泛发育;沉积晚期河道演化为单一条带状,决口扇零星分布于河道凸岸,复合砂体规模变小,主要为疏散侧叠型和孤立型,河漫滩和废弃河道规模变大,成为复合砂体间的渗流屏障。(3)研究区长期—中期旋回中,构造活动等异旋回因素通过调整可容空间和沉积物供给,影响复合砂体外部形态和叠置样式;短期旋回通过控制沉积物类型和水动力等自旋回因素影响复合砂体内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砂体构型 点坝 决口扇 废弃河道 曲流河沉积 基准面旋回 明化镇组 新近系 秦皇岛32-6油田
下载PDF
油层有机清洗工艺技术在秦皇岛32-6油田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天慧 田相友 +2 位作者 宿辉 吕国胜 徐宝骑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1期105-106,共2页
秦皇岛32-6油田渤中25-1区块沙河街组储层埋藏深,成岩程度高,与明化镇储层相比,孔隙度低,渗透能力较差,油井堵塞严重。本文采用新型环保油层清洗工艺,依靠"高效有机溶剂",使用柱塞泵向油井的近井地带挤注高效有机溶剂,溶解、... 秦皇岛32-6油田渤中25-1区块沙河街组储层埋藏深,成岩程度高,与明化镇储层相比,孔隙度低,渗透能力较差,油井堵塞严重。本文采用新型环保油层清洗工艺,依靠"高效有机溶剂",使用柱塞泵向油井的近井地带挤注高效有机溶剂,溶解、分散胶质沥青达到清洗近井地带,使油井恢复产量,通过秦皇岛32-6油田油井作业的效果表明,单井产量增产率超过200%以上,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32-6油田 孔隙度低 油井堵塞 油层清洗 恢复产量
下载PDF
海上新区油气勘探突破典型案例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石磊 李富恒 +1 位作者 郭元岭 李志 《石油科技论坛》 2023年第1期77-85,共9页
随着陆地勘探程度越来越高,获得大发现的难度越来越大,油气勘探向海域拓展是大势所趋,加快海域新区突破、实现资源有序接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重点剖析了渤海湾盆地秦皇岛32-6油田、黎凡特盆地塔马尔气田两个海域大发现的勘探历... 随着陆地勘探程度越来越高,获得大发现的难度越来越大,油气勘探向海域拓展是大势所趋,加快海域新区突破、实现资源有序接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重点剖析了渤海湾盆地秦皇岛32-6油田、黎凡特盆地塔马尔气田两个海域大发现的勘探历程,梳理每个勘探阶段的指导思想、部署思路及做法,探讨制约突破发现的因素及推动勘探突破的地质认识转变和思想革新。研究显示,盲目跟风追热点、未找到适合的理论指导制约了渤海湾油田发现;客观分析成藏特征,转变思路,以新近系为主要目的层,以生烃凹陷包围的隆起区及其倾没带为主要勘探方向,推动了秦皇岛32-6油田大发现。黎凡特盆地塔马尔气田的发现则归因于储层物源和低成熟生物气的新认识及较高的勘探投入。研究认为,摸清成藏规律是推动大发现的内在动因,尤其是深海前沿领域勘探;关键成藏要素的颠覆性认识是突破关键,保证持续稳定的勘探投入是推动海域新区突破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新区 秦皇岛32-6油田 黎凡特盆地 塔马尔气田 勘探突破 勘探启示
下载PDF
河流相稠油油田合理注水时机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葛丽珍 朱志强 程大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1-145,共5页
针对河流相稠油油藏衰竭开发转注水开发注水时机难以确定的问题,以渤海秦皇岛32-6油田油藏参数为基础,通过物理模拟的手段寻求最佳注水时机。首先确定油田各区块的最佳衰竭压力,然后在原始地层压力和最佳衰竭压力之间选取5个压力点进行... 针对河流相稠油油藏衰竭开发转注水开发注水时机难以确定的问题,以渤海秦皇岛32-6油田油藏参数为基础,通过物理模拟的手段寻求最佳注水时机。首先确定油田各区块的最佳衰竭压力,然后在原始地层压力和最佳衰竭压力之间选取5个压力点进行注水时机模拟实验,同时开展注水过程中是否需要恢复压力至原始地层压力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各区块最佳衰竭压力为饱和压力的90%~96%,且原油黏度越大,最佳衰竭压力越接近饱和压力;注水时机选择在最佳衰竭压力时,可获得较高的无水采油期和采收率,且累计注水量最少;注水恢复压力至原始地层压力开发并不能提高开发效果,反而耗水量增多。因此,河流相稠油油田合理注水时机推荐最佳衰竭压力附近,能有效利用天然能量,获得较高的采收率,且可减小注水量,降低生产成本。该结论和认识在数值模拟中也得到了验证,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时机 采收率 最佳衰竭压力 饱和压力 注水量 秦皇岛32-6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